链球菌属微生物临床检验
- 格式:docx
- 大小:27.45 KB
- 文档页数:2
编写:常晓林2011-09-09 审核:文佳琼2011-11-01 批准:牛华2011-11-011.概述链球菌属是一群触酶试验阴性、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该菌属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仍沿用Lancefield血清学方法进行分群(A、B、C、D、F、G等18个群),或根据溶血现象(β溶血、α溶血或草绿色溶血、γ溶血或不溶血)进行分类。
化脓性链球菌是临床上最重要的链球菌,属A群、β溶血的链球菌。
2. 标本类型血液、尿液、痰、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 鉴定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固体培养基上呈单个或成双排列,较少呈链状排列,肉汤培养基中呈长链状排列,肺炎链球菌呈矛头状,成双或链状排列。
3.2 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可出现三种溶血反应:α溶血周围有灰绿色的狭窄溶血环;β溶血周围有明显较大的完全透明环;γ溶血(不溶血性)无异常变化。
肺炎链球菌菌落中央呈脐窝状、表面光滑、灰色、扁平,周围有草绿色α溶血环。
3.3 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阴性,对各种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因菌种而异,链球菌不被胆汁溶解。
肺炎链球菌胆盐溶菌试验阳性,Optochin试验敏感(抑菌环>14mm)。
3.4 鉴别要点3.4.1 本菌属特征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成双或链状排列,菌落较小,可出现β溶血、α溶血或不溶血,触酶试验阴性。
3.4.2 根据溶血及关键性试验,对链球菌进行推测性鉴定分群。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β溶血,杆菌肽敏感。
B群链球菌(无乳链球菌):β溶血,CAMP试验阳性,马尿酸钠试验阳性。
C群链球菌(似马链球菌、兽疫链球菌和马链球菌等):马尿酸钠、6.5%氯化钠耐盐试验均为阴性,血清学分型、杆菌肽耐药(抑菌试验阴性)。
D群肠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等):胆汁七叶苷、6.5%氯化钠耐盐试验均为阳性,45℃生长。
现归属于肠球菌属。
C、F及G群链球菌的鉴定常需用血清学方法。
非β溶血链球菌的鉴别见表1。
表1 非β溶血链球菌的鉴别菌名Optochin试验胆汁溶菌试验胆汁七叶苷试验肺炎链球菌+ + -牛链球菌- - +其他草绿色链球菌群- - -3.5 操作步骤3.5.1 涂片、染色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目的:总结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技术,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细菌分离及鉴定水平。
方法:采用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根据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溶血特征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等20个群。
结论:链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正确掌握检验方法,科学地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临床做出合理的诊治决策。
标签:链球菌属;特性;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链球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物肠道和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
其中A、B群及肺炎链球菌是本属的3种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医源性伤口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1]。
另外草绿色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因此,本属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包括咽拭子、痰液、分泌物、穿刺液、尿液、脑脊液和血液。
现将本属的特性及其检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微生物实验室2009年共接收咽拭子样本299例、痰液样本1 319例、分泌物817例、穿刺液239例、尿液704例、脑脊液54例和血液培养815例,合计4 247例。
其中门诊患者样本239例,住院患者样本4 008例。
细菌培养阳性结果1 475例,阳性率为34.73%。
其中链球菌属阳性83例,占5.63%。
1.2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1.2.1 显微镜检查咽拭子、痰液、脓液、穿刺液、脑脊液等标本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见链状排列革兰阳性球菌可初步报告,及时供临床参考。
1.2.2 分离培养血液标本需要先增菌培养,脓液、咽拭可直接接种血琼脂平板。
链球菌属初代分离需5%CO2,35℃24 h观察菌落性状。
菌落太小可延长观察时间。
1.2.3 鉴定根据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溶血特征以及下列鉴定试验进行。
链球菌属及其检验「微生物检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个别种成双排列。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物肠道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链球菌属细菌的知识,欢迎阅读。
⒈分类链球菌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
常用下列两种方法。
⑴根据溶血现象:分为3类。
①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该类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该类菌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③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因而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⑵根据抗原结构: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 …等20个群。
同群链球菌间,因表面蛋白质抗原不同又分若干型。
如A群根据其M抗原不同,可分成约100个型;B群分4个型。
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主要是 A群,多数呈现乙型溶血。
⒉细菌特性⑴链球菌① 形态染色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1.0μm,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与细菌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较长。
无芽胞,无鞭毛。
多数菌株在培养早期(2~4h)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
革兰染色阳性。
②分离培养要求较高,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
多数菌株兼性厌氧,少数为专性厌氧。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沉淀生长,在血平板上,37℃18~24h后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光滑、直径为0.5mm~0.75mm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不同类型的溶血环。
③生化反应触酶阴性、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这两特性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检验作业指导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链球菌的检验方法。
木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患者的生物样品(如:尿液、脓液、脑脊液、痰等)及医院物体表面涂抹样本及使用中消毒剂链球菌的检验。
2引用标准GB/T 4789. 2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周庭银编著3设备和材料3.1无菌棉拭子。
3.2 无菌5cmX 5cm规格板。
3.3温箱:36±1°C, 42°Co3.4显微镜。
3.5灭菌广口瓶:500mLo3.6灭菌三角烧瓶:500mL, 250mL o3.7 灭菌吸管:10mL、ImLo3.8 天菌平皿:90mmX 15mmo3.9灭菌小试管:内径3n)m,长5cm。
3.10灭菌毛细管。
3.11 无菌注射器:5mL、10mL3.12橡皮乳头。
3. 13载玻片。
3. 14酒精灯。
3. 15灭菌金属匙或玻璃棒。
3. 16接种棒、鎳銘丝。
3.17试管架、试管篓。
4培养基和试剂4.1 1%葡萄糖肉汤:按GB/T 4789. 28中4. 1规定。
4.2血琼脂平板:按GB 4789. 28中4. 6规定。
4.3SCDLP液体培养基: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附录A.23中规定。
4.4麦康凯琼脂:按GB 4789. 24屮4. 4规定。
4,5 6. 5%氯化钠肉汤:见附录A1。
4.6马尿酸钠培养基:按GB/T 4789. 28'P3. 9规定。
4.7过氧化氢酶试验:按GB 4789. 28中3.21规定。
4.8蛋白月东水、靛基质试剂:按GB 4789. 28中3. 13规定。
4.9氨基酸脱竣酶试验培养基:按GB 4789. 28屮3. 12规定。
4.10糖发酵管:按GB 4789. 28中3. 2规定。
4.11溶血性检查:见附录A1。
4.12杆菌肽敏感试验:见附录A4。
4.13 CAMP试验:见附录A5。
XXXX医院
微生物室链球菌属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工作职责
4 检验步骤
4.1 培养特性
4.2 形态与染色
4.3 生化反应
5 药物敏感实验
6 结果报告
7 注意事项
1 目的
规范链球菌属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各类痰、尿、粪、脓液、血、拭子、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等标本。
3 工作职责
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本程序。
4 检验步骤
4.1 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灰暗色、扁平、干燥、边缘不整齐,可出现β-溶血、α-溶血或不溶血,根据上述特征,可初步推测链球菌的种类。
4.2形态与染色
选择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并估计标本中大致的含菌量。
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菌体形态圆或卵圆形,成链状或不规则排列。
4.3 生化反应
生化试验主要包括触酶试验、杆菌肽、CAMP、PYR、6.5% NaCl生长试验、胆汁七叶苷、胆汁溶菌试验、奥普托新敏感试验和多种糖类发酵试验等。
可用VITEK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链球菌。
5 药物敏感实验
采用K-B法,用血琼脂药敏平板,抗生素选用参考CLSI的标准。
6 结果报告
所有的标本如分离出链球菌,应尽可能鉴定至种,报告“XX菌生长”。
7 注意事项
7.1 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护,要戴口罩和手套。
7.2 所有报告结果后的标本及污染物,必须经高压灭菌、焚烧或浸泡杀菌剂中。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一、葡萄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本属菌革兰染色阳性,呈圆球形,直径0.5~1.5μm,不规则成堆排列,形似葡萄串状,在脓汁、肉浸液培养物中,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
无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通常在肉浸液及肉浸液琼脂或加入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5~37℃。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5℃24~48h培养,可形成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并且不透明的菌落,直径为2~3mm。
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
在血琼脂平板上,几乎所有的葡萄球菌可产生α、β、γ和δ溶血素。
在液体培养基(普通肉浸液)中生长迅速呈均匀混浊状。
3.生化反应本属菌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的发酵反应不规则,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产酸不产气。
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
4.抗原葡萄球菌水解后,用沉淀法可获得两种抗原,即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有三种:①A型多糖抗原;②B型多糖抗原;③C型多糖抗原。
5.分类(1)《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6)据DNA相关性表型特征等将葡萄球菌分为19个种。
继之,各国学者又相继从人和动物中检出数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新种,共27种。
(2)古典分类法:根据其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的不同色素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
1965年,国际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分类委员会将葡萄球菌分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CNS常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
6.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链球菌属的微生物检验分析摘要】链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对链球菌属的检查方法试验方法进行分析。
采用标本的直接涂片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检查。
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科学地分离鉴定,为临床出作合理的诊断。
【关键词】链球菌属;微生物检验;试验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391-02链球菌属,亦属化脓性球菌中的一大类常见菌。
为链状、单个或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分布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肠道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不致病。
少数可引起人类的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超敏性疾病。
1.一般资料对微生物实验室接收实验样本70例,其中咽拭子样本6例,痰液样本24例,分泌物16例,穿刺液4例,尿液14例、脑脊液1例,血液培养15例。
其中门诊患者样本4例,住院患者样本64例。
细菌培养结果:阳性24例,阳性率34.2%,其中链球菌属阳性为2例。
2.检查方法标本的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如符合链球菌形态且无正常菌群污染的标本可初报。
分离培养,血液标本须先增菌培养;其他标本多采用羊血平板,有利于识别溶血性。
初代分离需用5%的CO2、35~37℃环境中孵育24 h观察菌落性状[1]。
3.试验方法3.1 溶血性检查溶血性是鉴定球菌最常用的项目,也是鉴定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1919年Brown对溶血性进行了描述。
3.1.1菌种α溶血或称甲型溶血,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部分红细胞被破坏,呈现一个草绿色环。
β溶血或称乙型溶血,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红细胞完全溶解,呈现一个清楚透明溶血环。
γ溶血或称丙型溶血,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无红细胞溶解,因而无溶血环。
溶血性的识别可在血平板表面菌落周围和穿刺处通过肉眼观察,也可用显微镜观察。
除在分离血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的溶血性外,还可用以下方法确认。
3.1.2材料羊血平板。
3.1.3方法将标本接种于羊血平板上,用接种针在已接种过的血平板上扎2~3处,使细菌被接种到琼脂层深处,35℃环境中孵育过夜。
链球菌属微生物临床检验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原包括40个种别,但有的种后来被排除,按16S rRNA分类,现有6个群30个种和两个单独的种。
链球菌DNA中G+C含量为34m01%~46m01%。
链球菌的检验主要包括两方面,卫生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学重点检测食品微生物、环境微生物、水质微生物及流行病学检测;临床微生物学重点检测脓汁、咽拭、炎性分泌物、脑脊液、血液等标本。
现将检验方法汇总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疫情标本患者咽拭子涂抹标本,采取后放入无菌中试管或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同时涂抹可能污染的环境和衣物,同上方法送检。
2.食物标本①大包装乳制品:以灭菌刀、勺取样,从不同部位采取代表性样品,放入灭菌器内送检。
②小包装乳制品:采取原包装样品送检。
3.临床样品采取脓汁、咽拭子、炎性分泌物、脑脊液、血液等标本送检。
二增菌与分离培养
1.疫情标本和临床标本将采取的标本直接分离于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
同时增菌于肉浸液葡萄糖肉汤中,或匹克增菌液中,放10%二氧化碳环境,37℃培养24 h 或放入厌氧环境中进行增菌培养。
同上分离培养和观察结果。
血液标本,直接放入50ml肉浸液葡萄糖增菌液或匹克增菌液中,同上培养和分离。
2.乳制品①炼乳将罐外洗净,罐盖用75%酒精消毒,再用火焰消毒,然后用灭菌开罐器打开,样品混匀取出10g,放入装有玻璃珠的广口瓶中,加入肉浸液肉汤90ml或匹克增菌液肉汤,37℃培养24h。
②奶油将奶油样品置水浴中加热,溶化后以灭菌吸管吸出10ml加入灭菌水中,混匀,同上培养和分离。
③奶粉以无菌手续取样10g,放入上述培养基中,培养和分离。
④奶酪以灭菌刀削去蜡皮,然后切开,切取表层和深处共10g,放入上述培养基中。
培养和分离。
三鉴定技术
1.挑选可疑菌落溶血性链球菌:从血琼脂平板上挑选灰白、圆形、突起、小米粒大小、周围有透明溶血环的菌落,分纯于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观察结果。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从血琼脂平板上挑选圆形、突起、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的菌落。
该溶血环在35℃培养24h,不十分明显,培养48h,再放置冰箱过夜,溶血环则十分明显,此为热冷溶解现象;丙型链球菌:菌落为灰白色、半透明、周围无任何溶血现象,大小为1~2mm;培养时间较久后,则菌落周围有轻度变绿倾向。
2.触酶用3%双氧水,按常规方法作触酶试验和革兰氏染色,触酶阴性、革兰氏染色阳性链状球菌,可初步定为链球菌。
3.溶血试验β溶血者做杆菌肽实验,敏感者为A群链球菌,耐药者做胆汁一七叶苷试验,阳性者为B群链球菌,同时做CAMP试验也应为阳性;阴性者为A,B,C群以外的其他链球菌;α-溶血者做奥普托欣试验(Opt,xhin),敏感者为肺炎链球菌;耐药者做胆汁一七叶苷试验,阴性者为草绿色链球菌;不溶血者做6.5%氯化钠试验,阴性者为其他链球菌。
4.其他试验①激活酶试验:取草酸钠血浆0.2ml,用生理盐水稀释,再加入链球菌培养物0.5ml和0.25%氯化钙溶液0.25ml混合,放37℃水浴,每隔数分钟观察一次结果,注意血浆是否凝固,血浆凝固始记录溶化时间。
一般溶化时间越短,表示产生的链激酶越多。
强阳性
者一般在20min开始溶化,在水浴培养4h,记录结果,再放37℃培养24h,记录结果。
不液化者为阴性。
②杆菌肽敏感试验将待鉴定的链球菌,接种肉汤中,培养后用消毒棉拭子,沾取培养液涂布于5%羊血琼脂平板上,然后贴上直径6mm,含0.4U杆菌肽纸片,37℃培养24h,观察结果。
在纸片周围出现10mm抑菌环者为阳性。
A群链球菌99.5%敏感,而B群链球菌阴性。
5.CAMP(Christie-Atkins-Munch-Peterson)试验在羊血琼脂平板上,一端划线分离待鉴定的溶血性链球菌,而与其相距1cm处,再划线接种已知产生溶血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于37℃下培养24h,观察结果。
β-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一种CAMP因子,能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作用。
因而在两种细菌的连接处,显示出犬牙交错的溶血现象,判为阳性。
6.氯化钠-七叶苷试验将待鉴定的菌株,接种培养基内,37℃培养24~48h,观察结果。
D群链球菌在此培养基中产生黑色反应。
7.马尿酸钠水解试验将待鉴定的菌株,于马尿酸钠溶液中,制成浓厚菌悬液,于37℃水浴中培养2h,再沿管壁加入3.5%水合茚三酮试剂,形成上下两层;如果产生紫色至深紫色为阳性反应。
参考文献
[1]张强;郭昌星;李自刚.缓症链球菌致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2]李季,于海东,郭洪峰.胸水中培养出米勒链球菌1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5期.
[3]谭春婷;贺正一;支原体肺炎5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22期.
[4]喻刚;董太明;全家妩.A群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8期.
[5]蒋红飞;郁小龙;李卫兵.发热患者链球菌感染抗“O”的流行性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