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带图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4
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注释及解析------董自强第2法: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释义:下面最后一笔为横画托载的字,其余笔画应托在横画的上面。
解析:本条“地载者”,一是独体字、上下关系的字中下半部分最后一笔为横画的字,上半部分的宽度一定不要超过下半部分横的宽度。
如:直、且、至、里、孟。
二是上下关系的字,下半部为“扁方形”与上半部分的“小方形”、“窄长形”、“大方形”组合时,一般写成“上小下大”如:至、孟、热。
特例:当上半部为“扁方形”和“大方形”组合时,并且上半部分中含有撇和捺组合,撇和捺组合的宽度可以超过下半部分最后一笔“横画”的宽度,如:室、圣。
第3法:让左者,左昂右低。
释义: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解析: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半部为“大方形”,右半部为“窄长形”的组合,要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
第4法:让右者,右伸左缩。
释义: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解析:左右结构的字中,右半部为“大方形”,左半部为“小方形”、“窄长形”的组合,右边占2/3,要长,左边占1/3,要短。
如:绩、议、读。
第5法:横担者,中画宜长。
释义: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
解析:横在中间的写法,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第6法:直卓者,中竖宜正。
释义:有竖画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解析:竖在中间的写法,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第7法: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释义:勾拿笔画,竖钩回抱不应弯曲、短小。
解析:讲解“横折钩”的写法,竖钩回抱的笔画多,应写的正直而略长。
如:葡、萄、蜀、葛。
第8法:勾衂法,其势不可直长。
释义:勾衄笔画,竖钩回抱不应该长而正直。
解析:讲解“横折钩”的写法,竖钩回抱的笔画少,应写的稍斜而略短。
如:句、匀、勿。
第9法:画短撇长。
释义:横短撇长。
解析:“横、撇”组合时,下面是“扁方形”“竖弯钩”时,应横画写短,撇画写长。
如:左、在、尤、龙。
第10法:画长撇短。
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字敬舆,号澹叟,安化龙塘人。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
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
天覆者凡画皆帽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画短直长,撇捺宜伸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左直右撇,宜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92法》注解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92法》赵孟頫:笔画千古不宜,结构因时而变。
结构虽能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贵在避让,搭配,舒展,缩进。
避让乘君子之本,搭配承阴阳之合,舒展成优雅之式,缩进呈谦谦之道正文昔人论间架以有中画之字为式,论结构以无中画之字为式,兹比而合之不复区别。
直画:竖画画:横画竖戈:戈钩横戈:心钩俯钩:横钩仰钩:浮鹅钩或者伸钩屈钩:小竖提中画:中间的横画(这里的横画指连接左右,或是区分上下的笔画)中画之字也就是指上下结构的字(这里也包括独体字),无中画之字:这里指的就是左右结构的字。
结构:组成整体的每个部分(如“加”是由“力”和“口”组成的,那么“力”就是“加”结构,反之“口”也一样)间架:对结构之间的位置,角度,避让,松紧,高低等的合理安排,(“加”的间架就是处理“力”和“口”之间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之前的书家在衡量字体的间架结构安排和布局时,主要是以上下结构(独体字)和左右结构为规则的,这个规则和所以的字体的间架结构安排是一样的。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例字:宇宙定类似宝盖头这样的字,所有的笔画都要盖在宝盖头下面。
当然也不一定非是宝盖头不可,比如秃宝盖也是。
也不一定所有的笔画都要盖在下面,也可以露出了一点,但是所露出了的笔画大部分还是盖与其下。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例字:至聖孟类似字底部有笔画或者结构把上部分的笔画全部托起来。
2,让左者左昂右低例字:敕部幼让左者,左高右低,这里的高低是相对应的。
4,让右者右伸左缩例字:读议让右者,右边要舒展高昂,左边相反5,横担者中画宜长例字:喜吾类似横画在字体的中间,也叫让横6,直卓者中竖宜正例字:平干直:竖画;类似中间带竖画的字,中竖要直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例字:葛蜀拏:同拿,钩拏法指的是横折钩的角度不宜过小,而且折过钩的竖钩不宜弯曲短小。
8,勾衂法其势不可直长例字:分勿衄:同女。
钩衄法指的是横折钩的角度不宜过大,而且折过钩的竖钩不宜直而长。
黄⾃元楷书间架结构九⼗⼆法,建议收藏!在研究书法结构⽅⾯,⾃古有历代书法名家总结出了不少法则和经验以流传启⽰后学,其最著名者有唐⼈欧阳询三⼗六法,明⼈李淳⼋⼗四法,其后便是黄⾃元临⾃邵瑛的九⼗⼆法。
该帖承接了欧字⽤笔和风格,在总结前⼈经验的基础上将构架结字的法则编成通俗易懂的九⼗⼆条⼝诀,再附以字例说明,由此⽽成为书法⼊门的最佳蒙本。
上⾯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下⾯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孟、圣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
如:鸟、马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
如:师、明、既、野、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朝、故、⾠有⼏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
如:谈、茶、⿉有⼏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
如:禁、林、森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上钩要隐藏。
如:哥、柔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
如;冠、寇、宅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
如:普、皆、齐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
如:表、禹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
施、腾、靖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些。
如:敬、敛、刘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
如;弼、辩、衍、仰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
如:掷、番;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
如:莺、寡纵腕笔,应弯曲⽽有⼒。
如:风、飞、⽓横腕笔,应圆润俊秀。
如:先、见、元、⽑纵撇最忌象⽼⿏的尾巴。
如;庭、居、底有并排⼏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排⽛齿。
如:友、及、反、⽪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
如;修、参、须、形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
如:治、洪、流、海⼘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
如:是、⾜、⾛⼟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
如:者、⽼、考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
如:繁、馨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13)横长竖短。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竖长。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云、去、且、旦(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带图解释所谓书法是指写毛笔字要遵照一定的规矩、法则。
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就是结字的法则!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答案: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
也就是说宝盖下的一切笔画不要超出宝盖哦.别让宝贝跑了哈~!~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也就是说,字的底下是横画的要写长些,因为要承载上面的一切笔画嘛。
你可以写得长些,但不能写短哦~!~3、让左者左昂右低。
答案;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你试试看是不是只有这样写出来才好看呀?4、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
看出什么意思了吧,不让失去平衡的哦~!~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暂时介绍到这里.附图:《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二5、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中间有横笔画的字,你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宁可长些也不能短的,因为它像是个扁担,短了挑着吃力的。
6、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解释:中间有竖笔画的字,一定要写的正直不能写歪的。
字如人的,写歪着别人看了就会笑话你的哦。
字正人正是个英雄哦。
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
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
解释:拏的意思是“拿”。
写横勾时你要注意它要像弓弩一样强劲有力,不能写的曲短无力。
有结实的肩膀,就有依靠哦。
8、不可直长勾衂法其势.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
解释:对于横勾笔画里面的笔画少的字,写时注意转角和勾儿,不应直长的。
字的笔画相依为命的,别让人家骨肉分离哦。
注意勾的肩膀是像鼻子一样鼓鼓的饱满状的。
附【小资料】: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
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
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见赏,但博采众家之长,也卓然自成一家。
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跪地悬手写来,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经周墨香木刻拓印发售,作为当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三9、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解释:对于像左这些字,横笔画要写的短一点,一撇要写的长些哦。
你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你看它们下面的笔画不是有横笔画,就是有甩勾儿,需要表现呢。
你要写一长横一撇短试试,那龙字可是有匕首,小心扎你,哈哈哈。
10、画长撇短。
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解释:像有、灰,这样的字,就和龙之类相反了。
要写的横笔画长,撇笔画短哦。
明显嘛,它们需要给下面的笔画流出空间位置的哦。
11、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解释:字的笔画上有横笔画,中间有竖笔画,下有捺笔画,就要注意写的横短些.竖长点、那笔捺就要写的舒展点.别发呆,说你呢,那捺又写的不像个刀了,嘻嘻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
解释:这样的字有横笔画在中间、有撇、又有捺的字。
横笔画要写的长些。
你说什么?你想起"横担者中画宜长”中间横着的像个扁担要挑东西的,所以要写长。
你聪明哦,说的真对了。
那你就记住收缩那一撇一捺哦。
你说用点代替那一瞥一捺可以吗?《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四13、横长直短。
横长竖短。
如:十、上、下、士。
解释:在一个字笔画少、而且有横笔画时,要把横笔画写的长,竖笔画写点些。
这样写符合中国字的方圆要求。
14、横短直长。
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解释:在一个字笔画少、而且有横笔画时,要把横笔画写的短些,竖笔画的长点些.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
解释:在一个字中,上下有横笔画的,写时把上面的横壁画写的短点,下面的横笔画写的长些。
啊呀,你想起那个"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对呀。
那就把下面横笔画的写长些哦,别写出格子呀。
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解释:在一个字中,左右有竖笔画的,左边些短点、右边写的长些。
左收着右舒展些嘛。
附《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图例:《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五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
解释:很明白的哦。
一个字中左边的笔画是一瞥,右边的是竖笔画;那就要把左边的撇写的短些,右边的竖笔画写的长些.你说什么?你知道那竖笔画是那字的柱子?嗯那~!~你的比喻真的很好。
那就别让那柱子不正哦。
立好那跟柱子哈。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解释:这次是一个字里,左边是书笔画,右变是撇了。
那就左边的竖笔画别写那么长了,右边的撇要写的舒展些哦。
右边的撇原本就是斜的,在写的短,你看不是更要倒下的样子吗?对了,要这个撇儿也可以撑起那其它笔画给它的压力。
哼、在知道你知道,我也不费这个事了.那你自己要写好哦。
哈哈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解释:在一个字中同时有几个点的笔画,那要写的不一样的形状的.哎!可要记住它们是一家子的哦,要相互有联系的,别写的互不来往的样子哦。
在不同的位置要起不同的作用,该当大石头的,别弄成小石字哦。
你也别把小石子当大石子使唤,不信你把那然字下面中间的点写大试试?哈哈,自己要打自己了,别真的用力打,心疼着点自己哦。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
附图:《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六21、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
解释:在一个字中左右两个部分的笔画相当,那就要分配的均匀些.写时候要心中现分好左右各自的地方。
记住两边各占位置,但人是要好的同伴,勾肩搭背的那种朋友,你可别写出来让人一看左右闹矛盾谁也不理谁了哦。
22、三合者中间务正.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解释:在一个字中有三部分合成一个字的,联合部队耶。
那怎么写呢?注意中间的是司令,把中间写的端正,司令的部队自然向司令靠拢了。
你说什么?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解释:一个字分成上下结构的,你上面和下面各个分给它们一样大小的位置了?对头,人赞扬的就是你是个讲公平人。
注意哦,双放结合部的那些笔画要写的收敛些,地盘一样大,不能在结合不剑拔弩张的哦,那样不利于团结,记住!谦让是美德哦。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
解释:呵呵,有竖着的三部分字,当然就有横着的三部分字了。
在一个字中,横着有三部分组成的结构,叫三联字的,关联是关键的,上头和下面的写大写小只要合适,要有联系又要均称的。
你那要看中间那部分的笔画多少来确定哦,中间笔画少,上下部分也不能欺负人家.中间笔画多也不要以为自己多就去占上下部分的地方。
你是司令,会调遣好它们的哦~!~25、左边小者宜齐上。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解释:好像是你一看就明白了,一个字左偏旁小的那偏旁适应和右偏旁上面对齐的.人家右边是字的支撑力量,主力部队,你小就去上面看齐呗。
不然别人以为它受气包呢.哈哈,你是最公正的,不会让它受气的,对吧?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解释:右偏旁小的反而要和下面对齐呢.你问为什么吗?你想想你的右臂有力呀,还是左臂有力。
一般来说是右臂有力的。
你说啥?你是左撇子,那也不行的.右面是重要阵地,要守住阵脚的!沉着嘛,就要沉下来哦.27、外四迭者体格必整方。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解释:哎,你瞧瞧耶,一个字四个口乱吵吵哩,你快整顿它们哦。
你发口令让它们立正,各自归队去,不准出圈。
你以整顿都进方队了。
真是有本事呀!高,实在是高。
28、内四迭者布置匀密;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
解释:你看,刚整好外四个口的,就出来内四个一样笔画的。
好办,布置各就位,让它们紧密团结不比大小就行了。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解释之七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
解释:什么是斜勒的笔画呢?你知道是一勒的笔画呀。
我不知道,愚翁小时候没有钱念书,基本功差,就知道那斜着写的横笔画叫勒。
斜着的横笔画就要写斜横着,写平就没有力量了。
你问斜到什么程度?嗨,难愚翁?俺不告诉你.别斜超过45°角。
哎呀,怎么说出来了哦。
嘿嘿,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解释:平勒的笔画当然是指横的笔画了。
不过不让斜的平直,有不准写的太斜。
太斜就没有样子了,“无仪”仪就是仪态嘛.没有仪态不就是没有好看的样子了嘛。
咱是修养的人,要仪态端正哦.谁说仪态是女人用的词语,男子汉也要仪态的.仪表堂堂的形态嘛。
31、纵戈之字必要攒头收尾.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
解释:纵有贯穿的意思,戈有打仗的意思。
指的就是那个字中的捺.啥叫攒头?就是义气开始猫着力量,别在开始的时候使出来,要行军打仗的嘛。
写出驰骋战场的气势,收住尾后像个刀了。
别出格子,出格字是侵权。
哼!战斗结束了~!~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武、成、或.解释:又来纵戈哩,不一个意思了,那个是纵戈之字,这个是纵戈之法。
法是方法,说的就是使用有力的方法写那个弯钩的笔画.忌讳写的无力身弱的样子哦.写成什么样子呢?好办,“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咱就写成弯弓的样子,让成吉思汗拿去射雕去哦.你要把那弯弓送给郭靖哥哥吗?随你的便哦~!~33、横戈不厌曲。
横戈笔画不怕弯曲。
如:恩、息、必、志。
解释:横着的弯钩耶短哩。
那咱也要写的有力度哦。
他说戈不就是古代的兵器嘛,咱就要写的像个武器的样子。
你说是个小武器吗?对呀是个防身用的武器。
谁说防身用的武器不是武器.你看那小弯钩儿,要是个铁器的钩子勾着喉咙可要流好多血的.有些恐怖哦。
怕人!34、伸勾贵抱持。
伸钩之字应抱持。
如:勉、旭、抛。
解释:长长的抛勾,要写的像自己有胸怀里抱着持着自己的东西那样哦。
简单吗?你可别让人把东西从你怀里抢跑,现在有些个别坏人的。
要当心哦。
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解释:是个交叉哦,写的中间位置来像个人儿支持着上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