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28原则)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柏拉度二八定律柏拉度二八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中,20%的因素决定了80%的结果。
这个定律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柏拉度(Vilfredo Pareto)在19世纪末提出的。
他发现,在意大利,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这个规律也被称为“二八法则”。
一、柏拉度二八定律的含义柏拉度二八定律表明了在一个系统中,存在着极端不平等的现象。
其中少数因素产生了大部分结果,而大部分因素只产生了少部分结果。
例如,在销售领域中,20%的客户产生了80%的销售额;在软件开发中,20%的功能占据了80%的时间和资源;在社交网络中,20%的用户创造了80%以上的内容。
二、柏拉度二八定律与管理1. 管理重点放在关键因素上根据柏拉度二八定律,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那些能够决定大部分结果的关键因素上。
例如,在销售领域中,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最多销售额的客户;在软件开发中,应该优先完成那些对整个2. 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柏拉度二八定律还表明,大部分因素只产生了少部分结果。
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避免将过多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在这些不重要的因素上。
例如,在销售领域中,不应该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那些无法带来销售额的客户身上;在软件开发中,不应该将过多的时间和资源花费在那些对整个项目没有关键作用的功能上。
三、柏拉度二八定律与个人发展1. 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柏拉度二八定律,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应该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重点放在这些能够决定大部分结果的方面上。
例如,在职业发展中,应该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将重点放在这个领域上。
2. 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柏拉度二八定律还表明,大部分因素只产生了少部分结果。
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应该避免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些不重要的因素上。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对自己未来四、柏拉度二八定律的应用1. 产品管理在产品管理中,应该将重点放在那些能够决定大部分用户体验的关键功能上。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聚成华企在线商学院柏拉图讲师讲师::杨桦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前言柏拉图的由来(1)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2)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3)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4)[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 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柏拉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规律,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一种寻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
例如:少数用户占有大部分销售额、设备故障停顿时间大部分由少数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数由少数人员造成等。
柏拉图,在销售管理中最大的应用方向是寻找影响销售绩效的主要因素,以确定改进方向。
它是对80/20原则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以区分影响绩效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从而抓住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销售中的“柏拉图”柏拉图,在销售管理中最大的应用方向是寻找影响销售绩效的主要因素,以确定改进方向。
它是对80/20原则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以区分影响绩效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从而抓住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在寻找关键因素时,柏拉图采用了ABC分类法,按重要程度不同,将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了三级分类,即在0-80%区间的是A类因素,在80-90%区间的是B类因素,在90-100%区间的是C类因素。
柏拉图的应用原则基于其核心理念和适应于销售管理的应用环境,柏拉图在应用中需要遵循三大原则:1.主要因素有限原则柏拉图的第一原则是找出的主要因素不要过多。
一般而言,最终找出的主要因素最好是2-3项,最多不要超过4项,否则将失去“找出主要因素”的意义。
但同样要注意的是,也不能刻意为求得尽可能少的关键因素项而通过不合理的删除或合并来处理一些关键因素较多且平均的情况。
2.重要性上升原则当采取措施解决或基本解决了某个或某些关键因素后,原先次要因素的重要性将上升,此时需要重新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
如此不断循序而进,就能推进销售绩效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3.合并原则合并原则是指为便于集中精力于关键和次关键因素,适当对一些一般因素进行合并。
在通常情况下,不太重要的因素可以列出很多项,为便于分析、简化作图,常将这些因素合并为“其它”项,放在横坐标的末端。
4.展开原则展开原则是合并原则的逆向指导。
它是在关键、次要因素不断解决的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补充原则。
它提醒销售管理者,当原来的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都不断得到解决时,那些合并的项,特别是所谓的“其它”项就要适时地展开。
因为,一些因素的解决必将导致一些原来微不足道的因素变成得举足轻重了。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米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 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目录1 –数据与图表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概述3 -检查表(Check Sheets)4-柏拉图(Pareto Diagram)5-因果图(Cause & Effect Diagram)6 -散布图(Stratification)7 -分层法(Scatter Diagram)8 -直方图(Histogram)9 -控制图(Control Chart)柏拉图,排列图,帕累托图(Pareto Diagram)---发现问题的重心抓住一切,就等于失去所有;善用柏拉图,顺利掌握重点。
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者V.Pareto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现一个规律“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称之为“柏拉法则”;柏拉法则---“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法则”,即经济学上所称之劳伦兹(Lorenz)曲线;美国J.M.Juran将Lorenz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同时创出“Vital Few,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的名词,并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品管圈创始人石川馨博士将柏拉图运用到品管圈活动中,使之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柏拉图的定义及使用时机1. 定义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按其大小顺序排列),找出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及其影响程度的图形;2. 柏拉图使用时机2.1 掌握问题点(抓住关键因素)2.2 找出原因(解决主要问题)2.3 效果确认(改善前、后之比较)柏拉图的应用品质管理:不良品数,损失金额,客诉项目,抱怨次数,返修品数……时间效率:作业的效率,故障率、修理时间……价格成本:材料单价,产品成本……社会治安:犯罪率、件数、年龄别……医疗保健:病因,职业病患,门诊科别……客户服务:客诉件数、处理时间、不良品数……业务销售:销售项目,销售区域……项目:电子件焊接不良分布柏拉图日期:2012.12.10~2013.1.14制图:###柏拉图的构成•确认柏拉图调查目的,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及方法,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画出柱状图,绘制累计曲线;•记入必要的事项;•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1.确立调查目的,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层别法)制作柏拉图时,首先确立柏拉图调查的目的或意图;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着手,以便洞悉主要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之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