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
- 格式:docx
- 大小:24.29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江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照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节奏划分及断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柳宗元的《江雪》被后人誉为“唐诗五绝之冠”,也有人说这20个字字字珠玉。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
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注音、注释+译文)1、梅花【宋】王安石 墙qi án ɡ角ji ǎo 数sh ù枝zh ī梅m éi ,凌l ín ɡ寒h án 独d ú自z ì开k āi。
遥y áo 知zh ī不b ù是sh ì雪xu ě,为w éi 有y ǒu 暗àn 香xi ān ɡ来l ái 。
作者 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 ):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古诗赏析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他的《北陂杏花》对杏花花、影俱妖娆的形象大加渲染,用“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来强调杏花的高洁、坚持的精神,写得很张扬外露。
而这首写梅花的诗,其思想内涵实是相通的,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
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江雪体裁:诗题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名字:柳宗元年代:唐代描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翻译: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绝迹;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原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赏析二:思想内容诗人仅仅用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向读者展示了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而这一切实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在走下坡路的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
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使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一江雪是我本学期所执教的一组内研究课。
对于从未在场合上古诗研究课的我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进行了几次教案反复修改后,我决定把重点放到诗中有画,诗中悟情这一环节上。
课的开始,我指导学生先有背诵古代的诗句入手,从而体会诗会蕴含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历史,让人回忆无穷,从而为理解柳宗元写《江雪》的背景打下基础。
在指导感受诗中有画这一环节中,我指导学生从听觉、视觉、想象力等入手,让学生置身于这幅画中,谈谈又怎样的感觉。
在我步步引导下,学生体会到诗人寒冷、寂静之情油然而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种情感,学生把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投入到朗读中,诗中之情第一次被学生理解得漓漓尽致。
在指导学生体会诗中悟情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渔翁的神态、动作等入手体会渔翁的心情,再由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入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的影子,孤傲、坚强、不屈服的情怀由此而生,再体会到朗读中,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就像个小小柳宗元正倾诉着自己的伤心往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江雪》教学反思二《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
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
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
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二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电子版打印
二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适合电子版打印:
1.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1.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 《江南逢李龟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和学习。
打印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字体大小和排版,确保清晰易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江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江雪》这首古诗。
2.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孤独、清寂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江雪》。
2.理解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诗中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雪景。
2.诗的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江雪》,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背诵《江雪》,教师检查并指导。
3.诗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生字词,如“千山”、“鸟飞绝”等,解释字词含义。
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诗的拓展与应用教师展示其他描写雪景的诗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沁园春·雪》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词,进行仿写或创作。
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与指导。
5.诗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
6.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江雪》的理解。
7.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江雪》的诗意与情感。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诗的默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诗的理解与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3.诗的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环节,鼓励学生与家长互动,有助于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延伸1.开展“走进古诗,感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与魅力。
2.组织学生参观雪景,亲身体验诗中的意境。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诗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朗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节奏、音调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江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
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
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边贴边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指导朗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
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
《江雪》课文解析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被收录于《文选》中。
这首诗以婉约淡定的笔调描绘了寒冬时节江河的冰封景象,寓意着洁净和坚韧的品质。
以下将对《江雪》进行深入解析。
第一段:描写江河冰封的景象《江雪》的开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严寒冬季的特点,描绘出一片寂静冷漠的景象。
接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揭示了一个老人独自钓鱼于江冰之上的画面,进一步突出了孤寂的氛围。
第二段:表现老人内心的坚韧和坚持接下来,诗中提到“江雪满白头”,用白头来象征老人,寓意老人的智慧和内涵。
而“江雪凝髯鬓”,则让我们感受到江雪的寒冷,揭示了老人顶风冒雪坚持钓鱼的坚韧和毅力。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人们产生对老人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第三段:传达寒冷冬季中的内心宁静诗中提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将老人于冰封江河上垂钓的画面与悠远辽阔的心境相结合,表现出老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感。
同时,“江雪微霾雪腻,楼台烟青春欲暮”则切实地描绘出江上雪景,在雪腻之中云烟迷茫,寒意浓重,使读者感受到冰天雪地的清冷与幽静。
第四段: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以“望中犹记,疑是白沙堆鹤”形容江面上的雪景,既传达了作者心中对美景的难忘,也赋予了雪景飘渺的美感。
接着,诗人用“想见江枯”和“渔舟唱晚”的意象,将雪景与寒冷的冬天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增强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
第五段:宇宙与自然的辩证在诗的结尾,作者笔锋一转,用“子规夜半飞,江汉石城春如海”展示了宇宙的广阔和力量。
寒冬中的江雪与子规的歌声形成对比,表现了自然界交替更迭的景象。
同时,“江汉石城春如海”则将江河与城池以及春天的热闹景象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结:《江雪》通过婉约的笔调,以冰封江河的景象为起点,描绘了老人钓鱼于江冰之上的坚韧和内心的平静。
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宇宙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表达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