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16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课: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素。
- 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介绍的场合和意义。
2. 教师出示范例自我介绍,并解析其基本要素。
3. 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自我介绍练,并互相提供反馈意见。
4. 学生进行全班集体自我介绍。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以便
进行更深入的自我介绍。
第二课:我的家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家庭成员的介绍,了解家庭的组成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爱护亲人的态度。
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介绍。
2. 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解释其重要作用。
2. 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和重要作用。
3. 学生彼此交流家庭成员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作文,并进行班级分享。
...
(继续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第一单元1.《观潮》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翘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学习重点: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的景象。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会自学。
1、请认读下面的字,然后写两遍组一个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2、我会读会写它们,还知道它们的意思。
宽阔笼罩薄雾沸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奔腾依旧恢复屹立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笼罩:屹立:鼎沸:漫天卷地:3、我会区分我会用。
men( ) hao( ) 若隐若现…闷号水天相接……men( ) hao( ) 依旧……二、认真读文,感知内容。
1、我知道课文有( )个自然段,还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段意请写书上)2、我读课文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观看( )的盛况。
三、小组合作,理清顺序.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 _____ ) 先讲( )的景象;( _ )接着讲()的景象;( __ )最后讲( )的景象。
由此可知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
四、分段读文,感受奇特.第二课时一、小组探究,品味奇观.1、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怎样读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方法:读文画句子写感浯2、小组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听到:看到:朗读时语气应由( )到( ),语音应由( )到( ),语速应由( )到( ).二、再次探究三四自段,感受奇观1、看看写潮来之时按从()到()的顺序,抓住潮的()、()写出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质示范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
3.能够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4.能够按要求完成课文内容理解题目。
5.能够模仿横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2.完成课文内容理解题目。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PPT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和彩色粉笔
5.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阶段
1.绘制好教学大纲
2.准备好所有课程材料
2. 课堂导入
1.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课文学习阶段
1.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4. 拓展练习
1.请学生模仿横批
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编故事
5. 总结与作业布置
1.复习课文要点
2.布置完成课后习题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参与积极,表现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下节课将增加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反馈
根据本节课的情况,我将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第【1】篇〗【文本解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四上第六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上小学时一次演老虎的经历,由于不会豁虎跳,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曲折的变化,是一篇内容有趣、语言幽默、情感真切的好课文。
课文的题目就很吸引人。
老虎在人们心目中一般都是威猛厉害的角色,怎么会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呢?这只大老虎到底窝囊在哪里呢?心里有疑问,阅读有方向,原来这只老虎并不是真正的老虎,是“我”在学校文艺表演上扮的老虎,其实题目中的“大老虎”得加个引号才对呀。
全文一共22个自然段,围绕扮老虎这件事情,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羡慕那些参加文艺表演的同学;第3-16自然段写“我”获得机会努力排练节目;第17-20自然段写“我”正式演出时的尴尬情况;第22-22自然段写“我”演出后的疑惑不解。
可以提炼出“期待”“排练”“演出”“疑惑”四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这一矛盾冲突贯穿故事的主体部分。
排练节目时,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扮老虎要豁虎跳,而老师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于是“我”一直按老师的要求排练。
正式演出时砸了锅,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是“我”不会豁虎跳造成演出失败,而老师“倒没说什么”。
于是“我”开始寻找原因。
耐人寻味的是, “我”也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演出前后, “我”丰富的心情变化使整个故事妙趣横生。
这些心情变化通过对“我”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
分派角色时, “我殷切期待的目光”这一神态,写出了“我”对“在台上露露脸”的渴望。
排练时,演哥哥的小朋友质疑“我”不会豁虎跳, “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这一动作和心理,包含着无限的紧张;“记住了!,我连忙答应”这一语言描写,既体现出“我”的自信,又刻画出“我”唯恐老师变卦的小心思。
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使用人:写作目的: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可以写图画里面的内容。
2、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生活中真实的故事。
3、所写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
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完整详细地记叙一件事。
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
(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
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囊、羡”等 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段、俩”等12 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5个词语。
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课前学习任务】预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做到:1.读:朗读课文2 遍。
2.标:标好自然段号。
3.查:查阅作家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字读音词句段duàn改gǎi亏kuī堂táng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资源】作者简介:叶至善(1918-2006),中国编辑出版家。
生于江苏苏州,卒于北京。
1941 年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毕业。
1945年8月进开明书店,帮助父亲叶圣陶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开明少年丛书》。
1952年主编《中学生》杂志。
1953 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仍主编《中学生》。
1956 年 6 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社长兼总编辑,后职务迭有更动,1983 年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
从1986年起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顾问,全国政协七届常委兼副秘书长。
他继承了父亲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编辑作风,在编辑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内容正确和形式完美,并不断有所创新。
他编辑的少年儿童读物曾有多种获奖,许多作者和编辑得到过他的热情帮助。
在编辑工作之余从事创作,对科普读物的文艺化作过许多有益的探讨,也写了一些散文和小说,文学传记集《梦魇》曾获 1987 年“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课后练习】请在田字格内填写正确的汉字,注意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朗读的独特魅力,并熟读成诵。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读懂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学习王戎通过综合思考与推理,懂得“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3.感受王戎的聪慧,学习王戎遇事冷静分析,能够智慧取舍。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学习王戎通过综合思考与推理,懂得“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准备预习卡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初读课文1.游戏导入(1)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猜”游戏吧。
这些都是关于名人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聪明小孩子吧。
(2)书写课题,指导书写“戎”字“戈”代表兵器,里面的“”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谁来读一读题目?2.释题明义:请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按照读书提示,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指导多音字“折”和后鼻音“竞”的读音;(2)听小老师读,感受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先来看这三句:谁干了什么?谁怎么样了?学生质疑:长难句的停顿。
小结: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
(3)谁再来完整地读一读?借机渗透文言阅读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想意会、借助经验。
板块二梳理故事理解内容1.请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诸”是“众,许多”;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③联系《守株待兔》,理解“走”的古今异义。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④启发:“之”在文言文中出现好几次,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一三个“之”指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即“人问之”可以理解为“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成长故事”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这三篇课文分别是《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
《牛和鹅》的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陀螺》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
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不仅有欢乐的童年,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
另一方面,还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本单元,要围绕两个语文要素开展教学。
第一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读书”;第二个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35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正确书写41个字,会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3.能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4.能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习作》要求学生能按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完后用修改符号进行改正。
6.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积累本单元成语。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能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1.《口语交际》要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陀螺》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兵、恨”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等 15 个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 17 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3.复习单元批注方法,在书中批注自己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部分。
【课前学习任务】大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结合视频、初读段落了解陀螺。
学习任务二:读片段,读准字音。
学习任务三:概括主要内容,初读我的感受,聚焦感兴趣的部分。
学习任务四:找到感受深处,批注阅读疑问。
【学习资源】了解作者高洪波。
【课后练习】1.尝试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2.回顾单元批注阅读的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批注“得陀螺”和“玩陀螺”中体会深的地方,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意思,感受童年的趣味,获得成长的启示。
2.二次批注表现心情的语句,通过动作、语言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发现成长的趣味和感受。
【课前学习任务】回顾单元批注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回顾陀螺样子。
学习任务二:批注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学习任务三:批注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感受情感起伏和变化。
学习任务四:阅读作者表述,感悟童年乐趣。
【学习资源】体验玩陀螺的乐趣。
【课后练习】任选一项完成1.阅读高洪波的《斗鸡》,尝试结合动作、语言批注人物心情变化,感悟成长。
2.体验一项游戏,记录游戏先后过程,分享最有趣的一个部分,并尝试加入想法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