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样抗凝物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21
㊃病例报告暨文献复习㊃∗通讯作者,Email:fyhhbln@163.com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一例报告暨文献复习A Case Report of 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 and Literature Review王㊀杰(WANG Jie ),张雪芹(ZHANG Xue-qin ),王甜甜(WANG Tian-tian ),程㊀彦(CHENG Yan ),张心声(ZHANG Xin-sheng ),房云海(FANG Yun-hai )∗(山东省血液中心㊁山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济南,250014;Shandong Blood Center ,Shandong Hemophilia Treatment Center ,Jinan ,250014,China )关键词:㊀狼疮抗凝物;凝血酶原[中图分类号]㊀R593.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C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213(2021)01-0032-03㊀㊀狼疮抗凝物会导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l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但一般没有出血表现㊂如果狼疮抗凝物阳性同时伴有凝血酶原(FⅡ)低,则会有出血表现,称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LAHS)㊂现报道我中心近期诊治的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一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㊂1㊀病例资料患者,男,2岁,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衄,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WBC:7.7ˑ109/L,RBC:4.4ˑ1012/L,HB:116g /L,PLT:162ˑ109/L;凝血功能检测:PT:25.7S(10-14),aPTT 117.9s(23-35),凝血酶时间(TT)20.1s(14-21),纤维蛋白原2.1g /L (正常参考值2.0~4.0g /L),为求明确诊断于2019年4月就诊于我中心㊂询问其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出血性疾病史及结缔组织病史㊂查体: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㊂在我中心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结果(表1)FII㊁FVI-II㊁FIX㊁FXI㊁FXII 都降低,凝血因子FⅤ㊁FⅦ㊁FⅩ活性均正常;以全自动血凝仪配套缓冲液对患者血浆进行稀释试验(降低抑制物对凝血因子的影响):1:4倍稀释后检测凝血因子FVIII㊁FIX㊁FXI㊁FXII 明显升高,FII 变化不大㊂狼疮抗凝物检测(DRVVT 试验):筛查试验(LA1)128.4s,确诊试验(LA2)59.3s,LA1/LA2=2.2(正常参考值0.8~1.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及活性均为正常㊂诊断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㊂患者就诊于我中心时出血已经止住,故未予治疗,嘱其三个月后复查㊂三个月后复查结果示PT㊁aPTT 均正常,FII㊁FVIII㊁FIX㊁FXI 均恢复正常㊂2㊀讨论及文献复习1960年Rapaport 等首先在Blood 杂志上报道了一例狼疮抗凝物阳性同时伴有低凝血酶原的患者[1]㊂在1983年,Bajaj 等在Blood 杂志发表的文章分析该病的发病机理,疾病名字为 hypoprothrombinemia-lu-pus anticoagulant syndrome (HLAS) [2];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在国内首先由华宝来在2009年报道,报道的疾病名为 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HLAS) [3]㊂之后在2013年和2016年也有文章报道,文章中疾病名也均为 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 [4-5]㊂但Simel 等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称该疾病为 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 (LAHS) [6],在Pubmed 检索,2013年以后,检索到的文献中该疾病名称均为 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 [7,8],所以我们认为,国内对这个疾病的名称也应该改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LAHS)㊂狼疮抗凝物阳性的患者,一般仅表现为aPTT 延长,而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的患者,PT 和aPTT 均延长,在全自动血凝仪直接检测,FII㊁FVIII㊁㊃23㊃㊀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21Vol 27No 1㊀FIX㊁FXI㊁FXII都低㊂但其实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FVIII㊁FIX㊁FXI㊁FXII并没有降低,只是狼疮抗凝物影响了FVIII㊁FIX㊁FXI㊁FXII活性的方法多为一期法,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应该最少进行三个不同稀释度的检测,但目前国内实验室一般仅检测一个稀释度[9]㊂通过稀释,可以降低狼疮抗凝物对这些凝血因子检测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更接近患者真实水平的凝血因子检测结果㊂如果不进行稀释后检测,而是直接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容易误导临床㊂表1 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项目单位参考范围结果初诊结果稀释后结果三个月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S10.5-1418.50-10.60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22.7-35112.20-28.70凝血因子II活性IU/dL50-15013.413.1115.4凝血因子V活性IU/dL50-150140.5-152.9凝血因子VII活性IU/dL50-15082.9-120.1凝血因子VIII活性IU/dL50-15032.1117.7158.1凝血因子IX活性IU/dL50-15016.955.1108.0凝血因子X活性IU/dL50-15079.8-117.2凝血因子XI活性IU/dL50-15016.863.1122.7凝血因子XII活性IU/dL50-1509.826.4-㊀㊀该患者FII稀释后,并没有提高上来,说明患者确实存在FII缺乏㊂患者的FII降低是因为产生了针对凝血酶原的抗体,并形成凝血酶原抗原和抗体的复合物,然后被快速清除㊂但该抗体在体外并无灭活凝血酶原的作用,所以患者PT的延长可以被正常血浆纠正[2]㊂狼疮抗凝物也会干扰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定量检测,如果因为患者FVIII㊁FIX㊁FXI㊁FXII低而进行相应的抑制物检测,会出现假阳性结果㊂狼疮抗凝物具有异质性,一种检测试剂很难检测出所有的狼疮抗凝物,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推荐应用两种不同凝固途径的试剂进行检测,只要其中一种试剂结果为阳性则提示存在狼疮抗凝物㊂其中最具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为稀释蝰蛇毒试验(DRVVT),我们这例患者就是用DRVVT确诊狼疮抗凝物阳性[10]㊂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的出血表现具有异质性,Mazodier等在2012年总结了过去文献中74名患者的出血表现,其中66名患者表现为小的出血或严重的出血,小的出血主要包括鼻出血(41%)㊁瘀斑(35%)㊁牙龈出血和紫癜;严重的出血主要包括妇科出血㊁血尿㊁消化道出血㊁脑出血㊁肌肉出血;还有10名患者有血栓形成[11]㊂感染引起的LAHS多为一过性,常见于儿童患者,出血较少,如果只是轻微出血,无需特殊治疗,在12周后复查,很多患者可以自行缓解㊂系统性红斑狼疮㊁抗磷脂综合征或淋巴瘤引起的LAHS较为顽固,常见于成年患者,出血也较常见㊂根据现有数据,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㊂有研究认为FII降低有可能是为了减少狼疮抗凝物血栓风险的一种保护性机制[12],所以治疗期间要注意血栓风险的增加,有的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后,虽然PT和FII恢复正常,但产生了血栓㊂这说明在LAHS患者接受治疗时,很难平衡出血和血栓㊂尽管有近一半的患者有严重出血,但该疾病的总体预后还不错㊂该疾病较为罕见,日本的研究人员在3年时间诊断20例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患者,但作者对于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的入选标准过于宽泛,FII只要低于60IU/dL就定义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有的患者同时伴有FV和FX低[13]㊂参照低凝血酶原的诊断标准,应该是FII低于40IU/ dL更合适,而低于10IU/dL则为重型或中间型,出血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高于10IU/dL为轻型,出血表现㊃33㊃㊀血栓与止血学2021年第27卷第1期较轻[14]㊂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大家对这个疾病的了解太少,容易误诊㊂对于PT和aPTT均延长,狼疮抗凝物阳性,伴有出血的患者,要考虑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㊂一旦确诊,有严重出血表现的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但对于出血较少,无需特殊治疗的患者,也不要过度治疗,12周后复查,观察是否可以自行缓解㊂参考文献[1]㊀RAPAPORT SI,AMES SB,DUVALL BJ.A plasma coagula-tion defec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rising from hy-poprothrombinemia combined with antiprothrombinase activi-ty[J].Blood,1960,15(2):212-227.[2]㊀BAJAJ SP,RAPAPORT SI,FIERER DS,et al.A mechanismfor the hypoprothrombinemia of the acquired hypoprothrom-binemia-lupus anticoagulant syndrome.Blood,1983,61(4): 684-692.[3]㊀华宝来,范连凯,李梦涛,等.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血栓与止血学, 2010,16(02):82-85+91.[4]㊀张乐嘉,肖娟,范连凯,等.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 2013,31(01):30-35.[5]㊀李洋,吕明恩,薛峰,等.狼疮抗凝物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2):130-133.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02.009. [6]㊀SIMEL DL,ST CLAIR EW,ADAMSJ,et al.Correction ofhypoprothrombinemia by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of the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Am JMed,1987,83(3):563-566.[7]㊀CETIN GEDIK K,SIDDIQUE S,AGUIAR CL.Rituximabuse in pediatric lupus anticoagulant hypoprothrombinemiasyndrome-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upus,2018,27(7):1190-1197.doi:10.1177/0961203317751853.[8]㊀MEIRELES E,MACHADO F,TELES L,et al.A case reportof severe bleeding due to lupus anticoagulant 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J Thromb Thrombolysis,2020,49(2): 334-336.doi:10.1007/s11239-019-01955-1. [9]㊀成斐,王学锋,周文宾,等.凝血因子Ⅷ和Ⅸ实验室检测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03): 203-206.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4.03.010.[10]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凝血因子Ⅷ/Ⅸ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8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10):793-799.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8.10.001. [11]MAZODIER K,ARNAUD L,MATHIANA,et al.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report of8cases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edicine(Baltimore), 2012,91(5):251-260.doi:10.1097/MD.0b013e31826b971f.[12]VINET E,RICH E,SENCAL JL.Thromboembolism compli-cating the treatment of lupus anticoagulant 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J].J Rheumatol,2006,33(10):2088-2090.[13]IEKO M,YOSHIDA M,NAITO S,et al.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 and similar diseases:experiences at a single center in Japan[J].Int J Hematol, 2019,110(2):197-204.doi:10.1007/s12185-019-02674-2.[14]PEYVANDI F,DI MICHELE D,BOLTON-MAGGS PH,etal.Classification of rare bleeding disorders(RBDs)based o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agulant factor activity and clinicalbleeding severity.J Thromb Haemost.2012,10(9):1938-1943.doi:10.1111/j.1538-7836.2012.04844.x.(收稿日期:2020-07-20)㊃43㊃㊀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21Vol27No1㊀。
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本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概括和说明。
本文将详细探讨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并解释该比值的含义及其在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对狼疮抗凝物作用机制、sct比值的计算方法和解读标准以及临床试验结果和应用案例的分析,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该标准化sct比值在狼疮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已经给出了文章整体结构,接下来将依次从定义和背景、测量方法和原理、应用领域和意义,以及解释该比值的含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并解释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并探讨其在狼疮诊断中的作用。
通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测量方法和原理,并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及应用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的含义和临床应用,从而对狼疮诊断有更深入的认识。
2. 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2.1 定义和背景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是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抗凝物的水平。
该比值基于抗凝血蛋白功能障碍与SLE之间的关联,并试图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和预后。
2.2 测量方法和原理在测量狼疮抗凝物水平时,通常使用活动部分凝血时间(aPTT)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不同实验室之间aPTT测试结果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单纯使用aPTT无法提供一个统一、可靠的依据。
因此,引入了标准化校正时间(sct)这个参数来归一化aPTT测试结果。
sct是一种计算得出的数值,通过将患者样本中观察到的aPTT与正常对照样本中观察到的aPTT相除得出。
sct比值则是将患者样本的sct与正常对照样本的平均sct相除得出。
这种比值的计算考虑了实验室之间或不同时间点的潜在变异性,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准确的抗凝物测量结果。
2.3 应用领域和意义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尤其是在SLE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狼疮抗凝物的检测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为临床诊断狼疮抗凝物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是一种针对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能够干扰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本实验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APTT)、稀释蝰蛇毒时间试验(Diluted Snake Venom Time,DVT)等方法检测狼疮抗凝物。
三、实验材料1. 标本:新鲜血浆2. 试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稀释蝰蛇毒时间试剂、正常血浆、标准化血浆、肝素钠、钙离子、EDTA-Na2等3. 仪器:自动凝血仪、恒温水浴箱、移液器、试管等四、实验方法1. APTT试验(1)将新鲜血浆在37℃水浴箱中预热5分钟。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标准化血浆和待测血浆,各加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
(3)加入钙离子,记录血浆凝固时间。
2. DVT试验(1)将新鲜血浆在37℃水浴箱中预热5分钟。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标准化血浆和待测血浆,各加入稀释蝰蛇毒时间试剂。
(3)加入钙离子,记录血浆凝固时间。
五、实验结果1. APTT试验:标准化血浆凝固时间为(15.2±1.5)秒,待测血浆凝固时间为(20.3±2.1)秒。
2. DVT试验:标准化血浆凝固时间为(15.6±1.6)秒,待测血浆凝固时间为(22.5±2.2)秒。
六、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待测血浆的APTT和DVT均延长,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狼疮抗凝物。
进一步分析LA1/LA2比值,结果为1.2,正常范围为0.8-1.2,提示患者狼疮抗凝物轻度升高。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APTT和DVT试验检测了待测血浆中的狼疮抗凝物,结果显示患者狼疮抗凝物轻度升高,可能存在狼疮抗凝物相关疾病。
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止凝血产品线移转沃芬中国08May 2012HemosIL Diluted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 dRVVT ScreendRVVT Confirm 狼疮抗凝物试剂(DRVVT)HemosIL Diluted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dRVVT ScreendRVVT Confirm狼疮抗凝物(DRVVT)4/17/20133内容•前言•产品说明•主要特点•研究数据•竞争比较前言•狼疮抗凝物(LA)检测对抗磷脂综合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患者体内出现中高滴度的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时可被确定为高血栓形成风险。
•APS是一种由于体内出现抗磷脂抗体(aPL)导致的自身免疫失调,与血栓和/或妊娠发病率相关。
•LA能延长磷脂依赖性凝血实验的凝固时间,从而预示着某种抑制物的存在。
4前言•最新的LA指南指出,检测LA应该依赖于监测、混合和确诊实验。
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学检测两个项目。
1.dRVVT被认为对高风险易栓症患者LA具有特异性2.基于硅的APTT需要低浓度的磷脂保证敏感性•LA阳性结果必须在>12周后复检,以排除APL的瞬态性。
5前言•LA阳性结果应考虑在APS的背景下识别高风险的患者。
•IL提供两个完整的检测项目,满足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委员会发布的针对狼疮抗凝/磷脂依赖性抗体的LA检测标准*.–HemosIL dRVVT–Silica Clotting Time–L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s ( Mixing Study)*Pengo V, Tripodi A, Reber G, Rand H, Ortel T.L, Galli M and DeGroot P.G. Update of the guidelines for lupus anticoagulant detection. Thromb Haemost 2009;7:1737-17406前言•NEW HemosIL dRVVT Screen (PN 0020301500)•NEW HemosIL dRVVT Confirm (PN 0020301600)将会取代原来的:•HemosIL LAC Screen (PN 0020008000)•HemosIL LAC Confirm (PN 0020008200)7产品说明和规格•dRVVT Screen和dRVVTConfirm是改进的dRVVT试剂用于简化和规范LA的临床评估。
狼疮抗凝物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狼疮抗凝物标准是一种用于检测自身抗凝物的方法,通常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凝物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包括凝血系统。
在SLE患者中,抗凝物的水平通常升高,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风险。
检测狼疮抗凝物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并治疗患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狼疮抗凝物标准通常包括凝血时间延长和血小板减少,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时间延长表明患者的血液凝结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而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患者易出现皮下淤血和紫癜等症状。
狼疮抗凝物标准还包括其他凝血参数的检测,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狼疮抗凝物标准的检测,目前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
医生会要求患者到医院或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血液检测,获取相关凝血参数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狼疮抗凝物标准是否符合正常范围,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狼疮抗凝物标准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期检测相关凝血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建议患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
【此文章共293字】第二篇示例:狼疮抗凝物标准是指一种用于检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体内凝血异常的检测项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之一就是凝血异常,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对于患有SLE的患者,定期检测其抗凝物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狼疮抗凝物标准的知识。
狼疮抗凝物标准的检测项目包括凝血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