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滑轮试题及答案1.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主要区别在于:A. 定滑轮固定不动,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B. 定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不能省力C. 定滑轮和动滑轮都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 定滑轮和动滑轮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答案:A3.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A. 1倍B. 2倍C. 3倍D. 4倍答案:B4. 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是100N,使用一个动滑轮,那么需要施加的力是多少?A. 50NB. 100NC. 200ND. 300N答案:A5. 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使用滑轮组可以:A. 改变力的方向B. 省力C. 改变力的方向和省力D. 既不改变力的方向也不省力答案:C6. 一个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量,使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理论上需要施加的力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A. 1/2B. 1/3C. 1/4D. 1/5答案:B7. 滑轮组的省力效果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B. 滑轮组中定滑轮的个数C. 滑轮组中滑轮的重量D. 滑轮组中绳子的摩擦力答案:C8. 在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的绕法对省力效果有影响吗?A. 有影响B. 没有影响答案:A9. 以下哪种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最省力?A. 绳子绕过一个动滑轮B. 绳子绕过两个动滑轮C. 绳子绕过三个动滑轮D. 绳子绕过四个动滑轮答案:D10. 滑轮组的省力效果与绳子的绕法有关,以下哪种绕法最省力?A. 绳子从定滑轮开始绕B. 绳子从动滑轮开始绕C. 绳子从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开始绕D. 绳子的绕法不影响省力效果答案:B。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两个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17N的物体A(每个滑轮重相同),使物体A在2s内拉升了20cm,拉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60cm B.乙中,拉力的功率为1.7WC.甲中,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吊着D.乙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N2.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力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不计机械和绳重、不计摩擦)()A.B.C.D.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A.B.C.D.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A.小于3N B.等于2N C.大于2N D.大于3N5.关于滑轮和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使用定滑轮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①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①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距离①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最多省一半力。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用瓶起子开瓶盖B.用镊子夹取砝码C.用羊角锤拔钉子D.用动滑轮提升重物7.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A.B.C.D.8.同一滑轮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
则()A.手的拉力:F甲=F乙B.手的拉力:F甲<F乙C.手的拉力:F甲>F乙D.无法确定9.工人们为了搬运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A.B.C.D.10.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定滑轮提升水箱,目的是为了()A.省功B.省距离C.省力D.改变拉力的方向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升旗时,旗杆顶端装置是______(定/动)滑轮,使用它的作用是______。
12.2 滑轮(解析版)考点1 滑轮及其工作特点(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2)滑轮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工作特点:(1)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3)定滑轮的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 1、阻力臂L 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动滑轮工作特点:(1)动滑轮使用时,滑轮随重物一起移动;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直击(2)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3)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典例1】(•阿荣旗二模)用定滑轮拉物体,不计摩擦,当沿不同方向将物体拉起时,拉力分别为F1、F2、F3,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无法判断【答案】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等臂杠杆,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
【解答】解: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故A、B、D错误。
故选:C。
【典例2】(春•兴庆区期末)如图所示,通过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答案】C。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练习题(1)一、选择题1.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形路线骑行,这样做是为了()A.缩短所走的路程B.减少所做的功C.减小骑行者所施加的力D.缩短所用的时间2.如图所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斜面的是()A.汽车方向盘B.剪刀C.扳手D.钻头3.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 N的物体,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 N (不计滑轮自身重和摩擦),则所用滑轮中至少使用()A.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B.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C.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D.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4.从竖直的井中提起一个重300 N的物体,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重60 N,不计摩擦,那么提起重物时所用最小力为()A.360 N B.120 N C.180 N D.100 N5.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大的是()A.B.C.D.6.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30牛,已知每个滑轮重为15牛,则拉力F1和F2之比为()A.1:1B.3:2C.2:3D.3:47.如图所示,斜面光滑,推力分别为F1、F2,把物体从斜面底端推至斜面顶端,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那么()A.F1大于F2,W1等于W2B.F1小于F2,W1小于W2C.F1大于F2,W1大于W2D.F1小于F2,W1等于W2二、填空题8.用滑轮组提升重600 N的重物,要想使拉力F=200 N,则到少要个滑轮组成,其中定滑轮有个,当物体被提高2 m时,则拉绳子移动的距离是_____m。
9.螺丝钉上的螺纹展开后相当于斜面。
如图所示,两根粗细相同的螺丝钉,螺纹(选填“密”或“疏”)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
10.如图所示,重为50N的物体在30N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N,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m,若物体的重力变为80N,则拉力F为N。
中考物理总复习《滑轮》专项训练题(附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1.定滑轮:(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杠杆;(3)特点:改变拉力的方向,不能省力;(4)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 h;(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 G物;(6)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重物移动的速度:v F=v G。
2.动滑轮:(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以上下移动,也可以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的杠杆;(3)特点:不改变拉力方向,省一半力;(4)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 h;(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 G物;(6)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 ;(7)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2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 F=2v G。
3.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s h;(4)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 G物;(5)F与G大小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摩擦):F= ;(6)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2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 F=nv G。
(n表示直接连接动滑轮的绳子股数)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概念:η=W有W总×100%(2)计算:η=GhFs ×100%=GnF×100%(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加物重(增加有用功占比)②减轻动滑轮重③减少摩擦(4)特殊滑轮的机械效率:η=fnF×100%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2.现存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我国的《墨经》,书中将滑轮称为“绳制”。
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习题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A. 3NB. 6NC. 11ND. 22N2.如图所示,小明用重力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力为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物体的重力为()A. 4NB. 6NC. 10ND. 14N3.如图所示,滑轮分别在力F1、F2、F3的作用下匀速提升物体,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A. F1>F2>F3B. F1<F2<F3C. F1<F2=F3D. F1=F2=F34.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A. 1:2B. 1:1C. 2:1D. 3:15.如图所示,吊篮重400N,动滑轮总重50N,定滑轮总重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A. 218NB. 220 NC. 210 ND. 236 N6.在常见的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如图所示,这个滑轮在升旗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 省力B. 省距离C. 既省力又省距离D. 改变力的方向7.小明的书橱上掉了一个螺丝钉,需要安装一个新的螺丝钉。
现在家里有一些长度相同的螺丝钉和没有螺纹的直钉。
为了安装省力并且牢固,小明应该()。
A. 选择螺纹密集的螺丝钉B. 选择螺纹稀疏的螺丝钉C. 选择没有螺纹的直钉D. 随便选择一种钉子8.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A. B. C. D.9.下图中的简单机械,使用时属于费力机械的是()A. 盘山公路B. 去核器C. 扳手D. 旗杆上的定滑轮10.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A. F3<F1<F2B. F3<F2<F1C. F2<F1<F3D. F2<F3<F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1.现在很多场馆都为残疾人(特别是乘坐轮椅的)建立了专用通道(如图所示),为残疾人上下台阶提供方便.它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学过的简单机械中的,使用它的好处是.1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水平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G=30N的物体A 匀速拉动,已知绳子自由端速度为0.3m/s,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0.1G,则水平拉力F为N,在2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m.13.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图甲中的滑轮是滑轮;图乙中滑轮的作用是.如果按图乙方式,人拉绳子自由端移动了0.5m,那么小汽车被拉动了m.14.如图所示,物体重G=50N,在F=5N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若不计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N,方向向。
物理滑轮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定滑轮的特点是什么?A. 不能省力B. 能改变力的方向C. 能省力D. 能改变力的方向和省力答案:B2. 动滑轮的特点是什么?A. 不能省力B. 能改变力的方向C. 能省力D. 能改变力的方向和省力答案:C3. 一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其理想机械效率是多少?A. 80%B. 90%C. 100%D. 120%答案:C4. 使用滑轮组时,若要省力,应如何安排滑轮?A. 只使用定滑轮B. 只使用动滑轮C.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D. 只使用动滑轮,且绳子绕过动滑轮的圈数越多越省力答案:C5. 下列关于滑轮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重和摩擦有关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当使用一个定滑轮时,力的方向_________。
答案:不变2. 当使用一个动滑轮时,力的大小_________。
答案:减半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
答案:有用功/总功4.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动滑轮的_________。
答案:个数5.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有关。
答案:摩擦和绳重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答案: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 为什么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答案: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通过增加动滑轮的数量,可以减少施加的力,从而实现省力的目的。
3. 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绳重和摩擦等因素有关。
4. 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案:可以通过减轻动滑轮的重量、减少绳重、减小摩擦等方式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的应用一、夯实基础(每空2分,共28分)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它不能,但它不能,但它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力,但力,但力,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改变力的方向。
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
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 70 N N ,则可匀速提起_____N 或_____N 的重物。
的重物。
5.如图所示,有四个滑轮组,若分别用来把60 60 N N 的重物提起。
在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 1=_____N ,F 2=_____N ,F 3=_____N ,F 4=_____N 。
二、提升能力(每题5分,共35分)6.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 .F 1方向的拉力最小方向的拉力最小B .F 2方向的拉力最小方向的拉力最小C .F 3方向的拉力最小方向的拉力最小D .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7. 如图12所示的是一幅科学漫画。
画中所用机械的特点是_____;若胖子、瘦子、袋子的重分别是G 1、G 2、G 3,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_8.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 ,弹簧秤的示数为10N ,则拉力F 和物体的重为和物体的重为A .20N ,18N B .10N ,18N C .18N ,10N D .20N,20N 9.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能用10N 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 物体的简单机械是物体的简单机械是A.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B.一个定滑轮C.杠杆.杠杆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10.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3<F1<F2 B.F1<F2<F3 C.F2<F1<F3 D.F3<F2<F111.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省力而且能省距离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2.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牛,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物重为A.500牛B.1000牛C.1500牛D.250牛三、实验探究(共30分)1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14.根据图中的省力要求,画出绕绳子的方法(不计摩擦及滑轮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一、夯实基础1.等臂;施力的方向;省力.等臂;施力的方向;省力2.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省;不可以倍;省;不可以 3.动.动 定4.140;210 5.15;12;20;15 二、提升能力二、提升能力6.D 7.A 8.B 9.B 10.C 11.D 12.C 三、实验探究三、实验探究13.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如图所示15.略.略四、学以致用四、学以致用16.如图所示。
滑轮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滑轮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B. 滑轮可以省力C. 滑轮可以省功D.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答案:C2. 当使用定滑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省力B.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可以省功D.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答案:B3. 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主要区别在于:A. 动滑轮可以省力B.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动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D. 动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答案:C二、填空题1. 滑轮的效率是指______与______的比值。
答案:有用功;总功2. 当使用动滑轮时,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理论上可以省______的力。
答案:一半三、简答题1. 请简述滑轮的工作原理。
答案:滑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或通过增加力的作用点来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主要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则可以在不改变力的方向的情况下省力。
2. 为什么说使用滑轮不能省功?答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使用滑轮虽然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但总的输入功和输出功是相等的,因此不能省功。
四、计算题1. 假设有一个动滑轮系统,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的力为200N,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请计算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
答案:由于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所以物体提升的高度h与施加的力F成正比。
设物体提升的高度为h,则有h = F/2 = 200N / 2 = 100m。
2. 如果在上述问题中考虑摩擦力和滑轮重,且摩擦力为20N,滑轮重为30N,求实际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答案:实际提升物体所需的力F' = (F + 摩擦力 + 滑轮重) / 2 = (200N + 20N + 30N) / 2 = 135N。
滑轮练习题 二、填充题: 1.图1中A 是____滑轮。
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
如果A 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
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2.如图2所示,重物G 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 的拉力为____牛。
3.如图3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 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 _
4.如图7所示,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 时,拉力F=____G (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 '____F (选填“>”、“=”或“<”)。
图9
5.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 1=____G ,F 2=____G 。
6.如图9,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 ,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
7.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1=_________,F 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8. 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 1=5kg ,那么M 2应等于__________ kg 。
三.选择题
1.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 所用的拉力中,力[ ]A .F 1最大 B .F 2最大C .F 3最大 D .一样大
2.使用滑轮组可以[ ]A .省力又省距离B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 .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D .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3.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 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 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 甲与F 乙的大小分别为[ ]A .40牛,20牛 B .20牛,40牛C .40牛,40牛 D .20牛,20牛
4.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牛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不计动滑轮重力及摩擦) [ ]
A .600牛
B .300牛
C .200牛
D .100牛
F 1 F 2 F 3 M 1M 2
5.如图9所示,不计滑轮重与摩擦,物体A 质量为2千克,物体B 质量为5千克,体积为103厘米3。
先用手握住A ,待放手后 [ ]A .物体B 将沉到杯底 B .物体 B 将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
C .物体B 将离开水面上升
D .物体B 最后浮在水面上
6.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F 2、F 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2>F 1>F 3 D 、F 2<F 1<F 3
7如图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N ,则甲、乙两弹簧的读数分别为( )A .8N ,8N B.12N ,8N C .8N ,12N D .12N ,12N 8有一滑轮组由三根绳子与动滑轮连接,已知动滑轮重20N ,提起物体重7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使重物匀速上升时所用的拉力( )A .90N B .50N C .270N D .30N
9如图所示,G 1=20N ,台秤示数8N ,不计滑轮重,物体G 2重( )
A .2N
B .18N
C .28N
D .20N
10如图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如果物体的重
力为G l 和G 2,那么G 1与G 2的关系是( )
A .G 1=G 2
B .G 1=2G 2
C .G 1=12
G 2 D .无法判断 四.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 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6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力F 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五.使用一滑轮组把100N 的重物吊起lm ,绳子自由端被拉上5m ,请画出该滑轮组的装配图.求
所用拉力的大小.(滑轮组、绳重和摩擦均不计)
一 1.× 2。
√ 3. × 4× 5. √ 二 1.动 上 26 4 2.4 22 40 3.4N 4.1/2 =5.1/5 1/4 6.6 0 7.G 1/2G 1/3G 8. 10 三 1.D 2.C 3.A 4.C 5.B 6.D 7.B 8.D9.B 10.B 四。
略 五20N F 1 F 2 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