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课微写与单元习作统整教学训练列表(六上四)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校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搀.扶(chān) 黧.黑(lí) 折.回(shé) 蹿.上来(cuān)B.祭奠.(diàn) 吞没.(mò) 收敛.(Iiǎn) 乱哄哄.(hōnɡ)C.狞.笑(nínɡ) 蜷.缩(juǎn) 寡.妇(guǎ) 搪.瓷碗(tánɡ)D.保佑.(yòu) 抽噎.(yè) 山坳.(ào) 奄奄.一息(yǎ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到这次任务凶多吉少,他便不由得心惊肉跳....起来。
B.他想恶作剧却弄伤了自己,真是自作自受....。
C.小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见老师来了,立即忐忑不安....起来。
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他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导演喜出望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B.门突然开了,冲进屋子一股清新的海风。
C.秋天的九寨沟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因为桑娜一家很穷,所以她还是决定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C.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D.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单元三篇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B.《桥》一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语言简练。
这种写法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C.《金色的鱼钩》一文通过老班长这一形象,赞美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尽职尽责的崇高品质。
D.《穷人》一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案+实录-精选本次作要求学生创编虚构故事,根据课本提供的环境和人物或自己创设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小说的特点是情节曲折、有悬念和形象鲜明的人物,能引发读者思考。
因此,本次作也要引导学生融入小说的体裁特点,想象时要注意生动情节,吸引人,最好能适当设置悬念,同时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生动有趣。
学生在创作时要根据所设环境和人物进行创编,想象也源自生活,必须明确这一点。
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作。
学生要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地记叙想象内容,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修改作的良好惯。
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构思情节,情节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人物形象要生动、饱满。
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游戏中使用的词语卡片。
学生需要提前熟知作要求,构思情节。
在导入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要求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想象和虚构,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自己在作中如何使用虚构手法来引导学生谈论虚构的概念。
最后,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本次作要求根据所设环境和人物进行创编,想象也源自生活,必须明确这一点。
同时,学生要注意情节生动,吸引人,最好能适当设置悬念,人物形象生动有趣。
学生对于虚构的故事写作并不陌生。
在写人记事的作中,许多学生就虚构过一些情节,比如把不同的两件事安放到同一个人身上。
在引导学生交流时,可以提出“虚构”和“虚假”的区别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合理的虚构并不会让人感到虚假,相反,能让情节更完整。
虚构或想象最终都要来源于生活。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作家眼中的想象与虚构。
XXX认为,想象来自生活,来自生活曾经有过、可能有的、已经具备了某些萌芽却又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全在握的东西。
XXX则认为,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
英国作家XXX则说,虚构的故事必须让人感到真实。
【单元统整教学】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为导语,人文主题是“中外小说”。
围绕小说这一文体,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谈歌的《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杨旭的《金色的鱼钩》则刻画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
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此外,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习作: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
其中,《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成长小说,与本单元阅读主题一脉相承,旨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从整个单元构成来看,围绕小说这一阅读体裁,教材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一体化,旨向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关于“感受人物形象”,统编教材有这样循序渐进的安排。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能力再进阶,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对于这一要素,统编教材有这样进阶性的安排。
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设计情节,把故事写完整,并通过环境、心理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因此,这与之前的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编写童话等有所不同。
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学习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词句语段,体会表现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后并试着运用。
3.熟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本组课文都是选取小场景,用简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最精彩、最生动、最感人的片段,塑造了不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力度和深度的文字,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无限的深思。
我们在品读中思索,在思索中收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四”,来谈谈我们的收获。
二、交流平台1.讨论:课文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桥》老村支书。
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维持秩序,在紧急关头舍己为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他抛弃了亲情,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是那样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徇私情,令我印象深刻。
2.交流: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以《穷人》为例。
⑴再读课文,找出精彩片段。
⑵分析精彩片段,体会其好处。
⑶评论、补充,教师指导。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桑娜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还知道她勤劳贤慧,把渔家小屋收拾得整洁而温暖,同时心地善良,爱怜丈夫。
通过写桑娜一家艰难困苦的生活与下文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了对比,写她爱怜丈夫的焦灼心情与下文收养孤儿的心愿构成了矛盾,有力地映衬了她美好的心灵。
此时此刻,桑娜的心里很激动,也很矛盾——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她抱孩子回家时没仔细考虑过自家七口人生活已很艰辛,再加上两个孩子将来怎么生活,能养活吗?但看到邻居西蒙死了,桑娜善良的本性促使“非这样做”,因为如果没人扶养她的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后果是很可怕的。
说明桑娜是个善良的,也是有极大的同情心。
小结:(1)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表现桑娜的聪明能干。
(2)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既紧张又担忧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
(3)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样反映了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11、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教材中的第四次写作训练(写一次实验)。
按照课前指导的,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都回家做了实验,然后把过程具体写下来。
2、本单元的习作目的:新课标降低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重在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3、本单元的习作思考:备课时我们看了教师的用书,然后我们年级组老师思考,感觉到这篇作文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就说实验吧,孩子们虽然做过,可没有记录,也没有写下来。
怎么办,没有实践的经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一篇优秀习作的。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介绍了两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去,一个是“纸锅烧水”,另一个是“苏打加醋”的实验,并且要求边观察边作好了记录。
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对于这一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学生动手写这一篇习作应该不难。
至于习作中介绍的蚂蚁实验,学生们有的已经做过。
这样一来,我想我们就能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
教学这篇习作之前,我们要让学生好好回顾《夜晚的实验》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几个问题:1、实验的原因。
你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个实验的?(好奇、有趣) 2、实验的过程。
分几次实验?(4次)每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要抓住实验时蚂蚁的反映(动作)、你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好(不解、纳闷……)。
3、实验的结果。
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想要提高习作的质量关键还是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为了使实践更富实效得设计一表格,我让学生进行记录:实验地点:实验用品:实验目的:实验经过:第一次目的(怎样想) 过程(怎样做 ) 结论(蚂蚁反应、动作,你怎样想) 第二次第三次实验结论,感言4、这次习作的’建议:写作源自生活、亲自实践,肯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再说本单元有写作的范例,如《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里的小实验的学习,怎样写、写什么,应该不成问题。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意思是文章的辞藻不是重点,鲜明的中心才是文章的灵魂。
单元语文要素有“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后者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
这是在三至五年级分别学习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习作的基础上,跨越专题来学习“寻找中心,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习作单元。
本单元以“生活处处有真意”作为主题,引导学生用一颗慧心、一双慧眼发现寻常生活的“亮点”,围绕中心意思抒写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家眼中的生活真意,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怎样“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一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来写,二是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练习,均是在明晰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
“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
本单元习作以“感受最深的汉字”为话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汉字,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习作,写后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
【单元目标】1.会写“棚、苔”等22个生字,会写“甘蔗、瀑布”等24个词语。
2.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3.在生活中观察和感受,能够围绕一个意思选择适合的写作材料。
4.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5.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并尝试运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作,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并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学习修改。
【学习目标】1.在“创办班级小说杂志”的主题情境中积累与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在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