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26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教科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小学科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孩子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
教科版小学科学作为国家教材之一,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原理。
下面是针对教科版小学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知识点1. 人体健康人体健康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
懂得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知识点有:•饮食健康: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少油少盐少糖,多吃水果和蔬菜。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疾病预防: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传染病,定期体检。
2. 自然界自然界是小学科学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自然界的了解,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常见的知识点有:•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防止污染。
•天气气象:了解天气变化,预防自然灾害。
•植物与动物: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特征。
3. 科学实验小学科学也注重实践,通过科学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验科学的神奇和有趣。
常见的实验内容有:•科学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科学原理。
•制作小发明:通过创新,设计制作小发明,提高动手能力。
•观察记录:认真观察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
二、复习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1.复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来回归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可以将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2. 练习练习可以帮助打牢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
可以按照不同的难度和类型,完成一些练习题或者作业,以此来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小学科学更加强调实践,在实践中可以让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奥妙。
比如,可以参加科学实验,或者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复习资料以下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使用:1.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教材,这本书内容齐全、简洁明了、贴近生活。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随着小学生的学习进程,六年级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最后一年。
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总结归纳,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一、物质与能量物质与能量是科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溶解、凝固和融化等变化过程。
在能量方面,我们可以复习一下能量的传递和转化,例如热能、光能和声能等。
二、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例如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例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
三、天体与地球天体与地球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领域。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复习一下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例如地球、月球和太阳等。
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天体有关的现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等。
四、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等。
五、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为什么冰会融化和为什么水会沸腾等。
通过以上的总复习资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科普读物和科学实验来拓宽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这份总复习资料能够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所帮助,让他们在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小学科学总复习第一部分:基础理论识记知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生长的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茎叶的向光性。
2、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因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
3、动物能够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合气温的变化。
北极动物: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抵御寒冷鱼类:纺锤形体型、背部颜色深和腹部颜色浅,适合水中生活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强劲的四肢骆驼: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能够开叉的脚趾4、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引起生态灾难的原因: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
森林破坏会造成:洪灾、干旱、沙尘暴。
第二单元:营养和健康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还需要盐类、维生素、水等。
2、食物金字塔显示各种食物比例,告送我们一个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应多吃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
3、人体内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肝。
口腔里的唾液内有淀粉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中被吸收,小肠绒毛。
4、有毒食物:毒蝇鹅膏、河豚。
低温不能杀灭微生物第三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1、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在喜马拉雅山脉。
2、改变地表的力量:大坝、泥石流。
3、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礼物里氏7.6级地震2004年印度洋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4、早在1800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震仪5、地震来了,根据实际情况能够选择:跳窗逃生、躲在桌子底下、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远离高压电线6、火山:一般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水蒸气等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度7、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上中的岩石。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写作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复习资料。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随意改变。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较短,分子运动较小。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
4.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指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资源。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运动、变化和产生效果的能力。
•能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和传递实现各种功能和需求。
二、生物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肺:用于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肝:分解毒素和废物,合成重要化合物。
•肾:过滤血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2.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通过适应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结构: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结构: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构成,以实现营养摄取和繁殖。
3.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陆地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适应水中的光照和营养供应。
•陆地植物:生长于陆地,适应干燥和光线充足的条件。
一站式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3-6年级)(精
华版)
目录
1. 电和磁
2. 光和声
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 生物和环境
5. 科学实验和观察
1. 电和磁
- 电的基本性质:电荷、电流、电压、电阻
- 电路的组成和元件:电源、导线、电灯、电阻器、开关
- 磁的基本性质:磁性物体、磁极、磁力
- 磁的应用:指南针、电磁铁、电动机
2. 光和声
- 光的传播和反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和色散:折射定律、色散现象
- 光的阻拦和吸收: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 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的高低
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燃烧性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 溶解和结晶:溶解的条件、结晶的条件、溶液的饱和度
4. 生物和环境
- 植物的生长:土壤、光照、水分、温度
- 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 生物的生活性:食物链、生态平衡、节约用水、环境保护- 人类的健康:健康饮食、运动锻炼、个人卫生、疾病预防
5. 科学实验和观察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 观察和测量:用五官观察、用工具测量
-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制表、绘图、比较、总结
- 安全和环保意识:实验室安全、节约用电、减少污染
以上是一份小学科学知识点的精选,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电和磁、光和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和环境以及科学实验和观察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精华版的文档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复习资料
1. 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和固体。
2. 声音的特征
- 声音有高低音之分,高频率的声音为高音,低频率的声音为低音。
- 声音有强弱之分,强度大的声音听起来响亮,强度小的声音听起来轻柔。
3. 乐器的分类
- 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 弦乐器的声音是通过拉动弦线产生的,例如小提琴和吉他。
- 管乐器的声音是通过吹气或者按键产生的,例如长笛和萨克斯。
- 打击乐器的声音是通过敲击产生的,例如鼓和锣。
4. 音乐符号
- 音乐符号用来表示音符的时值和音高。
- 音符的时值可以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来表示。
- 音符的音高可以用谱号和音阶来表示。
5. 音阶
- 音阶是一组有序的音符。
- 常见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和自然小调音阶。
- 音阶可以用来演奏旋律和和弦。
6. 节拍
- 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 常见的节拍有2/4拍、3/4拍和4/4拍。
- 节拍可以用来控制音乐的速度和韵律。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三年级第一单元(1——5课)一、填空题1、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
2、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
3、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4、凤仙花的一生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开花、结果)五个阶段。
5、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往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1、凤仙花是用根繁殖的(×)(种子)2、凤仙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指甲花(√)3、种养凤仙花的花盆底应该留一个小洞便于流出多余的水(√)4、凤仙花在生长期间应该天天施肥(×)5、凤仙花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6、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用手捏会自动炸开(√)三、问答题1、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小颗粒,黑色,比油菜种子稍大)2、凤仙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它是披针形的叶子)3、凤仙花的花长在什么地方?(花长在上部叶腋里)5、凤仙花的身体可分成哪几部分?(雄蕊、雌蕊、花萼、花瓣)四、实践技能题4、怎样处理采集到的成熟的凤仙花种子?(除去杂质、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晒干后用瓶子贮藏起来)第二单元(6——9课)一、填空题1、(春天)是养蚕的季节2、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3、蚕卵孵化时间约为(10)天,前(8)天采用自然光线,打开门窗换气,最后(2)天要把蚕卵用干净的黑布包上,进行黑暗保护,直至蚁蚕孵化出来4、刚出生的蚕叫(蚁蚕),蚕最喜欢吃(桑叶)5、蚕宝宝一般是(一周)蜕一次皮6、蚕宝宝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吃食物了7、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吐丝结茧)了8、蚕茧中钻出来的小虫子叫(蚕蛾),它是由(蚕蛹)变成的9、蚕卵是由(雌蚕)产出来的10、蚕的一生要经历(卵)-(蚕宝宝)-(蛹)-(蚕蛾)四个阶段二、问答题1、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很黑、很小、象蚂蚁,又叫蚁蚕)2、我们一般将蚁蚕的家安在什么地方?(安在干燥、平坦、有一定光线的纸盒子或平坦的簸箕内)3、怎样照顾小蚕?(蚕叶要新鲜,并且保持干燥,还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4、像蚕这样,一生要经过几个时期形态变化,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变态)5、蚕一般在什么地方结茧?(蚕一般在麦草、稻草或其他草小树枝搭起的架子上结茧)6、仔细观察,蚕蛾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蚕蛾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六条腿)三、实践技能题2、观察交流蚕吐丝前的特点(蚕吐丝前长的又白又胖、浑身发亮、不吃也不动,还不停地摇动头部)第三单元(10——14课)一、填空题1、冬天,我们一般穿质地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夏天则穿质地较(薄)、颜色较(浅)的衣服。
2、给衣服的面料分类可以按(质地、颜色、厚薄、材料等)进行3、婴儿用的“尿不湿”的用一种高吸水的材料做成的,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重上(千)倍的水分4、雨伞是用(吸水性较小)的材料做成的5、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6、在不同表面的容器里装上水,表面积越大的容器蒸发的速度就(越快)7、在常瘟下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人们常用(保鲜膜)包装食物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1、一般情况下穿棉质的面料是较好的(√)2、胶鞋是用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做成的(×)3、夏天穿浅色的衣服比穿深色的衣服好(√)4、婴儿一般穿质地较软的面料做的衣服(√)5、雨伞布是完全不吸水的材料(×)6、衣料吸水性大小与衣料的材料质地有关(√)7、水只在高温下才会蒸发,在低温下不会蒸发(×)8、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棉衣能够产生热量(×)9、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棉衣能够隔热保温(√)10、温度越高,水蒸发的是速度就越快(√)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1、缎子衣服的面料是(B)A、亚麻B、丝绸C、毛皮D、化纤2、较重的衣料是(C)A、亚麻B、丝绸C、毛皮D、化纤3、下列衣料中吸水性最大的是(C)A、亚麻B、丝绸C、棉布D、化纤4、下列衣料中吸水性最小的是(D)A、亚麻B、丝绸C、棉布D、化纤5、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A)A、棉衣能够隔热保温6、为了让冰棍化得慢一些,采取的办法是(D)D、冰棍盒外穿上“棉衣”四、问答题1、冬天我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用什么面料做成的?(一般是用棉、毛、亚麻等质地较厚的面料做成的)2、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衣料的质地、厚薄、纹路的大小有关)3、晾在外面的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衣服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4、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温度、通风、衣料的吸水性、液体表面积有关)5、为什么穿上毛衣、棉衣感到暖和?(因为毛衣、棉衣等衣料能够隔热保温)6、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隔热?(冬天的送暖管道、电冰箱的隔热层、热水瓶的瓶胆等)7、为了让衣服干得更快,应该将衣服晾在什么地方?(应该将衣服晾在通风、太阳晒的到的地方)五、实验技能题2、做好课本P37下的实验,水跑到哪里去了?(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3、做一做课本P39下的实验,几天后,容器中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几天后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其中容器表面越大的,水减少的越多).4、做课本P42上的实验后讨论,棉、毛衣料在实验中起了什么作用?(棉、毛衣料在实验中起了隔热、保温的作用)5、找一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1)利用水的蒸发:海边晒盐,衣服晾干(2)防止水的蒸发:保鲜膜包装水果,擦护手霜第四单元(15——17课)一、填空题1、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人们叫它们(天然材料)2、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人们叫它们(人造材料)3、盐酸具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当心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对住房都进行了(内部装修)5、装修材料美化了我们的房屋,但使用不当,会(危害我们的健康)6、石头、砂、木材等材料都是(天然材料)7、钢材、水泥、砖等材料都是(人造材料)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1、我们应提倡用废旧材料做建筑材料(√)2、建筑房屋只用天然材料不用人造材料(×)3、室内装修最好用不含甲醛的环保油漆(√)4、石灰石既可以烧石灰又可以用来造房屋的地基材料(√)5、用木料做门窗比什么材料都好(×)6、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瓦代替粘土烧的瓦(√)8、石头做的房子住起来冬暖夏凉(×)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1、下列建筑材料是天然材料的是(B)A、红砖B、砂C、三合板D、钢材2、下列建筑材料是人造材料的是(C)A、木头B、茅草C、瓦D、竹子6、楼板用钢筋加水泥浇注是为了(D)A 、增加强度 B、增加柔韧性C、增加美观好看D、既增加强度又增加柔韧性四、问答题1、我们周围的房子主要用到了哪些建筑材料?(砖、瓦、水泥、钢筋、木料、石头、石灰、砂等)2、你家房屋哪些地方用到了石头?(墙基、立柱、圈梁、地梁等处)3、房屋装修一般用到哪些材料?(木板、三合板、油漆、涂料、石膏板、铁钉、石灰、石膏、水泥胶水等)4、为了避免或减少装修对人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装修不要太封闭、不要使用有毒的建筑材料、要经常通风排气)五、实验技能题1、观察课本P46右图,说出材料名称、用在房子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这样用。
(钢材-用在房子的地梁、立柱、圈梁-增加强度和拉力;木材-用在房子的门窗-美观、便于安装操作;混凝土-地基、圈梁、立柱-增加强度;砖头-墙体-封闭作用)2、说出五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石头、木材、砂、粘土、竹子等;人造材料:砖、水泥、油漆、夹板、钢材等)3、在我们周围,哪些物品是用天然材料做的,哪些物品是用人造材料做的。
(天然材料:木门、竹筐、石凳、桌、椅等;人造材料:墙面、屋面、地坪、跑道、铅笔、书本等)5、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它们各利用了岩石的哪些特点。
(参考课本P50下图。
建筑-石灰岩、大理岩-岩石的硬度,保持长久;雕塑-花岗岩、大理岩-岩石的硬度,保持长久;石雕饰品-玉石-美观、持久)6、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住房发生了哪些变化。
(房子更高、材料更轻、更能防震、更能防水、外形更加美观)第五单元(18——23课)一、填空题1、电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明工具)2、用房屋插座上的电做实验(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试!3、不能用电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起来)4、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形成了电流通路,人们称这种电流通路为(电路)5、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一些仪器,(快速、准确地)检测设备的故障6、自己家里的电路出了故障,自己千万不要(动手去试),要注意用电安全7、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开关)对电灯或其他电器进行控制,不能用连在家里电路上的(开关来观察)8、人们通常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9、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可能会(造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0、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11、当电流通过用电器后,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电流通过灯泡后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12、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热叫(电热)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1只有电流在电线里形成完整的通路,小灯泡才会亮(√)2、家里的电路出了故障,可以直接用手去查找问题(×)3、开关是用来控制灯泡和其他用电设备的(√)4、金属材料一般是导体(√)5、木料是绝缘体,被水浸湿后也不会导电(×)6、做电磁铁时,往铁打上缠导线要顺着一个方向(√)7、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仍然有磁性(×)8、电灯只能让电能转化为光能(×)9、微波炉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10、电热切割器利用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1、使灯泡亮起来的主要原因是(B)A、开关控制B、电流形成通路C、有电池D、有电线2、快速、准确的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是(C)A、用眼睛看B、有手摸C、用仪器检测D、把电路拆开来看3、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C)A、铜丝B、钢丝C、塑料棒D、湿木棍4、决定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D)A、铁钉的长短B、导线的多少C、导线的新旧D、导线的圈数、铁钉和电流的大小5、主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用具是(A)A、电热水壶B、太阳能热水器C、电灯泡D、电动机6、电动剃须刀将电能转化为(D)A 、光能B、热能 C、磁能 D、机械能四、问答题1、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将小电珠接到有电线、电池的通路中)2、电路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电线断路、短路、开关、保险丝、灯泡等损坏)3、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呢?(开关上有两块活动的导体金属片,两片金属合上电流通过,两片金属断开,没有电流通过)4、开关为什么既能控制电,又不会使人触电?(开关内有导体,可以控制电,开关外有绝缘体,可以防止人触电)5、要使自己的电磁铁吸更多的大头针,有哪些办法?(增加导线的圈数、增加电流、增加铁钉)6、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电(举5例?(电扇、电视、电炉、电动车、电灯、电话等一切用电的机器)五、实验技能题1、做课本P56下的实验,说出材料名称、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并将连接方法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