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变革
- 格式:pptx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6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变革,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转型,到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深化改革,再到逐渐与国际接轨。
这些变革历程中,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以个人金融服务和企业金融服务为主的业务板块,同时不断探索新业务和新市场,拓展国际业务,实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
1. 初期改革(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试水市场经济,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在人员流动、业务创新等方面开始着手改革。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198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金融机构三个条例,对银行的法人地位、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同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外资商业银行等新型商业银行相继诞生,开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是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逐步推行市场化经营,加强财务管理,推进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引进外资,开展海外业务等,拓宽了融资来源,提高了竞争力。
3. 创新发展(200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个人信用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卡等,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向海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5年,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总额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外经营收入增长迅速,并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从传统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数字金融业务,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突破。
总体来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引进外资、拓宽市场、扩大国际业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银行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与国际接轨,金融创新有所突破,同时金融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1、引言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商业银行需要进行战略转型,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进行详细探讨。
2、背景此章节将介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本节还会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机遇进行分析,如智能化服务、开放金融和国际化等。
3、转型目标与策略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明确自己的转型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本章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的转型目标,如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个性化等,并探讨实施这些目标所需的策略,如技术升级、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
4、业务转型与创新本节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业务转型和创新。
包括金融科技的应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推动金融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本章还会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5、风险管理与合规商业银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管理和合规问题。
本章将介绍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措施,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等。
6、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需要有合适的人才和灵活的组织结构来支持。
本章将讨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策略,如培养数字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并探讨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7、监管政策与合作机制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需要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并遵守相关的监管政策。
本章将介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政策,如资本充足率要求、资金流动性监管等,并探讨合作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结束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商业银行转型案例分析附件3: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概览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商业银行:指在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内开展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的相关内容。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的步骤、流程和关键要素。
二、组织结构变革的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技术进步的挑战以及法规政策的调整等复杂的环境。
出于提升竞争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需要,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变革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结构变革的步骤1、问题识别与分析1.1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1.2 分析现有组织结构的问题和瓶颈1.3 确定变革的目标和需求2、设计变革方案2.1 制定变革的原则和原则2.2 绘制新的组织结构图2.3 定义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变革策划和实施3.1 制定变革的时间表和计划3.2 组织相关培训和沟通3.3 分阶段实施变革并监督进展4、变革效果评估4.1 收集员工和管理者的反馈意见4.2 比较变革前后的绩效指标4.3 对变革效果进行评估四、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要素1、领导层的支持和参与2、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3、充分的沟通和协调机制4、持续的监控和调整五、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方案2、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图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组织结构:指一个组织或机构中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2、变革:指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的过程3、管理者:指在组织中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银行国有化运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通过对各大银行进行国有化,确保了国家对金融系统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国国有银行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业务分拆和内部改革。
通过将不同的业务分开独立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业务集中、风险隔离和高效运作。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
在21世纪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推行股份制改革。
通过引入外资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与国际接轨。
股份制改革使国有银行变得更加市场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响应互联网金融和科技创新的浪潮,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移动银行、电子银行等智能化平台,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风控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
发展趋势方面,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强全球化布局,推进境内外业务融合发展。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将加速在境内建立涵盖零售业务和投行业务的全面金融服务网络,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出海,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获取更多国际资源和市场份额。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国有商业银行将加强对环境风险和环境负责任行业的审查,引导资金流向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
国有商业银行还将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给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外国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国家垄断的政策,商业银行也进入了国有化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商业银行的任务是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满足人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商业银行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此时,中国商业银行的任务不仅仅是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同时也开始为企业、个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此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在国内实力和规模上居于领先地位,还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到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国家的各项经济建设,支持国家的对外贸易。
第二个阶段是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时期,商业银行开始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危机后到现在,商业银行在继续加强国内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积极推动海外并购和国际业务。
中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的国有背景使其有一定的政府背书,具有稳定和安全性。
其次,中国商业银行具有规模大、网络广的特点,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同时,中国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再次,中国商业银行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资本充足率不高、风险控制不足等,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相信中国商业银行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经济落后,金融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世纪初,中国首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起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商业银行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发展。
在1949年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制度,商业银行也被国家统一管理。
在这个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成立。
1978年,我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开始放开金融市场的管控,商业银行逐渐走向市场化。
1984年,中国建设银行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二家商业银行,标志着国有银行改革的全面推进。
1994年,中国农业银行迈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进入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加快。
2003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外资和私营企业参股。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推进。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银行业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和在线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务,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此外,近年来积极推行消费金融、创新贷款等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拓宽金融渠道,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还将继续加大对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起步阶段的创立,到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再到如今的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改革研究【摘要】一个成功的商业银行主要归因于一个高效率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提高银行运营效率、塑造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存在的利弊得失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提出现实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民生银行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基本特征就是完善的公司治理,而组织结构是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改革现状自2006年4月,银监会发布《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后,为国有大型银行改革方向给予了更明确的肯定和更积极的引导,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因此银行事业部改革成为国有大型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基本取向。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组织结构是职能式结构,即在总分行的前提下按照职能来划分部门,总行只进行业务指导。
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了我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
职能式组织结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总行的统一领导管理,但也过于集权。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这种组织结构产生职责不明确,协调难度大,执行效率低等劣势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大部分银行开始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
2005年以来,工商银行就开始完善公司治理,其中组织结构变革是其重要部分,从厦门的扁平化改革到现在不断推广,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交通银行按前、中、后台分离制约和部门职责服从业务流程的原则,形成了三大类九个业务板块的总体业务框架,推进了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财务、风险和审计板块的垂直管理。
2006年建设银行实现了内部审计体系的垂直独立,并构建了风险管理人员体系,同时在部分一级分行进行事业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中国银行也逐步强化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模式,总行层面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运营服务。
随着改革探索,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组织结构改革也相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如分支行因业务重合度较高存在利益冲突,后台信息科技系统的建设。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成果国会1401 马睿阳1403080209一、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以产品分配为主的计划体制,国家财政实行统收统支。
相应的中国的银行体系也是与计划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大一统”的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已计划为中心,物随计划走,钱随物资流。
银行只是被动的资金提供者或分配者,是指令性计划或行政的附属产物。
1979年3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为了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的需要,国家恢复建立了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营业所划归农业银行领导。
198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中国银行地位问题的通知》指出,中国银行是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外汇专业银行。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财政部分离,成为一家独立的银行。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同时决定设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转入城市,国营企业改革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大锅饭和铁交椅,由机关式管理方式向企业化管理方式过渡、推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
1986年以后,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金融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银行体系也在积极探索打破国有专业银行的垄断,向股权结构的多样化发展。
位次国家决定建立一批新型小规模真正的商业银行,先后建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同时,城市信用合作社建立发展,又有许多金融机构如邮政储蓄、财务公司以及大量的信托投资公司成立。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银行的起源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西欧古代社会的一些寺庙已从事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付利息的活动。
公元前400年在雅典,公元前200年在罗马帝国,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
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
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加强对外扩张。
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作为金融中介,连接着资金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则是决定其运行效率、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类型1、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是指商业银行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各自独立地开展业务。
这种制度在美国较为常见。
其优点在于能有效地限制银行间的兼并和垄断,减缓银行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同时,由于每家银行都独立决策,对本地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能做出更迅速和灵活的反应。
然而,单一银行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由于规模较小,其业务拓展和风险分散能力有限,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在金融创新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2、总分行制总分行制是指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家商业银行所采用的组织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总行对分支机构拥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权力,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业务的协同发展。
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银行可以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增强资金筹集和运用的能力。
同时,总分行制有利于银行分散风险,实现规模经济。
但总分行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层次较多,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和决策效率降低,而且容易出现总行对分支机构过度控制或监管不力的情况。
3、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在这种制度下,银行控股公司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对多家银行的控制和管理。
其优点在于可以突破地域和业务限制,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单一银行的风险。
同时,控股公司可以利用其资源和管理优势,对旗下银行进行整合和优化。
然而,银行控股公司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关联交易风险、内部利益冲突等。
4、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
这种制度下,各银行在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但在业务经营上受到控制者的影响。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从最初的国家垄断性质到逐渐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变革历程1978年-1993年:股份制银行试点与设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受到改革的影响逐渐改变了经营模式。
1979年,第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此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革,逐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4年-2003年: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1994年,国家对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分立,使商业银行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
与此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了市场化竞争的压力,需要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004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继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上市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吸引了外资,提升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水平。
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内部改革力度,加强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014年至今:改革深化与金融创新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依然在不断推进中。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提高了自身的风险防范和综合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二、发展趋势1.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工作。
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业务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测的能力。
2. 推进资本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应资本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加强股权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股东权益和股权回报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过程,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业之一。
回顾这4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前的我国银行业十分落后。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一家银行,而且它的职能十分单一,只负责发行人民币和监管金融机构。
这种银行“一票否决”的管理方式导致了银行业的低效率,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引进外资银行,同时也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发起成立银行。
1985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
1987年,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成为国内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6年,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三类机构,并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二个阶段:从小到大20世纪90年代,我国银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多数城市建立了储蓄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15家国内外银行成立了51家分支机构。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管理条例》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做了规范。
此时,我国银行业具备了自主经营的本领,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
银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ATM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我国签发的银行卡数目从1995年的128万张增加到2012年的21亿多张。
第三个阶段:从低到高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银行业面临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我国银行业进行了广泛的改革。
加强了内部管理,改善了服务质量,提升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
同时,利用新技术推出了网上、电话、手机银行等多种新型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今天,国内外资银行已经形成了共同发展、互相竞争的格局。
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了227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之一。
而且,在支付体系、风险管控等领域,我国的银行业也走在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