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我不拖拉》
- 格式:pptx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21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绘本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不拖拉的重要性,以及拖拉的坏处。
2.运用简单的礼仪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不能拖拉,懂得拖拉的坏处,自觉克服自己的惰性。
2.让学生学会运用礼仪用语,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掌握时间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不做事情的坏处,让他们自觉克服自己的惰性,珍惜时间。
2.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礼仪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在读绘本《我不拖拉》前,建立起积极认识的态度。
2.教师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时间的意义、不拖拉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礼仪用语的技巧。
3.讨论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4.活动游戏: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价值。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问:“你上课有没有拖拉的时候?”“你在家里有没有拖拉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拖拉的坏处。
2.呈现课文(10分钟)引导学生浏览课本《我不拖拉》,并突出一些句子,并通过这些句子特别是画面,教师跟学生互动,用适当的问题来导引学生谈论拖拉的坏处以及为什么我们不能拖拉。
3.讨论合作(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什么情况下需要拖拉。
然后让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到拖拉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并通过小组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4.互动游戏(20分钟)通过倒计时游戏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的概念,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并明确珍惜时间的意义,不浪费时间。
5.运用礼仪用语(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运用礼仪用语,并让他们在课堂上练习。
6.评价(5分钟)教师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克服惰性,时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拖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拖拉的表现形式及其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奋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迅速行动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拖拉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了解积极主动、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回顾上一课的主要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叫做《我不拖拉》。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拖拉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拖拉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 拖拉的意思是什么? - 你们身边有哪些人是拖拉的?他们拖拉的表现是什么? - 拖拉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 拖拉对他人的影响是什么?3. 课文学习(30分钟)教师播放或朗读课文《我不拖拉》,并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不拖拉的经过以及她的变化。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 主人公在故事中是如何克服拖拉的? - 主人公不拖拉的结果有哪些? - 学生自己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5. 活动与实践(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设计小活动,鼓励他们在一定时间内积极完成任务。
活动可以是课文中的情境重演,或是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不拖拉的快乐和收获。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和内容,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不拖拉,做到积极主动。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讲述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克服拖拉,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范文一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我不拖拉》教案范文教学设计1. 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2.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了解做事拖拉的害处,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找到做事不拖拉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到做事拖拉的现象及害处。
教学重难点: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我不拖拉"挑战卡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初步感知拖拉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拖拉鸟的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拖拉鸟的巢筑好了吗?生答。
师:为什么呢?拖拉鸟在应当筑巢的时候忙着唱歌舞蹈,它做事真的是磨磨蹭蹭的不抓紧时间哪。
难怪被人们称为"拖拉鸟"二、联系自身深入了解拖拉活动一:我们聊一聊其实,生活当中许多人都有像拖拉鸟那样做事拖拉的时候。
老师有一次给孩子开家长会,由于没抓紧时间做了会家务,又看了会手机,结果出门晚了,打车到的时候,会都开始了,当时特别的不好意思。
再开会的时候,我就早点出门,再也不拖拉。
同学们,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聊一聊:你在做什么事时,是拖拖拉拉的?当时是怎么做的?〔课件〕先和组内的小伙伴沟通一下把话说清晰说完整哦。
刚才,老师发觉孩子们沟通的都很仔细。
现在,谁情愿先来聊一聊刚才的问题。
起床拖拉:1.当生说到起床时比较拖拉的时候,提问: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呀?〔师生合作演一演并追问后果〕2.那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起床和他一样拖拉了呢?结果呢?依据同学回答点拨:〔起床晚了,时间都不赶趟啦,你是怎么做的。
谁叫你起床的?你一个劲的磨蹭着不起床,你觉得她的心情应当怎么样?〕3.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起床拖拉还会涌现什么问题?4.孩子们,你们瞧,起床拖拉还真涌现了不少问题。
我们起床时要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好不好啊!老师带来一首叫大家起床的音乐,哦:趴下桌上假装睡觉,想看看听到音乐声大家会怎么做。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我不拖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不拖拉》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守时、不拖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认识到拖拉的危害,学会克服拖拉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拖拉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模糊,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拖拉的现象,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有一定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后果,知道守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守时、不拖延。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拖拉的不良后果,理解守时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拖拉的危害,学会克服拖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展示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不拖拉》。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有关拖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拖拉的不良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拖拉的现象?拖拉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克服拖拉,做到守时?每组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游戏:时间管理大师。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克服拖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不拖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不拖拉》这一课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的不好习惯,并学会如何克服和改正。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拖拉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但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拖拉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的不良影响。
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律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拖拉行为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拖拉行为的不良影响。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时间管理。
4.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故事课件等。
2.准备一些时间管理的工具,如计时器、小闹钟等。
3.准备一些有关拖拉行为的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拖拉的小猪》,引发学生对拖拉行为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拖拉行为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如:拖拉会让自己的事情做不好,会让别人等待,会影响到别人的心情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个“时间管理”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学生分组,每组都有一个计时器,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教学目标】1.认识拖拉现象,发现生活中的拖拉行为。
2.认识拖拉的害处,感受时间的意义。
3.找到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4.体验不拖拉的快乐,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到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认识拖拉的害处,感受时间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板贴【教学过程】一、找找小拖拉——发现生活中的拖拉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又有趣的儿歌,请大家认真听一听,边听边想,儿歌里说了些什么?(课件播放儿歌录音并出示教材P10页第一幅插图和儿歌)2.提问:同学们,听了儿歌,你知道生活中的小拖拉时常会说些什么呀?(出示板书:等一下)同学们看,这个小拖沓为什么要说“等一下?”大家想一想,这个小拖拉还会在什么时候说“等一下”呢?小结:看来“等一下”成了小拖拉们的口头禅。
3.(课件播放儿歌录音并出示教材P10页上面的插图和儿歌)提问:再来看看,这个小拖拉又遇到什么事情呢?小结:看来,这个XXX因为做事三心二意老是做不完,所以他总是喜欢说“还没完”。
(板书:还没完)4.交流:糊口中,小拖沓们常说的口头禅还有哪些?你们说过这样的口头禅吗?同位的互相说一说。
(师巡视)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板书:不着急还早呢明天吧再等会)6.小结:这些都是拖拉的表现。
(板书:拖拉)做事拖拖拉拉,就不能按时把事情做完。
二、拖拉一下没关系吗?——认识拖拉的危害1.过渡:生活中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多少都有拖拉的惯。
有的同学说,拖拉一下没有关系。
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图文)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的讨论,你觉得拖拉一下有关系吗?预设提问:(1)你两分钟能够做些什么事?(2)迟到五分钟,错过了火车,你心情会怎样?2.过渡:我们来看看面包熊家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播放面包熊动画)交流:它为什么会拖拖沓拉出不了门呢?演一演:妈妈急着送他上学,还要赶着上班,这时候妈妈是怎样催面包熊快一点的?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谁来演一演?我有好办法:你们能不能帮面包熊想一想办法,赶快和拖沓说再见!预设:睡觉脱下的衣服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