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对地下岩土体的性质、分布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它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对于工程的安全和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和资料调查等。
一、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现场的详细观察和测量,获取地下岩土体的相关信息。
现场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质勘察:通过地质观察、采样和钻探等手段,获取地下岩土体的岩性、结构、断裂、节理等地质特征,了解地层的分布、厚度和倾角等信息。
2. 地面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对工程现场进行地面测量,获取地表的地形、地貌、高程等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3. 岩土体取样:通过钻探、挖掘等方式,获取地下岩土体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4. 地下水勘察:通过井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了解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规律以及水质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对现场取样得到的岩土体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和试验,以获取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常见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1. 物理性质试验:包括岩土体的密度、含水率、孔隙比等试验,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岩土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2. 力学性质试验:包括岩土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等试验,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
3. 水质试验:对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情况,评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三、资料调查资料调查是指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地质图、地震资料等,获取与工程有关的详细信息。
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 历史资料: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工程记录,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历史等信息。
2. 地质图:查阅地质图和地质报告,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情况。
3. 地震资料:查阅地震资料和地震烈度图,了解工程区域的地震活动情况,评估地震对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特点及勘探技术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壤和岩石的性质、组织、工程特性和在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常常涉及到地基工程、基坑工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工程领域,对于城市发展和基础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岩土工程的特点及勘探技术。
一、岩土工程的特点1. 多学科交叉岩土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在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时,需结合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岩土工程人员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完成复杂的工程任务。
2. 受力环境复杂岩土工程中土壤和岩石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力学作用,如重力、地震力、水力等。
这就要求岩土工程人员具备深厚的力学、岩土力学等相关知识,以便合理地分析和设计岩土工程结构。
3. 地质条件多变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不均匀性和地表物质的不断变化,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这对岩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岩土工程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对地质条件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4. 风险性高岩土工程的施工和运营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地层开挖、大型基础工程、边坡稳定性等方面都需要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岩土工程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二、岩土工程勘探技术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通过地质勘察可以详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重要参数。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充分的依据。
2. 地质雷达勘测技术地质雷达勘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地质情况的技术手段,通过地质雷达仪器可以探测出地下不同物质的分布情况,为地质勘察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3. 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勘探手段,通过在地下进行钻孔取样,可以获取地下岩土的实际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土质、水文情况等。
钻探技术是获取地下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有哪些一、项目背景在土木工程中,地基工程是工程的重要部分之一。
而地基工程的基础是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力学性质、稳定性和变形规律,以及岩土的工程行为、设计、施工和监管。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岩土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是岩土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勘察内容和方法1. 勘察内容(1)岩土地质勘察: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地层的分布、岩土的物理性质、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2)地基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地表的地形、地貌及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特征、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压缩性质、渗透性质以及岩土的变形参数等内容。
2. 勘察方法(1)岩土地质勘察:地面勘察和地下勘察相结合,地面勘察主要采用地质剖面法、岩石外露面积法、工程地质勘察法等;地下勘察主要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法、地质雷达法、地球化学勘察法等。
(2)地基工程勘察:主要采用地质勘察、岩土勘察以及工程地质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地基钻孔、地基取样、地基试验、地基探测等。
三、勘察过程和方法1. 勘察过程(1)前期准备:对工程地质、地基资料、历史资料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勘察范围和勘察目标。
(2)地质勘察:采取地质工程勘察、地形地貌勘察、地下水勘察等综合勘察方法,获得地质结构和地层信息。
(3)岩土工程勘察:包括采样、试验和分析,获取地基土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渗透性质、变形参数等参数。
(4)勘察总结:对勘察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撰写勘察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2. 勘察方法(1)岩土工程勘察:依靠现代化的勘察工具和设备,包括材料取样、试验分析和现场观测等方法。
(2)地质勘察: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雷达、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四、勘察技术方案1. 勘察任务和目标:明确勘察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包括地质勘察和地基工程勘察等内容。
2. 勘察方法和步骤:确定勘察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地质勘察、地质勘察、现场勘察以及室内试验等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是指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活动时,为了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保证勘察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程和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涉及到勘察前、勘察中和勘察后的各个环节。
在勘察前,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勘察范围、确定勘察目标和编制勘察方案等。
勘察中,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和室内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在勘察后,需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报告编制等。
下面是具体的相关要求。
1.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勘察范围,包括勘察区域的范围和勘察目标的范围。
(2)编制勘察方案,明确勘察的目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3)进行现场勘查前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等。
2. 现场勘查(1)现场勘查需要根据方案进行,包括地质勘查、地形勘查和堆料场地质勘查等。
(2)现场勘查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现场勘查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勘察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 室内实验室检测(1)室内实验室检测需要按照规范进行,包括试验的方法、操作和数据处理等。
(2)室内实验室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和仪器,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室内实验室检测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勘察结果分析、处理和报告编制(1)勘察结果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归纳等。
(2)勘察结果需要编制成报告,包括勘察方法、勘察结果、勘察发现和勘察建议等。
(3)报告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保证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活动的进行起到了指导作用。
通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勘察,可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同时,规范要求也保证了勘察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高了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技术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中的基础工作,通过获取地质数据和分析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地质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地质勘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地质勘察技术主要包括钻探、取样、测试和遥感等方法。
钻探是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通过钻孔获取地层样品和地下水数据,为地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通过旋转钻探和冲击钻探,可以获取不同深度的土样和岩芯,分析地层的组成、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
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钻探深度和效率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察需求。
取样是地质勘察的重要环节,通过获取土样和岩样,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
例如,通过取样设备获取原状土样和扰动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如颗粒分析、密度测定、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等,确定土体的工程特性。
取样技术的进步,使得取样精度和样品质量不断提高,为地质分析提供可靠数据。
测试是地质勘察的关键步骤,通过现场和实验室测试,获取地质参数和工程特性数据。
例如,通过标准贯入试验(SPT)、静力触探试验(CPT)、十字板剪切试验和载荷试验等现场测试,评估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通过三轴试验、固结试验和渗透试验等实验室测试,确定土体的力学性质和渗透特性。
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是地质勘察的先进方法,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和无人机测量等手段,获取地表和地下的地质信息。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分析,识别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水文条件,评估地质灾害风险。
通过无人机航拍,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质制图。
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勘察的覆盖范围和效率大幅提高,能够应对大面积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勘察需求。
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地质勘察是确定地基类型和基础设计的关键步骤。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中,对土地和地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进行调查和测量的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两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方法。
一、现场勘察1.实地地质勘察:通过观测地表的地貌、岩石、土壤以及化石等特征,了解地层构造、岩石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孔探:在选定的勘察点上进行钻孔,通过取样、岩芯观察等方式,获取地下的土壤和岩石信息,包括密实度、含水量、颗粒分布等。
3.岩石工程地质勘察:对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量和分析,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刚度系数等。
4.地下水位测量:通过在勘察点上设置水位钢尺、水位计等设备,测量地下水位的深度,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5.地震勘测: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量,推断地下岩石的结构和层位。
二、室内试验1.土壤试验:对采集到的土壤样本进行各种物理力学试验,包括压缩性试验、抗剪强度试验、液塑性指标试验等。
2.岩石试验:对岩石样本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剪切强度试验等,以评估岩石的力学性质。
3.地下水化学分析:对采集到的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对地下环境的影响。
4.粒度分析:通过对土壤和岩石样本中颗粒的分布进行试验,得到颗粒度曲线和粒径分布特征。
5.随钻试验:在钻孔的同时进行试验,如动探、静力触探、观测孔等试验,以了解地下岩土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构造。
以上所述的方法只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部分基本技术方法,还有一些补充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电、地磁、雷达等。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工程要求,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以获取更全面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是国家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各项技术要求的规范文件。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勘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1.1 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完整的土壤和岩石工程性质的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任务: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岩土试验、地下水观测和实地勘探等。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要求:2.1 工程地质调查:根据工程地质调查的结果,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分析。
2.2 岩土试验:进行工程用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渗透性、冻融性等试验,以评价其工程性质。
2.3 地下水观测:观测和研究地下水位、水头、流速、水温等参数,以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2.4 实地勘探:进行钻探、打孔、取样等实地勘探工作,获取土壤和岩石的层位、性质、分布等信息。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和技术要求:3.1 工程地质调查方法:工程地质调查主要采用钻探、探槽、地质剖面图绘制等方法,应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评价。
3.2 岩土试验方法:岩土试验主要包括标贯试验、钻孔动力触探试验、钻芯试验等,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3.3 地下水观测方法:地下水观测主要采用水位计观测、水样采集以及水文测验等方法,应连续观测并记录数据。
3.4 实地勘探方法:实地勘探主要采用钻探和取样等方法,应根据勘察范围和工程要求进行。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报告编写要求:4.1 勘察报告应包括:勘察范围和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勘察结果和分析、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4.2 勘察报告应按照规范要求编写,包括文字描述、图表、附件等,并应由专业人员签字盖章。
4.3 勘察报告中应准确、全面地记录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对勘察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建议。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和要求,是保证勘察质量和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建设越来越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指对土壤、岩石等地质环境进行勘察、分析、评价和预测的技术。
在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将介绍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要求。
一、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是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过程。
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地下岩石、土壤等。
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质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基础数据。
二、岩土勘察岩土勘察是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的过程。
岩土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层分布、土壤性质、岩石性质、地下水、地下建筑物等。
岩土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质环境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三、勘察方法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
现场勘察是指对地质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包括地质钻探、土壤取样、地下水位测量等。
实验室试验是指对取样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强度试验等。
数值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质环境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包括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等。
四、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需要整理成勘察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勘察结果、岩土勘察结果、勘察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勘察结论和建议、勘察图件和资料。
勘察报告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严格,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采用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整理成可靠的勘察报告。
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对土壤和岩石等地质体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相关工程设计需要的参数和信息,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勘察范围和深度要求: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确定勘察范围和深度,一般包括地表土层、浅层地质、岩溶地质、深层地质等不同层次。
深层地质勘察可采取钻探、测试等手段。
2.勘察方法和工具:根据不同的勘察对象和深度,选择适合的勘察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勘察方法包括测绘法、钻探法、试验法等,如地质勘察、地形勘察、地面水文勘察等。
3.采样和试验:根据不同的勘察要求,进行采样和试验。
采样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照规范要求选择采样点位、采样深度和采样方式。
试验应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包括颗粒分析、含水率试验、抗剪强度试验等。
4.勘察报告要求:勘察结束后,应编写详细的勘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勘察的目的、范围、工程地质的描述、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和孔隙水压力分布等重要参数。
5.工程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要求:工程地质图应绘制勘察区域的地貌、地表土层、岩体、构造等地质要素,分析地质特征和地质工程问题。
地质剖面图应在地貌概貌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剖面进行绘制,揭示不同地质层位、土层分布和岩层结构。
6.通风、防水、排水等要求: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对岩土工程的通风、防水、排水等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7.灾害性地质因素的勘察:对可能影响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灾害性地质因素进行勘察,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预测其发生可能性,做好相应的处理和防范。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岩土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等。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要求涵盖了勘察范围和深度、勘察方法和工具、采样和试验、勘察报告要求、工程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通风、防水、排水要求、灾害性地质因素的勘察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先导,也是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已日益为人重视。
本文主要对岩土勘察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希望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与理论水平。
关键词:岩土勘察;设计要求;试样;原位测试
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对把好工程质量关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勘察依据要充分、目的明确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
2、按技术要求采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
2.1 取原状土试样和原位测试个数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必须满足“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对于大中型工程而言,由于取土孔、原位测试孔布置多,取原状土样的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个数也就多,只要是均匀分布的土层,即使土层厚度相对较小,也基本能够满足上述规范要求;但对于常见的单栋建筑物工程来说,布孔一般为4~8个,按“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的原则,取土孔、原位测试孔等应各占一定的比例,对于虽然土层均匀分布但厚度较小的土层,就可能出现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个数不能满足上述规范要求的情况。
但这种结果一般是由于勘探施工中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盲目
性和随机性造成的,如果勘探现场技术人员能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采取土样(或原何测试)间距,就能避免上述结果的产生,一般可以根据第一个勘探孔的钻探资料,分析地层分布,再结合第二个勘探孔孔口标高,合理布置取士样(或原位测试)间距,然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确定后面勘探孔取土样(或原位测试)间距,尽量使每层土在每个勘探孔中都有原
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
必要时,如某种勘探孔少时,可使取样间距小些,取样数量多些。
这样就能满足规范要求,使土性指标统计分析时土性指标代表值的确定更为合理。
2.2 建筑场地类别和液化判别的问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l一2001)4.1.9规定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而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厚度为准,所以布置勘探孔时应考虑测最或估算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个数不少于2个,孔深不小于20 m;同时按抗震规范4.3.2规定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0021--2001)中规定了液化判别深度范围和判别液化勘探孔的个数,所以布置勘探孔时要有的放矢,对于较小工程,勘探孔少,可布置综合孔,如取土标贯孔,取样、测试间距也要酌情考虑,以满足规范要求。
3、选择好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
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
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
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士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
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士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4、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参数的选择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实施以后,土工试验的重要性被推向新的高度。
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失真难以避免。
所以加强土工试验和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这样才能避免相关指标间的矛盾,更好地了解岩土的差异性,客观地评价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特性。
首先,对于土样的级别要明确。
土样的质量等级根据扰动程度不同可分为四级,不同级别的土样可做的试验内容不同,所以在实验室中开土时先应鉴定土样的级别,明确此土样可做哪些试验,不可做哪些试验,以避免出现一些不能反映地基土真实性质的数据,合理评定地基土的性质,给出准确、合理的岩土工程性质指标。
其次,土工试验的一些项目要有的放矢地去做,如压缩试验中荷载压力大小、粉土的颗分等。
压缩模量是地基土的主要变形参数,在估
算地基沉降中非常重要,所以工程上都要求土工试验中做压缩试验来测定计算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但对同类地基土而言其压缩系数和压缩模最也不是定值,它们因
荷载压力的大小而异,通常的压缩试验给出的是荷载压力从100 kpa至200 kpa时的压缩系数a1-2和压缩模量esl-2;在进行地基土沉降估算中,压缩模量一定要选用与实际应力环境相对应荷载压力级别下的压缩模量,以便进行沉降估算。
5、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前对参加本工程的技术人员和职工进行技术交底,详细介绍勘察纲要内容和要求,明确拟建物的工程特征、技术质量要点及质量等级,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努力提高工程勘察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道德素质,一份合格的岩土工程地质报告,不但要满足设计的要求,还应该做到提出结论要求经济、合理。
更好地发挥岩土工程勘察是设计的先行与依据的作用,为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真实的岩土工程资料,为社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