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2019-2020学年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爹的丧事周福书记对着话筒大声喊,架在大树上的四个大喇叭把他嘶哑的声音传遍全村:“老少爷们儿,疫情严重,大家不要惊慌,科学预防很重要,要做到不串门拜年,不聚会;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周福的手机响起,他摁了电话,把要宣传的事项讲完。
周福把电话拔过去,弟弟周禄慌张地说:“哥,你赶紧回家,爹病重了!”周福给村主任刘军山交代完事情,急急忙忙地赶回家。
爹睡在火炕上。
周福半跪在爹身旁,握住爹鸡爪样的手。
爹的脸白着,有点儿肿。
周福眼睛发红:“爹,您要好好活着,抱重孙于。
”爹咧嘴笑,声音低沉地说:“你放心,我这老病不咋的,立了春病就缓了。
”周福的手机响起。
刘军山语气很急地说:“书记,你快来第九检测点,几个外地来的人,不听劝阻,硬要进村。
”爹抬起手摆摆:“你去忙吧,挑好村上的担子,你照顾好自己。
”周福掖好爹的被子,掉头出门。
三叔跟出来,叫住周福:“大侄子,大哥这病危险呢,你可要早想办法。
”周福说:“叔,我明白哩,明早带爹去城里医院。
”说着,骑上电动车去了村东头。
一个留平头戴墨镜叼烟卷的胖子高声跟刘军山和两个值班员吵嚷,周福认出是王老二的小儿子王小柱。
这小子在外地搞工程,听说挣了很多钱。
胖子吐一口烟:“我一切正常,回家看我爹,还不行了?”周福说:“大侄子,非常时刻,不行。
村里在西沟口设了隔离室,准备好了米、油、肉。
你们在那儿隔离观察十四天,才能进村。
”胖子狠狠地踹一脚挡路的杆子,跳上越野车,隔窗骂道:“老犟牛!”周福跺脚:“这年轻人,咋这样子呀?”刘军山“呸”一口:“平时对王老二不管不问,过年来显摆了。
”俩人赶往西沟口。
那儿是个养鸡场,年前鸡出栏了,十几间房屋空闲,做了隔离室,从外地来的三家十一口人分开住在里面。
周福和刘军山走进暖烘烘的屋中,男人、女人、小孩和老人像见了亲人般亲热,周福问了他们的吃住,扯了会儿家常,询问还有什么困难。
成都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安徽会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
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至如梁、柱、枋、檩、门、窗、正房、厢房等等。
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达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
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
下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 D.绿化用地2.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生活环境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市政收入3.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C.降低商品价格 D.增加销售收入葡萄牙既是葡萄酒的传统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软木塞(葡萄酒瓶塞,由栓皮栎树皮加工制作)出口国,其软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目前,葡萄牙约700家软木加工厂,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葡萄酒产区——阿威鲁地区。
创建于1956年的葡萄牙软木协会,是葡萄牙软木行业展示、推广、宣传和研究软木产品的贸易组织。
据此,完成4-5题。
4.葡萄牙软木塞工业A. 产品以航空运输为主B. 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C. 专业化程度高D. 内部竞争激烈5.推测软木塞产业集中在阿威鲁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 近消费市场B. 科技水平高C. 劳动力廉价D. 协作条件好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属内流河,右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2008—2012年洪水期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
据此回答6-8题。
6. 图示区域的地貌是A. 冰碛平原B. 三角洲C. 洪积扇D. 风蚀洼地7. 图中甲处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A. 沉积物颗粒大,下渗强B. 沉积物厚度大,储量大C. 降水丰富,补给充足D. 农业活动少,耗水少8. 本区农场的灌溉水源主要利用地下水而不是河水,推测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比河水A. 水量更大B. 水质更好C. 水温更高D. 盐度更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俄深度合作项目,中国参与相关设施建设。
成都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
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成都石室中学2019 届高考适应性语文考试(二)语文本试卷共8 页。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成都市2019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2019-2020学年成都石室初中青龙校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言官,是指拥有上疏言事和弹劾官员权力的官员,包括监官和谏官,合称台谏。
监官就是职司监察的官员,主要秉承皇帝旨意监察各级官吏;谏官则是负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谏、促其改正的官员。
随着皇帝集权的强化,谏官制度自元朝以后便遭到虚置甚至废止。
不过,监官却承继言官的传统,兼负谏官的职责。
在明代,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明代言官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两大块构成。
明代言官制度既具有专业性督察和通盘性监督并举的特点,又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一般而言,六科给事中是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督,属于专业性督察;都察院御史则对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进行监察,属于通盘性监督。
这是大面上的专与通的结合。
实际上,在六科和都察院中,也有“专”与“通”结合的特点。
六科给事中虽然针对六部事务进行专门性监察,但也对其他事务进行通盘性的监督。
如洪武间,工科给事中陈洽等人上疏称:如果大臣犯了重罪,虽蒙皇帝恩宥,上朝时不宜仍列本班,必须稍加降抑,以示劝惩。
显然这不是对工部事务作监察,而是对刑部和礼部事务进行督察。
因此,明代言官既有专业分工,又不受分工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纠弹和监察功能。
而且,明代都察院与六科互不统属,可互相弹劾,彼此制约。
明代言官的两大主体——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均只是正七品官员,但却拥有对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吏进行弹劾和纠察的权力。
特别是六科,虽然官员品级很低,但却是个独立的机构,无上级机关掣肘,可以有效实行监察。
明代言官之所以设计成位卑权重的模式,与传统言官制度一样,主要是考虑到监察的有效性,如果言官地位很高,他就会“爱惜羽毛”和“明哲保身”,不愿冒政治风险去监察他人,以免受到还击。
地位低的言官,会在“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心理驱使下,孤注一掷地弹劾权臣,即使被贬也损失不大;若冒险成功,则一战成名,名利双收。
2019-2020学年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创作的引导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之一,同时还要确立关于文学的常识意识,而这些都会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造成影响。
因此,批评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精品化、经典化也要在批评过程中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评,其成果和意见以文章的形式刊布在期刊和专业媒体上。
到了网络文学,专业批评往往存在众多问题。
从外部来看,批评意见很难对大众读者起效。
首先,传播载体限制了批评意见的传播空间。
在一部网络小说的主页上除了读者跟帖评论和指标式信息,看不到专业评论意见;而发表在纸质报刊上的评论又与作品有着“物理隔绝”。
其次,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
批评家只面向专业群体,文学批评变成了专门的知识生产和交流活动;大部分网络文学批评运用学术理论和观点,只满足同行间的交流,很难被大众读懂。
从批评的内部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
放眼当下的网络文学现场,就像一座尚未完工的大厦,还没有各安其位的秩序——因为没有与现场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论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资源极为驳杂,致使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成了理论家“杂货铺”里的橱窗,批评家“自说自话”的现象很普遍,难以形成同频共振的对话。
在文学与批评的大范畴下,这些问题又与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首先,批评没有随着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打法”。
传统文学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和批评是单向度的;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的动态方式上线,作品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为“粉丝共创”预留了空间和机会。
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和传播链条拉长了批评的长度,不仅批评的时间发生了明显前移,也表现出了创作的“长尾效应”——批评可以一直延伸到衍生品开发中。
这样一来,创作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活动现象就超越了文本本身,成为批评家需要直面的问题。
成都石室中学高 2019 届三诊模拟试卷语文本试卷共 8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
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
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
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然而,这一符号又随时变成一副面具,遮掩了行为主体的“本我”,进而导致了人的多重人格。
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存在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约一百年前,青年梁漱溟曾发出困惑:“这个世界会好吗?”还是一百年前,英国某家报纸给读者出了个思考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很有道理:“先生们,在我。
”切斯特顿也回答了梁漱溟的提问。
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出了问题,但终究会好起来,因为在我。
跨越世纪的问答,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在我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终究会好起来。
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在我。
你看,一夜狂风骤雨,池塘里泥沙俱下,但山谷深潭依旧清澈,因为深潭懂得用深不可测的水来笑纳泥沙,并将它们沉淀。
同为一泓水,清浊在我。
不仅自然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亦是如此。
你再看,手里端着半杯水,有的人因少了半杯水,有了问题吧,感到失望;有的人因有了半杯水,没有问题呀,心生满足。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能否将得失放下,给自己一个微笑?如何看待半杯水,得失在我。
行走社会,当功利的泥沙扑天盖地席卷而来时,少修为的人,以为这个世界不会好,便追逐一己之私,迷失了自我。
禅宗有云:“达摩东来,一苇渡江,只是为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异代不同时,否则,苏轼无疑是他要寻的人。
北宋四境,危机起伏,朝廷却党争不断。
宰相章淳排除异己,手段苛酷,将苏轼一贬再贬。
苏轼流放海南,并不沉沦,将穷通放下,寄情山水,拥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造福当地百姓的实践中,拓展了清者自清的人生格局。
章淳后来也被贬,却全无苏轼旷达的情怀,困于一时的得失,病死贬所,为当地民众所唾弃。
同为一朝大臣,荣辱亦在我。
这样看来,生而为人,无他,其实在我,在人生境界的高低。
境界低的人,会太过看重荣辱、得失。
高僧答乾隆:“江上两条船,一条为名来,一条为利往。
”境界高的人,则将得失轻轻推开,孔子教弟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红尘滚滚,名利固有,或荣或辱,孰得孰失,则完全在我。
朝朝有风雨,代代出名士。
早年创作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世纪老人”巴金,本已功成名就,在爱妻萧珊走后,晚年,他以深潭般的定力沉淀下苦难和彻骨的思念,直面十年动乱无端带来的罪恶,直面自我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绝不愿意委过他人,以为错本在我。
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新高界、新高度。
他勇敢地讲了真话。
他所寄望的,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理性的回归,道德的重建。
他的写作如此真诚,填补了一代人的精神空白,也表现了上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后的良知。
巴金境界之高,少有人企及。
人呐,社会多风雨,常裹挟着泥沙呼啸而至,如果我们始终推诿于世道艰难,那就说明这忧惧其实来自于我们自身的修为还不够深厚。
因此,我们要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已然成为一泓深潭,一如苏轼、一如巴金,能够大彻大悟,而修为足够深厚。
这个世界终究会好起来,答案是:在我。
【解析】【详解】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抓住材料关键词: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在我。
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两则材料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世界会好吗?”,二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答案是“先生们,在我。
”那么,材料的关键句是: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出了问题,但终究会好起来,因为在我。
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立意: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终究会好起来。
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在我。
立意要体现责任感、担当意识或是人的价值观。
文章要在不经意间把清浊、得失、荣辱在我,归于人生境界的高低,所用巴金讲真话的典例,也见积累的丰厚和见识的独到。
为苍生死,死而不惜;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奉献精神永流传;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同甘共苦。
【素材】1.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5.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6.詹天佑不计名与利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7.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8.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8.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10.2017年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战狼Ⅱ》刷屏?电影的背景是非洲某国发生反政府叛乱,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撤侨。
非洲战乱危及海外华人,欧洲雇佣兵辣手屠戮中国、非洲平民,前解放军特种兵挺身而出,中国海军火力奔袭掩护……有评论说,当那些发生在新闻中的情节被呈现在大荧幕时,是那么的震撼和不可思议,刷屏的背后是这个和平时代依然存在的英雄情结。
如果说电影画面高于生活,英雄形象尚有刻意追求的高大上成分的话,“我是演说家”节目中战地记者蒋晓峰温文尔雅沉稳淡定地娓娓讲述让我对国际维和以及援建英雄敬慕更为有加且深信不疑。
“当你没有办法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真相告诉全世界。
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因为有这个使命,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会多一点和平,多一点公正。
因为这个使命,我们相信,记者不死,只会凋零。
”我被蒋晓峰的演讲深深打动。
言语间能感受到蒋晓峰是在用全部生命,投入他所热爱的新闻事业。
“我想说我们不是用命,我们是用使命在报道。
”“什么是使命?就是你在它的召唤之下,你说的每一句话,你做的每一件事,你过的每一天,你都会觉得人生没有虚度,你都不会否定自己的价值。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心与世界同在,让大爱不分国界。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
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终究会好起来。
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在我。
”这一中心论点,首先阐述自然风雨,同为一泓水,清浊在我;再结合名人事例,得出人生得失在我的结论;再续写国家的荣辱亦在我。
最后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由物及人法写。
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五、分析关系法。
六、明确褒贬法。
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八、舍次求主法。
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
九、求异同法。
十、寻互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标题】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