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5.玲玲的画·生字详解画huà【部首】田【结构】半包围【文字源流】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手握笔,描画出一些花纹线条来;金文字形的下部多改为“田”,表示字义用于画田界。
后又分化出“割”(“划”)字。
【常用词组】画画、画作、画家【课文原句】玲玲的画幅fú【部首】巾【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巾表意,其形像一块布或头巾,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畐(f“)表声,畐有满义,将布帛展开才能知其幅面,展开即有布满的意思。
本义是布、帛等的宽度。
【常用词组】幅土、幅员、幅军起义【课文原句】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评píng【部首】讠【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言(讠),表示用语言作出评判;从平,表示评判应公平;平(ping)亦声。
評简化为评。
本义是评论、批评。
【常用词组】评价、评论、评书【课文原句】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奖jiǎng【部首】大【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篆书从犬,表示唆使狗咬人;将(jiang)省声,将有带义,表示带着狗并唆使它咬人。
后来犬变为大。
又简化为奖。
本义是唆使狗凶猛。
引申为勉励、夸奖。
【常用词组】奖励、奖状、奖品【课文原句】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纸zhǐ【部首】纟【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系(纟)表意,篆书形体像丝,表示古代曾用丝帛作书写材料,而后又用旧丝棉、破布、鱼网、树皮等做纸;氏(shi)表声。
形旁简化。
本义是纸张。
【常用词组】纸张、纸墨、纸上谈兵【课文原句】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
报bào【部首】扌【结构】左右【文字源流】本义是“判罪”。
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大手抓住一个囚徒,给他戴上手梏(参见“幸”、“执”等条)的样子。
如《韩非子》“闻死刑之报”,用的就是本义。
【常用词组】报纸、报告、报仇雪恨【课文原句】爸爸放下报纸问。
另lìng【部首】口【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常见词组】另外、另一半、另有洞天【课文原句】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玲玲的画》-完整版课件xx年xx月xx日•课程介绍•玲玲的画基础知识•玲玲的画创作风格及特点•玲玲的画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目•玲玲的画鉴赏与收藏•其他录01课程介绍1课程背景23《玲玲的画》是一节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美术课程。
课程以中国画为主,同时融合了现代绘画元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审美能力。
通过实践和创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的课程简介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实践和作品展示。
理论部分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发展。
实践部分包括绘制中国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基本技法的教授以及创作实践。
作品展示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通过互相评价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02玲玲的画基础知识创立时间与地点创始人创作背景详细介绍玲玲的画的创始人介绍玲玲的画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03玲玲的画简介02 01介绍玲玲的画的创立时间与地点详细介绍玲玲的画在早期的发展情况早期发展介绍玲玲的画在中期出现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中期突破详细介绍玲玲的画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当代现状玲玲的画发展历程介绍玲玲的画中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作品玲玲的画的主要题材人文景观介绍玲玲的画中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人物画介绍玲玲的画中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花鸟画03玲玲的画创作风格及特点玲玲的画作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表现主义技法,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表现主义风格玲玲在绘画过程中善于运用粗犷且简洁的线条来表现主题,这种线条风格为她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粗犷简洁的线条玲玲的画创作风格独特的色彩运用玲玲在色彩运用上独具匠心,善于使用高纯度、高对比度的色彩来增强画面的张力和感染力。
巧妙的空间处理玲玲在空间处理上别具一格,通过巧妙运用透视和构图技巧,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玲玲的画的特点重要代表人物玲玲是当代画坛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思想内涵。
《玲玲的画》阅读赏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通过对玲玲在面临困境时的坚韧与创意的描写,让读者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刻的触动,以下是故事的阅读赏析:
首先,故事通过玲玲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小学生面对比赛压力的真实感受。
玲玲为了参加画比赛,用心绘制了一幅精美的画作。
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卓越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纯真而坚定的心灵。
然而,当画作在比赛前夕被弄脏时,她的泪水流露出了对付出的无奈和对成果的失望。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故事更具情感共鸣。
其次,故事中展现了玲玲在父亲的引导下,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父亲没有责备或怪罪,而是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鼓励玲玲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玲玲巧妙地利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成功修复了画作。
这个过程既展现了父爱的关怀,也彰显了玲玲聪明才智的一面。
这种积极的家庭氛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最后,故事通过玲玲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解决。
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将
影响着读者,激发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和勇气。
总体来说,《玲玲的画》通过深刻的情感描写、家庭温馨的呈现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读者呈现了一篇生动而感人的小故事,让人在阅读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收获了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玲玲的画》评课稿《玲玲的画》评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评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画》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评课稿篇1五月五日吴主任所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
学习完整组课文,要学生懂得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准备参加评奖的画弄脏了,已没有时间重画一张新的了,玲玲很着急。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课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较易理解。
我觉得吴主任执教的这节课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和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很到位。
教学上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一、上课开始带领学生看目录读课题知道本组有哪几篇课文,并让学生读本组的导语,思考本组课文都是介绍关于什么内容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组的主题。
二、生字词环节抓住音形义进行教学。
首先读课文下方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的,读准字音;接着边读边想记这些字的方法,由于本课生字少字形又不复杂,吴主任没有逐个字让学生识记,避免了毫无难度的单调的记字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以组词的方式来巩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比较扎实;然后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在读完词之后,重点教写“糟”这个字;之后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词的意思,并由其他学生帮着解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和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课文原文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玲玲的画》课文原文:玲玲是个喜欢画画的小女孩。
一天,她用心地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准备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
这幅画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在绿色的草地上快乐地玩耍。
可是,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玲玲不小心把一杯水打翻在画上,画纸立刻湿透了,小狗和草地都变得模糊不清。
玲玲看着被毁的画,伤心地哭了起来。
爸爸看见了,安慰她说:“玲玲,别难过,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爸爸拿起画,仔细看了看,然后笑着说:“你看,这并不是坏事。
我们可以把这一片湿的地方变成云彩,小狗在草地上玩,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不是更生动有趣吗?”玲玲听后,擦干眼泪,和爸爸一起重新修改了画。
他们把湿的地方画成了白云,小狗和草地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第二天,玲玲的画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大家都夸奖她的画有创意,玲玲高兴地说:“这都是爸爸的功劳,他教会了我,即使遇到困难,也要积极思考,把坏事变成好事。
”赏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玲玲画画的故事,传达了积极面对困难、善于变通的乐观精神。
课文中的玲玲原本因为不小心弄湿了画而伤心,但爸爸的智慧和鼓励让她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从而将失误转化为创新。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易于小学生理解接受。
同时,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深刻,引导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应轻易放弃,而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有可能将不利的局面转化为有利的机会。
此外,课文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爸爸的角色不仅是玲玲的亲人,更是她的导师和朋友,他的鼓励和支持让玲玲更有信心面对挑战,也培养了她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玲玲的画》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课文,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创新能力。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玲玲画一幅画的过程,以及她如何通过创新和修改使画作更加完美的故事。
2.2 生词和短语:玲玲、画画、修改、创新、评委、第一名等。
2.3 句型:She is drawing a picture. She wants to make it better. She makes some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唱歌、做游戏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注意力。
3.2 引入课文(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
3.3 朗读和理解(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4 活动一: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玲玲、评委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5 活动二:创新和修改(20分钟)教师给出一幅画的不完美之处,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新和修改的建议,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四章: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扩展7.1 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美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创作心得。
玲玲的画
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我们的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是谁呀?
师:(出示头像)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师:(1)、你们能正确地喊出玲玲的名字,她可高兴了!
(2)、“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
玲玲!
2、师:玲玲不仅爱动脑筋,还能画一手好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师: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要想读懂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定要掌握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宝宝,这些生字宝宝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开单轨火车。
2、现在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们能够根据这三幅图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短的话来说一说呢?老师也把这个故事概括了一下,不过有些地方需要你们来补充,你们能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现在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一遍吧。
三、品读重点、理解课文
1、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
吗?指名读、齐读。
2、看来,玲玲把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一件坏事怎么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3、玲玲遇到了什么坏事?指名说。
水彩笔是怎样掉到纸上的?说明水彩笔是重重地掉到纸上的,看到自己明天要参赛的画被弄脏了,玲玲是什么反应?此刻,玲玲的心情怎样?(伤心、着急)指名读第4自然段,谁能读出玲玲的伤心与焦急,以及水彩笔重重掉在纸上的声音了?齐读。
4、玲玲开始对自己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端详说一句话吗?现在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玲玲的画吧!你们认为她画的怎么样?
5、爸爸听到了玲玲的哭声,是怎样安慰她的?分角色读5—7自然段。
6、在爸爸的引导下,玲玲是怎样做的,此刻玲玲的心情怎样?齐读。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你,你还会在这里画什么?她的画最后怎么样了?
7、玲玲弄脏的画添上小花狗,获得一等奖。
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坏事为什么就变成了好事?
9、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齐读第9自然段。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否也曾体会过坏事变好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我想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以后遇到坏事情一定会积极想办法解决,不信,咱们现在来测试测试,请看提示:
(1)这件新衣服穿上可真漂亮,可是,不小心被钉子划了个口子,我会。
(2)过春节时,我的衣服被鞭炮崩了一个洞,我会。
(3)雪白的墙壁被踏上了脚印,我会拿出画笔画。
2、最后,老师送两句名言警句给你们,它会让你感受到思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力量。
齐读。
五、指导“脑”和“筋”这两个字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画脏了一等奖
(伤心)(满意)
课后反思:
在这堂课的设计上有很多疑惑。
我的设计思路是借助图片让孩子们用简单的话来说大意。
接着,让孩子们说说从这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孩子们马上就能找到爸爸说的话。
并从中质疑:为什么爸爸说一件坏事能变成一件好事呢?本来我要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出“坏事”和“好事”的段落,但又觉得把某些段落列进来有些牵强。
所以,我就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但觉得这种线性的方式又不太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
最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我终于整理了自己的思路,而且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