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2.75 KB
- 文档页数:8
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安全准标风险管理化2106/7/1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害危有因素识别、风险评害的价般程序一制编险风价计评划建组评组织价资料集收价风险确评定否是可接是受风险定制风险制计控划分划评单元、价择选价评方法识别危害、害有因素026/71/1评审控制划计的适性宜定评期审2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编制险评风价划计险风价评划的计制编应包评括价范、目围标、准则、容内及时安排间。
等组评价建小组由企业负应人责或其指的人员定体负责评具工价作,评价组小员应由成各面方务技术业干骨外聘专和家问组成顾。
210/6/713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组评价小建组评价组成小员应满以下要求足:( )1必的要业专术技识知;()2全安生法律产法规知;识()3险评价风识,包括评价知技、技术巧、验经等;( )现4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等01627//1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险评风价范围的1) 2 3) )4) 5 )6)7) 8) 9)规、划计和设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活规动;事故及在的紧潜急情;况所有入进业作所场人员活的动;材料原产品的运、输使用和程;过作场业所设的施设备、车辆、安全防、用护品:丢、废弃弃、除与处拆置;企业周环围:气候境地震及其、他自然灾等。
害2021//175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常用危险因识别素风与险评价法方介● 绍工作危害分析JHA)(先危预性分析(PH险)A险与可危作性分析(HAZ操PO)故障分析树(TAF )事树分析件( TA) E作业件危条险分析性L(E)C全检查表安析(SC分)L026/1/1761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作工害分危析(HAJ选)作定活动分业解工作骤步识每个别作工步骤的在潜危害和果后风险析控分措制施210/67/1定评审期7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工作危害分(J析AH) HJA主要于日常用作业动活风险的析分辨识,个作业每步的危骤;害目:根据的险分析结风,果制定制控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全操作安规,程控制险风。
浅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摘要:本文论述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
总结企业在建立安全标准化过程及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运用先进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最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标准化。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价前言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拥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规定,公司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合成氨工艺;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的规定,公司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11种。
公司在推行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研究化肥装置的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是否适用,如何真正掌控公司的重大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实现装置长、满、优经济运行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研究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作为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保障广大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实际意义。
1 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1.1 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1.1.1 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化(safety standardization)是为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条件。
安全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如图1所示):1.1.2 风险管理1.1.2.1 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安全理念和创新实践》一书中给出了关于风险的一般定义:在一定环境下,由危险事件引起,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并降低风险,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步:风险评估在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通过对现有设备、工艺流程和员工操作的检查,企业可以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风险因素。
此外,还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供应链中断等。
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企业可以制定适当的标准化规范来控制和管理这些风险。
第二步:制定标准化规范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制定适用于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
这些规范应该明确规定各部门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设备操作、紧急情况处理、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化规范应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描述。
它们应该易于理解和执行,确保整个企业能够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进行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步:资源投入和培训要有效地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企业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这可能包括购买安全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招聘专业人员和安排紧急情况演练等。
此外,培训是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标准化规范的关键。
培训内容应包括标准化规范的解读和实施方法,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以及如何正确操作设备等。
通过资源投入和培训,企业可以确保标准化规范的有效执行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四步:定期检查和持续改进标准化规范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企业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估,并进行持续改进。
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规范执行中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此外,定期的改进是为了跟上新的安全技术和最佳实践。
通过定期检查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并降低潜在的风险。
结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风险管理策略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评估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评估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标准化风险评估的意义、流程、方法以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标准化风险评估的意义标准化风险评估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标准化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对生产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安全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管理措施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标准化风险评估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降低安全生产成本:通过标准化风险评估,企业能够更好地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成本。
二、标准化风险评估的流程标准化风险评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1. 评估前准备工作:明确评估的范围、目标和要求,制定评估计划和流程。
2. 风险识别:对生产过程、场所、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
3.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以及暴露程度等指标,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4. 风险控制: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5. 风险监控与改进: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改进和完善。
三、标准化风险评估的方法标准化风险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
1. 定性评估法:通过对风险点的描述和判断,依据专家经验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获得相对较为主观的评估结果。
此方法适用于初期风险评估和对风险进行整体排序的情况。
2. 定量评估法:运用统计学、数学模型、工程技术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检测认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探究■ 李 会1 李洁琼2*(1.商丘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2.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摘 要: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支撑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标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科研活动的稳定安全进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设置安全责任体系、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准入制度等实施策略和建议,旨在有效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准入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4.023Explor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LaboratoryLI Hui1 LI Jie-qiong2*(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upport the scientifi c research. Standardized safety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laboratory safety accidents. Aiming a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etting up safety responsibility system, standardizing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establishing safety access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level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Keywords: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afety access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实验室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对培养合格的科研人才及增强科技事业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1]。
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
首先,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
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和控制。
其次,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和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其次,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损失。
再次,它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在实施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时,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等。
其次,要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再次,要加强安全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最后,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总之,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不断加强对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希望各企业能够认真对待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风险与应对在现代社会,企业安全生产是每个经营者必须认真考虑并实践的问题。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可以规范各企业的行为,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资产安全。
但是,由于企业的情况各异,实践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本文将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中的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风险与其原因1. 忽略人员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却忽视了人员培训。
员工对设备的操作不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不严格掌握操作规程而轻信自己的判断是导致许多事故的罪魁祸首。
2. 缺少设备维护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企业忽视承担此项工作。
工厂设备长期使用,如出现故障如果立即不予修复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出现不安全因素。
3. 缺少现场监督监督和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于发现违规行为的人员需要及时处理,而忽略此某个方面将难以发现问题。
在运营中,缺乏现场办公室、监视等设施,万一出现问题,则往往只能等到事故发生后才能发现问题,这种袒护显然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不负责任表现。
二、应对措施1. 加强对员工培训企业在进行设备操作之前,应开展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开课时间及时、主题明确,讲解人员需要是熟练的专家,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2.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设备维护应该是定期进行的,确保设备能够长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
在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之际,必须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修复或更换,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3. 加强现场监督现场监督可以监控员工的作用,并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加强现场监督还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管理和维护,如对消防设施的检查、预防火灾事故、加强各项安全措施自然能够防止或减少企业安全生产上的风险。
总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和畅通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 信息化: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对管控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可以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安全标准化开停车风险分析介绍停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停车场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
然而,停车场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车辆被损坏,车内财物丢失等问题。
为了确保停车场的安全,各地逐渐加强了停车场安全标准化规范的制定和执行。
本文将分析停车场的安全风险,并探究如何通过建立安全标准化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停车场的安全风险车辆被损坏停车场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车辆被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其他车辆开到旁边车位时,不小心刮伤了你的车,停车场原有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车辆在进出停车场或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等。
车内财物丢失停车场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车内财物被盗的风险。
例如,盗窃者通过破坏车窗或撬车门的形式进入车内盗窃财物。
人身伤害停车场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人员伤害的风险。
例如,由于停车场本身管理及规划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行人在道路上来往较为频繁,容易发生人员被车辆碾压等意外。
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为了解决上述停车场安全风险,建立安全标准化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安全标准化制度是保证停车场安全的基础。
制定相应的停车场安全标准化规范和管理规程,对于提高停车场的安全性、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增强社会文明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其次,安全标准化制度是保障公众人员安全的重要法律保障。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保证公众人员享有停车场安全保障的基本权利,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利益。
最后,安全标准化制度是推进停车场管理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的重要保障。
制定紧密相关的停车场安全标准化规范,包括停车场设计、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标准,共同推动停车场管理的规范、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提高停车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建立安全标准化制度的措施对于建立安全标准化制度的措施,有以下建议:完善规划要求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停车场进行规划审查,保证停车场合理布局、交通组织有序,消防安全、绿化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完善,并对停车场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一系列规范要求和指导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风险防控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各类安全风险也不断浮现。
为了提高安全标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标准化的核心风险防控举足轻重。
本文将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风险防控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风险防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内部流程、应急预案、责任追究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安全事故的防范和控制。
此外,还需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风险评估与控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后,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
通过对工作场所和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如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对化学品进行储存分类和防护,对高处作业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培训与教育企业应注重培训与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通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各类事故的危害性和应对措施,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技巧。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演练和岗位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合理配置资源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企业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善和应急救援系统的健全。
企业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灭火设备、隐患排查仪器等。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系统,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五、持续改进与创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风险防控需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与创新。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推广新工艺,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收稿日期:2011-06-12作者简介:张思佩(1970—),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从事安全评价、安全生产等工作。
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研究张思佩1,韩东升2,田达2(1.潍坊祥和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11;2.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通过对风险评价方法的介绍和举例说明,使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有效地开展风险评价和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价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021X (2011)08-0106-08目前各行业各类企业都在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通过在标准化考评工作和与企业的交流中发现,许多企业对于风险管理要素感到很困惑很难理解,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展。
通过在考评及风险评价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认为做好风险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成立风险评价小组风险评价工作涵盖了企业的各项作业活动和各种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环境、人为因素等,就要求参加风险评价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生产、操作经验,熟悉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生产工艺、设备结构,掌握安全环保、消防、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一些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了解一些基本的风险评价方法、事故分类、事故起因等基础知识。
因此风险评价小组的组成应由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的技术骨干、操作能手、专兼职安全员组成,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
2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诸多方法中工作危害分析(JHA )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在企业实践中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两种方法。
利用这两种方法可涵盖企业的所有评价范围,且分析方法简单易懂,易于操作。
2.1工作危害分析(JHA )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格式见表1。
分析步骤如下。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 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可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开停车步骤、检修作业规程、化验分析步骤等。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表1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单位: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人员:评价人员:日期:年月日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及发生频率偏差发生频率员工胜任程度/管理措施安全控制措施LSR建议改进措施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对照国家标准、规范、企业规定识别检查项目存在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后果。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编制的依据主要有: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④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分析步骤如下。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不达标准的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建议改进措施等方面编制检查表。
(2)对所分析的设备、设施确定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应根据设备、设施的结构、附件、相关安全设施列全,然后对检查项目逐项对照检查标准,发现检查项目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判定达不到标准的后果。
(3)对达不到标准的内容,提出建议改正措施。
安全检查分析表的格式见表2。
表2安全检查分析表单位:工作岗位:设备名称及位号:分析人员:评价人员:日期:年月日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及发生频率偏差发生频率员工胜任程度/管理措施安全控制措施L S R建议改进措施3确定评价准则(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S值,重点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的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生产影响、环境影响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
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的可接受程度来确定严重性(S),划分为5个等级。
见表3。
表3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损失/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众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10部分装置(>2套)或≥1套关键装置、设备停工a)公司外严重污染;b)大量使用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c)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
行业内、省内4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5 102套装置停工、或重要设备停运a)公司内严重污染;b)中等量使用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c)产生排放中等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
本地区内影响3不符合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2 5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运a)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b)中等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质;c)产生排放少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
周边范围影响2不符合公司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2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a)装置范围污染;b)少量使用不可循环物质;c)产生排放很少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
公司影响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a)没有污染;b)少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质;c)不产生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废弃物。
形象没有受损(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即L值,重点考虑现场是否有控制措施(如工程措施: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应急措施、监测系统、报警系统;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人员配备;培训措施:员工培训;个人防护措施:劳动防护用品,控制措施是否齐全完好,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检测,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不仅企业内部是否发生过,也应考虑国内外同行业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也划分为5个等级。
见表4。
表4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表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有保护措施但不能正常使用或检测;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3)风险度(R)的确定采用矩阵法将可能性(L)和严重性(S)的数值相乘而得,一般也确定5个等级,轻微的或可忽略的风险;可容忍风险;中等风险;重大风险;巨大风险。
见表5。
表5风险评价表可能性(L)严重性(S)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4开展风险评价工作4.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①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②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③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
4.2作业划分4.2.1工作危害分析法作业活动划分(1)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针对有人的作业活动的分析方法,首先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把各个岗位可能存在的作业活动均列到作业活动清单中,针对每一项作业活动再进行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有遗漏。
岗位划分可按照采购、仓储、保管、生产岗位、辅助公用工程岗位、销售、门卫、办公等岗位划分。
作业活动清单表见表6。
表6作业活动清单表序号作业岗位作业活动(2)正常状态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顺序,从原材物料的采购、运输、卸车、储存、领用、投料、正常运行控制、巡检、产品包装、储存、装车、销售发货。
正常作业活动中还应包括公用工程的供水、供电、供汽、供气、消防、电器、仪表、维修、化验等过程的正常运行作业活动。
(3)异常状态作业活动的划分可按照各生产岗位的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停电、停水、停气、停汽、机泵跳闸、高危作业(包括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临时用电、登高作业、断路、动土、抽堵盲板等)、技术改造项目、新改扩建项目的作业活动、承包商现场作业等。
(4)紧急状态作业活动的划分可考虑事故状态、自然灾害等作业活动内容。
4.2.2安全检查表分析设备、设施、环境、工艺流程的危害识别按照岗位分别列出各岗位存在的设备、设施、环境清单,见表7。
表7设备、设施、环境清单表序号设备、设施、环境名称位号岗位设备、设施的内容包括: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如厂房、仓库、供配电间等辅助设施的防火等级、疏散、通风、照明、防火分区、泄爆等;生产工艺流程: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电流、电压等;生产设备:静设备、动设备、检修设备、电气、仪表、车辆、特种设备、化验仪器、公用工程辅助设备等;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管理设施、急救设施、防护设施、安全设施等。
4.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4.3.1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危害;———伤害怎样发生。
4.3.2危害根源危害根源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
4.3.3风险评价(1)安全检查分析表评价法①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故此所立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
②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
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时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如:超压排放;阀门等按装方向;安全阀额定压力;温度、压力、流量、黏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防火涂层的状态;管线腐蚀、框架腐蚀、炉膛超温、炉管爆裂、水冷壁破裂;仪表误报;泵、阀、管、法兰泄漏、盘管内漏;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外部安全间距、内部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和储罐的距离;报警连锁;防爆电器防爆问题、装置区的非防爆问题;消防器材的数量;仪表误差;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