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57
机械通气最基础的名词解释机械通气最基础的名词解释1.机械通气支持Mechanically ventilatory support(或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当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即发生呼吸衰竭时,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肌的工作,称为机械通气支持。
但机械通气只是一种支持手段,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只能为采取针对呼吸衰竭病因的各种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2.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目前建立人工气道最常用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3.正压通气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提供的通气压力高于大气压。
正压通气改变了机体的正常生理状况,因此在应用时必须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保证安全。
4.负压通气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是无创性通气技术的一种,通过将负压周期性地作用于体表(主要是胸部和上腹部),使肺内压降低而产生通气。
主要特点是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没有气管插管及正压通气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气压伤的危险,且不需要使用镇静剂,保留吞咽和咳嗽功能,病人与医护人员可以交流,对呼吸肌疲劳有休息恢复的作用,病人可以长期耐受。
5.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呼吸机送气过程中的最高压力。
6.平台压力plateau pressue,Ppl:平台压力是指吸气末屏气0.5秒(吸气和呼气阀关闭,气流为零)时的气道压力,与肺泡峰值压力较为接近。
压力控制通气时,如吸气最后0.5秒的气流流速为零,则预设压力即为平台压力。
7.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是指整个呼吸周期的平均气道压力,在正压通气时与肺泡充盈效果和心脏灌注效果相关,直接受吸气时间影响。
机械通气的基础知识1.初学者往往会被呼吸机上的各种旋钮、按键和英文缩写搞得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面对那些厚厚的机械通气专著,又没有耐心一页一页详细读完;有时还会被各个专家的不同观点搞得不知所措。
其实就象初学电脑和开车一样,都要先学一点基础知识,然后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继续深入学习理论,不断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纠正对理论的错误理解。
这样循序渐进,自然就能熟练掌握。
初学机械通气,应该先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后要学习一下呼吸机的说明书,对自己要使用的工具有所了解。
选择一些简单的病人(注意,一定不要选择病情复杂的病人)开始实践。
2.呼吸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有些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呼吸机就是帮助病人呼吸的机器。
的确,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是这样的。
但我们回想一下生理学的概念,什么是呼吸呢?有生命活动的机体因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不断地从外周环境摄取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是指外界与血液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即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即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Transport of gas in the blood;③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即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1952年夏天,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因脊髓灰质炎所致呼吸肌麻痹而接受治疗的首批31例病人在3天内死亡了27例。
麻醉科医生Ibsen建议对病人施行气管切开,采用麻醉用的球囊进行间断正压通气。
这种做法非常成功,当时许多医学生和技术员都被动员到医院为病人进行手动正压通气。
哥本哈根成功的经验对现代正压通气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之后,正压通气方式不断增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