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合理用药指标统计表
- 格式:pdf
- 大小:135.54 KB
- 文档页数:5
2023年常用抗菌药品DDD值及简易计算方法1. 背景抗菌药品的合理使用对于控制细菌感染和预防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DDD(Defined Daily Dose)值是衡量抗菌药物使用量的一种常用指标,它能够帮助医生和药师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药物管理。
2. DDD值的定义DDD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每日用于治疗某种疾病或症状的平均剂量。
它是根据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得出的,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采用。
3. 2023年常用抗菌药品DDD值列表以下是2023年常用抗菌药品的DDD值列表(单位为mg):- 青霉素类药物:1000 mg- 头孢菌素类药物:1000 mg- 氨基糖苷类药物:100 mg- 喹诺酮类药物:500 mg- 大环内酯类药物:500 mg- 磺胺类药物:1000 mg- 氟喹诺酮类药物:500 mg- 红霉素类药物:1000 mg- 克林霉素类药物:1000 mg请注意,以上数值为平均值,具体剂量仍需根据患者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调整。
4. 简易计算方法为了方便计算抗菌药品的使用量,可以使用以下简易计算方法:- 计算总需要量:总需要量(mg)= DDD值(mg)×使用天数- 计算每次剂量:每次剂量(mg)= 总需要量(mg)÷每天使用次数请注意,以上计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剂量仍需根据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结论抗菌药品的合理使用对于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常用抗菌药品的DDD值以及简易计算方法,有助于医生、药师和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和药物管理。
在使用抗菌药品时,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和药物选择。
门诊抗菌药物点评表格-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门诊抗菌药物点评表格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门诊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点评对于治疗感染病症、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门诊抗菌药物点评表格,旨在帮助医生和药师对患者所处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估,并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I. 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联系电话:- 就诊日期:- 主诉:- 既往病史:- 过敏史:II. 临床情况评估:A. 病情评估:1. 病原学检测结果(如果有):2. 临床症状及体征:3. 病程:急性/慢性4. 病情稳定性:5. 感染部位:6. 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B. 患者评估:1. 病史:- 既往疾病史:- 手术史:- 服药史:- 其他病史:2. 身体状况:- 体重:- 身高:- 体温:- 其他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等):III. 抗菌药物选择:A. 治疗目标:- 根据病原体、感染部位、病情严重性等确定治疗目标。
- 是根除感染、控制感染还是预防感染的策略?B. 选择抗菌药物:1. 药物分类:- 分为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糖肽类等。
2. 药物特点:- 对常见致病菌的覆盖范围;- 药物的抗菌谱;-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 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价格。
C. 药物使用建议:1. 给药途径:- 口服/静脉注射/局部应用等。
2. 给药剂量:- 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调整剂量。
3. 给药频率和疗程:-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调整给药频率和疗程。
4.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注意事项:- 列举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IV. 随访和复查:1. 随访时间表:- 确定患者的随访时间和随访方式。
2. 复查计划:- 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情况,确定复查项目和复查时间。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物的范围●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菌药;●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处方指标抗菌药物用药指标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一、处方指标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同期就诊人次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均用药品种数每次就诊人 ●目的:考查用药过多的程度。
● 确定规则:复方药物当一种药品计算;标准化的序贯疗法需制定指南。
● 同期: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或横断面上.● 1个就诊人次多处开方、多张处方需合并。
●统计:求均值(将处方药物总数除以就诊总人数)。
2、每次就诊人均费用同期就诊人次就诊药物总费用人均药费每次就诊 ●目的:考查药费过高的程度。
●同期: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或横断面上.●1个就诊人次多处开方、多张处方的总费用。
● 统计:求均值(就诊处方药品总费用除以就诊总人数)。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 ●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注射× ●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注射药物使用情况。
● 明确注射药物的范围。
● 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是指在规定的抽样时间段内,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人次,即如果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注射药物,则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为1人次,以此类推。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地: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地范围.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地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地患者人次.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地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地: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地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地,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同期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地:测算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地水平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地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小时内给药率术前小时内给药率术前小时内给药例数×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使用了抗菌药物地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地出院患者总例数目地: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地能力.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地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地住院病例数乘.()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数)× .同期全院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释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住院患者每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地数.值:按照推荐地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计算:(, ),同一通用名地药物,剂型不同值也不同,具体值见附件.某个抗菌药物地数=该抗菌药物某一时段消耗量除以值.例:如某医院所用头孢呋辛注射剂规格为:克支,查其值为:克,年月份住院部共计消耗该药支,年月份出院患者数人次,该月平均住院天数为天,则该药月份消耗量为:克支×支克,据此数()为:(头孢呋辛注射剂)克克,则该院头孢呋辛注射剂年月份地使用强度()为:(头孢呋辛注射剂)×(人×天) 人天.如果需要计算某个科室某个抗菌药物地,也是计算出该科室某抗菌药物地,再乘以后除以全院该取样时间段地(出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全院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所有抗菌药物数()地和.如果该院年月份共计使用抗菌药物种,个规格,应该分别计算每一个规格地数(),此时应该得到个,最后将个累加得出该医院年月份所有抗菌药物地和(累计),再按上述公式计算即为该院年月份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可计算出每一个规格抗菌药物地值再相加),单位为:人天.某个科室地所有抗菌药物地也是如此计算.注:本附件所有计算方法,均来自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颜青教授于年月日卫生部医政司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视频培训会议上所做讲解: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涉及到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的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增加,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标、控制措施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1. 感染临床指标根据不同类型的感染病原体,确定感染的类型及使用抗生素的指标。
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感染类型,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指标针对不同疾病和感染程度,确定使用抗生素的时间。
比如,对于急性病毒感染引起的轻度发热,不宜过早使用抗生素,应给予足够时间观察病情发展;而对于重症感染或合并感染者,则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3.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指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及感染情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过高或过低的剂量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增加药物耐药性。
4. 抗菌药物使用途径指标不同的感染部位和感染类型,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例如,对于局部感染可考虑局部使用抗菌药物,而对于全身感染则需考虑静脉输注或口服给药。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措施1. 多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包括临床微生物室、感染科、药学部、抗生素应用管理团队等,共同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引和规范,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 严格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开药情况、种类选择、剂量使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的情况。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4. 鼓励合理用药设立奖惩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的意义1.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确保患者在感染时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抗菌药物DDD值注:本表中DDD值,如备注中无说明则表示来源于2011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所下发的药品字典及DDD值,其余均在备注中表示数据来源。
又:表中一些复合制剂在备注中标注以“XX计”是指在计算DDDs时,以主药计算,如头孢曲松/三唑巴坦规格为1g/支,每支含0.75g头孢曲松与0.25g三唑巴坦(3:1),以头孢曲松计的意思是以每支药品0.75g头孢曲松计药物消耗量,不计入三唑巴坦。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指标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全院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释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住院患者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