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专项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75.23 KB
- 文档页数:12
北京各区201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房山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 弗敢专也专:⑵ 小惠未徧徧:⑶ 齐人三鼓鼓: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⑴ 可以一战。
翻译:⑵ 公将驰之翻译:⑶ 夫战,勇气也翻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齐军。
(3分)答:参考答案四、本大题共9分⑴专有。
或:独自享有⑵徧,通“遍”,普遍⑶击鼓评分:本题3分。
每词1分。
通假字未解释不给分。
⑴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⑵ 鲁庄公将要(或“准备”)驱车追赶齐军⑶ 作战,靠的是(凭借的是)勇气评分:本题3分。
每句1分。
①鲁庄公能够做到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②曹刿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鲁军出击和追击评分:本题3分。
鲁庄公角度的答点2分,曹刿角度的答点1分。
密云区四、文言文阅读 (共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1——13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古诗文作者所处朝代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大漠孤烟直B.荡胸生曾云C.衡阳雁去无留意D.谁家新燕啄春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音gà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yán)接续数千年。
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_ ①_ 。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
当然,家训并非_ ②_ ,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 从文意及字义解释来看,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yá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延(意义为“延长”)________ 载(zǎi,意义为“记载”)B. 延(意义为“延长”)________ 载(zài,意义为“装载”)C. 沿(意义为“顺着”)________ 载(zài,意义为“装载”)D. 沿(意义为“顺着”)________ 载(zǎi,意义为“记载”)2. 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规范千篇一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规范一成不变C. 典范一成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典范千篇一律3. 在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2019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乙】两文,完成4—7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③,则军士惑④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⑤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⑥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
②縻(mí)军:束缚军队的行动。
③政:政务。
④惑:困惑。
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各种战法。
⑥虞:准备,戒备。
⑦殆:危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2)知胜之道.也道:___________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 B.辍耕之.垄上 C.前人之.述备矣D.夫将者,国之.辅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北京2019中考语文一摸汇编-文言文阅读(01含解析解析)燕山【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8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云归而岩穴暝暝..: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14、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乐”有哪些?〔3分〕答:参考答案:12、①昏暗;②寄托;〔2分,每个1分〕13、①它的西南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②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评分:共4分,每句2分〕14、“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评分:共3分,每点1分〕朝阳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古诗文作者所处朝代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大漠孤烟直B.荡胸生曾云C.衡阳雁去无留意D.谁家新燕啄春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音gà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yán)接续数千年。
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_ ①_ 。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
当然,家训并非_ ②_ ,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 从文意及字义解释来看,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yá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延(意义为“延长”)________ 载(zǎi,意义为“记载”)B. 延(意义为“延长”)________ 载(zài,意义为“装载”)C. 沿(意义为“顺着”)________ 载(zài,意义为“装载”)D. 沿(意义为“顺着”)________ 载(zǎi,意义为“记载”)2. 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规范千篇一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规范一成不变C. 典范一成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典范千篇一律3. 在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2019年北京等通用卷地区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明:1.这些地区多以全省通用卷为主,涉及地方有北京、天津、安徽、河南、河北、重庆、陕西、山西、江西、吉林、新疆、海南等(如果有误,请指正)2.为方便查阅对比使用,保持试题原题号不变,全部有答案,部分解析。
1.【北京中考】(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01、东城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第10-12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 填空。
(4分)(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有奇字素无备者翻译:12.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
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①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②;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③的优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10.答案:(1)具备(2)被(共4分)11.答案: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共3分)12.答案:①活字制作②极为神速(瞬息可就)③胶泥制字(共3分)02西城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10-12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朝阳区(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微舒①弑君②,率诸侯伐陈③。
谓陈曰:“无惊,吾诛微舒而已。
”已诛微舒,因县陈而有之④,群臣毕賀。
申叔时⑤独不贺。
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⑥有之,牵牛径⑦人田,田主夺之牛。
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 今王以微舒为贼,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 是以不贺。
”庄王曰:“善。
”乃迎陈太子午,立之,是为成公。
孔子曰:“贤哉楚庄王!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 (选自《史记,陈杞世家》)[注] ① [夏微舒]春秋时期陈国人。
②[弑君]臣杀君。
③[陈]春秋时一个诸侯国。
④[因县陈而有之]顺势把陈吞并,作为楚国一个县。
⑤[申叔时]楚国臣子。
⑥[鄙语]俗语。
⑦[径]经过。
⑧[以利其地]贪图人家土地。
10.下列词语中的“朝”与“人朝见威王”一句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百鸟朝凤B.班师回朝C.朝过夕改D.朝气蓬勃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王之蔽甚.矣夺之牛,不亦甚.乎B.时时而间.进遂与外人间.隔C.率诸侯伐.陈伐.竹取道D.庄王问其故.桓侯故.使人问之12.下面对“宫妇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甲]嫔妃和亲信们都很偏爱您,朝臣们都害怕您,百姓们都有求于您。
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1. 默写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 < 饮酒>)3. 泰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尊为“五岳”之首。
孔子曾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既表现出泰山额雄伟,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称道。
4. 《论语》是儒家经典,讲述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回味。
请你从中选出两句,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2.上面第1-3幅画主要讲述了祥子_____ _①_ _____的经过,第5幅画的配文中提到的“双寿”是指____ __②______ ,可以看出祥子____ _③__ _____的心理,第6幅画的配文说“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此后不久,就发生了______ ④ ______的事。
三、文言文阅读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 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② 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 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槨④ 皆所未具。
公怃然⑤ ,即彻宴席,厚赒⑥ 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①【绖(cuī dié )】丧服。
北京石景山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全卷共8页,包括六道大题,23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 50分钟。
3.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姓名,然后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70分)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是:A.绯红(fēi) 倾斜(qīnɡ) 鸟瞰(kàn) 惩恶扬善(chénɡ)B.订正(dìnɡ) 模样(mú)静谧(mì) 杞人忧天(qǐ)C.脊梁(jǐ) 颈椎(jǐnɡ) 隔阂(hé) 功亏一篑(kuì)D.驳斥(bó) 炫耀(xuán) 惘然(wǎnɡ) 贻笑大方(yí)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是:A.戳穿邮戳 B.名正言顺莫名其妙C.遮蔽屏蔽 D.举世闻名举一反三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① 时,我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安静的生活。
②既能,把握方向,又能,关注细节,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A.①闲暇闲适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B.①闲适闲暇②高瞻远瞩明察秋毫C.①闲暇闲适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D.①闲适闲暇②明察秋毫高瞻远瞩4.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19年3月正式动工,2019年3月重新向公众开放。
此次改扩建,因此,不仅,而且。
①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②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③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特定的印象④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5.对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错误的是: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
文言文阅读专题西城区(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0-12题。
(共7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 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先达德隆望.尊/望.洋兴叹B.计.日以还/锦囊妙计.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C.尝.趋百里外/卧薪尝.胆援疑质.理/蕙质.兰心D.未尝稍降辞色./声色.俱厉同舍生皆被.绮绣/被.甲执兵11.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理解:宋濂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来读,却又非常喜欢读书,人们因为同情他,大多愿意把书借给他读,宋濂就此读到了各种各样的书。
这一句主要表达了宋濂对借书给他之人的感激之情。
【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翻译:有人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2019年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古文分类汇编答案一、阅读理解。
第1题D第2题B第3题标准答案坚守同流合污不贪参考答案刘禹锡的高尚品德体现为安于贫穷,在不公平的遭遇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格操守,周敦颐的高尚品德体现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子罕的高尚品德体现在不贪图财物。
第4题标准答案1.得到2.跑,跑着第5题标准答案每天两参考答案旅店的主人每天供应两顿饭。
第6题标准答案因为心值得参考答案因为心里有值得快乐的事情。
第7题标准答案假借于藏书之家,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参考答案假借于藏书之家,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标准答案吃住缊袍敝衣参考答案求学之路上,吃住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自己仍然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一块儿学习的同学锦衣玉食,自己虽然缊袍敝衣,但是学习上的快乐可以让人感到很满足。
第9题B第10题A第11题标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①不惧困难,客观、积极地看待一切。
②坚守信念,不改初衷。
③要有远大抱负,追求真理(理想)。
第12题B第13题B第14题标准答案参考答案从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宁可葬身江流鱼腹,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莲般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从见弘范的表现,到写诗明志,文天祥表达了他不愿效忠元朝皇帝的决心,可见他具有莲般君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刚直不阿的品质。
第15题B第16题B第17题标准答案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真伪倾斜参考答案王叔远在桃核上就能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如“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黄履庄作木狗,触动机关就犬吠不止,人们辨不出真伪;乐工能用二寸长木头造船,放在水中,船上人物等还能动,一点也不倾斜。
这些,都体现出了他们技艺的精湛。
第18题B第19题B第20题标准答案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正直虚心参考答案《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陋室铭》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养竹记》坚定不移,正直虚心。
第21题D第22题A第23题标准答案参考答案1.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2.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思想)3.与民同乐4.怀才不遇第24题C第25题A第26题标准答案参考答案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_ ① ,口中只道:“ 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祖师道:“ 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
” 猴王道:“ 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 祖师喝令:“ 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 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 祖师道:“ 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shàn )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猴王叩头道:“ 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 祖师道:“ 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
你姓什么?” 猴王又道:“ 我无性。
人若骂我我也不恼,② ,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 祖师道:“ 不是这个性。
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猴王道:“ 我也无父母。
” 祖师道:“ 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 猴王道:“ 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
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 祖师闻言暗喜道:“ 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
” 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祖师笑道:“ 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
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 猢’ 。
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
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 狲’ 倒好。
2019年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古文分类汇编学易语文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一、阅读理解。
(共14小题,共100分)(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6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分)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自始至终谈笑有鸿儒/鸿鹄之志B.中通外直/政通人和可以调素琴/素不相识C.亭亭净植/亭台楼阁花之隐逸者/闭情逸致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2.(2分)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但居室里的兰花气味芬芳。
理解:刘禹锡认为判断居室简陋与否的标准在于居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B.【乙】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理解:周敦颐唯独喜爱莲花,主要原因在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C.【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理解周敦颐认为,喜爱莲花的人不像喜爱牡丹的人那么多,也不像喜爱菊花的人那么少。
3.(2分)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人之所宝者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