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教育发展白皮书
- 格式:pdf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37
5G应用场景白皮书一、智能制造领域在智能制造中,5G 技术能够实现工业设备的智能化连接和控制。
通过 5G 网络,工厂内的机器人、数控机床、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这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5G 可以支持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辆在车间内准确无误地运输零部件,同时能够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
一旦某个设备出现异常,相关数据会立即通过 5G 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大大减少了生产中断的时间。
此外,5G 还能实现远程操控和虚拟工厂。
技术人员可以在千里之外通过 5G 网络对工厂内的设备进行精准操控,就如同在现场一样。
虚拟工厂则利用 5G 带来的高速数据传输,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二、智能交通领域5G 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善交通状况和出行体验。
首先,5G 支持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车辆之间能够实时通信和共享信息。
车辆可以获取周边车辆的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信息,从而提前做出预警和决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也变得更加顺畅,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其次,5G 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
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感知周围环境和做出决策,5G 的低延迟和高速率能够确保这些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使车辆能够及时响应各种复杂的路况。
再者,5G 还可以用于智能公交系统。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获取公交车辆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公交公司也可以根据实时客流量数据,灵活调整车辆的发车频率和线路,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健康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5G 技术为远程医疗、医疗物联网和医疗大数据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
远程医疗借助 5G 网络的高速和低延迟,专家可以远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学习三本白皮书计划一、白皮书:《教育改革白皮书》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改革更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
而《教育改革白皮书》作为教育领域的政策指导宣言,对于引导教育改革进程、推动教育改革实践以及提升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育改革白皮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期更好地应对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
《教育改革白皮书》汇聚了国内外教育制度改革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
《教育改革白皮书》对教育公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解决家庭背景不良、地域差异、贫困地区教育滞后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2. 强化职业教育。
面对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教育改革白皮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创新举措,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效衔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3.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改革白皮书》对教师培训、评价机制、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改进,为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高等教育是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和保障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
而作为国家中枢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学的改革意义尤为重大。
《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是面向全体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政策指导,对于指导高校进行改革、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攻关,关乎未来发展方向,其对《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白皮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意义:1. 引领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全文第1章2014中国教育行业消费者调查报告消费者调查报告—早期教育、少儿英语2014年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者调查历时两个多月,共收集有效样本逾15万份,覆盖了早期教育、少儿英语、课外辅导、出国留学、职业教育、在线教育6大领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教育市场和行业面貌。
1.1 早期教育:近八成家长选择幼儿园早教班读物类App受青睐2014年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者调查显示,74.7%的家庭每月在孩子早期教育上的投入为500-1000元,10.09%的家庭每月的投入在1000元以上。
可见,家长愿意投入一定的花费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对于早教的形式,73.93%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幼儿园早教班或亲子班。
13.1%的家长会选择早教机构,与2013年的24.96%比少了近12个百分点。
近年来国家明令不得将亲子班与招生挂钩,为什么还有近8成的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早教班或亲子班?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希望通过报名幼儿园的早教班或亲子班,期待孩子以后可顺理成章地“升学”。
2014搜狐教育消费者调查结果也显示,当前有10%以上的家庭会通过购买书籍或网上课程自己给孩子进行早教启蒙。
调查显示,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挖掘和塑造上。
其中,选择“增加与同龄孩子接触机会,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家长占29.4%;选择“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潜能”的家长占22.96%;18.99%的家长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12.77%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早教的专业知识,因此他们愿意将孩子的早教委托给更加专业的早教机构。
现今,各种各样的儿童教育类App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婴幼儿数量已达1.08亿。
按照主流研究机构预测,随着80后父母数码电子产品消费率的提升,再加上儿童越发喜爱智能设备的趋势,仅婴幼儿教育App市场需求,便有极其庞大的市场规模。
在针对家长使用的早教App种类的调查中,2014搜狐教育消费者调查发现,在琳琅满目的早教App中,故事、儿歌等读物类最受家长青睐,比例达到21.4%;其次是认知百科类,占19.69%;其他依次为语言类(17.98%)、动手类(16.89%)、益智类(14.01%)和音乐类(9.88%)。
教育倌息技术2021年第3期基于“1+2”课程模式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区域校本课程《小学人工智能入门》为例许明伟\陈明宏2(1.广东省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广东中山528400; 2.广东省中山市教体局教研室,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国家战略。
文章依托信息技术学科,重新梳理小学阶段人工 智能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规划,设计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聚焦学生体验感受、动手实践与编程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计算思维、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程设计;小学一、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智能安防” “刷脸识别”等智能产品也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时代己经 到来。
同时,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国家战略,在我国逐渐 发展起来。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规划》。
2018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 出“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 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 高校教育体系”。
H]然而,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从 课程设置到内容框架,从教育模式到师资培养等方面的 研宄几乎一片空白。
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依托,整体规划设计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目 标并开发对应的课程内容,聚焦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核心 素养,为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助力。
二、 相关概念界定(一)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是研宄、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 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学科[2]。
人工智能教育包括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自 *身内容建设,本文特指后者,即将人工智能引入学校教 育,将其知识整合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 并完成在课堂及学校活动中的实施[3]。
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作者:马涛赵峰等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9年第05期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中2017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在中小学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
海淀区的人工智能教育注重学科方向性,注重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核心素养定位,注重基于人工智能核心内容的课堂活动设计,注重基于人工智能思维方式的课堂活动组织实施,努力建设出方向正确、核心内容突出、具有海淀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结构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中2017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的颁布,人工智能逐步进人了教育领域,从信息化产品中人工智能的呈现,到人工智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各个教育场景产生着影响。
海淀区内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也地处海淀,同时海淀基础教育具有比较悠久的信息技术教育积累,具有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势。
人工智能是体现高新技术的科技方向,一方面体现了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思维方式转变。
1.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在算法方面逐渐成熟和普及,启发式搜索和决策树等核心算法的应用逐步增多,贝叶斯推理、分类器、马尔可夫模型等理论方法更是推进了深度学习的实现。
中小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中,由于知识爆炸产生的新知识经常会出现“知识下放”现象,大学课程的部分知识会进人中学阶段课程内容中。
所以,来自于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知识体系的部分内容,也可能会成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学习内容。
2.人工智能层面的思维方式转变:在中小学教育中,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学科素养也需要在学习期间不断培养、增长。
人工智能作为今后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一种方式,有其自身的方法与思维方式,教会学生能够以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看待知识应用与社会发展,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国家建设者。
学习三个白皮书研讨发言稿5篇第1篇示例: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学习三个白皮书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看法。
学习白皮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研讨和发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知识和观点,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
我想谈谈《教育新生态白皮书》。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而教育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这本白皮书从教育的全新生态出发,提出了“教育变革,全民参与”的理念。
在这个信息时代,教育应该是全民参与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添砖加瓦。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本白皮书。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本白皮书提出了“健康是福祉,健康中国是我们的梦想”的口号。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活动,让健康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奋斗和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说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这本白皮书。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新驱动发展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这本白皮书提出了“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改变生活”的口号。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多参与一些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努力成为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和研讨这三个白皮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对于每个人来说,教育、健康和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积极参与的领域。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把这些白皮书中提倡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第2篇示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研讨学习三个白皮书的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的应用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近年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最初这个概念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并被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历经三次高潮三次低谷的发展。
1997年,IBM开发的人工智能“深蓝”打败人类的国际象棋冠军。
2016年3月,谷歌开发的AlphaGo以4:1的明显优势战胜多次荣获世界冠军的李世石。
自此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伴随神经网络、脑科学研究的迅速进步,人工智能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迅速被运用到各个领域。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与教学融合将成为下一个核心驱动力。
在2018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1]中,提到教育智能化将会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将会引发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当前都在加速教育教学创新,积极开发教育新产品,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2018年4月,《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提出了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要增设“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众高校也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和相关专业,如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结合近几年教育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学质量和效果不理想的困境,我们要充分利用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一场深层次的变革,重塑外语教育的时代性、个性化的新形态。
人工智能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蒙特卡洛数搜索法等技术使用后,逐步形成神经网络“大脑”来进行复杂精准的数据处理,初步有了人类高级智能的“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所需用到的技术主要包括[3]:①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这让计算机与人之间能用自然语言来有效沟通,包括机器理解、机器翻译等。
②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情感交互等。
③知识图谱技术,指建立语义网络,使用网络中的关系来分析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作者:李春琳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年第03期摘要:伴随神经网络、脑科学研究的迅速进步,人工智能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催生了颠覆性的技术,并迅速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如何将其与外语教育融合成为了外语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文章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主要运用到的相关技术以及目前市场上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中的一些应用,并梳理了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中的研究热点方向,此类的研究国内还较少,该研究结果会对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技术研究有一定借鉴启发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深度学习;智能教育系统;外语教学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6-0029-04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近年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最初这个概念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并被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历经三次高潮三次低谷的发展。
1997年,IBM开发的人工智能“深蓝”打败人类的国际象棋冠军。
2016年3月,谷歌开发的AlphaGo以4:1的明显优势战胜多次荣获世界冠军的李世石。
自此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伴随神经网络、脑科学研究的迅速进步,人工智能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迅速被运用到各个领域。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与教学融合将成为下一个核心驱动力。
在2018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1]中,提到教育智能化将会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将会引发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当前都在加速教育教学创新,积极开发教育新产品,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2018年4月,《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提出了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要增设“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众高校也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和相关专业,如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结合近几年教育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2020年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白皮书(上)作者: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40期随着国家政策引导以及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技术应用,教育行业信息化工程及在线教育平台迅速发展起来,智慧校园、远程教育、网络云课堂等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群体认可。
白皮书聚焦我国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问题,从机构、人员、系统、应用等切入点对网络安全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安全保障建议。
从国家、地方层面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安全政策要求进行简要阐述;并对当前教育行业的网络安全总体形势进行分析。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发展环境我国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工程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技术特征,以及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教学特点。
自1993年美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在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
2020年以来,教育部已启动《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目录一、中国STEM教育背景 (1)(一)时代背景 (1)(二)国际背景 (4)(三)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6)(四)产业与人才背景 (8)二、中国STEM教育现状 (15)(一)发展与成就 (15)(二)问题与挑战 (24)三、中国STEM 2029计划 (28)(一)中国背景下的STEM教育内涵 (28)(二)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 (33)附录:部分国家STEM教育发展情况 (41)(一)美国的STEM教育 (41)(二)英国的STEM教育 (49)(三)德国的STEM教育 (59)(四)芬兰的STEM教育 (67)(五)以色列的STEM教育 (73)一、中国STEM教育背景保持卓越,领导世界——这是当今发达国家全力发展STEM教育的终极宗旨。
在以美德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STEM教育均位居国家行动的战略高度,承担着打造本国在全球范围内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任务。
从他们舍我其谁的STEM教育口号中,可以一窥其壮志宏图——“成功者将是那些发明世界的人,而不是那些适应世界的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时代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速发展,数字高新技术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断地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紧密结合,重构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效益,推动人类向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时代迈进。
互联网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性技术。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将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据有关资料,2016年全球移动工作者已经达到13亿,比2010年增长了13%。
2020年预计互联设备将达到200亿数量级,这意味着很多家庭中的家居用品都会关联起来,我们的未来生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活可能发生巨变。
2016年7月,人民网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正式发布。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智能社会。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国际权威组织和主要国家开始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制定和发布了许多有关“人工智能+教育”(以下称为智能教育)方面的政策与报告,以应对人工智能对人类教育活动的挑战。
我国在2017年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版)》[2],2018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列为八大行动之一,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开启智能教育新生态的构建[3]。
一、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人工智能是为了实现自动化或复制人类思维与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和语音识别等。
从当前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来看,不仅催生了新型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还为智能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推动教学过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也让教育主体更关注教学中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评价。
(一)人工智能催生新型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机器学习、大算力等基础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中蕴含了大量作者简介张静(1978- ),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常州,213164);眭碧霞(1964- ),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JSJG457),主持人:张静;2019年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课题“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2019CX JG03),主持人:张静;2020年度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点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Web前端开发’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ZD2020030101),主持人:眭碧霞人工智能带来职业教育教学形态变革:影响、挑战与趋向张 静 眭碧霞摘 要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全球共识。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白皮书人工智能的商业红利窗口期已经来临?2080 27203060005000400042003目录1.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介绍62.人工智能商业应用现状143.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案例举例224.企业该如何借力人工智能?315.附录37人工智能概念介绍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科学的统称,它涵盖了训练计算机使其能够完成自主学习、判断、决策等人类行为的范畴。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三个热词。
关于三者的关系,简单来说,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方法,深度学习是实现机器学习的一种技术。
机器学习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解析数据、从中学习,然后对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做出决策和预测;深度学习是利用一系列“深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更复杂问题的技术。
A人工智能从其应用范围上又可分为专用人工智能(ANI)与通用人工智能(AGI)。
专用人工智能,即 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应用的人工智能,比如会下围 棋并且也仅仅会下围棋的AlphaGo ;通用人工智能是指具备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可以快速学习, 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技能来解决新问题、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
通用人工智能是众多科幻作品中颠覆人类社会的人工智能形象,但在理论领域,通用人工智能算法还没有真正的突破,在可见的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既非人工智能讨论的主流,也还看不到其成为现实的技术路径。
专用人工智能才是真正在这次人工智能浪潮中起到影响的主角,我们报告的讨论范围将聚焦在更具有现实应用意义的专用人工智能技术,具体讨论现有专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
BA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隶属关系资料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罗兰贝格分析B 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区别理解特定 领域知识 实现特定 领域应用 知识技能 迁移能力 跨领域推 理能力 常识的认 识与掌握 抽象能力 的掌握 专用人工智能 √ √ × × × × 通用人工智能√√√√√√资料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罗兰贝格分析早期的人工智能令 人兴奋不已 机器学习开始兴起深度学习取得突破,人工智能蓬勃发展1980‘s -2010's 机器学习 1950‘s -1980's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与现状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阶 段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
Media Education传媒教育传媒∷MEDIA 2021.11(下)91人工智能背景下传媒专业课程教学“泛在化”创新策略文/曾红宇 颜家水 叶 奕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为我国首位原创AI虚拟学生华智冰办理了学生证和邮箱。
华智冰主要依托中国“悟道2.0”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
“悟道2.0”主要应用于手语翻译、新闻稿件撰写等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冲击,也对高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专业教学新技术突飞猛进必然导致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传媒企业发展,新型传媒人才应运而生。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和传媒教学领域均已经成熟运用,对传媒专业课程调整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工智能技术强劲渗透传媒行业,传媒专业课程面临全新调整。
智能算法和智能化媒体在传媒行业已经得到成熟应用,机器人写稿、虚拟现实技术(VR)、无人机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普遍应用,深刻影响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变革,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媒内容生产和传播插上高飞的翅膀,在内容生产上更快速和高效,内容终端实现场景化和体验化,在信息传播上更智能和个性化。
全新的智能内容生产和智能平台传播都要求传媒人才具备全新的能力,在传媒教育上,也要迅速做出人才培养的全面调整和适应。
2018年9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上要能及时融入技术变革新趋势,体现媒体融合新动向,适应行业发展新动态。
2019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形成《北京共识》,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全球合作发展框架,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引发了传媒生态整体变革,传媒人才培养的高校也在面临着全新变革与转型,作为传媒人才培养终端的传媒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将面临全新调整,与时俱进的“人工智能+课程”、学科交叉等全新专业课程构建体系将打破传统传媒专业建设方式。
三本白皮书内容要点五篇白皮书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 介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包括智能教育系统、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辅导等方面。
2. 探讨人工智能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3. 分析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限制,如隐私保护、教师角色变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政策建议,如加强师资培训、改革课程设计等措施。
5. 对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白皮书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1. 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数字货币交易、智能合约等。
2.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如提高交易安全性、降低成本和增加透明度等方面。
3. 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如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4. 提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政策建议,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等措施。
5. 对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如跨境支付、数字身份认证等新领域的应用潜力。
白皮书三: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与落实1. 介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背景和目标内容,包括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方面。
2. 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情况,包括各国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
3. 分析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挑战和障碍,如财政投入、政策制定和监测评估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提出加强全球合作、加大资源投入和加强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5. 对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技术在实现目标中的作用。
白皮书四: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的影响与应对1.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主要原因,以及对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