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8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是一种常用的道路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筛分试验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
筛分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粒度分布情况,即将混合料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比例。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混合料的最大颗粒尺寸、均匀系数、级配曲线等重要指标,为制定配合比和控制质量提供依据。
筛分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取适当大小的混合料样品,将其充分混合均匀;
2. 准备一套标准筛网,根据要求选择孔径大小,将筛网从上至
下按照大小递减排列;
3. 将混合料样品倒入最大孔径的筛网上方,用手轻轻摇动筛网,使颗粒能够自由落入下一层筛网中;
4. 重复操作3,直至最小孔径筛网的颗粒全部被筛分;
5. 按照标准规定,称取各个筛网中颗粒的质量,计算出各个粒
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比例,并绘制级配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筛分试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大小、筛网孔径、筛分时间、筛分方式等,因此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总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试验是道路基础材料控制质量的一项必要工作,通过试验可以有效评估混合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为保
障道路安全和寿命提供技术支持。
砂筛分试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研究和确定砂的颗粒分布和筛选过程中的一些性质,进一步了解砂的颗粒组成,为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原理砂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砂料进行筛分,根据筛网上通过的砂料质量与总质量的比例,来确定不同粒径级配的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实验中常用的筛网孔径主要有0.075mm、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准备好,包括标准筛网、砂样、筛分器等。
2.样品准备:将砂样进行干燥处理,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混合。
3.筛选操作:将砂样放入筛分器中,运行设备将砂料进行筛选,获取不同粒径的砂料。
4.分析结果:将不同筛分粒径的砂料质量记录下来,并计算每个粒径级配的百分比。
实验数据记录下表为砂筛分试验结果的数据记录:筛孔尺寸(mm)质量(g)百分比(%)0.075 100 5.00.15 200 10.00.3 400 20.00.6 500 25.01.18 800 40.02.36 100 5.04.75 0 0.09.5 0 0.0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如下图所示: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从砂的颗粒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砂样主要以0.3mm至1.18mm之间的颗粒为主,占总质量的60%以上,其中以0.6mm颗粒占比最高,达到25.0%。
0.075mm以下的细小颗粒占比较低。
同时,筛孔尺寸为4.75mm和9.5mm的筛网上没有通过的砂料,说明砂样中没有大于4.75mm的颗粒。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砂样的粒径级配情况,这对于土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工程环境中,对砂的颗粒分布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通过砂筛分试验,我们获得了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砂样的颗粒分布以0.075mm至1.18mm的粒径为主。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筛分试验实验报告引言:筛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物料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物料的粒度分布,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在筛网上的筛分行为,并分析其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目的:1. 了解筛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筛分试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不同物料的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筛分机:用于将物料进行筛分,常见的有振动筛和摇床筛;2. 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筛网;3. 物料样品: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包括砂子、石子和粉状物料。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筛分机和筛网进行清洗,确保无杂质残留。
2. 取样:将每种物料样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取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筛分:将取样后的物料样品均匀撒在筛网上,然后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
4. 分析:将筛分后的物料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物料质量。
5. 统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物料的累积质量和累积百分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物料A(砂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18 20 20 200.6 35 55 550.3 40 95 950.15 25 120 1200.075 10 130 130物料B(石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9 50 50 509.5 80 130 1304.75 70 200 2002.36 30 230 2301.18 10 240 240物料C(粉状物料)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0.3 15 15 150.15 20 35 350.075 30 65 650.038 40 105 1050.019 15 120 120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料A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0.6 mm至0.15 mm之间。
试验2 筛分法大家好,这节课给大家讲解的是土工试验中粗粒土的粒度分析方法——筛分法,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为了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需用试验的方法将粒组区分开来,这种试验方法统称为颗粒分析试验。
其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沉降法两种。
分界粒径为0.075mm.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测定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颗粒分析法——筛分法。
第一、实验目的筛分试验主要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了颗粒大小分布及级配组成。
为土分类及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建材选料提供所需资料。
第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将一定质量的干土样放入按孔径大小依次排列好的筛子顶层,振动筛子,称量各筛子上的剩余土粒的质量,再除以试样的总质量,计算出各粒组的百分含量。
第三、仪器设备今天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有振筛机、烘干机、电子称、标准筛等标准粗筛的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标准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第四、操作步骤首先第1步骤需制备土样。
现场取回的土样可以放入室内风干,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或者烘干土样,使土中水分蒸发。
选用烘干机时,首先把土样放入烘干机内,再打开电源,调节温度,选择高温和鼓风。
一般湿土可在温度为在105~110℃下烘至恒温,时间在6到8个小时。
烘干后的试样中若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瓷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但需要注意不要把颗粒研碎。
然后从松散的或研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选取代表性试样,其数量如表中所示。
第2步为过筛称量先将试样过2mm的筛,分别称出筛上与筛下的质量。
2mm筛下的土粒,如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分析;同样,2mm筛上的土粒如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分析。
将标准筛依孔径大小顺序叠好,孔径大的在上,最下面为底盘,将称好的土样倒入最上层筛中,盖上筛盖。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是指将样品放入不同规格的筛孔中,运用物理原理,对样品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实验。
一、试剂准备: 1、筛网:准备6个筛网,依次分别是0.25mm、0.5mm、1.0mm、2.0mm、3.0mm、4.75mm; 2、样品:按照相应的重量准备好研究材料; 3、容器:在有盖子的容器中准备水和碱溶液; 4、其他工具:烧杯、称量秤、容量瓶、磁力搅拌器、收集罩等。
二、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碱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2、逐层放入不同筛网,用手或搅拌器把样品按行程时间搅拌均匀; 3、把不同筛孔上的样品分离出来,放到容量瓶中;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样品重复筛分完毕; 5、将筛分好的样品测量容量,并记录在筛分表中; 6、收集罩内样品累计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并记录在筛分图中。
三、结果计算: 1、根据筛分表,统计某一筛孔容量占样品总容量的百分比; 2、根据筛分图,绘制样品累计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的曲线; 3、根据曲线,确定样品的粒度分布; 4、根据筛分表及曲线,得出各筛孔粒度百分比,以及按照粒度分布确定样品的平均粒度。
碎石筛分试验记录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确定不同尺寸的碎石颗粒在不同筛孔下的筛分指标,以便评估其用于工程中的适用性。
试验材料:1.碎石样品:采集自地紧固坡面解体而成的碎石,经过初步清洗和筛分后,分别得到5组不同尺寸的碎石样品。
2. 筛网:采用标准钢丝筛,其筛孔分别为3mm、5mm、10mm、15mm和20mm。
试验仪器:1.筛分机:采用振动筛分机进行试验。
筛分机具有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各种试验条件。
2.称重设备:采用高精度天平进行样品的称重,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步骤:1.将每组碎石样品均匀地分成若干小份,以便在试验中的重复性。
2.将每份样品放入对应尺寸的筛网上,并将筛网放入筛分机中。
3.调整筛分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开始试验,并记录筛分时间。
4.试验完成后,取下每个筛孔中的碎石颗粒,用高精度天平称重,并记录重量。
5.根据称重结果,计算每个筛孔中的碎石颗粒的占比,并绘制筛分曲线。
试验结果:经过试验,得到了各个筛孔下的碎石筛分指标。
以下为部分数据记录:筛孔尺寸(mm)筛分时间(s)碎石颗粒重量(g)筛分指标(%)3 60 4800 40.05 70 5400 45.010 90 5700 47.515 120 4200 35.020 150 3000 25.0根据试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筛分时间也逐渐增加,这是因为较大的筛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筛选出较大的碎石颗粒。
2.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筛选出的碎石颗粒重量逐渐减小,这是因为较大的筛孔无法将较小的碎石颗粒筛选出来。
3.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筛选出的碎石颗粒占比逐渐减小,与筛选出的重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综上所述,本试验通过碎石筛分试验,成功确定了不同尺寸的碎石颗粒在不同筛孔下的筛分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评估碎石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土的筛分试验以土的筛分试验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土的筛分试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试验目的土的筛分试验是为了确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粒径分布,进而分析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分类。
二、试验原理土的筛分试验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土样进行筛分,将土样中的颗粒按照其粒径大小进行分级,然后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筛分曲线,得到土壤的颗粒组成及粒径分布。
三、试验步骤1. 准备土样:从野外或实验室中取得需要测试的土样,将其空气干燥或通过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干燥至恒定质量。
2. 准备筛分设备:将筛网按照孔径从大到小依次叠放在筛架上,底部放置接收容器。
3. 筛选土样:将土样倒入筛网上,覆盖盖板,然后轻轻摇动筛架,使土样进行筛分。
注意,筛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振动或使用过大的力量。
4. 称重:将每一级筛下的土样收集起来,并进行称重,记录下每一级的质量。
5. 数据处理:根据每一级筛下的土样质量,计算出每一级的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并绘制筛分曲线。
6. 分析结果:根据筛分曲线,分析土样的颗粒组成及粒径分布。
四、数据处理1. 通过率计算:通过率等于通过筛孔的土样质量除以初始土样的质量,乘以100%。
2. 累积通过率计算:累积通过率等于通过该筛孔和所有较大孔径筛孔的土样质量之和除以初始土样的质量,乘以100%。
3. 筛分曲线绘制:横轴表示筛孔孔径的对数值,纵轴表示通过率或累积通过率,根据数据绘制曲线。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筛分过程中要轻轻摇动筛架,避免过度振动或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影响筛分结果。
2. 筛分前要确保筛网和筛架的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3. 筛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土样的飞溅和散落,防止误差的产生。
4. 对于含有粘性土的样品,在筛分前应适当加水或其他润湿剂,以减少粘结现象。
5.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准确性。
土的筛分试验是一种确定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的方法,通过筛分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揭示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分类。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是研究砂土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的一种方法。
该试验可以通过将不同大小的筛子层层叠放,将砂土样品从大到小逐层筛分,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从而确定其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一、实验原理在进行砂的筛分试验前,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筛孔:指筛子上的孔洞,用于过滤材料。
2. 筛号:指筛孔大小的标准。
常用的有国际标准、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
3. 筛框:指装有筛网和底板的框架。
4. 筛面:指筛孔所在平面。
5. 分选效率: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筛号的颗粒占总样品中该颗粒大小组份比例。
基于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原理:将不同大小的筛子按顺序叠放起来,将待测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在规定时间内振动使砂颗粒通过筛孔落在下面的筛子中,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并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从而确定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所需要的筛子按照大小顺序叠放在一起,从上往下依次为:顶端为大号筛子,其次为第二大号筛子,以此类推。
(2)将每个筛框放入底板中并固定好。
(3)将样品称量至约500g左右,并进行干燥处理。
2. 筛分操作(1)将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并盖好盖子。
(2)开启振动器,使其振动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
(3)关闭振动器,取出每个筛框中的砂土,并称重记录下来。
同时记录下每个筛框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并绘制出相应的粒度曲线图。
同时可以计算出平均粒径、偏度和峰度等指标,进一步分析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三、实验注意事项1. 砂土样品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免影响筛分结果。
2. 振动器的振动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筛分效果。
3. 筛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筛号可以获得不同范围内的颗粒大小。
4. 实验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筛子和底板,并保持干燥。
第1篇一、实验背景砂子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砂子的质量,本实验通过对砂子进行筛分试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的砂子配比。
2. 分析砂子的粗细程度,判断其适用性。
3. 掌握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实验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子进行筛选,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级含量,从而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筛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筛余率、通过率、细度模数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试验筛一套(孔径分别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0mm)、天平、烘箱、托盘、摇筛机等。
2. 材料:砂子试样。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砂子试样过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先用水洗。
2. 烘干试样: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称取试样: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4. 摇筛: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5. 筛分: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时为止。
6. 记录数据:记录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筛余率、通过率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子颗粒级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子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各粒级含量。
2. 砂子粗细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细度模数,判断砂子的粗细程度。
3. 分析结果:根据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评价其适用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可以用于相关工程。
砂的筛分试验原理砂的筛分试验是用来分析和评价砂粒之间的粒度大小分布的实验方法。
根据粒度分布的不同,可以用来确定砂的工程分类、筛孔级配和流态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砂的筛分试验原理。
1. 筛分试验装置筛分试验装置一般由筛分机、筛盘、筛网和料斗组成。
筛分机是用来施加振动力和控制筛分过程的装置。
常用的振动方式有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
机械振动是通过设置偏心块,旋转筛分机达到振动的效果;电磁振动是利用电磁激振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
筛盘是放置筛网的部分,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光滑平整。
根据砂的不同需要,筛盘的直径可以选择不同尺寸。
筛网是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具有一定的筛孔大小。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筛网规格。
料斗用来放置待测试的砂料,通过筛分试验装置的振动,砂料通过料斗进入筛盘。
2. 筛分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的筛网和筛盘装在筛分机上,并确定所需的筛分时间。
(2)称重:将待测试的砂料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3)筛分:将砂料加入料斗中,启动振动装置,控制筛分时间,通常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
筛分时间结束后,将筛盘从筛分机上取下。
(4)称重分析:将每个筛盘中的砂料分别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砂料重量。
(5)数据处理:根据称重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砂料的百分比,从而得到砂的粒度分布。
3. 粒度分析方法根据筛孔尺寸的不同,可以将砂料分成多个不同的粒级。
一般常用的粒度级配曲线包括:累积粒度曲线和累积通过粒度曲线。
累积粒度曲线是将每个粒级中的比例累加得到的曲线。
横轴是筛孔孔径的对数值,纵轴是累积通过百分比。
累积通过粒度曲线是将每个粒级的通过百分比累计得到的曲线。
横轴是筛孔孔径的对数值,纵轴是累积通过百分比。
通过分析这两种曲线,可以得到砂的粒度分布情况,进一步判断砂的工程特性。
4. 砂的工程分类通过对砂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将砂分为不同的工程分类。
砂的工程分类有细砂、中砂、粗砂等。
细砂是指粒级较细的砂粒,筛孔孔径一般在0.075mm以下。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对砂的筛分进行测试,以了解砂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材料选用提供参考。
二、试验原理。
砂的筛分试验是通过筛分装置对砂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孔尺寸,将砂样分为不同粒径的颗粒,再通过称重和计算,得出各个粒径的含量百分比。
三、试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试验所需的筛分装置和砂样准备妥当,确保筛网整洁无损。
2. 筛分操作,将砂样放入筛分装置,启动振动器进行筛分,直至筛分结束。
3. 称重记录,将各筛网下方的容器取下,称重记录各个筛孔中的砂样质量。
4. 计算分析,根据称重记录,计算各个筛孔中砂样的质量百分比。
四、试验结果。
经过筛分试验,得出以下结果:筛孔直径为5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30g,占总质量的15%;筛孔直径为3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50g,占总质量的25%;筛孔直径为2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60g,占总质量的30%;筛孔直径为1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40g,占总质量的20%;筛孔直径为0.5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20g,占总质量的10%。
五、试验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可知,砂样主要分布在2mm和3mm的筛孔中,占总质量的55%,符合工程建设中对砂的颗粒分布要求。
同时,砂样在0.5mm以下的细颗粒含量较低,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六、试验结论。
通过本次砂的筛分试验,得出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材料选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议在工程中合理利用砂样的颗粒分布特点,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工程质量。
七、试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筛分试验前,需对筛分装置和砂样进行充分准备,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 在称重和记录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 在筛分结束后,需对筛分装置和砂样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便下次试验使用。
八、参考文献。
[1] GB/T 14684-2011 筛分试验方法。
[2] 《土工试验方法规程》。
以上为砂的筛分试验报告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石子的筛分析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以便于选择优质粗集料,达到节约水泥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掌握GB/T14685—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1)方孔筛孔径为2.36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31.5 mm、37.5 mm、53.0 mm、63.0 mm、75.0 mm、及90.0 mm的筛各一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2)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摇筛机(4)台称称量10Kg,感量10g。
(5)其他浅盘、烘箱等。
3.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表2的试样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4.试验步骤(1)称取按表11-2的规定质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
(2)将套筛放在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筛分后,如所有筛余量与筛底的试样之和与原试样总量相差超过1﹪,则须重新试验。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占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粗集料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应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粗集料颗粒级配的范围要求。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沙的筛分析试验原理
沙的筛分析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土壤颗粒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分布。
其原理基于颗粒的尺寸和重力分选的特性。
试验中,一定量的土壤样品被放入一组不同孔径的筛网中,然后通过震动筛网,使颗粒在筛孔中分离和分级。
试验结束后,通过称量每个筛网中的颗粒质量,可以计算出各个颗粒尺寸范围的含量百分比。
筛分试验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颗粒的尺寸:不同颗粒尺寸的土壤颗粒在筛孔中的通过与滞留程度不同。
较大颗粒会在较大孔径的筛网上滞留,较小颗粒则会通过较小孔径的筛网。
2. 重力分选:筛分试验中的震动作用可以加速颗粒在筛网上的分离。
较大的颗粒在筛网上滞留的时间更长,而较小的颗粒则更容易通过筛网。
3. 筛网孔径:试验中使用一组不同孔径的筛网,以便分离不同尺寸范围的颗粒。
常用的筛网孔径有标准筛网和细筛网,其孔径大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通过筛分试验可以得到不同颗粒尺寸范围的含量百分比,这对于土壤工程、颗粒物理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要。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T 0302-2005)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料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二、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下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
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
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
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应确认1min 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
注:由于㎜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
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
五、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水洗法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标准筛,上部为㎜或㎜筛。
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尽量不将粗集料倒出,以免损坏标准筛筛面。
注:无需将容器中的全部集料都倒出,只倒出悬浮液。
且不可直接倒至㎜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5、重复以上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必要时可采用水流缓慢冲洗。
6、将套筛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个搪瓷盘中,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
7、在确保细粉不散失的前提下,小心泌去搪瓷盘中的积水,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4),准确至%。
以m3与m4之差作为㎜的筛下部分。
8、将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筛方法筛分出㎜筛以上各筛的筛余量,此时㎜筛下部分应为0,如果尚能筛出,则应将其并入水洗得到的㎜的筛下部分,且表示水洗得不干净。
六、计算
1、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1) 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2之第
(1)栏,若损耗率大于%,应重新进行试验。
m 5=m 0-(∑m i +m 底) (1)
式中: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 底——筛底㎜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干筛分计筛余百分率
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式2计算,记入表2之第(2)栏,精确至%。
'05
100
i
i m p m m =
⨯- (2)
式中:'
i p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3)干筛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记入表2之第(3)栏,精确至%。
(4)干筛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 i 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记入表2之第(4)栏,精确至%。
(5)由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筛的通过率。
(6)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记入表2第(5)栏,精确至%。
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粗集料干筛分记录表2
(1)按式(3)、(4)计算粗集料中㎜筛下部分质量和含量,记入表3中,精确至%。
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 m 3 - m 4 (3)
=
0.0753
m m =
34
3
100m m m -⨯ (4)
式中:——粗集料中小于㎜的含量(通过率)(%); ——粗集料中水洗得到的小于㎜部分的质量(g); m 3——用于水洗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m 4——水洗后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2)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 4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3之第(1)栏,若损耗率大于%,应重新进行试验。
m 5 = m 3-(∑m i + (5)
式中: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3——用于水筛筛分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水洗后得到的㎜以下部分质量(g),即(m 3一m 4)。
(3)计算其它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质量通过百分率,计算方法与干筛法相同。
当干筛时筛分有损耗时,应按干筛法的方法从总质量中扣除损耗部分(见报告示例).将计算结果分别记入表3第(2)、(3)、(4)栏。
(4)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记入表3第(5)栏。
粗集料水筛法筛分记录 表3
底
七、报告
1、筛分结果以各筛孔的质量通过百分率表示,宜记录为表2或表3的格式。
2、对用于沥青混合料、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用的集料,宜绘制集料筛分曲线,其横坐标为筛孔尺寸的次方(见表4),纵坐标为普通坐标,如图1所示。
级配曲线的横坐标(按X=计算) 表4
筛孔d i(㎜)
横坐标x
筛孔d i(㎜)1619
横坐标x
图1集料筛分曲线与矿料级配设计曲线
3、同一种集料至少取两个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每号筛上筛余量的试验结果,报告集料级配组成通过百分率及级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