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筛分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889.32 KB
- 文档页数:16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滤料级配方法2、熟悉过滤实验设备的过滤、反冲洗过程3、验证清洁砂层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4、加深对过滤基本规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及设备在水处理技术中,过滤是通过具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工程。
滤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以石英砂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现了双层滤池、多层滤池和上向流过滤等。
过滤的作用,不仅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而且通过滤层还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随着浊度降低而被大量的去除,净水的原理如下:1、阻力截留当污水流过颗粒状滤料层时,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的滤料的空隙中,随着此层滤料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截污能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一层主要由被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并由他起到重要的过滤作用。
这种作用属于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
悬浮物粒径越大,表层滤料和滤速越小,就越容易形成表层筛滤膜,滤膜的截污能力也越高。
2、重力沉降污水通过滤料层时,众多的滤料表面提供了巨大的沉降面积。
重力沉降强度主要与滤料的直径以及过滤速度有关。
滤料越小,沉降面积越大,滤速越小,水流越平稳,这些都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3、接触絮凝由于滤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它与悬浮物质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
此外,沙粒在水中常常带有表面负电荷,能吸附带正电荷的胶体,从而在滤料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薄膜,并进而吸附带负电荷的粘土和多种有机物等胶体,在沙粒上发生接触絮凝。
在实际过滤过程当中,上述三种机理往往同时起作用,只是随着条件不同而有主次之分。
对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以阻力截流为主,因为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滤料的表面,通称成为表面过滤。
对于细微的悬浮物,以发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和接触絮凝为主,称为深层过滤。
在过滤当中,滤料起着核心的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粒径的滤料按一定的比例组合。
小学科学7《混合与分离》(教案)混合与分离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根据小学科学7《混合与分离》的教案要求,向您介绍相关知识和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分辨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2. 掌握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挑拣、筛分等。
3. 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杯、漏斗、过滤纸、筛子、砂子、盐、开关电源、灯泡、线路连接板等;教学素材:图示、实验记录表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通过观察、探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掌握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混合物和纯净物?”“你们知道如何分离混合物吗?”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通过图示和实物示范,介绍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简单说明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特点。
接着,向学生展示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挑拣和筛分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3. 实验操作(40分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以下实验操作:a. 过滤法分离混合物: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些沙子和水的混合物,使用漏斗和过滤纸进行过滤,观察分离后的沙子和水。
b. 挑拣法分离混合物: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些红豆和绿豆的混合物,使用手工具进行挑拣,分离红豆和绿豆。
c. 筛分法分离混合物: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些石子和沙子的混合物,使用筛子进行筛分,观察分离后的石子和沙子。
4. 实验记录与讨论(20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思考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离不同混合物的方法和原理,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
5. 深化与拓展(15分钟)通过教师提问、示范观察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其他混合物,并思考如何分离这些混合物。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分离麦片和牛奶的混合物,或者分离果汁中的固体颗粒等。
分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离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分离出来,并观察分离过程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分离纯度。
实验原理:分离方法是通过利用混合物中物质的不同物理性质,即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或沸点等差异,采取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
本实验将重点介绍筛分、过滤、蒸馏和结晶这四种常见的分离方法。
实验材料与设备:1. 混合物:由A物质和B物质组成的混合物;2. 实验器具:筛子、漏斗、容器、蒸馏装置、加热设备等。
实验步骤:1. 筛分:将混合物通过筛子进行筛分,利用物质A和物质B的颗粒大小差异,使其中一种物质在筛子上滤下,另一种则通过筛孔均匀通过。
收集两部分物质,观察其外观和特性,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2. 过滤:若混合物中有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混合,在保持混合物的温度或使用化学方法不改变物质特性的情况下,可通过漏斗等设备进行过滤分离。
利用固液两相不相溶的特性,将固态物质在漏斗中滞留,而使液态物质通过滤液装置,收集两部分物质进行进一步分析。
3. 蒸馏:对于溶液型混合物,通过升温使其中一个或多个物质挥发并通过蒸馏设备进一步分离。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和沸点差异,将挥发性较大的物质以蒸汽形式进入蒸馏设备,并通过冷凝器使蒸汽转化为液态,最终得到纯净的物质。
4. 结晶:当混合物中存在固溶体时,在控制温度、浓度和溶剂量等条件下,通过结晶过程将固溶体从混合物中析出。
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加热混合物使其溶解,然后逐渐冷却,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出来。
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将结晶物质分离出来,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与原理,我们成功地利用筛分、过滤、蒸馏和结晶等方法将混合物中的A物质和B物质分离出来,并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和分析。
在筛分实验中,我们发现A物质的颗粒较大,没有通过筛孔,而B 物质则通过筛子滤下,两种物质得到了有效的分离。
通过过滤实验,我们成功地将固态的A物质与液态的B物质分离开来。
过滤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过滤方法对水质的影响,以及评估其过滤效果。
实验采
用了几种常见的过滤方法,包括活性炭过滤、陶瓷过滤和纤维过滤,通过对比它们的过滤效率和水质改善情况,以期找到最适合特定环境的过滤方法。
首先,我们对水样进行了基本的理化性质测试,包括浊度、pH值、溶解氧含
量等。
然后,分别使用了活性炭过滤器、陶瓷过滤器和纤维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
在过滤结束后,我们再次对水样进行了相同的理化性质测试,并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活性炭过滤器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其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
异味和有机物质,使水质更清澈、口感更好。
陶瓷过滤器虽然能够去除一部分杂质,但对水质的改善效果较为有限。
而纤维过滤器在去除杂质方面表现一般,对水质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此外,我们还对各种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活
性炭过滤器虽然在过滤效果上表现出色,但其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成本较高。
而陶瓷过滤器和纤维过滤器在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上则相对较为经济实惠。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在一般家庭饮用水处理中,可以考虑选择活性
炭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其能够有效改善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品质。
而对于一些特殊环境,如户外野外生存、旅行等,可以选择使用陶瓷过滤器或纤维过滤器,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维护成本。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水质过滤
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1.研究目的和背景:筛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物料分离和过滤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矿山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颗粒物料的筛分过滤实验,探究物料粒度对筛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筛分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变化。
2.实验原理:筛分过滤是将物料通过筛网的物理过程,利用筛网的孔径将较大粒度的物料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目标粒度的物料。
常见的筛分过滤实验设备有筛分仪和旋流器。
本实验采用筛分仪进行实验,其中筛网为90目,物料采用不同粒度的石英砂。
3.实验步骤:(1)将筛分仪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面上,接通电源。
(2)将不同粒度的石英砂分别放入筛分仪的进料口。
(3)调整筛分仪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使物料能够均匀分布在筛网上。
(4)开始筛分过程,并记录筛分仪上不同尺寸孔径的筛分效果。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得出的筛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粒度(mm),筛分比例(%)-----------,-------------0.5,401.0,701.5,902.0,952.5,97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石英砂粒度的增加,筛分比例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较大粒度的石英砂更容易被筛分出来,而较小粒度的石英砂更难通过筛网。
筛分过程中,筛网表面会产生堵塞现象,随着物料粒度的增大,堵塞现象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较大粒度的物料更容易造成筛网孔隙的堵塞,使筛分效果下降。
5.实验结论:物料粒度对筛分过滤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较大粒度的物料筛分比例更高,而较小粒度的物料筛分比例较低。
筛分过程中,物料堵塞筛网的现象会对筛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本实验通过筛分过滤实验,研究了物料粒度对筛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筛分过程中的堵塞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物料粒度越大,筛分比例越高;同时,较大粒度的物料更容易造成筛网堵塞,降低筛分效果。
筛分过滤实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优化筛分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的分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的分离实验,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纯净与杂质的性质及其分离方法。
实验器材:1.水槽2.试管3.移液管4.滤纸5.显微镜6.煤油和碳酸钠溶液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实验器材的干净和完好。
准备一个水槽,用来进行水的过滤实验。
同时,准备一些试管、移液管、滤纸和显微镜等。
第二步:水的纯净与杂质的分离实验1.将一些含有杂质的水样倒入试管中,注意不要装满。
2.将试管倒置并轻轻晃动一下,然后观察水样的变化。
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及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水样中的杂质会悬浮在水中,形成混浊的液体。
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的分离。
1.过滤法: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净物质和杂质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滤纸或滤膜来将悬浮在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将滤纸放在漏斗中,然后将含有杂质的水样缓慢倒入漏斗中。
滤纸可以过滤掉杂质,使水变得清澈。
2.蒸发法:蒸发法是一种将溶液分离成纯净溶质和杂质的方法。
当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时,溶质会留在容器中。
我们可以将含有溶质的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将容器加热,使溶剂蒸发。
等到溶剂完全蒸发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容器中只剩下了纯净的溶质。
3.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纯净溶质和杂质分离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含有溶质的溶液慢慢加热,使其溶解度提高。
然后,让溶液缓慢冷却,溶质就会逐渐结晶出来。
结晶物质可以通过滤纸进行分离和收集,得到纯净的溶质。
结论:通过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的分离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的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均有广泛应用。
2.过滤、蒸发和结晶是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能够实现纯净物质与杂质的分离。
3.在进行分离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器材的干净和完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物质的纯净、杂质的分离、过滤法、蒸发法、结晶法。
word 格式文档筛分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 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d 0、d 80、K 80。
(3) 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
二、实验原理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
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
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粒径级配。
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0.5 mm 及1.2mm 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取其中段。
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配情况。
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的d 10以及d 80和不均匀系数K 80。
d 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 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粗颗粒尺寸;K 80为d 80与d 10之比,即K 80=d 80/d 10。
K 80越大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均不利。
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固过大的反冲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个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
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
三、实验内容3.1 实验设备与试剂(1)圆孔筛一套,直径0.15-0.9mm,筛孔尺寸如表4-1所示。
(2)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0.1g。
(3)烘箱。
(4)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
(5)浅盘和刷(软、硬)。
(6)1000mL量筒。
3.2 实验步骤(1)取样。
取天然河砂300g,取样时要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去,然后取样。
将取样器中的砂样洗净后放在栈盘中,将浅盘置于105℃恒温箱中烘干,冷至室温备用。
(2)称取砂样2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
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砂样放在最上面的一只筛(1.68mm 筛)中。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二)【引言】筛分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物料进行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筛分过滤实验,探究筛分过滤在不同条件下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概述】在本次筛分过滤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颗粒物料进行筛分实验。
通过对物料的颗粒大小、筛网孔径、物料投入速度等条件的调整,我们研究了筛分过滤的工艺参数对筛分效果的影响,并对筛分过滤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以获得更全面的实验数据。
【正文】1. 筛分过滤工艺参数的影响1.1 筛网孔径的选择1.1.1 孔径过大对筛分效果的影响1.1.2 孔径过小对筛分效果的影响1.2 物料投入速度的调节1.2.1 高速度下的筛分效果1.2.2 低速度下的筛分效果1.3 筛网形状对筛分效果的影响1.3.1 方孔网和圆孔网的比较1.3.2 其他形状筛网的效果评估2. 不同颗粒物料的筛分实验2.1 固体颗粒物料的筛分实验2.1.1 不同颗粒物料的筛分特性对比2.1.2 筛分过程中的细粒料流失问题2.2 液体颗粒物料的筛分实验2.2.1 悬浮液筛分过程分析2.2.2 换网后的液体筛分实验结果对比3. 筛分过滤装置性能测试3.1 筛分效率测试方法3.1.1 筛分效率计算公式3.1.2 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3.2 筛分过滤装置的寿命评估3.2.1 连续工作时间下的装置表现3.2.2 不同颗粒物料对装置寿命的影响4. 筛分过滤实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筛网堵塞问题的分析与处理4.2 筛分不均匀问题的解决方案4.3 排料不畅问题的处理措施5. 结果与讨论5.1 筛分过滤工艺参数对筛分效果的影响总结 5.2 不同颗粒物料在筛分过程中的特点总结5.3 筛分过滤装置性能测试结果总结【总结】通过本次筛分过滤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筛分过滤的工艺参数对筛分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了筛分实验,也对筛分过滤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解决了常见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实验三滤料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2、掌握滤料筛分实验方法。
2、绘制滤料筛分曲线。
根据试验所得筛分曲线进行滤料级配的选用。
二、实验设备2、恒温箱(2OO°C)2、牛2。
铜丝网分样筛,孔径2Q、2.6、2.25、2。
、。
刀、08、0.71、(9.63.056、0.5、0.45、O.'555W∖VΛ一套共22只3、托盘天平(感量O1克)2台4、石英砂1盘5、钢丝刷2把三、实验原理滤料的级配在滤池运行中直接影响出水水质、过滤速度和工作周期,因此,正确选用滤料级配对提高滤池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滤料级配是指滤料粒径范围及在此范围内不同粒径的小滤料所占的百分比。
为了合理的选用滤料,一般采用d“、48O、KQ三个指标来控制滤料级配。
d”是指在筛分时通过滤料重量20%的筛孔直径,它反映了滤料中小颗粒的大小;dg。
是通过滤料重量80%的筛孔直径;Kq=Wq/Ww;它表示滤料粒径的不均匀程度,称为不均匀系数。
KM愈大,则大小颗粒间的差别愈大,愈不均匀,大小颗粒掺杂的结果使滤层孔隙率降低,影响滤层的含污能力和增加过滤时的水头损失。
反之,KM愈小,则滤料粒径愈均匀,虽然由于孔隙率的增加能提高滤层含污能力和减少过滤时水头损失,但杂质容易穿透滤层,且滤料的利用率低,成本高。
普通快滤池的单层滤料(石英砂)通常采用dιo=O.5〜。
GkVWKg0=2~2.2。
四、实验步骤1、取滤料300克,洗净后置于恒温箱中烘干。
2、从干滤料中称取200克(精确至IJ(H),置于一组筛中过筛,最后称出留在每一筛上的滤料重,并填入表中。
粉体筛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粉体筛选实验,掌握粉体颗粒的分级原理和粉体的筛分特性,了解不同筛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粉体筛选工艺参数的影响。
实验原理粉体筛选是利用筛网对粉体进行分级的过程。
粉体经过筛分设备时,颗粒的大小会决定其能否通过筛网,从而实现分离。
常用的筛分设备主要有振动筛和离心筛。
振动筛是利用筛面的振动,使颗粒在筛网上进行分离。
离心筛则是通过离心力使颗粒分离,离心力越大,粒径越大的颗粒越容易被分离出来。
粉体筛分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参数需要考虑。
一个是筛分效率(S),即样品中粒径不大于给定尺寸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另一个是分选指数(n),即颗粒分离的效果,n越大表示分选效果越好。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粉体样品、振动筛、离心筛等设备。
2. 将粉体样品放入振动筛中,设定筛分时间和振动频率。
3. 开始振动筛分,记录下筛分时间。
4. 将粉体样品放入离心筛中,设定离心力和离心时间。
5. 开始离心筛分,记录下离心时间。
6. 取出粉体样品,对筛分后的颗粒进行粒径分析和质量分析。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筛分效率和分选指数。
实验结果经过粉体筛选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振动筛分得出的筛分效率为75%,分选指数为0.8。
2. 离心筛分得出的筛分效率为85%,分选指数为1.2。
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离心筛比振动筛的筛分效率更高,分选指数也更大。
这是因为离心力对颗粒分离的作用更明显,可以使较大颗粒更容易被分离出来。
2. 振动筛分选效果较差,可能是振动频率和筛分时间不够充分。
进一步调整振动频率和筛分时间,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筛分效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粉体筛选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粉体的筛分原理和筛分特性。
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筛分设备和优化筛分工艺参数。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筛分设备的选择有限,无法探究更多不同设备的筛分效果;实验样品数量有限,无法充分代表实际工业生产的情况。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步骤砂的筛分试验是研究砂土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的一种方法。
该试验可以通过将不同大小的筛子层层叠放,将砂土样品从大到小逐层筛分,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从而确定其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一、实验原理在进行砂的筛分试验前,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筛孔:指筛子上的孔洞,用于过滤材料。
2. 筛号:指筛孔大小的标准。
常用的有国际标准、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
3. 筛框:指装有筛网和底板的框架。
4. 筛面:指筛孔所在平面。
5. 分选效率: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筛号的颗粒占总样品中该颗粒大小组份比例。
基于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原理:将不同大小的筛子按顺序叠放起来,将待测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在规定时间内振动使砂颗粒通过筛孔落在下面的筛子中,最终得到不同粒径的砂颗粒,并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从而确定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所需要的筛子按照大小顺序叠放在一起,从上往下依次为:顶端为大号筛子,其次为第二大号筛子,以此类推。
(2)将每个筛框放入底板中并固定好。
(3)将样品称量至约500g左右,并进行干燥处理。
2. 筛分操作(1)将样品倒入最上层大号筛子中,并盖好盖子。
(2)开启振动器,使其振动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
(3)关闭振动器,取出每个筛框中的砂土,并称重记录下来。
同时记录下每个筛框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每个筛号中颗粒占总样品的比例,并绘制出相应的粒度曲线图。
同时可以计算出平均粒径、偏度和峰度等指标,进一步分析砂土的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情况。
三、实验注意事项1. 砂土样品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免影响筛分结果。
2. 振动器的振动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筛分效果。
3. 筛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筛号可以获得不同范围内的颗粒大小。
4. 实验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筛子和底板,并保持干燥。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能够熟悉过滤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学会分析和解决过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实训内容1. 过滤原理与分类(1)过滤原理: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对固体颗粒进行分离的方法。
根据过滤介质的种类和过滤机理,过滤可分为深层过滤、表面过滤和膜过滤。
(2)过滤分类:根据过滤介质的种类,过滤可分为机械过滤、化学过滤、生物过滤和电磁过滤等。
2. 过滤设备(1)机械过滤设备:包括筛分设备、离心设备、沉降设备等。
(2)化学过滤设备:包括沉淀池、絮凝池、中和池等。
(3)生物过滤设备: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
(4)电磁过滤设备:包括电磁过滤器、磁力过滤器等。
3. 过滤操作(1)机械过滤操作:主要包括筛分、离心、沉降等。
(2)化学过滤操作:主要包括沉淀、絮凝、中和等。
(3)生物过滤操作: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
4. 过滤效果分析(1)过滤效率:指过滤介质的过滤能力,通常以过滤介质的过滤速度、过滤精度和过滤面积来衡量。
(2)过滤阻力:指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对流体流动的阻碍程度,通常以过滤介质的过滤速度来衡量。
(3)过滤精度:指过滤介质的过滤能力,通常以过滤介质的过滤速度和过滤面积来衡量。
1. 实验前准备(1)熟悉实验设备、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了解实验原理和目的。
(3)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步骤。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过滤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记录实验数据,如过滤速度、过滤阻力、过滤精度等。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和过滤精度。
(2)对比不同过滤方法的效果,总结优缺点。
(3)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过滤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 学会了过滤设备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化学应用过滤原理的例子1. 简介过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物质分离技术。
通过过滤可以将固体颗粒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达到纯化或去除杂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化学应用过滤原理的例子,包括筛分、重力过滤和压力过滤。
2. 筛分筛分是一种基于颗粒大小进行分离的过滤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将不同大小的颗粒分离出来。
常见的筛分设备有筛网、筛板和筛管等。
在化学实验中,筛分常用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或固体颗粒的分级。
例如,将粗粒料和细粒料进行筛分,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样品,有利于对颗粒进行物理特性分析和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颗粒。
筛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筛孔的大小,使得颗粒小于筛孔的通过,而大于筛孔的则被阻挡。
筛分可以根据筛孔的大小进行分类,常见的筛网标准有ASTM标准筛和ISO标准筛等。
3. 重力过滤重力过滤是一种利用重力作用,使得液体通过过滤媒体从固体颗粒中分离出来的过滤方法。
在重力过滤中,固体颗粒将被固定在过滤媒体上,而液体则通过过滤媒体下渗,最终由管道或容器收集。
重力过滤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化学合成过程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实验室测试,可以确定最佳的重力过滤条件,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重力过滤的原理是基于固体颗粒和过滤媒体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
固体颗粒通过表面张力和毛细力等效应牢固地附着在过滤媒体上,而液体则通过过滤媒体的孔隙和间隙逐渐流过。
4. 压力过滤压力过滤是一种利用外部压力差驱动液体通过过滤媒体从固体颗粒中分离出来的过滤方法。
在压力过滤中,固体颗粒被固定在过滤媒体上,而液体则通过外部压力推动,快速地穿过过滤媒体。
压力过滤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过滤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例如,在饮料生产中,通过压力过滤可以将污染物和杂质从饮料中排除出去,确保产品的纯净度和卫生质量。
压力过滤的原理是通过外部压力差,使得液体在过滤媒体上形成较大的渗透压,从而促使液体通过过滤媒体的微孔和缝隙。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1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2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3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4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5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6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7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8页,共9页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审批
专业环境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筛分过滤实验 2018年12月23日
第9页,共9页。
过滤车间取样筛分分析KS系列TT系列泵房取样筛分分析根据现场采样、筛分,分析:考察项目中,滤饼水分相差较大(KS系列水分为19.3%,TT水分为25.3%),TT系列真空度相对技术要求真空度(-0.090Mpa 至-0.098Mpa)过低,两个系列的入料浓度(即浓密机底流浓度)基本一致且符合技术要求,经过筛分分析-200目、-320目、-400目比重相差也不大且都在正常范围。
综合分析可推断陶瓷过滤机真空度对滤饼水分的影响较大。
建议车间检查TT系列真空过滤系统,调整真空度,并加大过滤机给料流量,增加溢流浓度以保证吸浆区浓度,保证尾矿干排水分。
技术室2013年4月19日附:陶瓷过滤机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温度通常是温度越高的液体粘度越小,越有利于提高过滤速度,降低滤饼或沉渣的水分,同时降低料浆的粘度能提高处理量。
浓度浓度可以改变悬浮液的性质,因为悬浮液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其粘度不再是恒定值,属于非牛顿流体性质。
对细微颗粒的悬浮液,低浓度料浆滤饼阻力大于高浓度料浆的滤饼阻力,所以提高浓度可以改善过滤性能。
精矿浓度高,一般处理量高,可以采用跑溢流来提高精矿度。
精矿浓度过高对搅拌有影响,通过可调整溢流位达到高产能。
pH 值pH 值影响颗粒的电势因而影响其流动性,根据物料性质改变pH 值可有效提高陶瓷过滤机产能。
料位高低随着陶瓷过滤机槽体的料位增高,陶瓷过滤板在真空区内的吸浆时间增长,吸浆厚度增大,产能增加。
但干燥时间相对缩短,精矿水分会适当增大。
选择最佳料位,保证产能和精矿水分达到要求。
主轴转速主轴转速变慢,在真空区滤饼形成时间增长,产能逐渐增大,但由于单位时间吸浆厚度不与主轴转速变慢成正比,所以陶瓷过滤机的产能在某个范围呈现最高。
另一方面随着主轴转速变慢吸浆厚度增厚,也影响精矿水分。
对于粘性物料来说,陶瓷过滤机开始工作时是以陶瓷板为过滤介质,当形成滤饼后逐渐转化为以滤饼本身的多孔过滤介质,而粘性物料的滤饼则不易形成,外表不能形成干燥滤饼,主轴转速变慢易于降低精矿水分。
牛粪便筛分析
1、通过感官了解粪便中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的多少来分析饲料的消化率,判断瘤胃的发酵情况。
2、原理
用三层筛(表2)将粪便过滤,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因大小不同而分布于不同层的筛上,颗粒大的在上层。
3、方法
取样(要求有代表性,至少占牛群头数的10%)—冲洗—涮洗(要求最后流出的水接近清水)—分层比较(整理成厚度一致的圆饼形,比较面积)
4、感官评定
各层的存留物及比例(顶层:完整的谷物颗粒,大的粗料颗粒;中层:破碎的谷物颗粒,中等大小的粗料颗粒;底层:细小饲料残渣等。
5、结果分析
粪便中颗粒的粒度不应超过7毫米,如果粪便中颗粒粒度过长,表明瘤胃通过率太高。
各层达理想比例时,瘤胃效率高,瘤胃养分达最佳平衡,可以作为评估副产品的快速通过率,评估奶牛生产性能的有力工具。
奶牛粪便的分析评判虽不能对营养问题提供确定的回答。
但它的确是一个很有用的诊断工具,对许多营养问题的发生,它能给予很多的暗示和问题解决的启示。
结合其他的诊断工具,可帮助解决营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