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学与科研的路上

  • 格式:docx
  • 大小:39.72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在教学与科研的路上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张琴

“科研教学、课题研究”这些名词说实话我刚毕业时根本不熟悉也不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8个大字才是我对我们这个职业最初的认识,从进入师范学习至毕业到学校工作,这几个字就像行为准则一样烙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我的职业准则就是“教书-育人-再教书-再育人”。刚上班的那几年,教育局、教师进修校、所在学校不像现在对老师的再培养那样尽心,“科研教学、课题研究”这些话题更是陌生,新老师在教学上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着做,大家最喜欢的就是模仿自己崇拜的对象,模仿她上课的模式、模仿她的说话语气……,我也是这样。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一段时间我知道了我所崇拜的一位老师她们学校有了一种新的上课方式,仔细一打探,这种教学方式我非常喜欢,采用那样的教学模式效果也比较好,于是我开始似懂非懂的模仿起来,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教学模式是当时的高县教育局推出的目标教学法,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教学科研并感受到教学科研所带来的好处了吧。现在的我在教学第一线已经整整23年,在教学科研这条路上也一直跌跌撞撞的走着,从参加校本研修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到各级课题的主研或参与研究,我对教学科研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执着,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被我的学生、家长及社会所淘汰。今天感谢郭老师让我坐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这些年在课堂教学与科研课题中的一些体会,说不上什么经验,更多的是感慨,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谢谢。

在这里,我以课题《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研究》为例来谈谈课堂教学与科研课题的融合。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研究》是我参与主研的一个市级课题,课题研究的背景来源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深入人心。但是,怎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完美地做到将“激发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与数学内容本身的有机结合,仍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2.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是:许多教师片面地追求“兴趣”,而忽视了引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和研究。有的教师甚至教则必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教师则教必“数学游戏”;有的教师则教必“小组合作”……使得一堂“热闹”的数学课下来,学生却并没有吸收到足够的数学“营养”。越来越多的课堂过于看重“形式”的求新、求趣,却忽视数学双基的落实,最终很难实现孩子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目前关于兴趣与数学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怎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激发兴趣的特征即趣味的研究还几乎找不到,没有任何可模仿的成功例子,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这些的背景,我们学校提出了这样一个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之间的联结点,为数学和其他学科创设友谊桥,能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能切实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

以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数学。2.给数学和生活架桥,真实的体验数学的实用和美。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并不断实验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轻松的感觉出: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公式、无聊的数量关系,它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的!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践新课程理念。同时,为验证《数学课程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认为:

课题研究可以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案例:

教材内容:《确定位置》

A教学:

幻灯出示教学插图:

师:请看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看到了教室里面坐着很多同学在上课

师:那找找小红,说说她在什么位置呢?

生:第三排

生:在第2组

师:找得很准确,我们在确定位置时候也把排叫做“行”,把组叫做“列”,下面说说小红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2列第3行

B教学: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被我叫到的同学请快速起立,让大家看清楚后再坐下。考考谁的反应快。

生:聚精会神地做好准备

师:第一排起立

生:第一排迅速起立

师:第三排起立

生:迅速起立

师:请第组起立

生:迅速起立

师:请第一排第三组的同学起立

第一排站起来了三个,第三组站起来了2个同学

孩子没发出了笑声

师:大家看看起立的同学到底谁是对的,说说理由

生:只有**同学是对的,因为他在既第一排又再第三组

师:大家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他们都是对的,因为老师说了一排,那第一排的都该起立,说了地三组,第三组的都该起立,那些没有起立的才是错

生:不对,不对,老师同时说了两个条件,就是要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久只有**同学才应该起立。

师:大家还有意见吗?

生:没有了

师:那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方法叫不该站起来的同学坐下吗?

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对比两则教学,学生的参入热情完全不同的:A教学中,学生反应平淡。学习的内容是完全“文本”化的,是“书上的生活”,他们的主要学习活动是听老师提问然后观察和回答。B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强烈,兴趣高昂参与度高。学习的内容就是自己的现实生活,研究的对象就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的座位。主要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同样的教材内容,其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原因在于A教学仅仅就文本教文本,没有将文本内容就行再创造,看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实质上却与孩子显得疏远。而B教学通过挖掘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