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91.49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在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时却是困难重重。
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应该如何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关系?本文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矛盾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矛盾Method of Re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for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y //Wang Jing [1],Li Shun [2],Wang Jianfang [1]Abstract Combining teaching with researching is the external disciplinaria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But it 's differ -ent to carry out this principle.How to ass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for young teachers?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then give out some suggestions pertinently.Key words young teacher;teaching;researching;conflictFirst-author 's addres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 -gy,College of Scienc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 -gy,410073,Changsha,Hu 'nan,China19世纪以前,高等学校是比较单纯的教学机构,大学教师一般都没有科学研究任务。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作者:汪盛如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3期摘要:就教学与科研来讲,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职能,而且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是教育改革创新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当前的高校发展中,青年教师成为了高校主要师资力量,为高校带来了新鲜活力和新的发展,但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成为了目前高校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对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关系引言:随着发展,一批批青年教师走进学校,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目前的高校发展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高校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发展。
本文所探析的教学与科研地关系,不仅是青年教师自身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和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从主次,如何平衡这些问题入手,确定教学与科研是同样重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建议。
1.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1.1 教学与科研在高校中并重关系很多高校都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平衡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过讨论和研究,但是对于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都一直的认为:教学与科研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是研究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是研究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工作中,既可以通过科研实现小我,也可以通过教学实现大我。
所以科研与教学是并重的。
教学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途径,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任务。
通过教学完成高校任务,其中就包括了传承文化知识,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技术人才;通过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品格,培养其核心素养。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也就是科研工作。
教师座谈会问题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教学工作的地位和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1.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是大学培养人才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系统,但各个系统之间要围绕系统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而运行。
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能影响系统的总体目标。
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天职,是大学管理及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
教学是超越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学术活动,没有教学,大学的使命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可能实现。
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课堂教学、备课等教学工作中。
科学研究对于教学质量及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教师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影响和教育学生上,还体现在科研贡献上。
正是通过科研大学才培养了未来的学者,科研使教师能够与自己学术领域的新进展保持一致,从而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高质量的教学是多种学术活动的综合,教学要与新知识结合起来,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活跃的学者。
科学研究水平同样会影响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宣传和贯彻,才能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主要职能均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人才培养是是大学的首要职能,但大学也应鼓励科学研究工作、倡导和支持社会服务,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教学工作的地位: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也是学校常规性的中心工作,是高校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保证与巩固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与之协调配合。
开展现代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确保教学工作更有序开展。
(1)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201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中的高等教育板块,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要求,表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到了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教师教师座谈会问题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教学工作的地位和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1.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是大学培养人才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系统,但各个系统之间要围绕系统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而运行。
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能影响系统的总体目标。
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天职,是大学管理及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
教学是超越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学术活动,没有教学,大学的使命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可能实现。
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课堂教学、备课等教学工作中。
科学研究对于教学质量及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教师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影响和教育学生上,还体现在科研贡献上。
正是通过科研大学才培养了未来的学者,科研使教师能够与自己学术领域的新进展保持一致,从而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高质量的教学是多种学术活动的综合,教学要与新知识结合起来,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活跃的学者。
科学研究水平同样会影响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宣传和贯彻,才能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主要职能均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人才培养是是大学的首要职能,但大学也应鼓励科学研究工作、倡导和支持社会服务,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教学工作的地位: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也是学校常规性的中心工作,是高校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保证与巩固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与之协调配合。
开展现代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确保教学工作更有序开展。
(1)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201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中的高等教育板块,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要求,表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到了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浅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已经二十余载。
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教学,其实就可以在教育行业混口饭吃,但是我深知教育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它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位教师的肩头都有着沉甸甸的社会担当。
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自己的专业得到提升,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变迁,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呢?正如李元昌老师说的那样,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将科研渗透于常规的教育教学之中,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一、教师要主动积极参与科研,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相关教研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思考教学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借助教学日记、小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案例积累等方式呈现研究的问题、过程及成果,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在平时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只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作,其实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经验,但这些老师不善于总结和反思,使他们的教育理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研究。
需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基本理论,走出教育行为的种种误区,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并运用研究成果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方向。
二、在科研中蓄力,在实践中前行,升华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最佳选择。
它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与优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的反思力与创新能力。
它也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问题。
所以平时我们是“行为跟进”教研模式,是将教研活动中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性思考之后,再一次实践的教研模式,它是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修正和重新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
浅谈科研反哺实践教学[摘要] 实践教学是工程类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主要阐述了科研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科研反哺实践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的科研力量。
[关键词] 科研反哺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一、引言实践教学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以及课程设计,其中实验教学又包括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实验类型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等。
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每学期大多数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模式统一、流程单调,无法发挥先进实验设备的最大功效。
长此以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无法在高校中得到培养,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只能停留在机械操纵仪器的层面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实验教学从单纯的验证性实验上升到综合型、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实验教师的层次。
因此,只有加强实验教师的科研力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做到提高实验层次,开发综合型、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
二、科研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异同点。
理论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知识结构非常了解,主要以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为主,当然可以适当加些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辅助,但对本科生而言,主要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同点是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教给学生,但所不同的是,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技能,它能带给学生的是实践知识以及实验技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是研究开发的技能和方法。
因此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要更高。
科研可以提高一个教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研发水平,教师通过科研可以将自己平时在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以验证或解决,以达到运用科学研究手段验证旧理论和开发新成果的目的。
通过科研,教师还可以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研在大学发展中特殊重要地位《中国高等教育》2003-12-31科研与教学、学科及队伍建设的关系新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对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提高国家综合竞争能力,国家相继实施了“211工程”和“985计划”,希望通过重点建设,形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
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应该如何建设?一流学科如何建设?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办现代高等教育?如何认识现代高等教育办学功能?科研在现代高等教育,尤其是在创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必要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
一、科研与人才培养过去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社会服务是指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来服务社会,包括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国外大学,特别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学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功能是知识创造;知识传授和知识运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工作。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充分认识科研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和地位。
在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上,应当改变过时的传统思维。
过去,我们把大学的人才培养简单等同于教学工作,教学又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致于有的高校提出“教学是立校之本”。
现代高等学校应该提“育人是立校之本,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要协调发展”。
现代大学,科研已经成为很重要的育人方式,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
据有关专家估计,课堂教学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贡献率大概是30%左右。
当前,不仅仅是科研工作,包括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都已经成为育人的重要渠道,而且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传承,还应当强调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作者:刘贤伟,马永红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刘贤伟,马永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191)摘要:从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组织学对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当前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三种战略联盟关系:合作联盟、协作联盟和协同联盟关系。
以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4个典型实践案例为样本,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三种联盟模式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中所体现的合作方式及特征进行分析。
联合培养单位应对其联盟类型做出准确定位并选择相应的合作方式,以保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战略联盟;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方式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5)02-0010-06收稿日期:2014-08-07作者简介:刘贤伟(1985—),男,贵州大方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马永红(1966—),女,安徽安庆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JDGC0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WF-14-YJSY-034).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大学与其他部门的互动日益频繁,学者们就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及组织方式展开了激烈讨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集中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上[1]。
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在各国也受到高度重视:美国NSF在1997年推出IGERT项目(Integrated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Trainee Programs),以鼓励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就同一重大问题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欧盟研究总司对“博士-职业(DOC-CAREERS):从革新博士生教育到增加就业机会”项目提供资助,以鼓励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知识交换等方面结成伙伴;德国马普学会与高校校长协会共同发起马普国际研究学校(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s, IMPRS),作为进一步加强校所合作的新联合项目;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ESRC)和苏格兰政府、英国多家政府部门从2006年开始设立联合培养博士生奖学金,用于推动科研和政策部门之间的知识转移,培养“知识经纪人(Knowledge Brokerage)”;在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校所联培”)试点项目,以促进科教结合,加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
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相关举措论文一、概括随着科技发展与高校竞争的加剧,许多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文章概述了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背景及其重要性,阐述了该现象对于教育质量、学生培养以及学术生态的潜在影响。
尽管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培养始终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为平衡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供思路和方法,以实现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描述当前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高校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即重科研轻教学。
这一现象的背景复杂且深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研究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升学校的声誉和排名,许多高校将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这种背景下,科研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点,而教学则可能被边缘化。
政府对高校的资助和扶持政策也倾向于科研项目。
由于科研项目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长期社会效益,政府对高校科研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与此教育教学的质量虽然被重视,但评价体系较为模糊和抽象,不易量化。
在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选择中,高校更倾向于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在科研上。
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也更多地侧重于其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教师的晋升、奖励和待遇往往与其科研成果挂钩,而教学效果往往只是参考因素之一。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了教师更加注重科研而相对忽视教学。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是由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政府政策导向以及社会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现象对于高校的长期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亟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2. 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其相关举措的重要性与意义不容忽视。
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其中包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
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高深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内涵: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方才接受的教育;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4、具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高等学校的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
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是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沟通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具体到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三大职能的配比和联系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高校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高校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浅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者:张为强来源:《成功·教育》2012年第12期【摘要】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更进一步的发展,一些高校开始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
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更加重视学科与科研。
重视科研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但对科研过度的投入导致教学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不再受到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日益明显。
只有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统一,才会使教学研究型大学顺利发展。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简介现代大学正不断朝层次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在众多大学中屹立不败。
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更进一步的发展,一些高校开始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
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更加重视学科与科研。
教学研究型大学通常要具备一定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不少于1.5万人,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这种人才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强大的应变能力,是以技术开发为主,具备开拓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科研项目来整合资源,重视科学研究的地位。
同时,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巩固学科意识和建设。
只有完善学科建设水平,才能推动学校的学位教育。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现状1.激励政策。
重视科研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因此学校的激励政策正在不断向科研投入。
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从而有效带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
为了调动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各大高校的激励政策正日益趋于多样化。
2.科研经费。
目前,我国科学研究在各大高校的经费中所占比例很大。
高校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各大高校注重科研的势头越发旺盛,如地方大学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每年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3.科研产出。
科研是各大高校非常重视的工作,学校的领导、教师都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当中。
精力、政策、费用投入不少,但有些教学研究性大学的科研效率并不高,产出少,这反映出一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8年11月第11卷第4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Xi ′an University of A rts and Science (S ocial Sciences Editi on)Nov .2008Vol .11No .4 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姜寿山(5—),男,陕西渭南人,西安工程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非重点高校如何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姜寿山,徐利兰(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摘 要:科研与教学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两者应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但因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以及高校层次、背景的不同,在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应有针对性。
尤其对于非重点高校来说,要克服科研盲目虚高而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加强科研与教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非重点;高校科研;教学关系中图分类号:G 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2008)04-0065-03 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和结构上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此,教育部适时提出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系列措施,其中“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就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
这些措施的落实,不得不涉及到高校一个传统的问题,即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与科研无疑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任务,两者应该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困惑,有偏差,有“趋炎附势”,有不得已而为之。
本文就非重点高校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一些探讨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非重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影响因素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校的主要关系,大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明确的,因为科研可以通过项目经费数、发表文章篇数、获奖数量与级别等可量化的指标来判定,从事科研工作于公有利,学校需要这些量化的东西显示学校水平,在各项评估检查中作用明显;于私有利,个人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中都有量化的成果。
关于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以及并入的背景。
下面是一个概述的例子:科研院所与高校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话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研院所作为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专业知识。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具备教育资源和学术环境。
两者的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加强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并入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科研院所并入高校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随着高校的自主权不断增加,科研院所的独立地位逐渐受到挑战,合并成为高校的一部分可以更好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优势和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决策和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这些探讨,相信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说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布局和内容安排。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撰写:在文章结构部分, 我将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将概述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背景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在概述中,我将简单介绍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意义和重要性。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将具体探讨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科研院所并入高校的背景。
在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关系部分,我将阐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为何需要将科研院所纳入高校体系中。
文化 /教育 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提要]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追求的 两个重要指标。实际工作中,对教学和科 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只强调教学或 科研单方面的功能,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 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和科研的 关系,用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 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科研;关系 中图分类号:6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学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两 大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是高水平 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教 学和考研的关系往往被割裂开来,认为两 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重 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实现学校价值 的主要方面,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 手段,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应该理顺教学 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在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的 误区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 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割裂了教学 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 观点认为,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没有科 研的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由于科研工 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荣誉和教师个人经 济利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专注 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工作业 绩,过分地重视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 在科研上,只考虑争取多少科研经费,轻 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的价值,教学 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培养高质 量的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 着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 这种观点认为,科研是少数具有科研能力 口文/房金秋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 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 工作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 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重教学轻 科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为教学行为,割 裂了教学和科研内在联系。这种以教学为 主的教学型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把大 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 教学时间严重占用科研时间,自身的科研 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 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 的原因分析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 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 成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 然而,在对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着 误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领导认识偏颇。高校领导对教学科 研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教学和科研 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只重 视教学工作,认为学校就是教与学的阵 地,一切活动都应为教学服务,科研更应 该为教学服务。还有一些领导认识到科研 工作对学校地位的重要影响,要求教师把 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学工作。 2、教师个人自身原因。教师立足于实 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决定自己在科研 和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是 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 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这就 导致用于教学科研的时间较少。此外,由 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声誉有着更 为明显的影响,一些人认为高校的教学是 软任务,科研才是真水平,科研更能让教 师产生成就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 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二)客观原因 l、宏观政策的导向。受国家宏观政策 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 视,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鼓励和引导高 校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提高了,学校 就会获得充足的项目经费,社会影响也就 随之提高。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导向影响 下,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受到影响,二 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2、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 上,教学工作的评价较难操作。教学工作 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 极参与。教学的投入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才能看出成果。相反,对科研工作的评价 容易量化。科研的投入在短时间内能看到 效果,没成果和有成果、一般成果和重要 成果差异明显。而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对科研工作与教学 工作两者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工 作只作为参考。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产生 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 科研关系 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教 学和科研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 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 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正确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功能。高 校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现 代人才培养的场所。教学和科研既不相矛 盾,也不能相互替代,没有科研的教学不 是高校中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也不是 完整的科研。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发 展知识,教学和科研都是学习的过程。构 建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让教师通过 自身的参与,树立对教学和科研统一性的 认识,改变二者相脱节的局面。 (二)教学与科研互动,实现教学和科 研相长。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的关系。首先,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 提。教学让教师对知识、理论更加融会贯
固 《合作经济与科技》2o12 月号 4 ) 文化 教育 探究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 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为财务会计主干专 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 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运用会 计知识去解决实际f*q题的能力是该专业课程 教学的关键.探究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 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 式,本文阐述探究型教学法的概念、基本特征 以及在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法:中等职业学校;基 础会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0日 探究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 目标的教学方式。探究型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 教育方式,早在1909年,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 杜威就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使用探究的 方法。而杜威则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 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 究的过程或方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 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 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 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 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 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问答、解释和 预测;最终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 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 通,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科研离不开教 学,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研 反哺教学。高校的教学是融入了科研的教 学。~所大学如果仅仅是教学的大学,并 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学。科研不仅有助 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也 有助于提高学校声誉、生源质量和教师业 务水平。构建教学和科研互动机制,充分 发挥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赋教学于科研 口文/付聚勤 (洛阳市财经学校河南・洛阳) 的解释。” 一、探究型教学法的五个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让学生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 的探索中。在课堂上,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 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 这些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 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 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 步骤,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在引导 识别提出的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 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问题,使他们 研究的更为集中、深入。例如,学生们常常问 “为什么”,其中有些问题太大,不适应教学需 要,这就需要教师把其中许多问题转变为“怎 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集中、 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 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有趣丰富的调查研究 结果。 2、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 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在探究型学习中,学 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 问题的解释。学习者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 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 释。学习者必须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以开放的 态度面对批评,运用和科学相联系的各种不同 的认知过程——归类、分析、推论、预测,以及 像批判性推理和逻辑等一般方法。由于学生拥 当中,在科研中开展教学工作,科研成果 支持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长。 这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旋律。 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 研关系,激发教学和科研的内在动力,用 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将“研”与 “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教学与科研双赢,才能给学校和教师自身 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有的知识有限,探究型学习所产生的新知识只 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 的解释进行评价。评价以及对解释的排除或修 正,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探究及其解释相区别 的一个特征。学生们能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 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 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 的解释,让学生们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 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 的推理、找出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 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供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 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使学生们能够解决 交流中遇到的矛盾,进一步确定以实证为基础 的论证方法。 探究型学习应充分体现这五个基本特征, 当然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有所变化。例如,每 一次探究都使学生投入到科学型问题中去,但 是在有些情况下,探究的问题首先是由学生提 出的,而在有些情况下,学生没有直接提出问 题,而是在教师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 行研究,或者在别人提出的问题上稍加修改, 使之更为深入 研究表明,探究型学习中学生 的自主程度是很重要的,应该尽量使学生投入 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探究问题的活动中。 二、探究型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具体标 准
主要参考文献: [1】方黑虎,丁信毅等.论高校教师教学科 研相结合的利与弊fJ].教育与现代化, 2005.2. [2】宋海农,王双飞等.高校本科教育中教 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4.1. [3】周继香.教学科研和谐发展培养创新 型人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6.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5月号上(总第440期)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