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演唱的情感表达
- 格式:doc
- 大小:11.94 KB
- 文档页数:1
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歌曲分析与处理
《关雎》是一首古代诗歌,经过赵季平的改编,成为一首充满现代气息的声乐作品。
这首歌曲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和传统古代诗歌的美学,展现了赵季平对传统文化的尊
重和创新精神。
歌曲开头的女声独唱部分,采用现代流行曲风,曲调旋律优美动听,将古代诗歌的意
境和情感完美表现出来。
男声和女声的分唱和合唱部分,旋律和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和
声效果。
配合音乐的变化,演唱者的情感也随之转变,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
在伴奏中,使用了吉他和合成器等现代乐器,为传统诗歌注入更多的现代气息。
同时,赵季平以特有的编曲手法,巧妙地将传统诗歌和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
整首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深刻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传统古代诗歌之美,在现代音乐演绎中得以传承和体现。
同时,现代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也更加紧密地
联系着人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历史变迁。
这种传承和演变,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延续,也
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方向。
总之,《关雎》这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上,完美地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美
学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
无论是从音乐品质或者人文内涵上,
都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赵季平艺术歌曲《关雎》赏析《关雎》是一首优美的艺术歌曲。
这首歌由4个主题, 14段旋律构成。
最初作为民族器乐曲演奏,后改编成管弦乐曲,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歌曲。
乐曲情绪十分温柔、恬静、舒缓,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情调。
这首歌曲的风格与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第二幕里,卡拉夫王子向公主“图兰朵”吟唱的咏叹调《L’ amoreuse’ amore》有相似之处。
它在今天的音乐会上演出时,也常常会与“图兰朵”这样的歌剧咏叹调形成同声合唱,也算是我国“交响音乐”的一种新尝试。
赵季平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以后,他到西安音乐学院附中读书。
在附中学习期间,他不但继续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还不断地接受各方面的知识和音乐方面的熏陶。
除了他自身的天赋外,赵季平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当时教他作曲的李重光老师曾说过:“赵季平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是他非常辛苦的努力才换来的。
”“雎鸠”本义是指在河边成双成对飞翔的水鸟,由于其叫声非常动听,人们就借用它来比喻“关关和鸣”的和谐、亲密的夫妻关系。
从歌词内容可看出,《关雎》所表达的就是一个夫妇之间的和谐、和睦的关系。
“参差荇菜”,形容水中富于变化的荇菜,其实就是指荇菜嫩时。
据《诗经》记载:“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而且,它的上下两句,还都是叠韵词:“窈窕淑女”是叠韵词,“寤寐求之”也是叠韵词。
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音节“ qiu”,十分协调。
下句是名词性叠韵词“窈窕”,再加上上句是形容词性叠韵词“寤寐”,这样一来,一句话就变成了5个叠韵词。
而且“寤寐”又同“求”字一样,是连绵词,读音非常柔和。
中国古代《诗经》所描写的就是“雎鸠”。
传说中,一位国君的女儿很喜欢听她父亲讲《诗经》。
因此,她要求父亲每天给她讲一首诗。
可是她的父亲虽然有很多时间讲《诗经》,却没有一天是完整地讲完的。
她很不理解,一天,她突发奇想:“为什么?为什么你只能给我讲一半,另一半不给我讲呢?”这句话引起了父亲的深思,他便把另一半告诉了女儿,那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歌曲分析与处理赵季平是中国音乐剧作曲家、编曲家、制作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以古代诗词为基础的声乐作品《关雎》。
这首歌曲取材自《诗经·邶风·关雎》,以独具韵味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进行一次系统的歌曲分析与处理。
对《关雎》歌曲的情感和主题进行分析。
《关雎》的词句清丽、纯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女子的爱情悲叹。
歌曲通过柳叶般摇曳的旋律和温柔诱人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别样的唯美风情。
在这首歌曲中,赵季平巧妙地运用了声乐和器乐的混合编排,使得曲调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和情绪。
对《关雎》歌曲的旋律和曲调进行分析。
《关雎》的旋律清澈悠扬,简单而不失优美。
赵季平在这首歌曲中采用了古典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运用了丰富的音调和音色,使得歌曲的氛围更加丰富多彩。
歌曲中的旋律线条流畅自然,音符之间的衔接处处体现出赵季平对音乐旋律的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为听众带来了充满张力的旋律。
对《关雎》歌曲的声乐演绎进行分析。
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的演绎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巧妙地利用了自己声音的特点,顺应了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在演绎中做到了情感真挚,音调清晰。
他的演唱在曲调的刻画上非常到位,让听众感受到了对《关雎》曲调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为歌曲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表达。
对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的处理进行总结。
《关雎》是赵季平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歌曲中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音乐元素,赋予了这首古老的诗词新的生命。
在声乐、器乐、编曲等方面,赵季平都表现出极高的音乐技巧和创作功底,为中国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通过对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的歌曲分析与处理,可以看出这首歌曲的音乐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出色。
赵季平在创作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非常深刻,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旋律和情感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演绎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艺术歌曲《关雎》的作品及演唱分析作者:梁汶华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4期摘要:艺术歌曲《关雎》表达了谦谦君子对于窈窕淑女的仰慕及其爱而不得的思念之情,曲式平行而规整,调性统一,曲风悠扬婉转、连绵不绝。
使得古诗词的唯美与曲调的民族性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庄严却又略带通俗的美感。
关键词:艺术歌曲《关雎》作品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010-02一、曲作者简介赵季平,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赵季平从小便极具音乐天赋,加之他聪慧过人与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很快便崭露头角。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其作品包括歌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戏曲等,后期则为影片作曲,领域甚为广阔。
他所创作的《关雎》也被人们所传唱,他被评为“最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块瑰宝。
二、词曲背景《关雎》出现在先秦时代,是我国出现时间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开篇爱情诗歌,作者无名氏。
先秦时期,即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知道秦王朝建立的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当时正处于朝代交替、战乱不断的关键时期,战乱中的文明自然是处于一种衰落的状态,民间艺术得不到关注和重视,也便无暇顾及这其中所出现的一些民俗诗歌,所以作者便无从考证。
兴许是作者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早晨,走在河岸的一边,不经意间瞥见河对面一名美丽的女子在洗衣,举手投足之间尽是柔美与贤良,便在顷刻之间爱上,情感日益增强,有感而发,一时兴起便随手写下了这首爱情诗歌。
而《毛诗序》则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认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
而无论是哪种言论,这首歌大抵都是在赞美古代女子的窈窕身姿、贤良淑德的。
三、歌曲作品及演唱分析整首歌曲是A—B—A1三段式的完全再现结构,细分下来,A段可分为a句、a1句、b 句、b1句;B段可分为c句、c1句、d句;A1段为完全再现。
关于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演唱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言古诗词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季平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他在古诗词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作品《关雎》是一首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经过赵季平的重新诠释和演唱,成为了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对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演唱研究的文献综述,对这首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演唱艺术特点及对古诗词艺术的贡献。
一、《关雎》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词,它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中以雎鸠的声音引出了中心形象。
这首诗词的音乐美在于其含蓄与空灵。
赵季平的演绎中,将这种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演唱风格清新脱俗,声音纯净悠扬,将《关雎》的风格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赵季平在演唱中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表现手法,通过对音色、音高、音变等细节的处理,充分展现了这首诗词的音乐特色,使之成为一首极具中国传统音乐美的艺术歌曲。
二、赵季平的诗词艺术演唱水平和对《关雎》的重新诠释赵季平是一位技艺精湛、情感丰富的音乐家,他对古诗词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在对《关雎》的演唱中,赵季平运用了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赋予了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新的生命和内涵。
他用声音传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对音乐的把握和表达,将《关雎》中的情感和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了一首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
三、对古诗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意义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对古诗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的重新诠释和演唱,赵季平不仅展现了自己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高超造诣,更为古诗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通过对古诗词的演唱研究,将古诗词艺术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之成为了一个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为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关于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演唱研究的文献综述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是一首以古代诗词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的作品。
这首歌曲通过对《关雎》这一古代名篇的重新演绎,展现了赵季平对古诗词的敬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献综述中,将对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演唱技巧、音乐风格到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从赵季平的演唱技巧来看,《关雎》是一首情感细腻、旋律优美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具备出色的声乐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赵季平在这首歌曲中的演唱展现了他丰富的音乐功底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他的声音磁性而有力,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歌曲中的情感起伏,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赵季平在演唱时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运用呼吸法和发声技巧来表现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使整首歌曲更加生动和感染力十足。
从音乐风格上来看,《关雎》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
在演唱时,赵季平采用了一些传统音乐的唱法和节奏,如扬声和颤音等,使歌曲更具古韵和韵味。
歌曲中还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元素,如流行乐器的运用和现代编曲手法的运用,使整首歌曲更加时尚和动感。
赵季平对音乐的风格变化和音乐元素的融合运用得相当巧妙,将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而鲜活的音乐风格。
从文化内涵上来看,《关雎》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文化底蕴。
《关雎》这首古诗词原本是出自《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现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贞洁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
赵季平在演唱《关雎》时,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重新诠释和演绎,不仅展现了对古诗的尊重和传承,更深刻地诠释了古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
他在歌曲中的演唱,将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不仅能够欣赏到华丽的音乐,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古诗词歌曲《关雎》是作曲家赵季平依据《诗经・周南》创作而成,作曲技法娴熟、精湛,从乐思上成功展现了一个青年男子热烈而真挚的爱情,是当代声乐作品之佳作。
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歌曲分析与处理
赵季平是中国当代知名音乐人,以其在古典音乐领域的杰出成就而闻名。
他的声乐作品《关雎》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国古典音乐界享有盛誉,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
这首歌曲充分展现了赵季平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创新,充满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关雎》这首歌曲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赵季平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
一、《关雎》的背景与含义
我们需了解《关雎》这首歌曲的背景与含义。
《关雎》是中国古代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中的一首诗,描写了楚国的美丽风景和深情厚爱。
在这首诗中,它通过雄壮的诗言表达了古代楚国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
赵季平通过自己的声乐创作,将这首古诗进行了音乐化处理,形成了《关雎》这首音乐作品。
二、声乐表现与处理
在乐曲的处理上,赵季平融合了古典音乐和当代音乐的元素,使得《关雎》在旋律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他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器乐编配,以及精湛的演唱技巧,使得整个乐曲在情感表达和音乐呈现上都极具魅力和感染力。
他还通过细腻的音乐处理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关雎》这首歌曲在音乐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三、文化内涵与创新
我们来分析一下《关雎》这首歌曲在文化内涵和创新方面的特点。
赵季平作为中国当代音乐人,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充满热爱和认同,他不仅在音乐创作中深入挖掘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还将这些古诗进行了音乐化处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作品。
赵季平艺术歌曲《关雎》赏析一、作曲家赵季平简介赵季平,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在音乐创作方面,无论是民族管弦乐、交响乐、影视音乐、还是合唱、戏曲音乐、歌舞剧音乐,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涉及。
赵季平被称为“最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民族特色的作曲家”。
他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功底和创作才华是人类的珍贵财富。
他创作的歌曲《关雎》具有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艺术特点。
曲调婉转,跌宕起伏,感情热烈,似诉似吟。
多段间奏的运用使歌词间的衔接完美极致,恰到好处,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二、艺术歌曲《关雎》的作品演唱分析艺术歌曲《关雎》F大调演奏,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三段体(A+B+A)形式来创作,结构工整。
前后部分完全重复,中间展开歌曲的高潮部分。
歌曲的过门部分、引子独具艺术特色,采用五声音阶,一高一低的两句,似乎在倾诉表达内心的激动,每句最后使用的装饰音突出了古代音乐的特点。
一个小的转折后旋律采用两个八度来形容内心的起伏和不平静,之后旋律开始平稳过渡,由高到低来缓和,完全进入一种安宁静谧的意境,用两个小节的装饰音来延续,之后采用颤音进入到歌曲的A部。
A部有两句来完成,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节奏上比较平稳,旋律也没有太大的起伏,作者意图似乎是要说出来,用来引出下句的主题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两个名词后面分别紧跟着两个八分休止符,突出强调这两种气质的女子是年轻男子爱慕追求的对象;后句中“君子好逑”的“好”(hao 四声)字用由低及高的八度来加强渲染男子追求的迫切心情。
“逑”字是整首歌曲的中心,整首诗歌都在表达年轻男子对美貌女子的追求心情过程,从深切的思念爱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小间奏过后,“层次荇菜,左右流之”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河边上生长之物来睹物思情。
旋律节奏较上句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但在演唱上要求歌者感情更充沛,表现力更丰富。
歌曲B段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来突出结构无论在节奏、旋律、织体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来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之情。
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歌曲分析与处理一、歌曲特点1.旋律既保留古韵,又融入现代乐理技巧,完美体现中西合璧的音乐理念。
2.曲式为AABA,具有明显的重复性和层次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歌曲结构。
3.歌曲节奏明快,采用了多种打击乐器和弦乐器,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氛围,体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喜悦。
二、歌曲分析1.节奏和乐器该曲旋律活泼,节奏明快,使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手指和头颈舞动。
从伴奏中可以听到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交替使用,其中钹子和拨弦乐器的使用使得乐曲的音色更加浑厚深远,形成了独特的声音色彩。
2.口型表达歌词中的“啾啾”、“鸠鸠”等声音要求歌者具备精准的口型表达能力,通过巧妙的发声技巧表现出诗歌中所描绘的精灵般的小鸟形象。
3.情感表达歌曲通过音乐的语言展现出古代农耕文明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氛围。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了在音乐和歌词中传递出愉悦和欣喜之情,还通过节奏快速转换、音乐高潮等手法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三、歌曲处理1.音乐编排该曲旋律鲜明明朗,节奏感强,形式简洁明了,易于传唱。
在曲调转换、音高上做了较多变化,表现出不同情感状态。
传统的打击乐器、弦乐器在编排上也经过了修改,营造出全新的音色和效果。
2.音效制作针对历史文化类型的音乐作品,音效制作更加注重音色的还原和突出,通过混响调制和压缩等技术手段,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做整合和调试,从而达到更加丰满和优美的音效效果。
3.歌词演绎歌词演绎应注重口型表达,准确快捷地表现出在文学、文化层面上的意境与意义。
具体的演绎方式可结合视觉效果来完成,如表情、手势等辅助手段,则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总结赵季平声乐作品《关雎》在将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音乐的过程中,将中西方音乐理念融合,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效果。
本曲演绎要点在于全面传递音乐所依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各种手段呈现出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谈赵季平艺术歌曲《关雎》的音乐词曲与情感表达扎木勒(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000)摘要:《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章,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创作,他使用音乐的语言来表现《关雎》流水一般的韵致,每一词、句都好似波纹在荡漾,还原了文章中原有的传统美感,更向听者表达出流原句中的深层含义。
本文通过分析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和《关雎》的词韵来展现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关雎》;赵季平;音乐语言;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24.1;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2-008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2.038一、前言《关雎》选自《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个篇章,展现了《诗弪》主要的整体风格,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赵季平先生所创作的《关雎》作为新时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因为其极具古典诗词韵律,同时还运用了现代声乐作品的创作技法,不仅有古典诗词的诗韵美,还有现代音乐的时代美,能够让广大声乐演唱者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关雎》的词句意蕴,达到“声”入人心的效果。
二、作曲家赵季平生平介绍赵季平先生是我国上个世纪末期电影音乐方面的重要人物,为我国的电影创作了将近五十部音乐作品,通过赵先生根据电影创作的音乐,与电影配合,使电影整体增色不少,很多电影甚至获得界内大奖。
其代表配乐作品有《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笑傲江湖》等。
赵先生每一部作品都体现出了电影的精华,与电影的情节和氛围相得益彰,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
赵季平先生用他真挚的内心来感知传统文化和习俗,运用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大多数作品都能够充分的调动听者的民族音乐情怀。
赵季平先生了解学习我们国家特有的民族乐器,例如二胡、古琴、中阮、琵琶等,并加以灵活的运用在创作中,使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都被赵季平先生的作品所震惊。
关于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演唱研究的文献综述二、赵季平与《关雎》赵季平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雅致、婉约秀丽著称。
《关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古代女子在思念之情中的无奈和悲伤,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
三、《关雎》的音乐形式《关雎》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其音乐形式一直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演唱中,常常使用古琴、二胡等乐器来伴奏,以营造出深沉婉约的氛围。
也有现代音乐人将其重新编曲,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之更具现代感和包容性。
四、《关雎》的唱法技巧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唱法技巧是影响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关雎》的演唱中,常常需要运用细腻的技巧来表现出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变化、发声技巧等等。
不同的演唱者和表演者也会在唱法上有所差异,这也为该诗词的演唱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五、《关雎》的情感表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将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得体,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诗人的原意。
在《关雎》的演唱中,常常需要表现出思念之情的深沉和悲伤的哀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而对这些情感的表达也就需要演唱者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技巧。
六、《关雎》的演唱研究现状目前,《关雎》的演唱研究在学术界和艺术界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
也有不少演唱者和表演者将其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
七、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尽管《关雎》的演唱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歌曲的音乐形式和唱法技巧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情感表达的更为精准的把握等。
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为《关雎》的演唱研究提供更多的丰富内容和深入剖析。
八、结语《关雎》是中国古代著名诗词作品之一,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当代音乐2020年第11期MODERN MUSIC 歌曲《关雎》艺术风格与演唱分析叶韵[摘要]歌曲《关雎》中的选词是来自于我国古代第一首描写关于男女之间爱情的诗歌[1]o全诗第一次将那种男女之间的微妙之情描写出来,包括纠结、无奈、甜蜜、追求、释怀。
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运用我国第一首爱情诗词《关雎》将其与自己独特的艺术灵感相结合而创作出具有古风古韵的艺术歌曲。
其歌词优美,曲调韵味十足、感人至深、清新华丽、抒情惆怅,立意与形式皆美的现代少有的优秀古风民歌。
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欣赏,该曲是我国现代民歌与传统诗歌创作的完美结合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对于这样优秀的作品,演唱者该把握好歌曲的情感以及正确地咬字吐字。
古风民歌中最关键的换气,在本曲中应当巧妙处理和运用。
歌曲进入中心段落时,要用饱满的激情、圆润的歌声演唱,重复展示女高音的音色与技巧。
通过了解和浅析本歌曲,使我们可以更切实地了解目前我国古风民歌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关雎》;赵季平;歌曲分析;歌曲处理;古风民歌[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1-0101-03一、歌曲的艺术风格赵季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
曾多年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现就任陕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以及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在创作音乐方面,赵季平先生是公认的“最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作曲家”。
在交响乐、影视配乐、合唱作曲、戏曲创作、格局配乐、舞剧的相关音乐都有赵季平先生经典作品。
歌曲《关雎》的创作是赵季平先生为当下人们打开的一幅回忆的画卷,欣赏过后的心境恍如回到了古代。
整首曲子的词都十分具有我国古代的用词风格,该部作品来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内容,整首词描写的是一位“君子”表达自己在思念的那位“淑女”,这首词作为一首爱情诗词,以水域作为辅助将人带入整部作品的情境之中[2]。
全诗采用了情绪递增的方法,借用各种当时的景和物,用此来描写出这位年轻男子对一位容貌气质姣好的年轻女子的爱慕之情和追求的艰辛过程,情绪是无奈纠结[收稿日期]2020-05-26[作者简介]叶韵(1992—),女,衢州学院附属学校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教师。
宋祖英《关雎》作品赏析杨咏梅湖南科技大学摘要:《关雎》这首作品是赵季平先生根据中国古诗词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而谱写出一首古典与现代、激情与婉约互相融合的艺术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整首作品运用借物寄情、隐喻含蓄的情感表达方 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窈窕淑女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宋祖英《关雎》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 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08-02宋祖英,中国最美的民歌天后,当今最富盛名的女高 音歌唱家,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她 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 创造的轨迹,她拥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表达方 式,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
《关雎》这首作品是 赵季平根据诗词的艺术气质,运用精湛的写作手法,在音 乐中塑造了一幅幅唯美、幽静、细致、浪漫、热情的画卷, 登上了英国伦敦阿尔伯特皇家音乐厅的舞台,由宋祖英 独唱,响彻国际,受到海外观众的一度好评。
整首歌曲的 情感表达是有所节制的,可谓“乐而不淫”。
整个故事就像 是在写一个男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从求之不 得的焦虑,紧接着到了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调式是以五 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清乐D 羽调式、七声雅乐D 羽调式。
中国曲式结构一般是分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变奏 体等。
这首曲子是A +B +A 三段体的结构,这是西方常见 的调式结构。
以下将对宋祖英版《关雎》进行具体分析,探 究拥有古人清新的风格特征,歌唱家的精湛技艺,作曲家 巧妙的结构构思,词作者清新脱俗的语言,多者合而为一 的经典版本。
_、舒缓稳妥的柔美A 段前奏开篇十分安静,宛如一幅雾气朦胧的山水画。
紧 接着就像雎鸠一样,箫的活泼颤音将宋祖英美妙的歌声 引入进来,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歌词虽简,但 却经典。
开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节奏为二八节奏,较平稳,简单的描绘了春日美景。
赵季平《关雎》中的演唱情感表现摘要:赵季平先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名誉主席,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都曾以他的曲子为主题曲。
一方面深化了影视表现的题材特色,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音乐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他的创作范围广阔,题材丰富,他创作的歌曲艺术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具有民族性,是现代艺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
关键词:赵季平《关雎》古词新曲演唱情感音韵武汉音乐学院 徐晓燕艺术平台赵季平先生在音乐创作中注重音乐的气息,特别是在《关雎》一篇中。
这首作品是依据诗经中的《关雎》编写的,作为我国最早的爱情诗篇,气息十分讲究,有一唱三叹的感觉。
这篇曲子的曲调优美,极富古典韵味,其中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因素,不仅体现了歌词的丰富意蕴,也增强了词韵,声韵,意韵三者之间的联系。
曲调的旋律,结构安排,调式组建,伴奏大选取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一、《关雎》在我国诗歌中的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具有文艺意义的文学作品。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收录在《国风·周南》中。
诗歌既是诗与歌,歌也是人类最早的文艺创作,《关雎》是一篇描写了主人公追求女子的过程的爱情诗歌,全诗语言朴素而不失唯美,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人事描写的生动性。
《关雎》自身的艺术性也促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同时以关雎为蓝本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诗歌,在音乐方面也对《关雎》进行了多次再创作,赵季平先生结合《关雎》自身的艺术性和他本人的《关雎》的理解,再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继而创作出了新唱法《关雎》,依靠《关雎》的再创作,融入了更深层次的演唱情感,充分向当代艺术爱好者展现了先秦时代的民俗风貌和爱情故事 。
在古代,诗与歌不相分离,诗是歌的载体,歌是诗的表达,二者向内受人们内心世界的影响,即“即兴赋诗,和酒而歌”。
向外又与社会环境与文艺氛围相互影响,文艺的创作促进了文化的进展,文艺氛围有提高了文艺创作的水平和审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