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个性
- 格式:ppt
- 大小:8.90 MB
- 文档页数:77
而有一些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例如,爱迪生没有因为发明了钨灯丝而停止他的研究的脚步。
2.需要对个体的心理过程的影响。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需要调节和控制着个体认识过程的倾向。
需要对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
凡是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感和情绪,否则产生否定的情绪和情感。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
个体为了满足需要,从事一定的活动,要用一定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
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
3.需要在个性中起重要作用,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像我们上节课也说到了动机与需要紧密联系的,实际上个性倾向性的其他方面如动机、理想、信念等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而个性心理特征是受个性倾向性调节的。
(三)需要的分类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理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如进食、饮水、睡眠等。
生理需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如果个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正常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无法生存,或不能延续后代。
生理性需要往往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如对睡眠和饮食的需要。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生理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性。
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只依靠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人类不仅以周围环境的自然物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且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需要的对象。
比如:人需要新鲜的空气,这种需要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满足。
人需要美味佳肴,而烹饪这些食物需要使用各种烹调器械。
人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需要的调节表现在进食、睡眠等方面。
比如:人在进食时,不仅要受机体的饥饿状态的支配,而且要考虑各种社会习俗和礼仪。
第十章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第一节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现实的审美活动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人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及其各种认识能力,都因生理基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审美活动中的个性特征既有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等生理基础的差异,又有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文化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差异。
1.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个性特征与人的先天因素,如气质、神经系统类型与生理素质等有关。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认为人体内因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汁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血液在比例中占优势的为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就为胆汁质,黑胆质占优势就为抑郁质,粘液汁占优势就为粘液质。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有对应关系,可以按照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三个基本特性即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的不同组合来解释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为强而不平衡的灵活型的,在气质上是不可抑制型;强而平衡的灵活型,在气质上是活泼型;弱而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安静型;弱而不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弱型。
多血质的人热情、灵活、机智、敏锐,情绪兴奋性高,外露、外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胆质汁的人豪爽、直率、敢作敢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粘液汁的人安静、稳重、踏实肯干,情绪兴奋性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的人孤僻易感,优柔寡断,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严重内倾,反应速度慢,刻板而不灵活。
巴甫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认为各类型的特点与一些专门能力直接相关。
第一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艺术型,他们对现实的感知具有完整性、充分性和主动性,想象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第二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思维型,他们长于分解现实,抽象思维能力发达。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一、名词解释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识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才能与天才: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才能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
天才是指才能的高度发展。
它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5、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智力:即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7、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又叫比率智商,以后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二、填空题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叫智力。
2、特殊能力是为完成专门或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
4、勤能补拙说明了性格的勤奋能弥补能力不足心理原理。
5、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7、智商表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8、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能力水平与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9、能力测验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原理是气质的稳定性。
11、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1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做人必须要注意外表做人必须注意外表。
记住,你的外表能“说话”,你应尽力让它向别人表达积极的意义,决不要衣冠不整、精神萎靡地离家外出。
否则,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会“不及格”。
如果你现在认为还没有自己满意或合适的衣服可穿,那么,就认真地劝告自己去挑几件合适的衣服吧,哪怕花掉你第一个月的工资,然后昂起头来走路!但记住,一定要选好,哪怕请教专家研究上一个月!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
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不会吸引他人太多的注意力。
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饰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他显得更潇洒精神,更讨人喜欢。
你的外表对你自己和对他人都有极大的影响。
它决定着别人对你的看法。
从理论上说,应该看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他的外表与穿着。
但你绝不要被这些理论所迷惑,人们总是以你的外表与穿着作为评价你的基础。
你的外表是别人评价你的第一基础,这种第一印象,将对他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确实,从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人对你的看法与你的外表形象乃至衣着联系极大。
穿戴考究是人的形象,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意义。
它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重要人物,精明、欣欣向上和可以信赖。
这个人值得尊重、钦佩和信任。
他尊重自己,我们也应该尊重他。
”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他们的形象告诉人们消极的东西:“这是一个境况不佳的人。
他也是一个粗心、无效率、无足轻重的人;不需要特殊的考虑;他习惯于被动地生活。
”结果是:你的“包装”越好,你将越容易让他人接受。
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是为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使自己觉得处于最佳状态。
你是你心中的自我,如果你的外表使你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那么你就会低人一等;你的形象使你觉得渺小,那么你便会变得渺小。
形象良好,则你的思想和行动都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整理表情比整理仪容更重要大多数人都比较重视自己的服饰仪容,他们总是要对照镜子刻意打扮一番,看领带是否正常,头发是否凌乱,惟恐因衣着粗俗而令人看不起。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
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哪个是园园。
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
邻居家的欢欢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
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
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
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
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要点归纳第十章幼儿的个性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一、填空、名词1、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2、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接人待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3、个性的特征主要有(独特性)、(整体性)及(稳定性)。
独特性——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没有完全相同的。
整体性——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
稳定性——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
4、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5、个性是在人(先天生物特点)的基础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6、直接影响个性发展的具体因素是人生活的(微观环境),即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的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幼儿园)和(学校)。
7、幼儿期(或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二、简答1、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逐渐稳定;(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2、案例: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1)幼儿期个性的发展将是他们以后成长的基础;(2)幼儿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儿童以后成长会更加顺利;(3)幼儿期出现发展问题,家长和教师对儿童以后再教育就很难,对孩子来讲,改正其不良个性特点的过程更加痛苦;(4)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小的时候找到根源;(5)教育措施:注意幼儿的个性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简述幼儿个性的组成。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1)个性的动力系统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个性倾向系统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人生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