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344.03 KB
- 文档页数:19
史学概论期末考1、历史学的社会价值有哪些?①学习历史,可以“殷鉴”,为现实提供经验教训。
②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古代的典型人物,警醒后人,陶冶精神品格。
③学习历史,可以积累智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学习历史对个人和每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必须重视历史学。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这门课程?①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历史判断,能够和敢于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②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分析不同现象,寻找真正客观、科学的历史发展动力和规律。
3、如何正确看待唯物史观和非唯物史观的价值4、弄清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的概念A.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以往的客观过程。
广义的历史则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史学家撰写的历史;二是历史学。
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种古老意义的解读:史官B.历史学又称为历史编纂学,泛指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修史的原理、方法。
C.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和历史学的根本性观点和看法,是一种系统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5、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和根本性质学科特点:①史学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历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②历史学首先要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前提;③史学家对历史进行认识时,不能脱离对复杂的现实和未来的思考;④历史研究要分两步走,(了解事实、解读事实)其根本目的,在于宣召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最终动力;⑤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根本性质:6、什么是历史观?历史观的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及其背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历史观的发展也必须遵循“物质决定意识”这个根本规律,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两个或者说三个阶段。
(1)天命——神学史观特点:这是一种把人类社会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都归结为天命或神灵意志结果的历史观。
出现和流行时间:近代以前(原始、封建)出现背景:它与原始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活及与之相适应的普遍人身依附关系相联系。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史学要论》《史学要论》是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理论的成果,1924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
他阐述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历史学的科学地位、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研究的任务等问题,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理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旧史学,并倡导史学革命,提出要以唯物史观“改作”、“重作”全部历史。
2.《历史哲学教程》翦伯赞在书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具体反映、关于中国社会形势发展史等方面的问题。
本书旨在系统地展示二十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
读者将会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中国历史学怎样沿着一条崎岖的道路从传统走进了现代,将会看到中国历史学的转型、创新、继承、探索的历程,将会看到一百年间众多的学者怎样用心血汗水浇灌润泽了祖国的历史学园地。
3.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该书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它突破了以历史文献为国故的局限,将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实物,把《诗》、《书》、《易》里面的的纸上史料,与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于一炉。
最早提出殷周之际是中国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观点。
4.“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古史新证》提出的,倡导在研究古代文史时运用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释证,两者结合以论证古史之说。
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拓展了史料的范围,揭示了新材料的发现对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价值。
5. 计量史学计量史学是运用现代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产物。
它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诸如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军事史、人口史等等,在当代史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6.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比较史学方法又称历史比较方法,指的是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时间系列上的前后阶段的纵向异同比较(又称历时性比较或垂直比较)或空间系列上的同一阶段的横向异同比较(又称共时性比较或水平比较)的一套历史研究方法。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3.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史学之父”的殊荣;4.欧洲中世纪的史学观主要是基督史观;5.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神学历史思想基础;6.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7.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8.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的描述精辟地阐明了客观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10.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法则式归纳方式又称实证归纳;13.归纳性方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14.演绎性方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二、多选题1.历史学与下面哪些学科间有着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a)哲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地理学2.移情式领悟方法也被称作()a)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个别描述式的表现方法艺术式的表现方法3.“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倡导者有()a)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4.国内史学界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a)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关系各种因素的合力5.历史文献学科包括哪几个部分()a)经史子集档案文献地方志甲骨和金石铭类外国人著述6.人本主义思潮中的某些代表人物()a)萨特尼采叔本华7.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为科学经历了那些阶段()a)天命史观人性-理性史观唯物史观神学史官8.中国古代持有历史循环论观点的是()a)孟子邹衍9.古代希伯来哲学大致上由哪些关键概念确立起来()a)对唯一神的信仰受神恩赐或被神“选择”的观念神授法律的重要性10.孔德的实证主义主要包括哪些方法()a)观察比较11.史学功能有()a)资鉴史观垂训史观经世史观史学无用论12.史实的考证中常用到的方法有()a)求源法反证法旁证法理政法13.新史学的方法有()a)比较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三、名词解释1.汤比因2.历史本体论3.人本主义历史学本体论4.马克斯·韦伯5.历史相对主义6.历史客观主义四、简答题1.简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2.简述古史辩派;3.简述什么是史学研究中的导向性方法;五、论述题1.论述历史与信息技术相互关系;2.我对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认识;。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复习资料1、历史意识:人类有了自觉的意识后,开始向长辈学习生存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进而意识到还要向去世的先辈学习。
萌发了最初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历史遗产:有物质遗产,也有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遗产。
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由于政治、经济立场的不同,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也不同。
都要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历史遗产为自己的现实利益服务。
因此,出现了对历史的不同解释。
史鉴、史师:由于人们对史鉴、史师的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维柯的历史观:维柯:《新科学》把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时代神的时代:人们在神的政府统治之下,一切都由神的力量支配。
英雄时代:人们在贵族统治之下,贵族认为自己的品性高于平民,所以是当然的统治者。
凡人时代:所有人都承认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先建立民众国家,然后建立君主国家。
两者都是由人建立的政府。
跟神没有关系。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他认为最后还是“神的谕示”。
《新科学》的副标题“按照神的谕示考察各民族共同本性的科学”3、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与天命——神学史观西周时期,周公等认为,夏、商王朝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服天命”、“受天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敬德”。
所谓“敬德”就是“保民”。
西周的天命观一直影响到后世儒家的历史观。
“天命”、“天道”、“天理”成为儒家历史评价的标准。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他在探讨朝代更替时,多强调“天”对人事的干预。
《史记·天官书》“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竞天。
其后秦遂以灭六国,并中国,……”《高祖本纪第八》:“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红笔标注的是我们考试考到的内容及题型史学概论1、历史是什么?两个含义:一指过去发生的事情本身;二指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这两个含义的内容本身有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就是历史这一概念中的源和流的关系。
2、历史的主要特点?(简答)[要求: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偶然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历史的内容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人的活动;人的存在,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首要前提。
2、历史不可能重演:历史现象按照时间顺序发生、发展,一去不复返,不像某些自然界的现象,可以“重复”地出现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其“再现”。
3、历史具有复杂性: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特质上。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在受着客观规律支配的同时,还受着有意识的人的牵动,正是人的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4、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①历史的统一性:是指历史所共同的东西、普遍的存在,即历史的客观现象。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能够在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阶段上都起作用的规律。
二是仅仅在某一个社会历史阶段起作用,而并不能够适用于其他社会历史阶段的规律。
三是为某一个社会或某一种社会现象所独有的规律。
这些规律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或某个阶段、某个时代、某一社会现象的共性、普遍性,也即是统一性。
②历史的多样性: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事实。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都不可能是雷同的。
③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历史发展中,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辨证地存在于一起的。
尽管历史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是,却都要受着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制约。
与此同时,历史的统一性即规律性,又只能通过历史的多样性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具体的历史进程,才能够体现出来。
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5、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与现象之间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
1、什么是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学本体论: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观点或理论,核心是社会历史观(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
历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
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
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
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和历史认识客体(即客观历史)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
2、历史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自然史、人类史,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史(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不同)。
①自然史与人类史相比,在时间上要久远得多,在范围上也要广泛得多。
②人类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则不然,自然是没有意识的存在。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英雄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社会意识是存在的派生物。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肯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5、唯心史观代表观点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要是少数的英雄人物的意志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用主观精神解释社会的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则从社会外部寻找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把诸如上帝、神等所谓的客观精神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名词解释1.《新科学》《新科学》是意大利历史学家、法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美学家维柯的历史著作,初版于1725年全名是《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的新科学的一些原则》,是一部阐述古代文化史、诗歌和美学的理论著作,全书分5卷:(1)原则的奠定,(2)诗性的智慧,(3)发现真正的荷马,(4)世界各民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5)各民族复兴时人类各种典章制度的复现,附全书结论。
全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如何从野蛮的动物状态逐渐发展成为过着社会生活的文明人。
对近代西方史学和当代西方美学产生重要影响。
2.实证哲学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密尔和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哲学的特点:(1)首先是确定事实。
(2)其次是构成规律。
(3)认为所谓规律仅仅是研究者从现象之间的“相继和相似的自然关系”归纳出来的“恒定趋势”或“定律”,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因果必然性规律,因为它认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因果必然性规律。
实证主义的方法:观察、实验、比较。
3.复线历史复线历史是后现代思潮下的历史研究产物,由印度裔美籍中国史专家杜赞奇提出,来反思现有的历史叙述和历史话语。
所谓复线历史,即认为“过去并非仅仅沿着一条直线向前延伸,而是扩散于时间与空间之中,历史叙述与历史话语在表述过去的过程中,根据现在的需要来收集摄取业已扩散的历史,从历史中寻找有利于己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新的历史叙述与历史话语一旦形成,又会对现实形成制约,从而揭示出现实与历史的互动关系。
”复线的历史,是一种试图既把握过去的散失,又把握其传播的历史。
4.“密尔五法”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约翰•密尔所提出的归纳方法。
他在《逻辑体系》一书中,对培根的“三表法”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所阐述的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是: 求同法、察异法、求同察异共用法、剩余法和共变法。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研究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学问。
作为历史学的入门课程,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史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历史学基本概念、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历史学基本概念1. 历史:介绍历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 历史学:探讨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史料:介绍史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4. 事件与过程:阐述事件与过程在历史研究中的区别和重要性。
5.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讨论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以及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论1. 归纳与演绎:介绍归纳和演绎作为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应用。
2. 文献分析:探讨文献分析作为重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技巧。
3. 田野调查和考古学:讲解田野调查和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方法。
4. 时间与空间:阐述时间与空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5. 比较研究:介绍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历史学的研究对象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2. 国家与政治制度:探讨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的研究议题。
3. 经济与贸易:阐述经济与贸易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社会与文化:讲解社会与文化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相关的研究领域。
5. 科技与环境:介绍科技与环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四、历史学的研究领域1. 古代史研究:介绍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和重要性。
2. 中世纪史研究:探讨中世纪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3. 近代史研究:阐述近代史研究的内容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现代史研究:讲解现代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5. 当代史研究:介绍当代史研究的对象和对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五、历史学的意义与价值1. 历史的记忆与认知:探讨历史研究对于个体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第一章历史认识的过程和层次问题一、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主体?(一)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就是现实的人类。
除了那些还不能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昨日之事与今日之事区分开来的婴幼儿之外,任何人,当他抱着某种目的或为某种需要所驱使去回顾以往、思索过去时,他就进入了一种历史认识活动,就成为一个历史认识的主体。
这种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广泛而普遍地存在着的历史认识主体,可以称为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的意义:根据历史认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1.对人类群体进行历史认识的必要性。
历史认识就是使我们能够架设一座从过去通向现在的桥梁,促使人们不仅对今天的,而且对明天的任务有所了解。
一个群体的现实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有效性,取决于他们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2.狭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内涵与外延。
在人类群体中,在广义的历史认识的主体的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专门关心和记忆群体历史的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可以称为狭义的历史认识主体。
问题二、历史认识的客体包含哪几个层次?历史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1)作为历史原型客体的延伸体的现实社会;(2)作为历史遗存客体的实物和文字史料;(3)隐藏在历史现实延伸体和遗存体后面的历史原型客体。
问题三、历史认识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一、历史认识的第一层次及其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不是出自无缘无故的好奇心的驱使去认识和研究历史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某种困惑或需要,驱使他们到历史中去寻求答案,才去认识和研究历史。
在历史认识的开始阶段,社会历史观的制导主要表现在促进认识主体确定历史认识的主题和主旨,提出可能的结论假设,从而确定搜集史料和史实的方向和范围第二,他从现实社会中感受到他觉得特别需要从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的某些领域或问题,从而初步确定他要着手研究的领域或课题,甚至形成某种极初步的假设。
《史学概论》总复习题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第一节什么是历史;第二节什么是历史学;第三节历史观一、名词解释1、历史:广义上讲,历史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属性。
历史是一种狭义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史。
是关于人的历史费弗尔提出的,“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和思想的科学”。
恩格斯:“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2、历史学:历史学可以简称史学,历史学是系统叙述和研究人类以往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
即对于以往人类活动及社会状况的条理化、系统性认识。
3、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理论认识,即对人类客观历史的概括性、总体性认识。
历史观同时也是人们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4、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将某种历史观予以理论的、系统的论证。
二、问答题1、历史的根本属性?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人类存在发展的历史。
客观实在性是其根本属性。
2、历史学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历史学研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举凡以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具体事件、人物等等,均在探讨范围。
史学不仅研究各个组成部分,而且注意到不同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予以综合,力图得出统一的概括性、规律性的认识,(2)写实性:历史学不仅对研究对象予以总结和概括,还必须记述客观史事的真情实况。
(3)动态回顾性:历史学将既往的人类活动,视为前后相承、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已经消逝的史实,是一种动态的回顾。
这有助于找出事件的前因后果。
动态的回顾,是通古今之變,是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与方向。
站在当今时代的思想高度上回顾历史,这种回顾是向前展望结合一起的。
3、历史学的主要功能?(1)认识功能:在历史——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这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社会发展规律。
《史学概论》试题库一、填空题:1、《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2、意大利史学家贝奈戴▪克罗齐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3、史的初意是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4、历史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5、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6、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基础..7、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天命史观、五德史观、圣人史观..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梁启超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1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1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部分..1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13、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14、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15、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16、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17、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复古与反神学为主题..18、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理性和进步为主题..19、十九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前期的西方史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 -自由主义史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 ;下半叶是实证主义史学 ..20、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21、当代西方新史学各流派大多是在年鉴学派学派影响下发展起来的..22、汤因比认为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规律..23、斯宾格勒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24、记言、记事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体裁..25、史书的体例包括史书序言的设置、标题的设计、引文、附录、注释的编纂方式和记时、记地的惯例等在内..26、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太岁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今人编纂史书多用公元纪年法..27、中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是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 ;而近代以来史书体裁的主流是章节体 ..28、历史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历史29.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到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发展到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再发展到唯物史观主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30.后现代主义把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说;统统贬称为“大讲述”;倡言“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等主张.. 31.新康德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 ;他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价值知识..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历史学是科学而非艺术1、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①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样是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历史学与科学一样也要揭示事物、现象发展运动规律..历史学具有时间一去不复返;空间不可接近;事实的强烈个别性和一次性特点..2、历史学的内容是科学的;其表现形式是讲求表达艺术的..①历史学离不开文字的表述;而文字的表述方式即是一门艺术..②史学研究对个别事物的描述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方式..2、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整个西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既反映又促进了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的——事件转向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使历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并且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促进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研究;尤其是他们在社会和政治动荡时期的作用;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结构观念以及他对阶级斗争的研究对历史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历史学理论的兴趣..3、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现实的人类;狭义——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历史认识的客体:客观存在的历史..主、客体是相对应的4、历史认识的现实客体与潜在客体是什么⑴现实的认识客体:已被纳入主体的历史认识活动;并为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那些客观历史..⑵潜在的认识客体:客观上已发生过、但尚未被主体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历史..5、怎样理解马克思注意所说的“现实的人”含义第一;它首先指的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人..第二;它是指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或“隶属于阶级”的人..第三;它是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6.怎样理解经验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内涵及其根本区别内涵:经验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科学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根本区别:1经验规律是仅仅根据经验观察到的重复性事件做出的归纳;其中没有包含“为什么”重复出现的了“因果链条”;简言之;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规律;2科学规律则包含“因果链条”;那“因果链条”虽然也是经验事实为依据;但不是局限于单层面的事实;而必须包括“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而且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那“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是否存在着因果必然性的联系..经过实践确认的因果必然性联系;就是包含了“因果链条”的科学规律;简言之;就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规律..7.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客观限定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关系:1一方面;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他们先辈和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发展水平及其所造成的条件的限制..2另一方面;人们自身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总要不断地有所发展;从而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突破那些限制..8.什么是史料怎样理解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1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存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也称史迹遗存和文献史料两大类..2价值: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复、完备、连续和系统远见;所以成为重要史料的来源..实物史料的发掘和发现不仅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并增强人们对历史的真实感..因此;实物史料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特别是没有记载的历史时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实物史料和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9.试简述辨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辨伪的基本原则是实录直书2辨伪的方法归结为八点:①“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即检查最早的目录书是否著录过..②“核之群志;以观其绪..”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③“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④“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这部书中的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⑤“核之文;以观其体..”即核查这部书的文体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⑥“核之事;以观其时..”即考察书中所记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⑦“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⑧“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即考察传播书的是什么人..10.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它有什么应用价值比较史学方法;指的是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价值: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11.“史”有哪些含义“史”最初是指掌握简册的文官;后来具有掌存文告及记载史事的职能..即初意为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至战国时期;“史”具有了记载性文件的含义..12.怎样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提出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三、论述题:1、史学概论的内涵与体系内涵内容:以研究历史的历史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探讨历史学本身的规律;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史学本身的理论考察;提高整个历史学界研究水平的需要..内容决定范围体系问题1历史观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历史运动;历史动力;史学功能2历史编纂学3历史文献学4史学发展史:史学家、史著、史学思潮、史学理论发展史史学史5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发展新时期史学工作的需要;提高史学工作水平、史学工作者素质的需要;了解史学与现实社会关系;教育上的作用..3、什么是历史;历史与历史著述的区别与联系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1区别:概念与性质的区别;历史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历史著述是主观的认识;历史是唯一的;永恒的;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可改变;而历史认识则是丰富多样的;不断变化的..2联系:二者关系密切;原材料与加工品之间关系;前者为基础;著述极力反映真实的历史..4、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1 有关“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近代以前史学实践的两种倾向;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实践的艺术倾向和科学倾向;二十世纪史学学科性质的科学和艺术之争..2史学是科学而非艺术: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①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事物;同样是不以任何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历史学与科学一样也要揭示事物、现象发展运动规律..时间一去不复返;空间不可接近;事实的强烈个别性和一次性特点..3历史学的内容是科学的;其表现形式是讲求表达艺术的..历史学离不开文字的表述;而文字的表述方式即是一门艺术;史学研究对个别事物的描述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方式..5.试论述兰克学派的史学思想及其对历史研究的影响1①兰克史学的核心是客观主义;兰克史学历史研究方法的原则是史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唯一途径就是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并加以科学的考证..②兰克所创立的史观后来被称为历史主义; 其核心是坚持历史的个别性和独特性即历史的特殊性③用神秘的基督教神学解释历史;相信上帝无处不在;上帝主宰一切..2影响:兰克创立的历史研究和教学方法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用研究班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批又一批历史学家..时至今日;西方许多历史学家仍把兰克奉为史学的正宗嫡祖..6、简述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1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2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3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7.什么是规律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规律: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事物本省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了经典表述..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一层的意思就是后来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后一层的意思是讲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作用下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目前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前一层意思表述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后一层意思表述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只是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各民族历史进程中的表现形式所作的大体上的归纳;并非普遍规律本身;因为许多民族的历史都没有严格按照那样的顺序演进;就足以证明那个顺序不可能是普遍规律..另一种见解认为;两层意思是一个整体;都是表述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社会形态的演进方面;虽然有的民族的历史进程不一定严格按照那样的顺序演进;但从总体上看;总的演进轨道并没有脱离那个顺序..。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历史”一词的基本含义。
基本含义:过去发生的事实(客观历史本身);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主体化历史);一门学科、一门专业。
2、如何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历史”?广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狭义:人类社会史。
“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方面。
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
“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个方面。
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
”3、什么是历史记录?历史记录属于初始层次,是对历史事物、现象的记录而非分析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其基本特点即是侧重记人、记事、记物,而较少分析其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
4、什么是历史著述?历史著述属于较高层次,是历史认识者、研究者通过对历史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把握,借助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种史料进行鉴别、分析而达到的对历史事件或过程的相互联系、性质特点等等的认识。
5、人类社会史有哪些特点?特点:客观实在性;时间性;变化激烈性;意识性和复杂性。
第二章:1、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就是以史料为基础和中介,在一定的观念、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帮助下,记载或思考、重建客观历史,并寻找其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学科。
2、简述历史学的结构。
历史学的结构是以史料为基础,史料包括:文字记载、史迹遗存、口碑史料;历史学是以史实为主体,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国别史等;历史学是以理论为指导,其中包括: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等。
3、什么是史料?史料: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4、史料具有哪些作用?史料的作用:1、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离不开史料。
2、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2)史料是否充备和正确,也是确定历史学家选择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3)史料可以使各种现象互相补充,相互论证,对正确描述历史事实,取得科学的结论和阐述观点有极大的帮助。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辑要1、史学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在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长期存在着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分歧和斗争。
2、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研究的问题诸如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否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等3、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和理论,研究的问题例如历史研究方法是否存在着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区别?历史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何异同等。
4、《史学要论》:李大钊著。
《史学要论》是他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理论的成果,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
他阐述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历史学的科学地位、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研究的任务等问题,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理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旧史学,并倡导史学革命,提出要以唯物史观“改作”、“重作”全部历史。
5、合力英雄史观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英雄史观:代表人物卡莱尔,尼采等。
认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历史发展取决于伟大人物的活动。
6、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历史本身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人类历史是以往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
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可以被认识,只是它被认识的途径、特点、方法与其它学科有差别罢了。
7、人类社会历史有无规律?如果有,如何正确理解?有。
史学概论题型:简答题、论述题题目:1.关于历史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历史的含义:指人类过去的经历;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三层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忽视他们之间的区别就会产生许多误解,引起不良后果。
2.科学与艺术之争中有哪些人物和代表观点?马考莱(英)史学是想象力与理性的完美合成品;提倡用文学风格书写历史。
托马斯·卡莱尔(英)英雄主义史观《维多利亚时代》、《法国革命》、《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
弗劳德(英)卡莱尔的学生,《托马斯·卡尔莱的一生》,传记作家。
兰克(德)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证,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史学著作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资料作为根据。
认为政治精英人物是历史的主宰者,倡导以科学态度考证第一手资料。
孔德(法)实证主义。
泰恩(法)政治心理学,《当代法国的兴起》。
认为法国人民痛苦的根源是轻浮的国民性,再加上精英分子的乌托邦主义和普通百姓的政治幻想,使政权更迭频繁。
巴克尔(英)实证主义。
认为自然规律和精神规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规律,主张采用形式逻辑的归纳法研究历史。
克罗齐(意)历史相对主义,《历史学的理论和冲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强调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历史是精神发展的过程。
卡尔·贝克尔(美)历史相对主义,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十八世纪哲学家的天赋》、《什么是历史事实》。
3.关于广义史学理论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史学理论包括历史理论即历史,和狭义的史学理论即历史学。
4.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陶冶人类的精神品格,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传承文化的财富,延续人类的文明。
5.对历史性质的思考?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
历史过程本身是否有其客观性和规律性。
历史学是经过历史学家思维的再加工的。
6.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看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系与区别?P322历史科学的认识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自然科学所要认识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
史学概论1、克罗齐区分历史与编年体克罗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联系在一起。
他说:―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主要是意志行动。
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
‖他还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2、克罗齐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解释:(意大利)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
其强调的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3、解释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英国人)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
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历史过程。
认为研究历史归根究底就是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4、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的重要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A. 年鉴学派产生的原因:年鉴学派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其一,只注意文字记载的资料,而非文字记载的文献却不予重视;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以及观察较短期的现象,却忽视一些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却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其四,害怕论战,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而且预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
简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
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运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而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导和高度影响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成果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依据,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1)从理论上讲,哲学从理论上为一般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2)从中外历史的实践看,可以说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都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的哲学形态的变革都会引起一场史学革命。
(二)史学是哲学的基础。
史学的成就充实和丰富着哲学的内容,为哲学提供史实的依据和素材,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
(1)可以指导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
(2)能够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能够有效地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1)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指南,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公式,不能随意搬来套用,更不能任意阉割使用。
哲学与史学的关系:哲学是史学的灵魂,对史学起指导作用,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反之,史学为哲学提供历史材料和史学依据,丰富和充实哲学的内容。
什么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1)、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因素归结为唯心史观。
它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主义历史观;二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2)、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界,因为难以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②阶级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用;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