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如何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预防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食物的选择意识和饮食习惯。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幼儿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为了让幼儿接触不同种类的食物,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他们可以将各种食物进行分类,如蔬菜、水果、谷物、蛋类、奶制品、肉类等,并尽量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
可以在幼儿餐桌上多样地摆放各类食物,让幼儿在学习进食的过程中自主选择。
此外,饮食教育者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农场、市场等地,让他们亲自参与食材的挑选和制作过程。
二、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教育者和家长是幼儿的重要榜样,他们的饮食习惯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树立良好的饮食示范,不仅从饮食内容上细心挑选食材,还要注意饮食礼仪和饮食行为。
他们可以与幼儿一同进食,向幼儿解释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吃法,引导幼儿学会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参加健康食谱的制作,让幼儿亲自参与食材的准备和烹饪,从而增强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良好的用餐环境对于幼儿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安静、整洁的用餐场所,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噪音。
同时,餐桌上应该有适量的食物,不过度摆放,以免过量。
不建议使用电子设备或电视等娱乐方式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营造一个专注于用餐的氛围。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利用用餐时间与幼儿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四、制定规律的用餐时间规律的用餐时间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制定固定的用餐时间表,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两个小食时间,让幼儿在固定时间进食。
这样不仅有助于维持幼儿的饥饱感,还有利于他们培养规律的饮食习惯。
同时,教育者和家长还要注意幼儿是否有饮食不规律或吃得太快等不良习惯,及时调整并进行引导。
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方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是现代家长比较重视是一个问题,吃饭,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尤其重要,需要家长们重点去培养一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方法1(1)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小勺70%的小班幼儿不会拿勺吃饭,他们大多是在成人过度的呵护中,习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他们是真的“幸福”吗?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小朋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
(2)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一定要等人喂。
你喂他,嘴张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里看。
对于这样的现象,家长和教师之间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
大人们可以多提醒幼儿,可以坐在旁边看着他,可以帮他把饭热一热,但是,坚决不能喂他。
这很重要,家长在家里一定要做到这点。
(3)定时定量定点吃饭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
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4)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
(5)让宝宝自己吃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
(6)慎选零食和饮料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高兴的情绪体验,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则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
(7)注重幼儿进餐后的卫生教育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
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幼儿用餐习惯及礼仪怎么培养一、目前幼儿进餐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部分幼儿有吃饭挑剔、偏食、独占食物,浪费粮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
这些情况,主要表现在技能掌握和幼儿进餐礼仪缺失两个方面。
二、培养进餐礼仪的目标1、良好的情绪。
在进餐时表现出稳定和积极的情绪。
2、专心进餐。
表现在进餐时不讲话,不能边吃边做其他的事,会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
3、正确使用餐具。
4、进餐时间长短,表现在进餐时间不宜太快更不宜太长太慢。
5、与同伴分享食物。
表现在不独占食物,愿意与同伴共享。
6、爱护卫生。
进餐时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洁。
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
三、幼儿进餐礼仪的培养方法餐前准备:1、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推入小桌子;2、有序小便不拥挤,先小便来再洗手;3、洗好小手握紧拳,轻轻走到桌子旁;4、轻拉小椅子,稳稳坐进去,身体不摇也不晃,准备进餐真快乐。
如何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应当从小培养。
下列几点,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和儿女互相沟通的事项: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告诉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时候,身体保持挺直,两脚齐放在地板上,仪态看起来很不错。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须像军校的学生一般,坐得像枪杆一样笔直,不过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样,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
2、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
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
双手保持静止不动,在同桌的人看来,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3、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
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
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浅谈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摘要:幼儿园教育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进餐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除了能促进幼儿的身体成长外,还能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下文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育;进餐习惯培养前言:幼儿进餐习惯一直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
在幼儿园内,我们不难发现,丰富可口的食物有时也难以激发幼儿进餐的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进餐习惯不好。
所以,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以此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影响幼儿进餐的因素良好的进餐能够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在进餐时习惯不好或是用餐状态不佳,导致用餐效果不如人意。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进餐时,幼儿情绪不佳,那么消化液的分泌必定会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对食物的消化。
许多孩子不爱吃饭,不仅仅是因为饭食不可口,还有心理因素。
比如,幼儿在用餐时情绪不愉快,所以用餐量不够,整体状态也不好。
其次,幼儿在进餐时习惯不良,耗时较长,不仅会影响正常进餐,且给家长和幼儿教师带来极大的不便,这种情况在小班比较常见[1]。
许多幼儿在进餐时会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或是东张西望,导致自身的精力和注意力不在吃饭上。
还有一些幼儿在家里吃饭时喜欢边吃边看电视,由于家长的管教不严,导致幼儿用餐习惯不好,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孩子营养均衡,也对孩子的免疫力、智力和心理发育有帮助。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吃饭,主动吃饭的进餐习惯,以此加强幼儿的自主性,实现智力开发[2]。
良好的进餐习惯更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饭前要洗手,饭后漱口;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吃得过快;不要挑食,也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肠胃健康;在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持筷子指指点点,不要在菜盘里扒来扒去。
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保证小儿正常的食欲,,而且有助于婴幼儿胃肠功能的发育完善,健康生长。
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平时家长就得多留心,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1、饮食要定时定量即使3-4个月的婴儿也要按时喂奶,不要一哭就喂。
小婴儿一般3小时一次,夜间停一次。
不定时喂奶容易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痛、呕吐或腹泻,喂得过饱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
1岁以上的幼儿,每日除正常三餐外,上、下午各加一次点心,不要随意吃水果或零食。
2、做好餐前准备进餐前应让孩子停止剧烈活动,需要上厕所、洗手,待休息片刻后再坐下吃饭。
进食时勿玩玩具,也不能边吃边玩或边跑边吃,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家长要千万注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以免引起反感而拒食。
3、食品种类要丰富食品种类多能提供各种营养素,并起到食物的互补作用。
但不要一齐放在小儿面前,应吃完一样再给一样,每次不要给得太多,待吃完后再添,避免养成剩饭剩莱的不良习惯。
食品丰富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挑食,任何偏食和挑食都是坏习惯。
第一次供给的新食品量宜少,并安排在孩子容易接受的时候,使其产生爱吃这种食品的心理;经常改变花样和烹调方法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也有利于增进食欲。
4、训练自食人工喂养的婴儿,从5~6个月起就可以训练他用两只手扶奶瓶,9~10个月时可试着让他自己拿奶瓶吃,1岁以后逐步训练用小匙吃。
但成人需协助其完成应吃的数量,不可因怕浪费时间或弄脏衣服而禁止自食。
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5、细嚼慢咽从小培养孩子进食要细嚼慢咽,不要囫囵吞枣。
食物经口腔的咀嚼拌和,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匀,有利于小儿的消化吸收。
吃,不单只是生理需求,也包含了心理层级的需求,只有家长多用点心,营造愉快的健康用餐环境,让吃成为一件既快乐又健康的亲子互动活动,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饮食习惯中健康成长。
浅淡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是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益,还与后期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相关。
因此,正确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1. 制定饮食计划家长可以制订饮食计划,包括正常三餐和餐间小吃。
计划中要注意均衡搭配,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避免让幼儿偏食。
此外,家长应注意避免给幼儿食用过多甜食,避免幼儿长期甜蜜物质过量摄入,引起肥胖和龋齿等问题。
2. 培养规律的进餐习惯规律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规律进餐的好处包括促进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避免在餐间进食零食对身体的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因此,家长需要合理安排进餐时间,不要让幼儿喜欢随意乱吃。
3. 建立放松舒适的进餐环境为了营造一个适合幼儿进餐的环境,家长可以让幼儿进餐时坐在舒适、放松的座椅上,避免让幼儿在行动中进食,不利于消化。
其次,家长可以在餐桌上放上一些有趣的餐具,例如可爱的餐碟、餐具等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加主动、愉快地进餐。
4. 饮食饮品的选择对于幼儿的进餐习惯,家长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食品和饮品,避免食用垃圾食品。
同时,家长还要避免给幼儿喝过多的甜饮料,使幼儿养成“喝饮料比喝水”进食观念,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喝自制的酸奶、水果汁、浓汤、新鲜水果等饮品,营养丰富,更加健康。
5. 提供多样化、丰富的饭菜幼儿时期的进食口味好动性强,因此,家长需要提供多样化、丰富的饭菜。
同时,家长还应该让幼儿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
在此基础上,家长还应该制定适当的美食小计划,包括幼儿喜欢吃的菜,同时,还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从而让小朋友变得更加爱吃健康食品。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饮食习惯、规定好的进餐时间以及多样化、丰富的饮食选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爱健康的人。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 定时进餐:建立固定的进餐时间,让幼儿养成按时进餐的习惯。
每天定时安排早餐、午餐、晚餐和小食品时间,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
2. 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每餐都提供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
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尽量提供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限制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3. 喜欢尝试新食物:鼓励幼儿尝试新的食物,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可以尝试不同的烹
饪方法、调味料和食材,让幼儿逐渐接受和喜欢更多种类的食物。
4. 教育正确的用餐姿势:教导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势,包括坐直、用餐时不说话、细嚼
慢咽等。
教育他们用餐时不乱丢东西,尽量保持桌面整洁。
5. 以身作则:家长和其他照顾幼儿的成年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餐,与他们交流、分享食物,给予正面的饮食行为示范。
6. 不强迫进食:不要强迫幼儿吃掉他们不喜欢的食物,也不要给予惩罚。
目标是让幼
儿建立积极的用餐体验,培养他们的食欲和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
7. 鼓励自助餐:给予幼儿一定程度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己选择食物、倒饮料和使用
餐具。
这可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摘要: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孩子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缺乏症等情况屡见不鲜,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形成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幼儿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
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采取餐前诱导法、少盛多添的方法、“进餐小礼仪”榜样示范法等;开展进餐的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以及家园合作等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害。
”在幼儿期就应培养孩子的诸多良好习惯: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其中进餐习惯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
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的进餐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我们学前教育者一直在深思的问题。
一、幼儿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经过调查原因分析,形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一)幼儿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
某些幼儿体质较弱,经常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
有的幼儿患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这样时间一长,这类幼儿进餐就会比较慢。
有的幼儿患上肠道疾病,平时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饭量比较小。
体弱幼儿的肠蠕动速度缓慢,胃内排空时间长,从而导致食欲减退。
有的幼儿患龋齿,影响咀嚼能力,造成其挑食、偏食、进餐速度缓慢。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1.饮食不当。
幼儿面对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食品,无不刺激着每一位幼儿,而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长比较溺爱孩子。
孩子不喜欢吃的就不让吃或少吃,家长一味迁就,对于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就给他们多吃,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偏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2.零食代替了主食。
有的幼儿不吃饭菜,家长怕孩子饿着,就用零食代替主食。
浅淡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1. 引言1.1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期,孩子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饮食习惯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于美食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正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最佳时机。
在幼儿期,孩子的口味和食物喜好正在形成中,他们对食物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如果在这个时期就能培养他们多样化和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不挑食、能吃多样性食物,对日后他们的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而建立固定的进餐时间和地点,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律性,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饮食质量和消化吸收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当共同努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一系列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成长的阶段,营养需求量也相对较高。
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可以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以后出现挑食、偏食等问题。
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健康的饮食习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良好的进餐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在幼儿期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在健康的饮食环境中茁壮成长。
只有在幼儿时期注重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建立固定的进餐时间和地点建立固定的进餐时间和地点对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定的进餐时间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作息。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内容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方面做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我们在学期初的调查,目前90%的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
家长们对此也很担心,经常会有家长向我们询问:“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 “今天吃了什么?孩子喜欢吃吗?”“没有全部吃完今天的饭菜?”……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
作为小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个幼儿的进餐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不良进餐行为,帮助每一个幼儿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方面我做了以下一些探索和尝试:一、餐前活动的组织1.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
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
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
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幼儿进餐礼仪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而正确的进餐礼仪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幼儿进餐礼仪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1. 洗手:进餐前,幼儿应该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减少疾病的传播。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包括用肥皂搓手、冲洗干净等。
2. 就座:进餐时,幼儿应该就座在餐桌前。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的就座方式,比如坐直、双脚放平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准备适合孩子大小的餐具和座椅,以确保孩子的舒适度。
3. 餐前祈祷:进餐前,家长可以教导孩子进行简单的餐前祈祷。
这是一种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食物。
4. 用餐姿势:幼儿进餐时应该保持正确的用餐姿势。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端正坐姿,身体保持直立,双手放在大腿上,用餐时要慢慢咀嚼食物,不要大口吞咽。
5. 文明用餐:幼儿进餐时应该保持文明礼仪。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用餐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吵闹、打闹。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用餐时要不喧哗、不说脏话。
6. 吃饭顺序:幼儿在进餐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吃饭。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先吃主食,再吃菜肴,最后吃甜点。
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
7. 懂得分享:幼儿应该学会分享食物。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家庭聚餐时,要懂得分享食物,尊重他人的需求。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贪吃,要适量吃饭。
8. 不挑食:幼儿应该学会不挑食。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培养其对不同食物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挑食,要尝试新的食物。
9. 不浪费:幼儿应该学会不浪费食物。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要量力而行,不要盛太多食物,吃不完的食物应该储存起来,以免浪费。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资源。
10. 餐后收拾:幼儿应该学会餐后收拾。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用餐后要将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清理自己的用餐区域。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以上是一些幼儿进餐礼仪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浅谈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良好用餐习惯的养成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良好用餐习惯的养成引言:进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用餐习惯不仅能够保证其身体健康,还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然而,在小班幼儿园里,由于幼儿个体差异性大,进餐问题经常成为教师和家长们头痛的问题。
本文将浅谈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良好用餐习惯的养成。
一、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现状1. 餐具乱放、不整齐小班幼儿对餐具使用的规范性和整齐性认知不足,常常导致餐具乱放,桌面杂乱,影响用餐环境。
2. 用餐姿势不正确幼儿在用餐过程中,常常趴在桌子上用餐、或者即使坐着,但是无法保持正直的身体姿势,造成吃饭时咀嚼不充分,导致营养无法充分吸收。
3. 吃饭速度过快幼儿吃饭的速度较快,容易咬伤口腔,甚至导致呕吐。
4. 食量控制问题部分幼儿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或者喜欢固定某一种食物,导致食量无法得到全面的营养供给。
二、培养良好用餐习惯的重要性1. 保障幼儿健康良好的用餐习惯有助于保障幼儿身体健康,获得全面的营养供给,防止发生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2. 培养自理能力良好的用餐习惯不仅包括规范的餐具使用和正确的进食姿势,还需要培养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提高自理能力。
3. 培养社交能力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包括与人分享食物、互相尊重、有礼貌地用餐等,能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1. 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为幼儿营造安静、整洁、温馨的用餐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
2. 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如六人餐桌坐席规范用餐等。
3. 培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渐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用勺子吃饭等,慢慢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 食物多样化、合理分量教师和家长应该提供多种食物给幼儿,并控制食物分量,鼓励幼儿尝试新的食物,培养他们的口味。
5. 讲究用餐礼仪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习用餐礼仪,如六人餐桌时,要学会与他人分享食物,并且用餐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喧闹。
浅淡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让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满足。
以下是浅显易懂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方法和建议。
1. 餐前洗手进餐前要求幼儿洗手,这不仅有助于保持个人卫生,并且能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餐前洗手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礼仪,增加其对卫生和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2. 精心安排营养均衡的饮食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安排营养均衡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
饮食中应该包含多种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应避免幼儿吃过多的糖果、零食和高热量的食物,以免对幼儿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3. 创造舒适和谐的就餐环境餐桌的环境和气氛对幼儿的进餐习惯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就餐环境中,要尽可能创造舒适、干净、安静、和谐的氛围。
同时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和孩子交流等方式,让幼儿感到放松和愉悦,增加他们对就餐的兴趣。
4. 教育幼儿进餐礼仪要培养幼儿优秀的进餐礼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育幼儿用餐时要坐着,保持身体直立,不要趴在桌上或站着吃。
(2)教育幼儿要用勺子或叉子拿食物,尽量少用手抓。
(3)教育幼儿要在用餐前先说一声“请”,在用餐结束后说一声“谢谢”。
(4)教育幼儿爱惜食物,不浪费。
5. 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进餐能力在餐桌上,父母和老师应尽量让幼儿有机会自己选择食物和喝水。
适当地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取用食物,倡导用勺子等工具取食,而不是用双手。
在营养均衡、食物新鲜的前提下,让幼儿自己选择食物,既能满足幼儿的独立性和探索欲,也能增加其饮食的多样性。
6. 逐渐增加食物的口味和质地为了让幼儿养成多样化的饮食习惯,可以逐渐增加幼儿的食物口味和质地。
在餐桌上给幼儿不同口味的食物尝一尝,可以增强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也有助于教育幼儿不偏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通过上述几点,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浅谈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因此,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在长期的幼教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幼儿特点,简单易行的正确进餐的好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幼儿挑食,偏食等一些不良进餐的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得到主动发展。
1、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
而宽松和谐的进餐氛围,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
幼儿进餐时,我们采取了:一是放音乐。
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老师要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
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
如有的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
否则会影响他们的食欲。
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使这种宽容、谅解成为幼儿的开胃菜,促进幼儿的饮食。
2、创设丰富的墙饰,渗透正确进餐习惯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开学初,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首先创设了“饭菜香,我们爱吃”的主题墙饰。
接着就创设了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
把幼儿吃饭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制成录象,让幼儿边观察边寻找,边对号入座。
然后,又用图式展示在墙面上,易于幼儿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师生还一起看图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
浅淡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尤为重要。
由于幼儿的天性好动、好奇,以及对新事物的兴趣,很多家长发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本文将从饮食环境、家长的引导、菜品的调配以及情商教育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浅淡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饮食环境是影响幼儿进餐的重要因素。
家长需要营造一个舒适、宁静的进餐环境,排除干扰因素。
要确保用餐时间和环境有规律,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下进餐,保持用餐时间的宁静。
要保持用餐环境的整洁,桌面整洁,餐具摆放整齐,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餐具、刀叉勺子等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还可以在用餐时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营造愉快的用餐氛围。
二、家长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习惯养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长要作为孩子的榜样,自己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一起制定餐桌礼仪,养成自觉用餐的好习惯。
家长还要耐心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餐具,不要随意乱扔餐具,教育幼儿懂得尊重食物和珍惜食物。
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小游戏、小挑战等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进餐变得有趣。
三、菜品的调配幼儿时期的饮食,尤其要注意菜品的调配和口味的调节。
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尽量让幼儿接触各种各样的食材和菜肴,不仅丰富了口味,也为营养均衡打下了基础。
要对菜品进行多样化的烹饪,利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使同一种食材变得不一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要适当控制食品的味精和油盐的使用量,尽量避免食物过于鲜、过于咸和过于油腻,养成淡口味的饮食习惯。
四、情商教育在培养进餐习惯的过程中,情商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等待,耐心等待用餐时间,不要急于求成;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分享食物和餐具;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份食物,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园所内度过,进餐是孩子们每天园所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好的进餐习惯既能够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也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技能。
在日常的幼儿园进餐活动中,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
下面将根据个人经验和资料整理,总结幼儿园进餐习惯培养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在幼儿园进餐的场所,应该保持整洁、宽敞、明亮、通风的环境。
环境优美、氛围轻松的就餐场所,将给孩子们带来进餐的愉悦感。
在进餐前要营造宁静、安静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安静中享受进餐,培养孩子们有序的进餐习惯。
还要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让孩子们在整洁的环境中进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的进餐时间应该有规律,定时进餐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进餐时间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避免孩子们过度进食或者拒食的情况发生。
要培养孩子们定量进餐的习惯,注意食物的摄入量,不要暴饮暴食或挑食。
三、注重餐具的使用和礼仪在进餐过程中,幼儿园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餐具,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刀叉等。
同时还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进餐礼仪,如就餐时要保持坐姿端正、不大声喧哗、不随意乱动餐具、不随意离座等。
四、营养、健康的饮食文化在幼儿园的进餐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饮食健康意识。
在选择食材和菜品上要尽可能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营养搭配合理,不偏食、偏好甜食等。
还要教会孩子们食物的来历、特点和作用,培养他们对食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让他们享受进餐的过程,从而对健康饮食有自觉。
结语:好的进餐习惯培养需要幼儿园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重视进餐习惯的培养,注重细节,不断完善进餐教育内容和方法,让孩子们在进餐中得到健康、快乐和教育。
家长也要和幼儿园积极沟通,共同配合,促进孩子们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共同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成长。
浅谈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之强决定了我们对于幼儿习惯培养的工作上不可马虎。
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终生受益。
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需要老师的耐心,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我想,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会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并茁壮成长的。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之强决定了我们对于幼儿习惯培养的工作上不可马虎。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对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进餐习惯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偏食、厌食、拒食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身心不适与种种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现象,也是令家长深感头痛的问题之一。
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终生受益。
但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正确引导和培养。
进餐习惯包括饭前洗手、吃饭时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等。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这就对我们在对培养孩子正确进餐习惯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老师会根据餐前餐后管理规定指导孩子正确用餐。
刚开始我们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很多孩子不知道饭菜进口后要咀嚼或者不会咀嚼,出现整吞或者没有嚼碎就吞下去的现象,还有的孩子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挑食偏食现象也很普遍。
饭菜端上来以后有用手抓的,有看着饭菜发呆的,这都是没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的表现。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来引导孩子正确用餐的方法,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正确引导,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开学初,我们对全班22位幼儿进行了一次家访,主要了解孩子在家进餐和在园进餐情况是否一样。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把进餐情况分成了三种:(1)孩子在餐前没有一个好的卫生习惯;(2)自己不会吃或者不愿意吃,要大人喂;(3)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在家不吃饭,一日三餐以零食为主,每餐只吃一口到二口饭,身材矮小,体弱多病。
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仔细研究,制定了以下方法和措施。
1.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引导
幼儿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松弛”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说了算。
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现象。
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向家长提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碰到的问题,每次孩子
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关注,为什么孩子们在饮食方面有这样的差距。
有的孩子甚至在吃肉的时候,老师帮忙撕碎喂他,他还是全部吐出来。
如果现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这个坏习惯,那以后对于他们的健康身体是大有影响的。
因为现在孩子正在长身体,各方面都需要营养。
同时也向家长了解了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
另外,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的现象也很普遍。
所以,我认为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少不了教师的耐心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协调,家长和幼儿实施同步进行,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好习惯。
假如家长与教师的做法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2.引导孩子了解用餐前后的注意事项,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用餐环境
2.1 帮助孩子养成进餐前用肥皂水洗手的习惯,手洗干净以后要把小手“锁”好坐下来,不可以摸别的东西,保持小手干净。
因为孩子天生好动,孩子的手上就很容易沾上细菌、病菌,如果饭前不进行洗手习惯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引导,会导致孩子把病菌带入嘴里。
洗手的时候我会耐心告诉每一个孩子洗手的步骤,挽衣袖,打湿手,擦肥皂,冲冲手,甩三下,擦干净。
每次洗手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一边洗一边念步骤,效果很好。
这其中也有的孩子洗手时候不用肥皂,洗完手后不知道“锁”好,这边摸摸那边摸摸的。
对于这部分孩子,我都是进行特别提醒特别关注的,每当他们正确完成洗手步骤时我都要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
2.2 在吃饭时候,幼儿保持安静,做到一口饭一口菜,吃完饭以后要先送自己的碗和勺子,然后擦嘴,端小椅子坐好。
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我们会介绍所吃菜的名称和这些菜的营养价值,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比如在吃胡萝卜的时候,我们会向幼儿介绍可爱的大白兔也爱吃胡萝卜,吃了胡萝卜我们就会像大白兔一样跳的很高很高,我们还可以长高。
听了这些,孩子们吃的更起劲了。
我们还会针对部分孩子吃饭慢的现象,鼓励他们谁把饭吃的干净且快的宝宝可以得到小红花等奖励,这样那些不专心吃饭的幼儿就会相互比着吃,吃饭的积极性很高。
当然,这当中我们也会控制幼儿吃饭的速度,不会让他们出现狼吞虎咽吃饭过快的现象。
3.让幼儿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都不舍得孩子饿着、累着,当孩子不肯吃饭、吵着要家长喂时,家长没有办法只能妥协;还有的是爷爷奶奶在后面拿着碗追,孩子在前面跑。
像这样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进餐及营养吸收,还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那怎样才能养成幼儿自己吃饭的好习惯呢?
首先,我们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这一饮食习惯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和家长达成共识,在家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
孩子在家有了进步后,家长及时向老师反应,然后适时的表扬自己吃饭的幼儿,并奖励小
红花。
其次,在幼儿园我用故事《谁的小手不见了》使孩子明白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也是如此),这样你才能变成一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
这样的家园互动,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个自己吃饭的好习惯,并且有很多小朋友还学会了整理碗勺。
4.纠正幼儿偏食、厌食的不良进餐习惯现在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在孩子吃的方面都是比较慷慨,孩子爱吃什么就给什么,但是,久而久之反而养成了孩子挑食、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挑食、偏食厌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呢?应做以下几点:
4.1 让孩子喜欢吃。
“吃”才能健康,“健康”又离不开营养膳食,根据幼儿的心理,幼儿与成人有同样的爱好和对环境的要求。
每天在幼儿进餐前,我就根据当时的饭菜,随时起上好听易记的名字,如“肉卷卷”、“巧克力丸子”、“彩色米米”等食物名字,听到这样美妙的名称,看到老师“眼馋”的表情,幼儿自然十分乐意食用。
4.2 开展了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我们带着孩子参观农民伯伯收割麦子,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了解了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在这里我们就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
我们还组织孩子到麦田里拾麦穗,孩子们可高兴了,一个个捡得满头大汗。
可是这些麦穗怎么处理呢?有的小朋友说把它种在地里,有的小朋友说把它变成面,各有各的意见。
我们拿出了一部分的麦子种在了教室的植物角中,又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短片《麦子变成面粉》的VCD,观察麦子变成面粉的过程,让孩子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慢慢地,他们也养成了爱惜粮食、不掉米粒、不剩饭菜的好习惯。
这样的教育效果要比平时老师一遍一遍的说教好的多。
4.3 我们运用了幼儿熟悉的各种食物和幼儿开展了丰富的饮食教学活动。
如歌曲《搓汤圆》让幼儿了解了汤圆的制作过程,并且我们和幼儿一起尝试做汤圆;故事《嚼面包》让幼儿了解膳食营养搭配对身体的好处,幼儿还学会了早餐的合理搭配。
另外,还有游戏系列活动“点豆豆”、故事“萝卜房子”等这些活动,对改变幼儿挑食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幼儿爱吃各种食物。
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能力得到很大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有了较好的效果。
现在孩子们都能独立进餐,每一个幼儿都能较干净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和菜,不剩饭菜,并掌握了一些进餐方法,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影响到以后孩子的成长,而习惯培养也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深感所肩负压力之大,孩子进餐习惯的培养更是不能马虎。
同时,我们也需要孩子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周末放假休息的时候,家长仍需要按照在幼儿园的进餐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良好进餐习惯就会被打破,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这样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需要老师的耐心,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我想,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会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并茁壮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