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6.00 KB
- 文档页数:22
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耕(耕田)(耕地)恢(恢复)(天网恢恢)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学习第一自然段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谁再来读读?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板块二感受大禹的无私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全单元教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本单元要求会认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和励志名句,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4、能看图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2、能看图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四、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1 / 22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大禹治水》 3课时《朱德的扁担》 3课时《难忘的泼水节》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语文园地六 3课时15、大禹治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车和船的方式,认识10个生字。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3.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和船的方式,认识生字。
2.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认识10个生字。
(重点)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重点)3.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一、识字加油站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组词。
2.读生字:自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我会猜。
师: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
(洒水车)师: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师: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师: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
(公共汽车)师: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师: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师:同学们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学生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表示疑问,用于问句的末尾。
感叹号:表示惊讶,用于句子结尾。
标点符号儿歌:一句话说完了,用句号。
有疑问,用问号。
惊喜感叹用感叹号。
8.学生试着给课文中的3个句子加上标点。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用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用感叹号?10.你能分别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三、我的发现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给句子加上加上恰当的标点。
4.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知名句蕴含的道理。
7.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教学重点】1.认识多音字,会给句子加标点。
2.积累名言佳句,词语。
【教学难点】读《鲁班造锯》的故事,学习鲁班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精神。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练读生字,识记生字。
①读准字音:前鼻音“轮 ”后鼻音“防”。
②识记生字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轿 救 摩 防 渔 轮” 熟字加熟字或部件:“化+贝=货”“禾+斗=科”等。
③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轿车 轿子 救命 救人 摩托 摩天 托词 消防 防护 渔船 渔夫 货船 货物油轮 汽轮 轮船 轮胎 科学 科技 考查 考试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轮 ”后鼻音“防”。
) 3.练一练,学运用。
渔船 救护车 科学考查船 消防车 (3)我拓展,我积累。
我还知道的交通工具有: 洒水车 公共汽车 破冰船【设计意图:通过读读,读准字音,通过交流、讨论,弄清这些交通工具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认识了几种车和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2.给句子加上加上恰当的标点。
3.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2.练一练,学运用。
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ū pù(1)我家门前刚铺(pū )好了一条宽阔的马路。
(2)阳光商场对面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当铺(pù)。
chéng shèng(3)春天来临的时候,公园里的鲜花盛(shèng)开了。
(4)长长的鱼缸里盛(chéng )满了水。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名人小屋”这一主题,共安排了19篇文章,其中课文3篇,《主题阅读》文章6篇,《经典诵读》文章10篇文章。
学习本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生字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悟伟大人物的美好品质,在阅读中激发对这些人物的敬爱之情,向他们致敬和学习。
【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通过“整体识字、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19篇文章的学习。
【教学内容】1.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
2.《主题阅读》文章:《大禹的故事》《李冰治水》《普通一兵》《两个孩子》《最幸福的一天》《周总理亲手做菜》。
3.《经典诵读》文章:《大禹治水(节选)》《大禹治水名言两则》《颂大禹》《古风·大禹》《代寿朱德将军》《咏兰》《红军歌谣》《春日偶成(其二)》《周恩来名言三则》《题李太白墓》。
【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1. 阅读《主题阅读》6篇,《经典诵读》10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实在,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重点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大单元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表课时详案第1、2课时《名人小屋》单元导读课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词句,能大概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2.积累字词、励志名句,收集大家预习找到的伟人事迹,积累运用语言,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生字。
(重点)3.读中感悟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预习,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单元解析】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第六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先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4篇课文组成。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夜里在八角楼上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的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刘胡兰》写了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英勇牺牲的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语文要素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按照“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讲述,练习表达”的步骤来学习。
要素分解
1/ 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人物故事。
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课后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猜字激趣,导入新课1.看图猜字,板书课题:老师今天考考你们,我们先来猜一个字。
(课件出示图片)谁认识这个字?课件出示:预设:禹。
(1)很久以前,洪水泛滥,虫蛇伤人,一个勇敢的人用一只大手紧紧攥住一条毒虫。
我们的祖先据此造出了“禹”字。
这个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人们就称他为大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根据课题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大禹做了一件什么事?(预设: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预设:治理洪水)3.书写“洪”。
教师边范写边介绍: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左边加上三点水,就变成了“洪”字。
4.理解“治”。
(1)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
治理水患叫“治水”,治理国家叫什么呢?预设:治国。
(2)治理社会的安定叫什么呢?预设:治安。
5.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轿、救、摩”等11个生字。
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背诵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6.自主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3.背诵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4.自主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的智慧。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轿、救、摩”等11个生字。
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2.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3.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猜谜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从谜语中,你知道消防车的用途是什么吗?(预设:扑灭火灾)今天,我们来学几个关于交通工具的词语。
课件出示:背负铁柜带水泵,身穿红袍响叮当,警报拉响快如飞,一马当先上火场。
(猜一交通工具)谜底:消防车。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组词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读准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认读。
4.读完后,你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交通工具分别属于水、陆交通工具。
5.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用途吗?(出示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学生交流)(1)救护车:运送伤病员并能在途中实施急救处置的专用车辆。
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医院就会派出救护车去救助病人。
(2)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指主要用来执行火灾应对任务的特殊车辆。
消防车外观为红色,顶部通常设有警笛、警灯和爆闪灯。
(3)油轮:设有装液体的货舱、专用于运输散装油类的轮船。
主要用来运输原油、原油的提炼成品(如动力油、燃料油)等石油化工液体产品,也可以用来运输其他液体。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趣学新课1.谈话导入:大家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2.漫画除了具有大家所说的幽默、风趣的特点外,有的还会批评和讽刺某些人和事呢!3.课件出示《父与子》封面,大家看过这本有趣的漫画吗?看过的同学简单跟大家说说这本书。
4.教师介绍《父与子》这本书。
课件出示:埃·奥·卜劳恩,德国著名漫画家。
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
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父与子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5.教师板书课题:看图讲故事。
6.讲好这一家三口的故事的人,将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用心倾听的人,有机会当选为“最佳听众”。
(课件出示评选标准)课件出示:“故事大王”评选标准:讲清图意,语言连贯,生动精彩。
“最佳听众”评选标准:用心倾听,尊重他人,专心思考。
【设计意图】大部分的学生都看过《父与子》这本漫画,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聚焦课堂。
二、看图说话,方法指导1.有序观察。
(1)出示课文图片,仔细观察,这是一件和什么有关的事?(预设:看书)(2)这么多幅图,我们应该先看哪一幅呢?指导学生有序看图,观察多幅图的时候,我们就要按照序号有顺序地观察。
(板书:有序观察)2.概括图意。
(1)课件出示漫画,学生交流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概括图意)(2)全班交流,用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说话。
3.关注细节。
(1)观察人物形象。
漫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画得夸张,让人看了觉得很有趣。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能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背诵一组与立志有关的名句。
6.阅读《大禹治水》,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轿、救、摩”等10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通过认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教学难点】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为人民造福,甘于奉献和中国古代先民的坚韧不拔,因势利导,改造自然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能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等4篇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的学习。
(板书:语文园地六)二、识字加油站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当我们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时,总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大家都知道哪些陆上和水上的交通工具呢?2.课件出示词语: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3.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
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出示课件3)引导发现: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组词语,认真观察,每一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预设:第一组词语都是什么“车”,第二行词语都是什么“船”。
(板书:车和船)教师讲解:第一组都是机动车,属于陆上交通工具;第二组都是船舶,属于水上交通工具。
4.开火车读词语,纠错正音。
明确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词语,比比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轮”是前鼻音,“防”是后鼻音。
5.做游戏认识交通工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第六单元教材解读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主题:第六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四、本单元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课时安排15.《大禹治水》2课时16.《朱德的扁担》3课时17.《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教学生字字形.引导自学,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2.指导书写.3、学生练习描红.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1.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特别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2.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3.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二、学习新知.1.大家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看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下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指名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请阅读课文,找一找.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冲毁、痛苦”要重读.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生生、师生间互评.(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这段提到了谁和谁治理洪水?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十三年、三次、一次)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4. 结合实际引导感悟: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5.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6.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7.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难?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 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2.出示图禹做了什么?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提问: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 板书:无畏4.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5.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6.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见到他说什么?三、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在外十三年,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四、布置作业回家把大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无私大禹治水无畏代代相传智慧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你们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2.课件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板书“朱德”.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3.集体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2)开火车认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四、课堂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品读感悟.(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去山上挑粮?2.用“____”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交流重点词语:“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学生体会山的高、险.3.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4.引读: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争)5.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和大家的热情.(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 大家后来又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3.汇报交流.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1)出示句子: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理解词语“心疼”,明白朱德的辛苦.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带着担忧、心疼齐读.(2)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理解“不料”从这个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4.让学生进入角色.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指名读,理解词语“越发”.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总结谈话.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又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四、知识拓展.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朱德的扁担战士们藏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朱德找扁担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3.情感目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⒈出示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3.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5.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3)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6.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三、自主观察,写字练习学习“忘、泼、度、炮、龙、穿、令”八个字.1.学生观察临摹,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同桌讨论: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相机指导.3.观察讨论后,教师范写,学生试着练写.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相互交流.3.指名交流.第二课时一、生字巩固,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词卡呈现:周恩来健康长寿泼水祝福难忘银碗二、品读课文,深化理解(一)学习第1自然段.1.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火红火红)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换成“红色”好吗?(不好,“火红火红的”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3.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4.练习读,齐读.(二)学习2、3自然段1.默读课文.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3.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1)出示相关句子:“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人们边赶来边说什么?(2)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3)出示: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4)出示: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5)读第三段全段.男生读,女生边听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再男女生交换.(6)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3.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四)学习第5自然段.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标出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2. 指名交流.出示: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5.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6.指导学生朗读,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7.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8.交际互动.学生分组饰演总理和人们,互相祝福.(五)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2.指名交流.(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3.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4.指导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而不是单纯提高声音,要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情感.四、总结全文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五、升华“难忘”.用“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用排比句说话.板书设计:盛情迎候难忘的泼水节敲鼓跳舞泼水祝福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写“轿、救、摩托”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3)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鲁班造锯》,培养观察和多动脑的好习惯.(5)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应用举一反三学习生字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认字,写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2. 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3. 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加油站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出行和运输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工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卡片)2.辨认,学生回答.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客船科学考察船3.你能说出它们都在什么地方行驶吗?它们各自的功用吗?师引导归纳:陆地和水上;摩托车和轿车运载人,救护车运载病人,消防车救火专用;渔船、货船专用运载鱼和货物,客船是专运客人,科学考察船用于科考.4.一起读一读.指导学生写字.学习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5.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6.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二、字词句运用(一)第一部分词语1.出示课件,读一读,根据意思猜读音.盛开盛饭床铺铺路种子耕种好人好客分别水分重新重点高兴兴起口号号叫干净干活难忘灾难师:这些词语中的加点字叫做多音字,不同组词读音不同,根据不同意思,可以确定它的读音.同学们想一想它的意思,然后确定读音.2.激发兴趣,开放思维,抢答.3.总结答案,鼓励表扬.4.学生说出对词语的理解,老师讲解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5.读一读正确读音.5.根据词语意思,挑选词语说一句话.6.表扬鼓励说得好的同学.(二)第二部分句子1.出示课件,思考句子中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2.读句子.小组讨论.3.师生总结,生答,师引导总结.标点符号使用歌:标点符号挺重要,千万不能胡乱点.一般停顿点逗号,完整意思用句号.发出疑问点问号,感情强烈用叹号.4.做练习,完成句子.(课件出示题目)(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真多呀!(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呀?5.作业:试着寻找书上的句子,体会标点符号用法.第二课时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件:第一组:巴——把爸吧第二组:包——饱抱炮第三组:方——放访房第四组:青——清晴情第五组:马——吗妈蚂2.教师领读.3.指名读.4.思考:这五组词语有什么规律?师引导总结:后面几个字的读音和前面的字读音很接近.这类字叫做“形声字”,前面那个字是“声旁”,加上偏旁部首后,读音相似.5.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字吗,同学们说一说.二、日积月累1.同学们,孙中山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看看古人在书中怎样谈“立志”的.2.出示课件.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3.读一读,教师领读.4.指名读.5.教师讲解语句意义.6.背一背,比赛谁背诵的准确迅速.第三课时一、我爱阅读1.出示课件《鲁班造锯》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3. 教师带读,然后请学生接龙读.4.组织学生评价.5.提问: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鲁班造锯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要学会观察,勤动手动脑.)二、口语交际(一)激发导入1.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度漫画吧?老师今天带大家来看一篇漫画,这篇漫画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中的《有趣的书》.2.要求学生按照课件上的提示,自己观察,想一想.(5分钟)3.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相互修改和补充.(5分钟)4.请生交流(一幅图一幅图地说),老师指导,最后看范文,再组织语言.第一幅图:晚上,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可儿子却没有来.爸爸指着饭问:“这孩子,怎么还不来吃饭?”妈妈指着儿子的房间说:“在房里呢!”第二幅图:爸爸气冲冲地推开房门,只见儿子趴在地上看书,鼻子都快贴到书上去了.爸爸大声地说:“儿子,快去吃饭.”第三幅图:儿子一听爸爸的怒吼,吓了一跳,灰溜溜地起身往饭厅走去.爸爸一边用右手指着客厅,一边催促儿子:“快去,快去吃饭.”自己却弯下腰,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的书,心想:这本书还真有趣啊.第四幅图:儿子乖乖地坐到座位上和妈妈一起等待爸爸来吃饭,可是等了好半天,爸爸却一直没有出现.“怎么回事呢?”儿子觉得很奇怪.第五幅图:等了好久,爸爸还不出现,妈妈生气了,指着房间对儿子说:“儿子,去看看你爸爸究竟在干什么,怎么还不来?”儿子说:“好的.”5.还有一幅图空白,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发挥想象,讲一讲自己想到的结尾.6.推出第六幅图,看一看,讲一讲,跟同学们想的一样吗?第六幅图:儿子推开自己的房门,发现爸爸正趴在地上,两只脚上下踢腾着,兴致勃勃地看刚才自己看的那本书呢.儿子心想:好哇爸爸,你不让我看,自己却看得津津有味!真是个老顽童!(二)练习1.让我们拿起笔来,把刚才说的故事写下来.比比谁是故事大王?2.想象要合理,注意用上我们学过的好字词,把句子写完整.推荐:“什么像什么”、“一会儿……一会儿……”、“自言自语”、“习以为常”、“兴高采烈”、“可爱的”、“美丽的”等等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音、韵、形等。
2.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3.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字形和读音的学习2.《阿黄出生的故事》的阅读和理解3.快乐学写字三、教学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教师讲解和分析学习内容2.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4.以游戏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学习字形和读音1.教师向学生介绍字形和读音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韵母、声母等。
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字形的图形结构和韵母声母的读音。
3.教师反复练习字形和读音的配合,以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三步:阅读《阿黄出生的故事》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阅读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故事情节。
2.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第四步:快乐学写字1.教师带领学生使用课本中提供的字帖进行书写练习。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字形和笔画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在书写中发掘语言之美,提高写字的兴趣和技能。
第五步:总结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答题,检验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改进和完善建议。
五、教学心得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阅读、问题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和互动机会,以保证他们在学习东西的同时,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1.会认“朱、德”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正确书写“扁、担”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难点)3.了解动宾短语的固定搭配并积累运用;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
(重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生字“扁担”认识“扁担”并识记“扁、担”,提醒“担”在词语“扁担”中读轻声。
齐读课题,并巩固识字。
1.分段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长句子:(1)相机识记加点生字,读准字音。
(2)借助停顿线读准停顿。
(3)了解伟人“朱德”,相机了解故事背景。
(4)理解“会师”,读出喜悦。
三、精读段落,感受形象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战士们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小组合作,学生分享交流标画的句子。
预设一:感受“同甘共苦”1.读句子,借助图片说话,感受朱德同志朴素的形象,体会动词的准确,相机学习动宾短语。
2.借助课后习题“选一选,连一连”巩固练习;积累文中同样构词结构的词语,加深认识;(带领队伍、储备粮食、藏起扁担);拓展运用生活中常用的动宾短语,引导学生准确用词。
3.再读句子,想象朱德同志在挑粮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根据第二段中的 “五十多里”、“山高路陡”,体会红军挑粮之路难、险、累,感受朱德与战士的“同甘共苦”。
相机借助字源识记“陡”字,读准多音字“难”。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预设二:感受“以身作则”1.读句子,引导学生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和 “整夜整夜”,感受朱德身为军长虽然工作辛苦,但仍旧以身作则,带头挑粮。
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介绍鲧和禹。
大家知道吗?在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于是有一对父子俩先后治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鲧和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治水的。
简介资料:大禹(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洪毒蛇兽伤灾难仍退继续认训被恢(2)看投影,读词语。
(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消退继续教训被水淹过耕种恢复河道认为农业生产安居乐业(3)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
三、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大家进行评议。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进行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洪,hóng,拼读音节,读词语:洪水。
(1)识记字形。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共”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2.灾,zāi,拼读音节,读词语:灾难。
(1)识记字形:上下结构。
(2)指导书写:上窄下宽,上面的“宀”要写得大一些,盖住下面的“火”,“火”的笔顺是点、点、撇、捺。
3.难,nàn,拼读音节,读词语:灾难。
(1)识记字形:左右结构。
(2)指导书写:中间的“亻”起笔在竖中线上,竖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道,dào,拼读音节,读词语:河道。
(1)识记字形:半包围结构,里边是首,外边是走之。
(2)指导书写:先写首,再写走之。
5.认,rèn,拼读音节,读词语:认为。
(1)识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人。
(2)指导书写:左窄右宽。
6.被,bèi,拼读音节,读词语:被水淹过。
(1)识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皮。
(2)指导书写:左窄右宽。
7.业,yè,拼读音节,读词语:农业。
(1)识记字形:独体字。
(2)指导书写:笔顺是竖、竖、点、撇、横。
8.产,chǎn,拼读音节,读词语:生产。
(1)识记字形:独体字。
(2)指导书写:笔顺是点、横、点、撇、横、撇。
9.年,nián,拼读音节,读词语:年龄。
(1)识记字形:独体字。
(2)指导书写: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竖不要超出第一横。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看投影,读词语。
(出示课件)洪水经常百姓灾难知道家乡可是采用认为农业生产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逐段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主人公治水的缘由。
(1)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课件)(2)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怎样的灾难?(齐读第一自然段)(3)过渡: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有没有人来治理洪水呢?(板书:洪水泛滥治理洪水)3.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1)组内读文,画出描写鲧是怎样治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
过渡:鲧治水失败了,他的儿子禹治水成功了吗?4.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课文。
(1)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禹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事情呢?说明了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再多读几遍。
同学们知道十三年有多少天吗?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曾经有多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他也没有进家。
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禹吗?(板书:多次过家门而不入)难道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吗?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更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禹一心想着受苦的老百姓,一心想着治水,他不能耽搁一分钟,他只有将深深的父爱埋藏到心底,多么伟大的人啊!你想对禹说点什么呢?(2)禹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你能用“为了治理洪水,禹先……,再……,最后……”的顺序来说一说禹都做了哪些事情吗?同桌之间先练练看。
(板书:安居乐业幸福)师小结:禹不仅是一个勇敢顽强的人,而且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样的禹,你佩服他吗?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3)议一议: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你认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拓展延伸。
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禹这样一心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出示英雄群像图:偷偷卖血只为藏族孤儿读好书的西藏阿里书记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抓捕逃犯途中不幸牺牲的警察局长任长霞……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他们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
课后找一找有关他们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
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多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相关链接】鲧[gǔn],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姓姒,字熙,夏后氏。
帝颛顼之曾孙、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
被尧封于崇地(河南登封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
鲧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
鲧与驩兜、三苗、共工并称“四罪”。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教学随笔】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3.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做记号。
2.分小组学习生字。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4.指导学生书写8个生字。
(板书:扁担志伍师军战士)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分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又找了一根扁担,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指导写字。
5.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朱德的扁担》一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读文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3.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解疑。
解决:同学们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1)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2)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们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板书:心疼敬爱)三、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们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描写战士们心疼朱德的词句。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的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指导。
4.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加点。
(出示课件)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处”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