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立的利与弊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现代国家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关注的是政治、立法、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分立,以保障国家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精神。
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西方笃信的论断中,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
三权分立制度不仅要求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方面具有相互制约、协调运作的机制,而且要求三个权力机构之间在法律上彼此独立,受法律制约。
这种制度有利于防止权力过度集中,遏制权力滥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和谐。
首先,三权分立制度有利于政治权力分散。
政治权力分散是现代民主的基础之一,没有分散的政治权力,很难保证政治机构为人民利益服务,也难以防止政府对社会进行不理性的干预。
三权分立制度使得政治权力被分散到不同的机构中,使得政治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确保政治机构为人民服务。
其次,三权分立制度有利于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保证了司法机构根据法律独立地判断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遏制了权力干预司法的可能,保护了公民权利。
三权分立制度实现了司法人员与政治权力的独立,确保了司法机关的公正和权威。
再次,三权分立制度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
现代社会的运行离不开行政机构,但行政机构如果缺乏约束,便可能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利,影响社会稳定。
三权分立制度要求行政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行使职权,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并接受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然而,实施三权分立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三权分立制度虽然理论上有利于权力分散,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政治机构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自己的权力,限制其他机构的权力,形成权力集中的趋势。
其次,由于权力分立与民主制度联系密切,所以实行这样的制度需要民主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在一些政治环境不稳定的国家,可能难以实践三权分立制度。
总之,三权分立制度是现代民主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保护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但要实现三权分立,需要政治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更加法治化的治理方式。
劳动法中的劳动三权分立原则评析劳动三权分立原则是指劳动关系的三个主要参与方,即雇主、劳动者和员工代表组织之间的权力分立原则。
这一原则的制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三权分立原则面临着一些挑战与争议。
本文将对劳动三权分立原则进行评析。
首先,劳动三权分立原则确保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在劳动法中,雇主作为职工的直接雇佣者,应当提供安全、合理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劳动者在工作中享有获得合理报酬、休息休假、社会福利等权益。
同时,劳动者还有选择工作的权利,可以通过劳动合同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运动和员工代表组织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雇主协商、谈判,代表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然而,尽管劳动三权分立原则有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劳动者在争取权益方面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在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谈判中,雇主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劳动者的诉求往往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其次,一些员工代表组织可能因为利益冲突、利益输送等问题,未能有效履行代表劳动者权益的职责。
这也导致了劳动三权分立原则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得到有效贯彻。
劳动三权分立原则的评析还应关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劳动三权分立原则的实施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担心劳动三权分立原则会加重企业的人力成本和管理压力,使企业难以应对市场竞争。
因此,在评析劳动三权分立原则时,应兼顾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的平衡。
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三权分立原则的问题,应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劳动法律的监管和修订,明确雇主和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加强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其次,需要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协商机制,鼓励雇主与劳动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
同时,还应加强员工代表组织的建设和培养,确保其代表劳动者的利益,推动劳动者权益的实现。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
我们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要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
在我国,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了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牢牢地掌握在人民手中。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标榜“主权在民”,但实质上是“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
在资本主义国家,少数人凭借资本的强势可以左右弱势的社会中下层的民主诉求,金钱的魔力足以压迫多数人对资本的专制保持沉默。
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在政治框架中排除了“多党竞选”和“多党轮流执政”。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有执政党,有反对党或在野党,各党派明争暗斗,但无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都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都是极力维护自己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
西方议会是各党派争权夺利的场所。
要充分认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和核心构建起来的政权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不像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利益集团、政治派别之间尔虞我诈和互相拆台。
在我国,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
研究三权分立必须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因为“远在古希腊就有了类似分权的讨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讲的‘混合国家’,后来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论以中等阶层来衡平寡头和贫民势力的温和民主制,都与分权问题有关。
”“古代的政治实践产生了国家机关职权分立理论,这一理论被视为现代国家权力分散配置国家权力的理论渊源。
”古希腊雅典等城邦的民主实践,罗马共和时期精妙的政治设计是最初的权力制约模式,在此基础上的古罗马波利比阿和西塞罗创立了早期的分权学说。
这是分权学说的萌芽。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等。
柏拉图曾著有著名的“洞穴喻”,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柏拉图同事还是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为广泛。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的,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
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是近代自然法学派中的的一个明确提出三权分立思想的人,用以巩固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来该学说不断传播,而孟德斯鸠则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政治学说。
,并诠释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形式,解决了在该种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该学说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有力保证.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学说.这一学说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这一制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得统治权的需要而产生的。
三权分立的利弊
(一)三权分立有它的积极作用,即反对封建专制,维护民主制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
首先,议会有立法权,可以弹劾总统,参议院有权审核下议院通过的法律。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可以行使否决立法权。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衡。
其次,总统召集专门人士组成政府内阁,不属于任何党派,不能同时担任议员。
由于国内阁成员是专门人士,不受党派限制,不能以权为党派谋利。
另外,总统有直接决策权,对突发事件可以单独决策,如911事件,珍珠港事件。
因此,美国在联邦制基础上建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也符合美国的历史条件。
(二)三权分立原则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也存在不少弊端
三权分立的弊端体现在三权的分立和制衡是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三大国家权力机关相互扯皮,三权分立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贯彻。
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首先,三权分立实际上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
因此,三权分立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
三权的分立制衡并不保证人民意志的体现和表达,不能实现人民的统治。
其次,三权分立在美国的政治实践中也显露出它的弊端,主要是由于三权之间的相互分立制衡致使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另外,三权之间的分立制衡在现实中难以真正贯彻,在当代,总统的行政权力居于主导地位。
美国总统与议会分权,有利于权力制衡,但总统权力过大了,双方如果产生矛盾则容易造成政府瘫痪。
三一文库()〔为什么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篇一:为什么说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为什么说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并不是像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宣传的那样是一种抽象的、超越社会制度的甚至是唯一的民主模式。
大家知道,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导致利益多元化,也就导致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
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
可见,三权分立只能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一种瓜分和调整。
它所制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受剥削的广大无产者同有产者的根本对立的利益关系。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严重弊病在于,它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
其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二,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边和大家讨论这个话题------我国为什么不能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
在这边我发表下我自己对这一论题的看法首先让我解释下三权分立的内容吧,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并不是像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宣传的那样是一种抽象的、超越社会制度的甚至是唯一的民主模式。
大家知道,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导致利益多元化,也就导致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
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
可见,三权分立只能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一种瓜分和调整。
它所制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受剥削的广大无产者同有产者的根本对立的利益关系。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严重弊病在于,它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其次说说这次的主题-----我国为什么不能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总的来说是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
其中有三点缘由、、、、其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二,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1.三权分立制度的利
首先,三权分立制度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比较民主的制度,它内部分设三个权力部门,可以彼此相互监督,从而有效防止权力部门滥用职权。
其次,它是出于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革命条件下的时代产物,因此,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结果,是用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民主制度。
再次,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是为了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为协调集团利益寻找的更为有效的“平衡器”。
三权分立制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的个人集权制的斗争需要而产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
资产阶级国家最初实行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否定封建贵族阶级对国家权力的独揽和垄断,实现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分享,而不是那种所谓的“遇到个明君就天下太平遇到个昏君就翻天倒地”的专制统治形式,这是很大的历史进步。
它的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即要通过“分权”“衡”,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实现议会对政府的监督。
可以说,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度,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民主形式。
2.三权分立制度的弊
首先,三权分立制度存在着内部互相扯皮,议而不决,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其次,也存在着议行分离、议行互悖、政令不一的弊端。
其实质,仿佛变成了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私有集团间的权力分工。
这一点已为恩格斯所指出:“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
三权分立制度从表面上看,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分权制衡,但实际上却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再分配,人民只是陪衬而已。
只能说三权分立的精神只适用于资产阶级政权形式的需要,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分权”关系,三权各自独立执行、地位平等。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后,资产阶级需要更多地用强有力的行政权来实现其利益,由此导致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强政府、弱议会”的权力格局,三权间曾有过的各自独立执行、地位平等的权力格局被打破,行政权逐渐凌驾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上,行政权控制和参与立法权和司法权的行使。
首先,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行政权控制和参与立法权的行使。
西方国家政府控制和参与立法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一是由政府高官直接兼任议会重要职务。
二是议会被迫实行“委托立法”制度。
其次,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行政权控制和参与司法权的行使。
按照“三权分立”的“分权”原则,为保证司法权独立,政府不能插手法官人选选择,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法官和检察官。
然而当代美国的现实却并非如此。
三权分立模式是根植于西方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环境条件的产物,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过重要的作用,由于“三权分立”模式对中国现实国情的不适应性, 决定了中国决不能走“三权分立”道路的必然性。
三权分立对中国现实国情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三权分立, 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
三权分立在西方运作的基础之一, 是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党政治, 即不同派别的政党通过竞选分别掌握不同的权力和部门, 形成权力的分立和制约。
但这种政党格局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将构成严峻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文化独特的大国, 在这样的环境下, 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政党的领导才能完成。
目前, 只有对中国国情充分了解,执政能力强。
对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正反两方面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 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性, 来源于共产党的强大性, 而共产党的强大性,则来源于它所代表的人民的广泛性,如在中国实行“三权分立” , 必将导致政党纷争不断, 各种矛盾激化, 从而危及国家和社会的统一和稳定。
第二三权分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所要完成的历史重任:“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需要有高效率的工作机制”,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是高效快捷的执行机制。
三权分立模式不利于形成这种高效的工作机制。
从决策机制来看, 在“三权分立”模式下, 议会中的各议会党团为获取更多的利益, 对其他议会党团提出的议案往往不顾国家整体利益, 采取反对,拆台或议而不决的行为, 致使决策难以迅速有效地获得合法程序的通过。
从执行机制来看, 在“三权分立”模式下, 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牵制, 使政府的运行迟滞不灵,一些重大问题因相互扯皮而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导致政府的执行效率低下, 难以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 在中国仍然处于通过快速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的历史阶段, 三权分立模式是不可取的。
第三三权分立不利于中国人民民主的发挥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表明, 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否民主, 关键要看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 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基此而论,三权分立不利于我国人民民主的发挥。
人民民主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两个最核心的问题: 一是人民意愿的实现程度, 二是人民权利的实现程度#就人民意愿的实现程度而言, 在三权分立模式下, 直接参与决策的往往是大财团的代言人, 他们在决策中首要考虑的是资本家财团利益的实现。
就人民权利的实现程度而言, 在三权分立模式下, 虽然法律规定每一个社会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事实上难以实现。
在美国, 2004年竞选一名参议院议员的平均费用约为251万美元, 最高达3148 万美元。
如此庞大的竞选费用, 实际上剥夺了美国一般社会民众的被选举权。
因此, 在以倡导人民民主为政治发展主要内容的中国, 三权分立模式是走不通的。
第四三权分立不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各民族都有代表参与国家政权, 保护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从而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和谐民族关系。
在三权分立模式下, 无论是国会议员的组成, 还是政府官员的产生, 很少以族
别为标准进行政权参与的平衡, 致使经济不发达,实力比较弱小的各民族因缺少代言人, 其民族的利益难以得到实现, 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 以实现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重任的国度里, 三权分立模式是难以实行的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