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风土人情介绍 PPT
- 格式:ppt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7
池州池州市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 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 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 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 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中文名称: 中文名称: 名称 外文名称: 外文名称: 别名: 别名: 行政区类别: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面积: 面积: 池州 Chizhou 贵池、秋浦 地级市 中国华东 1市辖区,3县 池州市贵池区百牙中路1号 0566 247000 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8271.7平方公里 机场: 机场: 火车站: 火车站: 车牌代码: 车牌代码: 市树: 市树: 市花: 市花: 行政区划代 码: 341700 人口: 人口: 方言: 方言: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著名景点: 著名景点: 158万(2008年) 江淮官话、吴语、赣语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杏花村等 池州九华山机场 池州站等 皖R 樟树 杏花目录 1 1.基本市情1.1 地理 1 1.2 历史 1 1.3 资源 1 1.4 发展 1 1.5 旅游 1 2.行政区划2.1 市辖区 1 2.2 县1 3.历史沿革3.1 境域变迁 1 3.2 建置沿革 1 4.综合经济4.1 综述 1 4.2 园区 1 5.交通运输5.1 综述 1 5.2 水运 1 5.3 公路 1 5.4 铁路 1 5.5 航空 1 6.自然资源6.1 矿产资源 1 6.2 生物资源 1 6.3 野生资源 1 6.4 水利资源 1 6.5 土地资源 1 6.6 旅游资源 7.历史文化 1 8.特色文化8.1 池州傩 1 8.2 文南词 1 8.3 青阳腔 9.历史名人 10.风景名胜10.1 九华山风景区 10.2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3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4 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0.5 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 10.6 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 10.7 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 10.8 秋浦河 10.9 杏花村 10.10 九子岩风景区 11.教育概况11.1 综述 11.2 基础教育 11.3 职业教育 11.4 成人教育 11.5 民办教育11.6 高等教育 11.7 师资力量 11.8 主要初、高中学校 12.重点企业 池州市 - 野生动物 池州大渡口至安庆公交专线开通展开1.基本市情 基本市情1.1 地理池州市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 长江,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6万。
安徽池州编辑安徽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
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
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
池州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1地理位置2概况3自然环境4气候条件5人文历史6综述1(1875)。
歙县人余干臣在尧渡街创办“红茶庄”,试制功夫红茶获得成功。
数年后,余干臣将其经商中心移至祁门,故名曰“祁红”,饮誉海内外。
民国年间,今东至县徐村竹编工艺品制作精美,曾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为祖函赢得了荣誉。
池州人民不仅勤于耕作,而且敢于斗争。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南宋末年,池州是抗元重地,池州知州赵昂发,为抗击元朝伯颜大军,率领军民,奋力守城,城破之后,全家自尽,后人为其立祠。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池州人民拥护太平军,与之协同作战,屡次击败清军,太平军曾在池州建立农民政权。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池)秋(浦)东(流)地区,发生了三次农民武装暴动:1932年9-10月间,中共秋浦县委在贵秋边区发动和组织农民暴动,由于泄露机密而未成功。
1935年1月,中共贵秋东中心县委以贵池郑家村为中心,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历时9天,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而失败。
同年9月,中共江南特委以高山为中心地带,领导了贵秋东地区的第三次农民暴动。
江南特委在红军独立团的有力配合下,从7月开始,举办培训班,培训党的干部、积极分子和妇女干部,召开干部会、代表会和群众大会,宣传和发动群众,组织暴动队伍。
中秋节这天,秋浦北山欧村2000多农民群众,携带土枪、刀、矛、叉、棍等武器,进行示威游行,附近地区农民群众纷纷响应。
一天之内,以高山为中心,东起贵池狮茅岭,西至东流白水张家,南起秋浦鸡头岭,北达贵池鸡公岗的广阔地区,5万暴动群众,没收土豪劣绅财产,捕捉顽固分子,处决罪大恶极的反动地主。
池州历史文化概述及风俗池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它东北与铜陵市接壤,南与黄山为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与九江、景德镇相连。
自古历史悠久,人文济盛,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这里有一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商周矿冶遗址,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同时又是“戏曲活化石”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和目连戏发祥地,并留下大量的历史名人足迹,如李白、杜牧、杜荀鹤、陶渊明等。
作为州县建制,始于西汉,时称石城县(在今贵池灌口乡石城村一带)。
唐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时,迁移到今池州城。
自唐复立池州并治于此,它一直是州、县的治所,是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池州历史文化名城基本情况(一)池州的历史沿革夏、商、周时期,池州属于扬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范围。
春秋时期,池州属于吴地。
吴灭,归越。
战国时期隶楚。
秦郡县天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池州为鄣郡所辖。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姑熟(今当涂县北境地),池州属之,古石城县就是这年建立的。
南朝梁时,石城县隶南豫州之南陵郡。
隋开皇三年,改郡为州,时归宣州;十九年改古石城县为秋浦县,仍归宣州。
唐武德四年(621)于秋浦地始设池州,秋浦县属之。
贞观元年州废,秋浦县再隶宣州。
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时,州、县的治所迁移到今池州城。
五代时,吴主杨溥于吴顺义六年(962)取南朝梁昭明太子青年时代游石城时,吃了石城味道鲜美的鱼,封其水为贵池的美誉,改秋浦县为贵池县,从此,贵池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南唐时,升池州为康化军;宋改为州;元改池州为池州路总管府;明复改为州。
明洪武辛丑二十一年(1361)改池州为九华府,后又改为华阳府,不久又定为池州府,辖贵池、铜陵、太平、东流、至德、石埭等县,是军、州、府的治所。
清顺治二年(1645),池州属江南布政使司,康熙五年(1666)池州属江南省左司,清末,安徽下设三道,池州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安徽划分为十个行政区,池州为第八区。
领略乡土人情,收罗各地美食徜徉在古镇的青石板路,迷醉于都市的夜色朦胧匆忙的人生,我们去不了多少远方,不如停下脚步,听听异域采风电波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准时相约在每周三傍晚的《异域采风》栏目,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华艺。
说起池州这座城市,你可能不太熟悉。
池州,别名贵池、秋浦,风景优美,山河秀丽,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池州吧!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在此地做官,李白、苏轼、王安石等驻是池州,留下精美诗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
佛文化、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戏文化、傩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九华庙会;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青阳腔;在这里,百子会、傩戏、傩舞、龙灯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在池州,这里有四大佛山之一,有“莲花佛国”之称的九华山。
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踏进九华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脉黛青色的山色,层峦耸翠,郁郁葱葱的树木矗立其上,满眼清翠碧绿。
置身其中,只觉得身心放松。
深吸一口气,满鼻子都是树木的味道!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道缓缓向上,眺眼望去,山间佛寺林立,仿佛置身于神佛道场。
走至山顶,慢一点也许需要一天的时间。
在顶峰眺眼看去,一片云雾弥漫,似乎处于九层云端似的,轻飘飘的。
九华山时常下雨,下了雨的九华山,满山雾气迷蒙,有时候丝丝小雨,撑着伞,漫步雨中,极美;有时雨偏大,树木被雨滴哗哗的打着,晶莹剔透的水珠融入雨水,一起滑落下来,也是极美!当然,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闻名遐迩。
古时,地藏渡海来唐,苦心修行75载,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
在这里发现了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肉身不腐已成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
爬九华山,你可以看到立足九华之巅的天台寺,仁义师太的肉身宝殿,悬崖峭壁之上的百岁谷,寺庙林立、僧俗共处的九华街,隐于神光岭和芙蓉峰的旃檀禅林,有世界上最大的地藏菩萨像,你可以品尝到闻名天下的九华素斋。
池州池州市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中文名称:池州外文名称:Chizhou 别名:贵池、秋浦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1市辖区,3县政府驻地:池州市贵池区百牙中路1号电话区号:0566 邮政区码:247000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面积:8271.7平方公里人口:158万(2008年) 方言:江淮官话、吴语、赣语气候条件:气候温暖,四季分明著名景点: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杏花村等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火车站:池州站等车牌代码:皖R 市树:樟树市花:杏花行政区划代码:341700目录11.基本市情1.1 地理11.2 历史11.3 资源11.4 发展11.5 旅游12.行政区划2.1 市辖区12.2 县13.历史沿革3.1 境域变迁13.2 建置沿革14.综合经济4.1 综述14.2 园区15.交通运输5.1 综述15.2 水运15.3 公路15.4 铁路15.5 航空16.自然资源6.1 矿产资源16.2 生物资源16.3 野生资源16.4 水利资源16.5 土地资源16.6 旅游资源7.历史文化18.特色文化8.1 池州傩18.2 文南词18.3 青阳腔9.历史名人10.风景名胜10.1 九华山风景区10.2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3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 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0.5 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10.6 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10.7 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10.8 秋浦河10.9 杏花村10.10 九子岩风景区11.教育概况11.1 综述11.2 基础教育11.3 职业教育11.4 成人教育11.5 民办教育11.6 高等教育11.7 师资力量11.8 主要初、高中学校12.重点企业池州市- 野生动物池州大渡口至安庆公交专线开通展开1.基本市情1.1 地理池州市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6万。
池州旅游景点介绍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秀美,同时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在寺庙、僧尼的数量上居冠,特别是自唐代以来已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奇迹,正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大历山、溶洞群、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珍贵的贵池傩戏、杏花村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境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正成为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的新热点。
池州市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是九华山,它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州,山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境内群峰竞秀,悬崖断壁,怪石嵯峨,谷幽潭深,流泉飞瀑,秀丽奇巧,有大小山峰数十座,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更有日出、云海、佛光、雾凇、雪霰等蔚为奇观,素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大诗人李白曾来此畅游,睹其秀丽奇异,九十九峰如莲花盛开在蓝天白云之间,即景生情,诗兴大发,赞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并在与友人唱和的诗序中咏道“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九子山易名为九华山。
著名景点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池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青阳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东至县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秋浦河、杏花村池州基本信息区号:0566邮编:247000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8万行政区划: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经纬度: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之间气候描述: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池州游玩娱乐项目太白茶艺馆九华山太白茶艺馆坐落于九华山“芙蓉桥”畔,“太白书堂”内,左与祗园禅寺和聚龙大酒店为邻,右有百岁宫地面缆车相伴,是有人香客朝九华山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