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导论 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3.08 KB
- 文档页数:4
完整版)文化创意学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限修课。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文化传播、宣传策划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所需的文化创意能力。
课程任务是系统梳理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及方法,分析创意的思维特点、文化产业策划的特征、原则和程序,并对文化市场战略、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市场流通渠道等进行理论阐述。
同时,课程还会根据不同文化产业形态的特点进行创意与策划,并注重将理论问题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与策划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及方法、文化产业创意的内涵、创意的思维特点、文化产业策划的特征、原则和程序、文化市场战略的创意与策划、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文化品牌的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流通渠道的创意与策划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其中,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及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策划能力。
同时,实践操作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小组作业和实践操作占比较大的比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分标准本课程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小组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将课程内容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分标准严格、公正,以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内涵和原则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文化产业策划中的问题。
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其实是《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和《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两门课的综合。
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理论知识以后,还要通过实践练习和分析,掌握不同文化领域中具体案例的创意思路和技巧,掌握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书的写作方法。
然后系统介绍产品设计开发的原理、设计开发方法、设计开发原则、产品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法则、创造性解决问题(TRIC)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领域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经验与方法,学习和掌握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原理、技巧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传播和产品营销手段,提升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水平,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延伸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文化产品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原则,重点是掌握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思维、创造法则、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学会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流程,学会并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设计开发新产品。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要求系统地梳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理论和方法,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特征、原则和一般程序,然后先从纵的方面,对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消费等环节的创意与策划进行理论和方法的阐释,继而从横向方面,对纸质传媒文化产业、出版产业、广播影视文化产业、书画、表演和艺术品收藏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动漫文化产业、广告文化产业等不同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创意与策划的特点、原则和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接下来系统介绍产品设计开发的原理、设计开发方法、设计开发原则、产品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法则、创造性解决问题(TRIC)的理论和方法。
(四)教学时数1、时数:3课时/周,总计:54课时2、进度: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课程教学进度表1、国外成功经验借鉴2、国内动漫文化产业的不足和后劲考核要求:识记:动漫了解:动漫文化产业创意的特点和策划的原则掌握:动漫文化产业创意技巧和策划方法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动漫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实践能力;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一个5分钟的动漫片。
文化创意产业教案模板教案标题:文化创意产业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教学重点: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2. 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化创意产品或企业,并引发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2. 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和潜力。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如某个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历程、某个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点等。
2. 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原因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设计一个创意产业项目,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创意点、市场定位等。
2.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出具体的创新点和实施方案。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创意产业项目,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创意企业或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2. 布置学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调研报告,了解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2. 学生提交的创意产业项目设计,评价其创新点和实施方案的合理性。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教学难点:1.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2. 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如电影、动漫、设计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强调其以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以产业为手段的特点。
- 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如产业链、市场需求、创新方式等。
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回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从起源、发展到壮大,重点介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 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包括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市场前景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如迪士尼、腾讯、华为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成功因素。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五、课后作业1. 搜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新闻,了解产业发展动态。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论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动画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概念提出伊始,主要是在理论方面的探讨,表现为一种针对当代经济、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全新理念。
这种理念认为,在当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意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财富的真正来源。
作为一种观念性存在,创意由思想、知识、技能、创新等文化要素构成,它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市场。
本门课程的教学形式应当活泼生动,使学生在创意的过程中消化所学的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在重视基本知识点传授的同时,会利用较多的课上时间以及课后时间,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栏目创意等活动。
学生是本门课程的主角,他们对文化创意的理解、对社会观念的认知,以及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这门课程真正的亮点。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界说、文化创业产业的特征与功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素、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熟练掌握影视节目的创意技巧,建立对文化创意的评判体系。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其它项目: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于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开卷,平时作业成绩 40%,期末课堂考核 60%。
2、习题:(1)何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3、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能够独立自主地设计一些影视创意并实践。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艺术概论、西方文化概论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电视栏目策划与编导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文化创意产业总论》,宫承波,闫玉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目:①《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见证-使命与方向》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②《文化创意产业前沿:现场-文化的质感》: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③《文化创意产业前沿:理论-碰撞与交融》: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④《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严三九、王虎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产业经济学的视野建构,把产业经济学的一般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与市场、产品与价值链、结构与新业态、布局与规划、产业集聚与投融资、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等。
本课力求深入浅出,以丰富的典型案例为依托,以清晰的条理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讲述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与集群、结构与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随着全球经济的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时期,文化产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
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显著,同时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意义重大。
本课的独特价值在于跨越学科的樊篱,全方位介绍了该学科。
适合提高编导专业同学艺术鉴赏、视频创意制作策划等方面的视野开拓和潜力挖掘。
把开放性的理念引进课程。
2.3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讲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路径、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和产业管理等前沿理论;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生态构建等相关热点问题。
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其二,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三,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汇流,以创新为内涵的新经济辐射带动传统行业升级。
当代社会错综复杂,受到一连串相互矛盾的政策、实践和技巧的支配。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文化与文化产业(3学时)名词解释1、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2、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3、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二)文化产业理论解读(6学时)名词解释1、法兰克福学派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3、美国文化产业理论4、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兴起(三)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6学时)简答1、文化产业形成过程与发展模式2、欧洲的文化产业3、北美的文化产业4、亚洲的文化产业5、中国的文化产业(四)全球化、国际化与文化霸权(6学时)简答1、‘文明的冲突’理论2、文化国际化概念的提出3、文化全球化的含义(五)实践课(3学时)案例/分析调查某个地区某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不足和对策。
(六)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6学时)案例/分析1、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2、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3、个案分析:传统文化在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成功应用(七)文化内容产业与市场策略(6学时)案例/分析1、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2、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八)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6学时)了解1、数字动画2、电子游戏3、数字电视4、数字音乐与手机文化(九)实践课(3学时)了解调查:传统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十)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缺陷与对策(3学时)案例/分析1、资源与市场:发展优势2、观念与创新:发展的颈瓶3、战略、视野、创意:发展的对策一、“同心圆”与“创意核”----文化产业的意义和结构从文化产业的价值含量和组织结构来看,是一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核心是文化内容的生产,边缘是它的价值实现和扩散。
核心层:文化内容的创造活动;内圈:文化产品的制造;外圈:文化产品的发行零售和服务;延伸圈:亚文化产业。
个案分析----迪斯尼的成功•ω 美国穷画家沃尔特.迪斯尼,成动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扩大到“产业基地”,大量制作动画片销世界各地,成立迪斯尼唱片公司,扩散到了相关的“亚文化产业”----主题公园文化旅游业,在迪斯尼乐园附近建造了占地360亩的迪斯尼宾馆,在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建造迪斯尼主题公园。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产业经济学的视野建构,把产业经济学的一般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与市场、产品与价值链、结构与新业态、布局与规划、产业集聚与投融资、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等。
本课力求深入浅出,以丰富的典型案例为依托,以清晰的条理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讲述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与集群、结构与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时期,文化产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
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显著,同时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意义重大。
本课的独特价值在于跨越学科的樊篱,全方位介绍了该学科。
适合提高编导专业同学艺术鉴赏、视频创意制作策划等方面的视野开拓和潜力挖掘。
把开放性的理念引进课程。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讲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路径、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和产业管理等前沿理论;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生态构建等相关热点问题。
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其二,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三,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汇流,以创新为内涵的新经济辐射带动传统行业升级。
当代社会错综复杂,受到一连串相互矛盾的政策、实践和技巧的支配。
这些矛盾在文化政策方面显得尤为强烈。
学习中,在引导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课堂探讨和课余调研,鼓励学生以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有针对性地运营微博、微信等新的社交平台,在操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分析,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4.案例设计
本课程依据高等院校影视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程特殊的传授方式展开教学,案例设计原则体现为典型性、时代性、时效性、权威性等特点,最终培养学生实现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一目标。
本课将引用一系列个案研究,包括对目前创意产业、城市重建和当代政府文化政策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文化部分的价值观念,揭示了价值观在文化组织中的作用。
5.作业设计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要求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入了解,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来说,该们课程主要目标就是对具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现象进行分析,所以作业将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一篇关于欧洲、美国、东亚或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情况的认识报告,要求在课下查阅大量资料形成文字,在课堂中进行发言交流。
小论文在1000字左右,要求有明确的观点,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性清晰。
6.考核与成绩评定
6.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
要求以3—4人为一小组,从教师提供的多个选题中选择一项完成、PPT制作、综述报告和现场答辩等工作。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览表
6.2 考核评价的标准
本课程采用项目报告答辩方式进行评价,具体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