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作为高考的重头戏之一,高中生物当中的实验题对每一个高考学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1、了解实验设计的内容来源。
实验设计一般有验证类和探究类两种类型。
验证类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而探究类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往往有多个。
但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原则:(1)对比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比组,实验设计中可采纳的对比方法很多,除了条件对比、剂量对比、位置对比外,还有相互对比、自身对比和空白对比等;(2)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该变量应为实验所讨论的对象。
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全都。
3、其他需要注意的内容:(1)实验顺序和步骤一定要合理,方法要简便易行,效果要明显。
自己完成实验步骤后可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2)如果实验中用到几组器材或需要分几组实验,切记要进行编号,以保证不丢分;(3)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要简洁明了,讲得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大;(4)题目中给的器材一般都要用上,列出的器材还会给出一定提示,如有凡士林则肯定有密封的要求。
高中生物实验评价题解题技巧首先找出实验目的,判断实验原理及实验材料选择是否合适;其次分析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可行。
分析影响因变量的因素,注意对比分析:(1)看有无对比实验,如果有看对比实验设计是否合理;(2)(2)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3)看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完整;(4)(4)看实验仪器、药剂的使用是否合理,药剂的配备、使用及用量是否合理。
高中生物标准答题卡模板A3简介高中生物标准答题卡模板A3是用于生物考试答题的标准化模板,它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答案。
该模板适用于高中生物试卷,其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清晰、规范地填写答案。
特点- A3纸大小:模板采用A3纸大小,提供了足够的写作空间和显示效果。
- 标题和题号:每个题目都有独立的标题和题号,便于学生在答题卡上找到对应的试题。
- 答案填写区域:每个题目都有对应的答案填写区域,学生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内填写答案。
- 答题范围:模板提供了足够的答题空间,覆盖了高中生物考试的所有题目要求。
- 标准化格式:该答题卡模板采用了标准化的格式,方便教师和考官进行批改和评分。
制作方法制作高中生物标准答题卡模板A3的方法如下:2. 打印模板:使用打印机将模板文件打印到A3纸上。
3. 准备材料:准备一支黑色或蓝色的签字笔,用于填写答案。
4. 填写信息:在答题卡上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考号等。
5. 答题:根据试卷上的题目,将答案填写到对应的题号区域内。
6. 完成答题卡:仔细核对填写的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7. 提交答题卡:将完成的答题卡交给教师或考官进行评分。
注意事项- 使用黑色或蓝色的签字笔填写答案,确保清晰可读。
- 填写个人信息时要认真仔细,确保准确无误。
- 在填写答案之前,仔细阅读试题,确定自己理解正确后再作答。
- 答案填写区域内不要写乱,保持整洁。
- 在交卷前仔细检查答题卡,确保所有答案都已填写完整。
结论高中生物标准答题卡模板A3是一种规范化的答题工具,它能够有效地记录学生的答案,并简化教师和考官的批改工作。
使用该模板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考试成绩的准确性。
> 注意: 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制作方法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制作方法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以上为高中生物标准答题卡模板A3的详细说明和制作方法。
该模板适用于高中生物考试,旨在提供一种规范、方便的答题方式。
高考生物的答题规范与技巧第一部分:答题规范一、填空题的答题规范1、审清题目再答题. 坚决做到逐字逐句读题,必要时标出关键词,同时结合填空处的前后句斟酌答案.2、自然学科都有特定的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一旦出错必不得分.对教材上的概念、名词和专业术语甚至黑体字部分要熟练掌握并运用.用生物学语言回答问题,按生物学习习惯书写(如基因型、遗传图解等).3、不在答题框外书写. 大题目要按照题目要求的项目回答,不漏答,书写时要层次分明.4、坚决消灭错别字. 如:光合作用、C3(三碳化合物)、神经调节、受精作用、线粒体、抗利尿激素等.二、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1、遗传图解的作用遗传图解是解释遗传学现象的一种工具,是高考试卷中经常考察的一种试题类型.2、遗传图解的类型遗传图解包括竖式和棋盘式两种类型,其中竖式是经常考察的类型.3、竖式遗传图解(一)格式及给分点①左侧标注:即在图解的每一行最左侧标明这一行代表什么. ②P、F1、F2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要求每一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必须同时体现在遗传图解中. ③配子前没有系数:书写的是配子基因型的种类. ④子代比例:根据解释的具体遗传学问题是否要解释比例,确定子代是否带比例. ⑤带母本、父本符号:题目中特别强调或提出谁做母本谁做父本的时候就需要带出♀、♂;正交反交时必须带出♀、♂. 这些在阅卷时候往往做为重要的给分点. (二)常见模式常染色体遗传中的模式①杂交②自交③测交伴性遗传中的模式①伴X遗传②XY同源区段遗传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X、XY、XX和XY的两种果蝇)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 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4、育种中的遗传图解(和杂交育种) ①单倍体育种遗传图解②杂交育种遗传图解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请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文字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种植F代,选矮杆、抗病(aaB_),继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5、关于正交反交的遗传图解6、棋盘式遗传图解的格式及给分点在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较多的时候,如果用竖式遗传图解表示会很乱,但用棋盘式遗传图解却可以很清楚的把问题表述清楚. (一)格式及给分点 1、表头:表头中应标出雌配子和雄配子. 2、横行和竖行:应对应填写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和概率. 3、棋盘中内容:应对应填写子代的每种基因型表现型及概率.(二)常见模式已知鸡冠的形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在研究鸡冠形状的遗传过程中发现:以蔷薇冠的鸡与豌豆冠的鸡杂交,F代全部表现为胡桃冠鸡,F相互交配,F中出现:胡桃冠:蔷薇冠:豌豆冠:单片冠=9:3:3:1.设家鸡鸡冠形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且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胡桃冠;蔷薇冠的鸡基因型为A_bb,豌豆冠鸡基因型为aaB_,单片冠鸡基因型为aabb.试以棋盘式遗传图解解释这一遗传现象. F:胡桃冠:蔷薇冠:豌豆冠:单片冠=9:3:3:1 1、遗传图解和图解的区别在遗传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图解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解释一些遗传学现象.图解中只是书写一下表现型交配的模式,无需体现出基因型、配子等这些细节东西.如玉米有甜粒和非甜粒两种类型,请你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对性状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要求用图解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三、实验设计题的规范书写1、实验设计题的基本书写步骤及语言描述(1)取材、分组、编号首先,取材要符合实验的要求,有利于实验成功进行且容易获得.估计实验的偶然误差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取样数量,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取相应的平均值.其次,取样分组要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相同、生物材料的长势一致或相同、所用试剂相同、分组数量相同等)和取样的随机性原则.再次,编号科学.既要避免重复和混淆,又能体现组与之间的相关性.如甲组(可在分为A组和B组)、乙组(可在分为C组和D组)等.语言描述:①若实验材料为植物,可描述为“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A, B, C”.②若实验材料为动物,可描述为“选择年龄、体重(体长)(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③若实验材料为溶液,可描述为“取两支(或多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或甲、乙、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2)实验处理,实验组、对照组的设置实验处理是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实验变量(自变量),基本模式为“甲组施加实验变量,乙组不施加实验变量(或不作处理)作对照”.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另外,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即本步骤中的变量只能有一个,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语言描述:可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如“在A, B两组均加入等量的(或相同的----”;“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清水等)”.在某些具体的实验设计中,也可用具体的量表达出来,如“在A组中加入2mL-------在B组中加入2mL-------”.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组加入试剂时,若另一组不需加入试剂,则必须加a等量的蒸馏水或相应不影响结果的溶液;如果用试管做实验,实验中加入试管的各溶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10mL.(3)培养(或处理)、观察、记录对于植物实验和某些动物实验,分别进行实验处理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出现结果.而有些实验在进行实验处理之后,可以很快观察到出现的现象.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性,两套(或多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培养时间视具体实验而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来描述.要仔细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的差异,要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束时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的结果如实、准确地记录,然后进行前后比较.描述时可用文字进行记录,也可用数据或符号进行记录. 语言描述: 将两套(或多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来培养(或用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一段时间后(或定时)观察(或测定)……做好记录(计算出平均值;A组中出现了……现象,B组出现了……现象,或A组比B组……或A组……的长度等于等于(大于、小于)B 组……的长度,等等.(4)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预测实验结果即在该实验特定的变量作用下,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经过科学地分析和推理,给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实验结果.一般来说,验证性实验“不需要”预测实验结果的,因为实验结果是“已知的”.探究性实验一般有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大多有三种.语言描述:“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或“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例如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 e3+的催化效率”这个实验进行预测时,有以下三种可能: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的催化效率;②Fe3+的催化效率高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③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Fe3十的催化效率基本相同.根据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可知,①是最可能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即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制表、绘图等方法得出一个简明的结论,并要明确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对验证性实验,结论得出的比较简单,即需要验证的内容;而探究性实验则比较复杂,往往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结果)的不同得出相应的结论. 语言描述: 探究性实验的每一个结果和结论一般都用“如果(若)……就(则)……”来描述,不能前一个结果和结论用“如果(若)……就(则)……”来描述,后面的结果和结论用“反之”“否则”等词表示.多数题目预测结果与得出结论合并为一项,即“某种结果对应某种结论”写完整. 2、语言文字描述讲究科学规范、简明扼要由于整个实验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顺序性,这就要求“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重视语言逻辑的顺序性”.设计步骤要分段叙述,试管、烧杯、水槽等用具均要给予编号,叙述中尽量采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言,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等量的” 不宜说成“一样多”;“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此外,题干中所给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但不能随意添加实验材料和试剂(除开放性实验外).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做到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精炼准确,会做的题能做对、做准确、做完整,防止无谓的丢分.四、综合素质的体现1、选择题部分答题卡必须使用正规的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一律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题;2、字体大小要均匀,字号要适中,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扫描效果,继而影响成绩;字体工整自己清晰.具体评卷过程中,书法的好坏并不影响考生得分,评分细则中也没有要求有卷面分,这样,考生只需写的工整,让阅卷老师清楚即可.3、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要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四周空间要留合适,避免压线答题,避免在试卷上见缝插针;在网上阅卷,超出规定答题区域的答题部分在扫描时会被切除掉,不予显示.这就要求考生严格地在题号规定区域内答题,避免答案不对区域,或用箭头引进、引出的现象.4、取悦阅卷老师.这一点尤其重要,参加高考的考生要格外注意.比如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字体工整、没有错别字、答案简洁、层次脉络清晰、专业术语应用准确无误……当考生们注意了上述问题,在无形中已经取悦了阅卷老师,提高了分数.第二部分:答题技巧五、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的题型问题,难易程度不同,题干与选项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而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选择题要想做的准确无误,并且加快做题速度,必须从题目的角度出发,有时候甚至抛开知识.当然并不是说要同学们背离课本知识点,而是要求同学们正确的理解生物命题的原则.生物之所以归结于理科,说明生物学科与数理化一样,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而不是单纯的文科式的记背就能掌握.选择题只要求答案,不问黑猫黄猫,因此顺推法、逆推法、排除法、转换法、图解法、就熟避生法……谁会灵活应用多种方法解答选择题,谁就可以拿到高分,选择题是聪明人的游戏.六、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用生物学专用术语回答、用推理计算得出的符号或数据等回答(1)联系中学知识找到适合的专用术语(名词),或推理计算得出符号、数据等填空.力求准确、全面(2)当不知道填什么或填多种情况都行时,不妨揣摩出题者的出发点,是为了考察中学里的什么知识点. (3)当拿不准时,在不离题和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可用括号补充.如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2、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回答为什么) (1)要明确其考查的知识点,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才能全面. (2)若可能,尽量用课本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3)若课本中没有,自己要精心组织语言.不要出现“词不达意”或“科学性错误”甚至“答非所问” (4)写好后要读一遍,注意科学性. 另外,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若有时间,不妨揣摩出题者的出发点,找到所学知识中与本题所联系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快速找到出口;有时灵活运用生物学的学科思想观点,对解题也非常有帮助.降低目标,对放弃难题要有心理准备,只求会的不丢分,勿求题题都得分.当老师告知剩下15分钟时,要沉着冷静,要知道15分钟还能做很多题目.考前糖类要供应充足,有点紧张时,常做深呼吸,你会很快渐入佳境.。
题型一曲线类01解题步骤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
2、明点:明确坐标图上曲线的特殊点的含义。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02例题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解析:茎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且促进生长较向光侧快,若向光侧浓度是b ,则背光侧浓度应在bc之间;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芽的最适宜浓度比茎的小,而d大于c。
答案:C题型二表格信息类01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02例题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________,B应________。
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________作用。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________。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
生物问答试题模板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以下哪个不是细胞的组成部分?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叶绿体2.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方式,其主要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人工繁殖濒危物种C. 引进外来物种D.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4. 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部分?A. 细胞质B. 线粒体C. 核糖体D. 细胞核5. 以下哪个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6.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其中无丝分裂属于: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B. 无性生殖D. 有丝分裂的异常形式7.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的丢失B. 基因序列的改变C. 基因的复制D. 基因的表达8.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D. 真菌9. 人类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A.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B. 23对常染色体C. 24对染色体D. 25对染色体10. 以下哪个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人工选择D. 环境适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 人类的性别是由_________染色体决定的。
13.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_组织。
14.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们依赖_________进行繁殖。
1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结果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细胞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7. 解释什么是基因重组,并说明它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限制因素。
生物答题模板(集锦7篇)生物答题模板第1篇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
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
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生物答题模板第2篇实验探究类答题模板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
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明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生物答题模板第3篇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
高中生物常规实验方法及题解题思路常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同位素标记法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的实验。
加法创意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法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
减法创意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的实验。
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豌豆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水稻的杂交实验。
实验题解题思路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明确验证的是什么“生物学事实”或“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或其他知识)原理是什么。
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如验证“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则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条件是CO2,结果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实验用植物的生长状况、饥饿处理的环境、吸收CO2的NaOH的量及浓度等因素,这些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种因素的不恰当处理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实验中必须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做到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常常采用对照的方法,即在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变量(实验条件)的不同情况对反应变量(实验结果)的影响。
常用的对照方法有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等。
实验对象。
选择实验所用的生物学材料,如光合作用所用的叶片,验证质壁分离所用的成熟植物细胞等。
实验条件。
完成这一实验所必需的理化条件及生物学处理方法,如光照、温度、pH、酶、缓冲剂、离心等。
高中生物1.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或: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速度。
)(或:增加容错率)。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必修三P19。
)3.神经调节为什么比体液调节的速度快?神经调节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而体液调节中的信号物质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到达靶器官和靶细胞的。
若是问为什么比激素调节快,可以这样说“激素作为化学信号,需要有合成、分泌的过程,还需要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代谢变化,这些都需要时间。
”4.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5.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唐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6.秋水仙素的作用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人的性别比例接近1:1的自然生理原因是什么?男性产生两种精子的概率相等,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
8.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为什么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因为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9.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在边界上,怎么处理?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或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10.设计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的目的是?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或保证目的基因和载体定向连接)。
11.蛋白质工程中,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是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
理综特色班之生物实验大题(我看书应该看什么?)如何看一道题目?一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
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
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
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
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
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
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
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
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
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变动。
八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
高中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一)实验基础知识一、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1.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①低倍镜观察:②高倍镜观察:(2)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比较:(3)目镜、物镜的区分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间的关系: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到清晰物像时距离装片越近,如h 1;放大倍数越小,看到清晰物像时距离装片越远,如h 2。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③区分: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4)注意事项: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宽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如:a .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如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
b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如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细胞数为4个。
②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为倒像。
例如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相当于旋转了180。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即向相同方向移动。
③污物位置的判断方法:移动装片⎩⎪⎨⎪⎧动——在装片上不动——转动目镜⎩⎪⎨⎪⎧动——在目镜上不动——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2.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拭玻片→在中央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展平(或涂抺均匀)→盖片→染色(一侧滴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二、生物实验中的颜色反应三、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常用处理方法和技术1.选取实验材料的原则(1)符合实验的要求: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含有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观察对象,如观察叶绿体,最好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叶片薄的植物细胞。
如选择苔藓或黑藻叶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单层细胞的部位,若用菠菜等高等植物叶片,撕取的表皮上一定要带有些叶肉细胞,因为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选择根细胞,因为根细胞中不含叶绿体;观察线粒体要选择无色的细胞,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能用叶肉细胞,因为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对观察线粒体有干扰;制备细胞膜不能选用鸡的红细胞,因为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及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容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观察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能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此细胞没有细胞核。
(2)符合实验的原理:实验原理是完成实验的依据,选择的材料既要保证实验原理的实现,又要方便检测结果的观察,如在检测还原糖时不能选用甘蔗,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蔗糖,还原糖的含量少,不利于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也不能选用西瓜汁,因为西瓜汁呈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3)选取易于获得的材料:要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应选取在当地容易获得,又比较便宜的材料,如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实验不宜选取板栗作实验材料。
(4)选取易于观察的材料:选取的实验材料观察现象越明显,越有利于得出正确结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时不能选用叶肉细胞,因为叶肉细胞的液泡基本无色,并且叶绿体的绿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实验材料的常用处理方法和技术四、生物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1)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事物(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条件下对实验变量的变化和结果进行捕获、解释的科学方法。
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并不是说研究的结论才是科学。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2.对照性原则(1)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同的实验。
科学地设置对照实验,能够有效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结果的可能性。
设置对照组有4种方法:(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①一般情况下,针对实验所要研究的因素,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如各种空白对照。
②用实验所研究的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未用实验所研究的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
③根据实验对象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把处于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实验对象确定为对照组。
3.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1)这两个原则都是设计对照实验时必须坚持的原则。
所谓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只有这样,当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才能确定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这个变量造成的,从而证明实验组所给实验因素的作用。
等量性原则与单因子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重点不同。
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量的单一性,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无关变量在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
(2)理解实验控制中的变量是正确设置对照的基础:例如,当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自变量就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无关变量就是温度、水分、矿质营养的供应等。
但无关变量也会影响因变量,因此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就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只受实验变量的影响。
4.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应该是一致或相似的。
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来体现重复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选取的。
这样做的原因有:①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②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五、生物学实验的设计1.生物学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简单地用下图表示:(1)提出问题,确定实验课题:所谓实验课题的选定,就是实验者首先要确定一个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明确通过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作出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假说,在计划中应该写明详细的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中要进行哪些观察和测量。
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的最基本环节。
(4)预期结果: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实验正式实施之前,根据假说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判断,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即“如果假设成立,则应有何种结果”。
(5)分析数据:实验结束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什么规律或趋势,它们能不能支持假说,它们是否指出了实验中存在的缺陷,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
(6)得出结论:在下结论的时候,确定收集的数据是否支持原先的假说。
通常需要重复几次实验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实验结果,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
2.实验设计的要求3.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实验步骤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一般如下叙述:(1)分组编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器材,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如: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两组,也可以分若干组,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是1、2、3,总之让人一看就知道,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常用语言模板:①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等;②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③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等。
(2)对照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应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
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3)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对于植物实验和某些动物实验,分别进行实验处理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出现结果。
而有些实验进行实验处理之后,在短时间内(1~2 h)就可以观察出现的现象。
要仔细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的差异,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六、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1.区别2.举例(二)实验答题模板一、验证性实验答题模板验证性实验适用于实验结果是已知的实验。
题目中常见提问语:“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答题模板][示例]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实验原理: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水平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材料用具:正常小鼠4只、注射器、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
(1)实验步骤: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B组。
(2)该实验过程可以说明。
(3)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模板套用][答案](1)①小鼠的活动状况②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小鼠的活动状况无变化(2)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小鼠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引起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二、探究性实验答题模板探究性实验适用于实验结果是未知的实验。
题目中常见提问语:“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答题模板][示例]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