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
- 格式:doc
- 大小:160.51 KB
- 文档页数:20
10871087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 e M edi ci ne M ode r nD i s t an ce Edu cat i o n ofC hi na 第6卷第09期2008年09月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已于2007年4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定后公布实施。
为了帮助全国广大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类)应试生更好地理解、复习和掌握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类)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从而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现将有关事宜归纳如下:1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类)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比较突出的变化1.1调整的内容本次大纲调整的内容不多,仅仅将2003年版大纲温里药一章中高良姜配香附的配伍意义调整到理气药一章中了。
1.2增加的内容①总论中增加了中药防治疾病的机理、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归经的表述方法。
②增加了细辛配干姜五味子,菊花配枸杞子,蝉蜕配胖大海,栀子配淡豆豉,黄连配半夏、瓜蒌,青蒿配鳖甲,青蒿配白薇,地骨皮配桑白皮,羌活配独活,厚朴配枳实,砂仁配木香,肉桂配附子,枳实配白术,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白及配乌贼骨,艾叶配阿胶,郁金配白矾,牛膝配苍术、黄柏,川芎配柴胡、香附的配伍意义。
此外,大黄配芒硝的配伍意义属于2001年版大纲考试范围,但2003年版大纲遗漏了(不过却在《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列出了),而本版大纲又加以增补的内容。
③增加了京大戟与红大戟,汉防己、木防己与广防己,禹白附与关白附,冰片,南沙参与北沙参的来源。
1.3删除的内容①与2003年版大纲相比较,本版大纲在“中药的应用”章节中只列出了中药配伍的目的及主要内容,七情配伍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君臣佐使的含义及内容。
而删除了中药配伍的含义,以及第二节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第三节剂量、第四节煎服法,实际上被删除的内容,尤其是第二、三、四节的内容都是任何中药学考试都要求的内容,我们认为可能是排版时遗漏了这些内容(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有这些内容),因此考生复习时要注意此部分内容,以免丢分。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基本观念-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2.中医病因病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储藏学说-内外邪气学说-病机学说的应用3.中医诊断学-四诊法及其应用-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判断疾病的分型与辨证论治4.中医治则治法-中药的基本治疗法则-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剂型与用法第二部分:中药学知识1.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取材与加工-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2.中药药物学-常见中药的药用价值与功效-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特点-常见中药的毒副作用与禁忌3.中药处方学-中医经典方剂的基本应用与调配-常见中成药的使用与剂型选择-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与技巧4.中药制剂学-中药的剂型分类与制剂方法-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的制备与应用-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与应用第三部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1.中药质量评价与标准-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药的质量标准与监管2.中药药效评价与药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3.中药临床应用与中西医结合-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与中药治疗-中药与西药的合用与药物相互作用-中医疗效评价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前景第四部分: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1.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常见中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质量控制的规范与标准2.中药药事管理与合理使用-中药饮片的储存与保管-中药处方的审核与发药-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使用3.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中药师的职业责任与责任-中药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范以上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物评价与临床应用以及中药药事管理与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和理解,提升自己的中药知识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执业药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 2 - 药事管理与法规. (2)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 15 - 中药学................................................. - 15 -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 - 15 -中药学专业之知识二........................................ - 40 - 中药鉴定学............................................. - 40 -中药化学 (49)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54)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执业药师职责和执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的考试内容分为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和药事管理法规两个大单元。
其中的细目与要点:是与执业药师执业活动直接相关的具体内容,纳入考试的范围。
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的考试内容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国家新修订的或新颁布的药事管理法规,需要纳入考试内容范围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管理机构在当年考试的6个月之前予以公布。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应用知识和技能等,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2.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等内容及应用。
3.中药的功效的认定、表述与分类;主治病证的表述。
4.中药配伍理论的内容。
5.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各类的基本要求(包括性能特点、功效、适用范围、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药材质量控制
与技能(第七版)
一、考试基本概述
本次考试旨在测试执业药师在中药学药材质量控制与技能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中药药材的选择、鉴别、质量评价以及技术操作等方面。
二、考试大纲
1. 中药药材的选择与采购
- 判断中药药材的优质特征和选材原则
- 进行合理的中药药材采购和仓储管理
2. 中药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 掌握中药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技巧
- 进行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指标测定
3. 中药饮片的加工与质量控制
- 熟悉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和流程
- 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4. 中药制药技术的应用
- 掌握中药制药工艺和原理
- 进行中药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三、备考建议
1. 注重理论研究:加强对中药学药材质量控制与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研究,掌握相关的法规和规范。
2. 实践操作训练:进行基于实际操作的中药饮片加工和制剂制备练,熟悉相关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方法。
3. 多做练题:多做相关考试题目的练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系统复总结: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系统的复总结,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四、考试评分标准
根据答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评分,考察执业药师对中药药材质量控制与技能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为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药材质量控制与技能(第七版)的简要内容介绍,祝你备考顺利!。
2023年执行药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以下是相关信息:
1. 考试科目:药学类考试科目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法规》和《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类考试科目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法规》和《综合知识与技能》。
2.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涉及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方面。
3.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2天,分上午和下午进行。
每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4. 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配伍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
5. 考试难度:根据往年的情况,执业药师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药学基础知识,并且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全面的药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经验。
如果您想成为执业药师,需要认真备考,全面掌握考试大纲的内容。
第一节中药材生产中药鉴定模块知识点分别分布在——1、2、4章1.2 中药药品标准(不含中药制剂的稳定性)2.1 中药材生产4 常用中药的鉴别中药鉴定模块相应内容学习顺序——①先学第4章——常用中药的鉴别②再学习总结性较强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相关内容——1.2 中药药品标准——2.1 中药材生产学习要点:1.品种、栽培2.产地(道地药材)3.采收4.产地加工——影响质量一、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1.同名异物防己-粉防己,取消广防己2.同物异名3.一药多基原①同属不同种柴胡2、大黄3、甘草3、秦艽4、海马5、川贝母6、石决明6川贝母原植物商品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松贝青贝梭砂贝母炉贝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以上图示依次是:松贝、青贝、炉贝。
②同科不同属葶苈子(十字花科:独行菜、播娘蒿)③不同科青黛珍珠2.栽培对药材品质的影响野生VS养殖二、中药材的产地道地药材代表品种记忆川药川**、附子、黄连、黄柏、花椒、金钱草川字号——连柏附子花钱少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山茱萸、乌梢蛇浙八味——杭浙金术会玄胡菊花白芍麦贝母怀药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金银花、红花、山茱萸、辛夷四怀药——伏牛上山菊花黄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马钱子、儿茶贵药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广药(南药)阳春砂-广东蛤蚧-广西槟榔、益智仁-海南两广:巴戟天、肉桂(桂枝)广字号(广陈皮)北药(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板蓝根、黄芩-河北党参-山西金银花-山东关药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龙胆藏药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华南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泽泻-福州木瓜-安徽枳壳-江西蜈蚣/鳖甲-湖北天然冰片-湖南西北药(陕、甘宁、青、新、蒙)西宁大黄甘肃岷县当归宁夏枸杞羌活、秦艽新疆紫草/内蒙紫草A.吉林B.浙江C.山东D.广西E.四川1.蛤蚧的主产地是2.花椒的主产地是3.鹿茸的主产地是『正确答案』D、E、A『答案解析』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常用单味中药与常用中成药,具体涉及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方剂学等内容。
其中方剂学不另单列,具体体现在各成药的方义简释中,釆用方解方式解析成药处方的配伍意义。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掌握临床常用单味中药的药性(寒热温凉平及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和中成药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项、配伍意义及组方特点等内容;熟悉典型单味中药的基本配伍意义和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相似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点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中成药的功能及主治证候的异同点,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202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概览
一、引言
考试背景与目的
考试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考试大纲概述
考试科目与分值分配
考试形式与时长
三、各科目大纲解析
1. 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理学基础
药物分析方法与技能
药物化学基础
2. 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剂学基础与实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基础3.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
药物治疗监测与临床药学服务
4.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事管理法规体系概述
药品注册管理相关法规
药品生产、流通与使用过程的管理法规5.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基础理论与实践
中药鉴定技术与标准
6.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药理学基础与应用
中药制剂学基础与实践
7.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临床应用与实践
中药调剂与配制技术
8.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技能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
四、大纲解析注意事项
大纲内容的变化与调整趋势分析学习方法与策略建议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五、结语
-对考生的鼓励与建议。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科目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科目是中国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执业药师是指在医疗机构、药店、药企等药学领域从事药品管理、药物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其职责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中药学是执业药师考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药鉴别学:中药鉴别学是中药学的基础,通过学习中药的外观特征、性状、气味、味道等进行鉴别。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药材的识别、质量鉴定、纯度检验等技术方法。
2.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物质在人体内作用机制的学科。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中药的药效、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等内容,以便正确地指导患者使用中药。
3. 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学是研究中药组方和用药规律的学科。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用法用量等知识,以便合理地选择和配伍中药方剂。
4. 中药制药学:中药制药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研制、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学科。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中药的制剂形式、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
内容,以便正确地选择和推荐中药制剂。
5. 中药临床应用学:中药临床应用学是研究中药在临床上应用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以便正确地指导患者使用中药。
综上所述,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科目涵盖了中药的鉴别、药理、方剂、制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性。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医治则治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调剂技能、中药质量管理和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及中药用药安全内容;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要求熟悉常见疾病的分类和各证候的症状、治法治则,重点掌握治疗各证候疾病的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和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药物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药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称为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
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
后者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等。
考点:中药性能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与性状的区别。
第一节四气1.四气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2.药性的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
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属热性。
3.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程度上,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4.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凉血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补阴,温经等作用。
5.“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
但实际上仍有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过四气的范围。
6.临床指导意义①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
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②据病症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用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③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病而定。
④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考点:四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
重点关注药物四气所示的作用,及指导意义。
第二节五味1.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2.确定依据:系经口尝辨别滋味,经临床证实。
所以“味”实际上是药物本身的真实滋味和药物作用的标志。
以口尝定药味是基本的,但最终是根据临床治疗作用来定的。
3.五味的作用:辛,能散、能行。
第二部分 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 第二部分 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 主要考点: 1.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2.《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有效成分、有毒成分 3.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4.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毒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 5.代表化合物的体内代谢途径 一、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质量控制成分及其结构分类一、含各类成分常用中药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质量控制成分及其结构分类 (一)含生物碱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2017A、B;2018A、B、C;2019A、B;2020A、B;2021A、X) 生物碱 天仙黄马千里川,雷公严防黄花山——苦。
天仙(天仙子)黄(黄连)马(马钱子)千里(千里光)川(川乌),雷公(雷公藤)严(延胡索)防(防己)黄(麻黄)花(洋金花)山(山豆根)——苦(苦参)。
最佳选择题 《中国药典》规定,黄连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是 A.胡椒碱 B.小檗碱 C.药根碱 D.金雀花碱 E.秋水仙碱『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中国药典》以小檗碱为指标成分对黄连进行含量测定。
配伍选择题 A.防己 B.雷公藤 C.洋金花 D.山豆根 E.马钱子 1.《中国药典》中,以东莨菪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 2.《中国药典》中,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D 解析; “花心荡漾”“花仙子”。
洋金花的质控成分是东莨菪碱。
“苦大仇深”“豆比苦”。
山豆根和苦参的质控成分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配伍选择题 A.雷公藤碱 B.汉防己甲素 C.阿托品 D.氧化苦参碱 E.士的宁 1.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是 2.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化学成分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类主要为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碱己等。
双苄基异喹啉类:为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1~3个醚键相连接的一类生物碱。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
第1页前言
一、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中药学、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二、新旧考纲的变化
1.新考纲取消了“掌握”、“熟悉”、“了解”的三级分类方法;
2.部分中药学中的内容纳入了综合知识考试里(比如中药的应用及禁忌);
3.在各论里知识点分得很细(比如药物用量,增加了药物两两比较,注重药物性能的表达)。
三、题型
A(最佳选择题)、B(配伍选择题)、X(多项选择题)型题
四、学习建议
1.学习时间(有序安排、重点冲刺)
有序安排:制定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安排,为阶段性的冲刺奠定基础,为最后的冲刺奠定基础。
重点冲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阶段性冲刺,一个是考前冲刺,两个冲刺都要重点把握。
2.学习方法
(1)主张多遍学习:
第1遍精读----看懂;
第2遍仔细阅读----记忆;
第3遍重点复习考点----查缺补漏;
第4遍快速扫描----考前冲刺。
(2)联系前后学习: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总论与各论:
各论中反复体现总论中的药性的表述;
总论里表述的是各论中共性点的升华)。
②各章节前后联系、对比:
帮助记忆与理解药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3)抓住重点,全面温习
(4)以自行复习为主,老师授课为辅
3.学习心态
一定要坚定必胜的信心;
把压力转变成动力。
中药化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医学.全在.线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应用知识和技能等,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2.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等内容及应用。
3.中药的功效的认定、表述与分类;主治病证的表述。
4.中药配伍理论的内容。
5.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各类的基本要求(包括性能特点、功效、适用范围、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6.18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主治病证及重要配伍的意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与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以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
7.124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与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
8.96种较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9.60组常用基本配伍的意义。
10.72种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总论
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