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10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材分析】《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是《中国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因为上古时期的历史只有两课,所以知识跨度非常大,概括性非常强。
再加上世界上古史离我们较远,学生平时接触不多,许多地理名词都很陌生,历史事实很遥远,所以需要老师梳理线索,引导学生抓重点,抓主干,在充分运用教科书资源的基础上相应的补充史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准确指出古代文明扩展的促进因素;结合地图,运用时空定位,概括各文明扩展的基本史实,并运用史料认识文明扩展对大帝国兴起的影响。
2.能够以地图为依托,介绍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情况;在史实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帝国扩张带来的影响。
3.能够选择运用相关史事,论证说明古代文明的交流情况。
4.能够从帝国兴衰存亡中,体会到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中,认识到和平交流是人类文明交流永恒的追求和主旋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及文明交流难点:分析帝国战争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主题解释“帝国”入手)你知道什么叫“帝国”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帝国——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二、新课教授(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出示本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
2.最初,这些文明就像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的联系甚少,那么,是什么促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呢?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教师总结,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各文明区具备扩张潜能,那么他们是如何扩张联系到一起的呢?教师引领学生依照地图,描述历史。
4.埃及文明全盛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西亚文明从两河向周边扩展,古巴比伦王国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古希腊也用了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众多城邦。
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有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波斯第一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佛教)、罗马帝国(奴隶制、基督教)以及古代世界文明间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1、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明白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政治能对文化产生影响。
2、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世界大帝国的交替,能够明白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时空观念:学生通过阅读古代世界各个大帝国的疆域图,能够了解各个帝国疆域的范围,并能将帝国交替以及疆域扩张的过程在图中反映出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治措施。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交替的原因。
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学习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往,能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一定了解,形成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重点:1、波斯帝国(大流士改革)2、罗马帝国(奴隶制)七、教学难点1、亚述帝国2、马其顿帝国八、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情景创意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掌握本课内容。
九、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有人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吗?【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
【教师】很好,就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这四个。
那么请大家看这张图。
【图片】【教师】老师把这四个古国的位置分别标出来了。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几个地方为什么能够孕育出文明古国呢?【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嗯,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
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地形、气候和水源。
那么这些条件又对什么有利呢?大家想一想,在当时的人们是从事什么生产为主呢?【学生】农业。
2、第一幕——古代文明的扩展【教师】没错,就是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学设计课题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历史年级高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讲述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扩张及其文明扩展下文明区域相互连接并推动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东西方古代世界奴隶制帝国间的交流。
古代奴隶制帝国的产生实质上是古代文明扩张与交往的结果,西欧封建社会的到来则是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的,因此本课上承古代文明世界,下启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
本课连接远古与中古的纵向联系,又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军事扩张的双重影响。
2、时空观念通过教材地图的分析,知道古代各大帝国所在区域地理位置,概括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形成过程,增强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研读,引导学生做到论丛史出,培养归纳历史的能力。
4、历史解释充分利用教材“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和图片资源,提取有效信息,增强学生对三个子目史实逻辑的理解。
5、家国情怀运用表格归纳东西方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感悟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丰富性。
重点归纳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孤立分散到联系紧密。
难点古代罗马与秦汉、安息的交往情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大河流域孕育的四大文明古国,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从事什么生产为主?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来自于哪个文明区?古代文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欧亚非大陆趋于整体化。
古代文明是如何整体化的?观察大河流域孕育的四大文明古国,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通过大河流域孕育的四大文明古国图,让学生对古代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讲授新课一、古代文明扩展——整体化的驱动过渡:欧亚非大陆整体化的基础是技术进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驱动农耕文明在古代世界不断扩张?文明扩张有何影响?教师点拨: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小组讨论展示。
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课标要求与目标设置】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有哪些?【新授课教学】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扩展【概念理解】农耕文明: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社会结构和管理系统较复杂,具备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农业的发展让国家得以对外扩张。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2)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3)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
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4)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知识拓展: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条件地理因素: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易于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
城邦特点: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的追求民主权利。
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出现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经济利益严重受损,他们追求民主,希望政治改革的渴望强烈。
2.雅典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及局限性。
进步性: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对于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
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学案【知识梳理】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人类最初的文明,相互之间联系_______。
但农耕文明自身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农耕文明的主要优势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本目第2段看,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等文明扩展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
其中,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______________的统一。
3.古代希腊人以_________方式扩大影响。
他们利用自己的________能力、______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建立了数量众多的_________国家。
4.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________起来,是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公元前6 世纪,波斯兴起于_________。
后通过对外征服建立起地跨________三大洲的帝国。
①波斯帝国实行____________制度,主张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________制;③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________系统。
思考1:本目“史料阅读”反映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统治呈现什么特点?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①_____________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
后历经10 年征战将波斯帝国灭亡。
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②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也实行________,地方实行______制,推广希腊文化。
3.孔雀帝国①____________ 世纪,孔雀帝国初步把整个______统一起来。
②_______在孔雀帝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教学案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是()A.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入希腊B.埃及的冶铁技术传入西亚C.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 D.埃及的雕刻传入希腊2.在今天尼罗河的入海口,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代表建筑亚历山大灯塔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城市作为地中海东岸的经济中心辉煌一时,这说明A.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B.亚历山大带给埃及人民繁荣昌盛C.亚历山大东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古埃及文明灿烂辉煌3.英国历史学家彼德·弗兰科潘指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
这段话说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征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4.“条条大路通岁马”。
在以下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中,走②号通道能到达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5.凯撒是古代罗马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曾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
他在《高卢战记》中写道:“如果按照教科书的指示行动,是无法获胜的。
”这表明A.他的作战方法富有创造性B.他的政策受到普遍欢迎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12.在罗马共和国扩张的过程中,大批战俘被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奴隶们的辛勤劳动使罗马走向繁荣B.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使社会矛盾严重C.斯巴达克起义冲击了罗马的奴隶制D.奴隶在罗马法体系中拥有与奴隶主平等的法律地位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练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知识梳理卓阳老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课程标准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古代文明的扩张1.农耕文明对外扩张的潜能人类最初的文明之间相互独立,联系甚少。
但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社会结构和管理系统较复杂,具备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农业的发展让国家得以对外扩张。
2.古代文明的扩张(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2)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3)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
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4)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1)扩张概况: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制约。
③从中央到地方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3)灭亡: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2.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1)扩张概况: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方案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帝国的产生实质是早期文明进一步扩展与交往的结果。
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古代埃及文明、西亚文明与希腊文明获得了稳步扩大,在文明扩展下的文明相互连接并最终形成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
这些帝国在战争和和平交往过程中,相互联系,构建古代世界绚烂的文明成就,诸如思想、文化和技术,同时也为开启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能够说出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表现(包括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与希腊文明),理解文明扩张与帝国建立的关系。
2.阅读文本材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治措施。
3.学习各文明之间的交流,认识人类文明由分散孤立走向联系、交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扩展和古代帝国建立、发展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古代文明扩展、古代帝国建立和文明交流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北纬30度》图片及文字说明:同学们知道神奇的北纬30度吗?北纬30度,主要是指北纬三十度上下波动五度所覆盖的范围,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沿地球北纬30°线前行,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存在着许多地球文明信息。
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
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
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贯穿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
比如:恰好建在精确的地球陆块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
第2 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I、历史纲要导引知道早期人类的产生;理解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各文明古国(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II、学科素养对接时空观念古代文明的扩展III、学习目标初呈现重点难点原始农耕文明初期,人类依然处于彼此格局的状态,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彼此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每一件活动仅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然而,随着农耕文明的纵深发展,欧亚大陆曾经孤岛般分布的文明区域相互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
农耕文明所具备的天然优势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生活区域以外的认知渴求,渐渐地使欧亚大陆各文明之间相互接触,甚至密切交流,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亚大陆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实际上已经非常密切。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世界上如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以及中华秦汉帝国的出现,使武力扩张成为一种可能。
然而,武力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帝国统治者通过战争、掠夺等方式将帝国的文化输入到他们的未知区域,他们又从那儿获得新的文化形式。
和平的贸易交流也是早期文明传播的重要方式,丝绸之路上汉帝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帝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融便是极好的例证。
古代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技术的传播,便成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共同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思维导图知识体系一、古代文明的扩展——欧亚大陆整体化趋势的出现(前1000年左右):1.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的潜能。
(1)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大分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节点。
公元前2000纪,小亚细亚先民发明了冶铁技术,而后,经过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铁制武器便成为同铁农具一样普遍生产的工具。
(2)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率的急剧提高,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剩余粮食确保当地社会的正常运转,也为军事建设和国家出现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有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波斯第一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佛教)、罗马帝国(奴隶制、基督教)以及古代世界文明间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1、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明白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政治能对文化产生影响。
2、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世界大帝国的交替,能够明白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时空观念:学生通过阅读古代世界各个大帝国的疆域图,能够了解各个帝国疆域的范围,并能将帝国交替以及疆域扩张的过程在图中反映出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治措施。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掌握古代世界各大帝国交替的原因。
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学习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往,能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一定了解,形成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重点:1、波斯帝国(大流士改革)2、罗马帝国(奴隶制)七、教学难点1、亚述帝国2、马其顿帝国八、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情景创意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掌握本课内容。
九、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有人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吗?【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
【教师】很好,就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这四个。
那么请大家看这张图。
【图片】【教师】老师把这四个古国的位置分别标出来了。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几个地方为什么能够孕育出文明古国呢?【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嗯,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
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地形、气候和水源。
那么这些条件又对什么有利呢?大家想一想,在当时的人们是从事什么生产为主呢?【学生】农业。
2、第一幕——古代文明的扩展【教师】没错,就是农业。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这些文明古国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也就是说农业的发展让国家得以对外扩张。
比如,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而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再比如,大家请看这张图。
【图片】【教师】这块浮雕上面记述了亚述骑兵攻击对手的情景。
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
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我们再来看看欧洲的古希腊文明。
【图片】【教师】图上显示的是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情况。
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过渡】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大帝国兴起了。
3、第二幕——古代世界的帝国【图片】【教师】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居鲁士二世称王,创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对外扩张。
先后经过了冈比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一世,迅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等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老师之前一直和大家说的,每一个王朝在扩大了自己的疆域之后需要做什么呢?【学生】巩固统治。
【教师】没错,就是巩固统治。
那么大流士一世为了巩固已有的疆域进行了改革。
大流士改革是公元前522-前485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为巩固波斯人统治和自己的专制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大流士一世都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材料】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古代伊朗史料选辑》【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波斯第一帝国的什么制度?【学生】君主专制制度。
【教师】没错,就是君主专制制度。
大家再看材料中提到了“阿胡拉玛兹达”,阿胡拉玛兹达呢是波斯人信仰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唯一真神,这又体现了什么呢?【学生】君权神授。
【教师】很好,就是君权神授。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图片】【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图上有很多虚线将波斯帝国的疆域分成一块一块的。
那大家联想一下我国当地版图上也有类似的虚线,是用来划分省份的。
那这里一样,波斯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
全国被划分为近30个省份,设立总督,称为萨特拉匹,负责行政和税收。
总督不管军事,军事由专门的军事长官管。
他们互相监督和制约。
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就像我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也是军事和行政分权制衡。
那么,分权制衡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加强皇权。
【教师】没错,就是加强皇权。
我们再接着看。
【图片】【教师】这两幅【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教师】嗯,同学们基本回答完整了。
大流士改革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打破了波斯帝国原有的落后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波斯帝国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虽然没有消除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波斯帝国内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促进了中亚、西亚地区各个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往。
【图片】【教师】大家看这张图,上面记述了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的过程。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过渡】接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南亚的古印度。
【图片】【教师】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因为新国王旃陀罗崛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农民家族中,故称这个王朝为孔雀王朝,又称孔雀帝国。
孔雀帝国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
佛教在孔雀帝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
【过渡】接着,我们再来看罗马帝国的扩展历程。
【图片1】【图片2】【图片3】【教师】大家看这三张图。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
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以及今天的法国和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1】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材料2】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
——《世界历史》【教师】结合这两则材料请同学们思考,罗马帝国达到这样的繁荣得益于什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
【教师】大家回答的都很不错。
地中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贸易的发展,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奴隶制对罗马帝国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
【材料1】罗马进入“共和时代”以后,由于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外族奴隶的数量增加很快。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有150万人口,奴隶就占了90万。
【材料2】当时(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教师】大家结合材料和书本,思考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学生】战俘。
【教师】嗯,没错。
罗马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的俘虏,罗马奴隶制的特点是外族奴隶占绝大部分。
【材料1】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
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
——《世界历史》【材料2】在韦斯巴芗统治时期,当在令罗马圣皮特罗广场坚立一座方尖碑时,虽然当时有位发明者提出了一项可以大大方便竖碑的技术措施,但皇帝为了不让奴隶们有空可闲,宁愿让他们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同样,水车虽然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为帝国东部行省所知道,可直到公元4世纪奴隶来源枯缩之时,才为罗马所采用。
——《全球通史》【教师】请大家结合书本历史纵横思考罗马奴隶制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嗯,大家都回答的不错。
积极影响是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带来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及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
消极影响就是外族奴隶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的稳定;奴隶制度使奴隶失去改进其所操行业的传统操作方法的积极性;只要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可获取,它也使主人丧失促进技术革新的动机。
【教师】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4、第三幕——文明的交流【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那么各个文明间都有什么样的交流呢?【图片】【教师】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图片】【教师】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
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
字母文字具有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逐渐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