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11.00 KB
- 文档页数:14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述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是与职业健康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
职业卫生关注的是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保障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
而职业医学则是致力于对劳动者进行健康评估和治疗,旨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水平。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劳动者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和高风险环境,职业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并为劳动者提供保护和治疗。
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的监测和诊断: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和发生情况,并进行诊断和评估。
2.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改良和优化工作环境,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减少劳动者接触到有害物质的风险。
3.职业病防护设备的选用和使用: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保障他们的安全健康。
4.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职业康复和复原:对于已经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及时的康复治疗和复原支持,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职业医学的重要性职业医学在职业健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为劳动者提供身体健康评估和医疗服务,及时发现和干预一些与职业有关的健康问题。
职业医学的目标是使劳动者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减少因工作引起的健康损害。
职业医学的职责职业医学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1.职业健康检查和评估: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评估,发现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包括职业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2.职业疾病的诊疗: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例如对某些职业病的特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
3.职业医学咨询和指导:为企业提供职业健康咨询和指导,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和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制定职业健康管理策略。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健康问题的学科。
职业卫生主要关注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疾病,包括工作环境的危险因素、职业病的防治、职工健康监护等;而职业医学更加注重将医学知识应用于职业卫生实践中,从而为职工提供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职业卫生是研究、预防、控制工作环境中的疾病和致残的学科,其目的是保障职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研究的范围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职业病的防治、职工健康监护等。
职业医学是将医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实践中的学科。
职业医学的任务是通过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并参与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健康监测、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发展历程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研究与实践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时期,工人在工作环境中面临着许多危险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高温、噪声等,从而引发了许多职业病。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
在20世纪初,职业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际上出现了第一个国际职业病学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扩展和改进。
到了现代,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涉及到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职工群体等多个社会组织。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内容1. 工作环境评价与监测:研究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并通过监测、分析和评价来了解工作环境的危害程度。
2. 职业病防治:研究职业病的发生机制、诊断与防治方法,制定和实施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旨在保护和促进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对这两个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拓展。
1. 职业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职业卫生是一门科学,研究和管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
它关注预防工作场所中的疾病和伤害,以及提高工作条件对员工的积极影响。
职业卫生包括评估和控制职业环境中的危害,监测工人的健康状况,提供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并开发改进工作场所的政策和实践。
2. 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物质或工作方式引起的疾病。
这些危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生物性因素、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噪音致聋、职业性骨关节病等。
职业卫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通过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减少工人接触危害物质的风险。
3. 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 Medicine):职业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关注工作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医学医生通常与职业卫生专家、工程师和人力资源人员合作,共同关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4. 职业康复 (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职业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过程,旨在帮助受工作相关伤害或疾病影响的人恢复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它包括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以及协助员工逐步重返工作。
职业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受伤或患病员工恢复健康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5. 职业健康监护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和评估来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对其健康的影响。
这包括收集和分析工作场所的健康数据,例如疾病发病率、工伤统计和职业暴露数据。
名解1、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2、职业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为作业人员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
4、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5、动力作业:在保持肌肉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的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肌肉等张性收缩。
6、职业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7、职业生物力学(Biomechanics):主要研究工作过程中人和机器设备间的力学关系,目的是提高工作能力并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8、姿势负荷(posture load):站或坐时颈椎需要承担头部的负荷,腰椎需要承担腰以上躯体的负荷。
9、动力单元:由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成。
一个动力单元可完成简单的动作,两个以上的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完成复杂动作。
10、生产性毒物/职业性毒物(Occupational Toxicant )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11、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2、生物监测指标(生物标记物):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即生物标记物。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一、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职业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为作业人员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任务:首要任务是防止不良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进其尽早康复。
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关注:在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及其职业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标:①达到促进和保护职业人群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②创造一个健康的工作场所,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全、卫生、高效地工作。
WHO将人类生命分为三个阶段——生命孕育阶段:职业生命的准备阶段,<20岁;生命保护阶段:职业生命阶段,20~60岁;晚年生命阶段:>60岁,职业生命的延续。
职业生命阶段占整个生命的2/3。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即与职业生命有关的环境因素。
包括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劳动过程:劳动组织与制度、操作体位、劳动方式、生产设备布局等生产环境:作业环境⑴生产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⑵社会经济因素:财富分配、文化水平、生态环境、立法⑶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劳动组织和制度、工作节奏改变、紧张、吸烟和过量饮酒、不良体位、不合理的工具、缺乏健康和预防的观念⑷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医德、仪器设备条件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可以分为:①生产过程中②劳动过程中③生产环境中。
三、职业与健康健康工人效应:初次自我选择、二次自我选择、用人单位主动选择。
1.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控制职业有害因素,保护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一有机结合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执业从事者的健康。
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 ):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下限度,人体不能代偿而导致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关系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主要发生于职业人群多数发生在普通人群有特异的病因多病因疾病职业暴露是最基本因素职业暴露是多种病因之一有立法意义,享受职业病待遇无③工伤(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职业有害因素,操作技术原因,设备原因,管理原因和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等所造成的工人的身体伤害,残疾甚至死亡。
2、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只有在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之后才可能发病,若控制这些因素后可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预防。
3、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早期健康损害(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立法和有关标准、法规制定,以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的机会。
(2)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损害。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3)三级预防:对已经出现职业病或工伤的工人,给予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
概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人群和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健康潜在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1)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2)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使其尽早康复;(3)提出控制和消除职业有害因素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方法: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毒理学。
职业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各种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分类(按来源):生产工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组织制度作息不合理,精神,强度过大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产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健康工人效应: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验价已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工作开始实施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职业损害类型:工伤(时间地点原因,急诊范围内)、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发生条件:⑴有害因素的性质⑵作用于人体的量⑶人体的健康状况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有特异性(病因明确),控制接触后可控制或消除发病;⑵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⑶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从;⑷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⑸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2013年12月31日,10类132种。
(新增加18种)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史(前提条件)、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⑴一级预防:病因预防①改进工艺、设备;②合理利用防护设施;③个人防护用品;⑵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定期检测,体格检查;⑶三级预防:积极治疗,促进康复,①调岗、治疗;②环境、工艺改进;③促康复,防并发症。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都致力于保护和维护工作环境中从事者的健康。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职业卫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来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
职业卫生的核心工作包括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危害控制和健康监测。
职业卫生的目标是使工作环境符合人体健康的要求,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其他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工作者通常以组织和实施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项目、开展职业卫生咨询和培训、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政策和标准等为主要职责。
职业医学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为从业人员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职业病和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的医学专业。
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从业人员的健康咨询和预防措施,对职业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提供职业康复服务。
职业医学还负责进行工作能力评估和预防性医学检查,确保从业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在工作环境健康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职业卫生通过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帮助组织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危害,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职业医学则在职业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作用,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并通过职业康复帮助从业人员恢复工作能力。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关注。
随着工作环境中新型危害因素的出现和职业卫生问题的复杂化,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新兴行业和职业的出现,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给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中国,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专业人才短缺,学科建设和教育培训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政策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
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共同努力,加大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支持和投入,促进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1、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al):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健康潜在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al):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控制职业有害因素,保护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一有机结合的学科。
主要任务识别评价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4、职业有害因素:在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生产的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有害的因素。
5、劳动条件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2 、劳动过程3、生产环境6、职业病:由职业性危险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是所产生的机体损害性疾病。
7、职业病的发生取决于:1、有害因素的性质2、作用于人体的量3、人体的健康状况8、职业病的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杰出的机会和程序。
第二级预防: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三级预防:得病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
9、氧需:劳动一分钟所需要的氧气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循环系统10、氧债需氧和实际供氧之差11、氧上限血液在一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氧摄入量,也叫氧上限,他是表示体力活动能力大小的传统指标12、稳定状态:劳动是摄氧量可以满足需氧的状态13、职业接触包括:1、物理因素接触2、生产性毒物接触3、生产性粉尘接触14、毒物的体内过程:1、分布大多数毒物在体内呈不均匀分布。
2、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合成四类反应3、排除毒物可以以原型或者其代谢产物的形式排除4、蓄积蓄积作用使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15、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化学结构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分散度高的毒物,易经过呼吸道吸收,挥发性高的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较高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3、联合作用毒效应可表现为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4、个体易感性人体对毒物作用的敏感又较大的差异16、健康人工效应:总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总体人群的现象17、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作用有哪些?1、职业性中毒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2、具体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和其他19、职业中毒急救和治疗原则职业中毒的治疗可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三类。
概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人群和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健康潜在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1)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2)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使其尽早康复;(3)提出控制和消除职业有害因素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方法: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毒理学。
职业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各种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分类(按来源):生产工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组织制度作息不合理,精神,强度过大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产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健康工人效应: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验价已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工作开始实施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职业损害类型:工伤(时间地点原因,急诊范围内)、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发生条件:⑴有害因素的性质⑵作用于人体的量⑶人体的健康状况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有特异性(病因明确),控制接触后可控制或消除发病;⑵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⑶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从;⑷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⑸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2013年12月31日,10类132种。
(新增加18种)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史(前提条件)、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⑴一级预防:病因预防①改进工艺、设备;②合理利用防护设施;③个人防护用品;⑵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定期检测,体格检查;⑶三级预防:积极治疗,促进康复,①调岗、治疗;②环境、工艺改进;③促康复,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