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需要,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熟练应用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能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决策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特点是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气工程、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 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和应用等。
2.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 较好地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5. 能熟练查阅文献资料,掌握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三、培养措施(一)根据学校“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总体设计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实行电气及信息类专业在1-4学期统一课程平台的培养措施。
(二)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教学体系。
1. 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大幅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包括实验、课外课题、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
2. 增加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推进教、学互动和教学、科研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鼓励采用研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以导师制为支撑,使学生及时得到专业指导并方便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在课题实践中得到能力提高,努力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迎接挑战的能力。
信息分会组织机构顾问:王万良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名誉会长:杜永华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梁丰宁波万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会长:姜正荣浙江迈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副会长:胡建波宁波市江东华威塑钢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南炎浙江通用卫星定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科盛宁波保税区信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娄敏军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胡雪龙宁波市镇海宁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严建军宁波市计量测试所所长马丽宁波市鄞州豪士制衣有限公司史晓东宁波誓达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敏华宁波永和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继军宁波亿泰进出口公司销售部经理张成立宁波金科数码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长:王健骏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培训部副主任副秘书长:王蔚宁波工程学院李红园宁波电大信息办主任林剑宁波联通集团客户部副经理陈永祥宁波市鄞州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与科技科科长董琳宁波市鄞州区信息中心主任陈勇宁波市委党校信息化办公室陈文军宁波市工商局江东分局办公室副主任施士宏宁波市人事局培训教育处副调研员干咏今宁波杉立期贷经济公司胡亦军宁波成人教育学校学历部主任联络小组负责人名单1.教育组:组长:王蔚(兼)宁波工程学院副组长:熊波浙江万里学院刘锋浙江理工学院2.机关事业组:组长:陈永祥(兼)宁波市鄞州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与科技科科长副组长:周黎明宁波市车辆管理所3.信息中心组:组长:董琳(兼)宁波市鄞州区信息中心主任副组长:陈勇(兼)宁波市委党校信息化办公室4.运营商组:组长:林剑(兼)宁波联通集团客户部副经理副组长:陈文召宁波移动5.在职研究生组:组长:陈萌宁波工程学院6.工商企业组:组长:干咏今(兼)宁波杉立期贷经济公司7、金融证券组:组长:娄敏军(兼)宁波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
浙江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代码:081100)(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隶属于“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按照研究生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在控制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基础;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综合运用控制、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某一理论或实践方面做出在学术上或工程上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设计部门或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2.认知学习与机器智能;3.智能机器人技术;4.网络化控制系统;5.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6.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7.电气传动与控制;8.传感与检测技术;9.新型微特电机;10.信息科学与工程11.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12. 计算机视觉13. 可视媒体智能处理14. 图形学与人机交互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3~8年,基本学制为3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修业年限4~8年,基本学制5年。
当博士生提前完成全部学业,要求缩短学习期限,或因故需延长学习年限时,应由博士生提出报告,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主管院长同意报学校批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生课程教学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8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在读博之前已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总学分≧30学分、学位课学分≧19学分)。
浙工大校区分布专业浙江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浙工大)是中国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浙江省重点支持和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浙工大校区分布专业广泛,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对浙工大校区分布的专业进行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介绍。
浙工大的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这里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发源地和精神所在地。
主校区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学生求学的理想之地。
在主校区,浙工大设有20多个学院,涵盖了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材料与纺织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专业。
其中,机械工程学院是浙工大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院之一。
该学院下设有多个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
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机械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浙工大的另一个重要学院,它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学院以培养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领域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培养出了许多在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中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此外,浙工大的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也均有卓越的表现。
学校注重学科交叉和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例如,文学与传媒学院下设有新闻学、广告学、传媒学等专业,培养了大批媒体从业人员和广告创意人才。
总的来说,浙江工业大学的校区分布专业广泛,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的专业。
同时,学校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希望广大学子在浙工大校区分布的专业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德智体综合量化考核办法(2014年修订版)总则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学校教学体制改革,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考核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第二章考核方法学院成立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由学院党政领导、教务秘书、辅导员、学生代表等组成,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总体负责。
其职责是:组织各年级实施学校制定的奖学金条例、意见和细则等,负责本学院学生奖学金评审、上报等工作。
德、智、体等诸方面的考核情况由学院负责汇总和核实。
其中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考核成绩由学院教务秘书根据任课教师的评定意见汇总后提供;各类奖项、荣誉的情况由本人提供,班级核实,学院考评。
(一)根据本办法学生自评,填写综合考核表。
(二)各班组成3-5人考核小组初评,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复评,返还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签字确认无误后上交学院备查。
(三)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总评,定稿公布。
第三章评分细则总分(100)=业务学习(70分)+德育分(20分)+体育(10分)(一)业务学习(70分)1、年平均成绩:S(百分制成绩=平均学分绩点*10+50)*60%(不包含体育课成绩)2、业务学习附加分(10分)(1)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包括专业赛事和基础赛事。
专业赛事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挑战杯”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工业自动化大赛等;基础赛事包括高等数学竞赛、物理创新竞赛、大学英语竞赛等。
未在名单内的比赛,经学校学院认定后可获得同等加分。
①专业赛事加分注一次,不同系列赛事可以叠加,但最多叠加二个系列的专业赛事的成绩得分(基础赛事加分不受此限制)。
电子设计竞赛系列:院电子竞赛、校电子竞赛、省电子竞赛、全国电子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系列:院智能车竞赛、校智能车竞赛、省智能车竞赛、全国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系列:院机器人竞赛、校机器人竞赛、省机器人邀请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 公开赛(预赛、决赛)、中国机器人旅游大赛“挑战杯”竞赛系列:校“运河杯”竞赛、省“挑战杯”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系列:校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系列:校程序设计竞赛、省程序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未注明的专业赛事系列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类。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为建立我院毕业班就业工作激励机制,营造“全员就业”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及班级开展就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及升学率,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就业工作奖励办法。
奖励对象为学院本科生毕业生及研究生毕业生。
一、本科生奖励(一)签约奖励1.优胜奖●奖励对象:毕业离校前签约率为80%及以上的班级。
●奖励办法:签约率为100%的班级奖励3000元,签约率为95%至100%的班级奖励2000元,签约率为90%至95%的班级奖励1500元,签约率为85%至90%的班级奖励1000元,签约率为80%至85%的班级奖励600元。
●评选时间:毕业离校前一周内,具体时间视实际情况另行确定通知。
2.示范奖●奖励对象:指定时间点签约率居前三名的班级。
●奖励办法:第一名班级奖励400元;第二名班级奖励300元;第三名班级奖励200元。
●评选时间:每年三月起每两周一次,具体时间视实际情况另行确定通知。
3.进步奖●奖励对象:指定时间点签约率增幅居前三名的班级。
●奖励办法:第一名班级奖励300元;第二名班级奖励200元;第三名班级奖励100元。
●评选时间:每年三月起每两周一次,具体时间视实际情况另行确定通知。
(二)研究生(出国)升学率奖励1.升学优胜奖●奖励对象:就业去向为升学(考研以收到调档函为准,出国以收到国外大学入学OFFER为准)的人数在一定比例以上的班级。
●奖励办法:升学率为40%及以上的班级奖励1500元;升学率为30%至40%的班级奖励1000元;升学率为20%至30%的班级奖励500元。
●评选时间:毕业离校前一周内,具体时间视实际情况另行确定通知。
2、考研奖学金:(此项由银江创新基金支出)●奖励对象:报考研究生且完成考试的本科毕业生●奖励办法:对所有报考研究生且完成所有考试科目的本科毕业生,经学院审核通过后,资助全额报名费;对家庭困难的考研同学,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对考取研究生的优秀同学(不包括保研学生),前三年成绩绩点在所学专业中位于前10%,第一志愿报考本院研究生且被本院录取的同学奖励3000元/人;前三年成绩绩点在所学专业中位于前15%,第一志愿报考本院研究生且被本院录取的同学奖励1500元/人。
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活动评比细则(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基层集体的班风、学风建设,根据《浙江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班级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工大办[2007])文件和《浙江工业大学关于在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浙工大[2008]37号)精神,结合《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活动实施方案》(浙工大信息[2010]6号),特修订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活动评比细则。
第二条优良学风班评选基本条件:1.政治思想状况良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政治错误事件发生;2.学习目的明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刻苦努力学习;3.遵守法规校纪,无人受到党、团或行政处分;4.学习态度端正,能够基于专业学习开展相关的学风建设活动;5.团支部、班委会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班级体凝聚力强,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并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第三条上一学年优良学风表彰结束后,各班级结合《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评选细则(试行)》填写《信息学院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方案》。
第四条优良学风班的评选每学年进行一次,参评申请和评选报告及材料上报截止时间为每年九月份第二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过时不再受理。
第五条优良学风班评选报告和评选材料应按时一次性上报,材料不全、失实或不符合要求者取消评选资格。
评选材料包括以下内容:1.如实填写《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级申报表》,由班主任签署意见;2.该学年上、下学期全班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一览表和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加盖院(系)教务专用章;3.各项荣誉表彰证书或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第六条团学会学检部对各班级提交的评选材料进行审核、考查和评定,按《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活动考评指标及计算规则》每年级依分数高低选出4个优良学风班。
第七条学院于每年九月的第四周举行优良学风班级创争答辩会,各年级优良学风班进行班级学风建设展示。
综合第一轮优良学风班评选得分和第二轮优良学风答辩会得分(第一轮得分占60%,第二轮得分占40%),确定3个优良学风示范班。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根据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学院2013年继续实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前期加强通识教育,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进行专业的分流培养。
为确保2013级电气类和电子通信类专业分流(以下简称专业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形成办法如下:一、专业分流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
2.志愿优先,双向选择。
3.专业教学资源配置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
二、专业分流对象信息学院2013级本科生。
三、分流专业及计划学院综合考虑专业人才需求、教学方案、师资、设备等教学条件,经报学校教务处批准,各专业计划(不包含健行学院学生和转专业学生):自动化专业4个班,不多于120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个班,不多于70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个班,不多于70人;通信工程专业4个班,不多于120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个班,不多于30人。
健行学院学生和转专业的学生,在各自所在专业大类中填报专业志愿。
四、专业分流依据1.各专业按志愿优先的原则择优录取。
2.各专业择优录取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绩点和综合分的排序。
(1)在信息学院就读的学生(非“转专业”学生)进行两学期的学习绩点和综合分的排序,每位同学的学习绩点、综合分排名的序号值相加,按照由小到大确定基本顺序(即“基本序列”)。
相加值相同时,绩点排名优者为先。
(2)原健行学院学生和转专业学生按志愿排序,由分流工作小组讨论决定。
五、专业分流程序及时间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进程与选课工作安排,专业分流工作安排在2013/2014(2)学期第5-8周进行,学生于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起按选定专业进行分流培养。
具体程序及相关安排如下:1. 2014年10月28日中午11:50:《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发放。
举行2013级专业分流现场介绍咨询大会,学院向学生介绍专业和专业方向,指导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自身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填报专业分流志愿。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一、总则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成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学校《班主任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班级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多年来的实践,特修订本条例。
二、选聘(一)聘任范围:经所在单位推荐或教师本人自荐,填写《信息学院学院班主任申报表》,由系主任和年级辅导员负责选聘,学院统一审核后,并报学校学工部备案。
一般每位教师带一个班级。
(二)聘任时间:聘任工作在每年7月-8月进行,一般应担任满一届学生毕业方可卸任。
如有特殊情况需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核批准后可提前解聘,并做好交接工作。
(三)聘任资格:1.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2.事业心和责任心强,能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3.熟悉学校和学院的有关教学与教育管理制度,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政策水平;4.一般具有硕士(含)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含)以上技术职务。
三、职责(一)基本要求:1.认真开展个性化谈心活动,原则上要求每学年至少与所带的每一位学生单独谈心一次以上,尤其是特殊群体(学业、经济、心理、校外住宿、延长学制)学生,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期末做好学生学习情况告知工作;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每学期组织召开班会两次以上、每月至少走访学生寝室一次、每两周召集一次班委会(学生座谈会),听取对班级情况的汇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求与成绩不及格两门以上、网络成瘾、违纪处分的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配合学院做好学生家长会的相关工作;4.加强与任课教师、辅导员的联系,经常性与任课教师分析交流班级学业学风情况、与辅导员分析交流班级综合情况;5.参加开学典礼、年度表彰大会、优良班级学风建设(班级风采大赛)和毕业典礼等重要班级学生的活动。
姓名:朱俊威工作部门:信息处理与自动化研究所性别:男技术职称:讲师最高学位:博士民族:汉主要研究方向: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简历:2011.09-2016.07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2016.09-至今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校聘副教授研究(情况)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7万),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布式融合攻击辨识理论与方法研究,2019-2021,主持。
(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万),网络环境下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故障估计方法研究,2018-2020, 主持。
发表的论文:(1)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Fault estimation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based on intermediate estima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2016, 61 (9): 2518-2524. (2)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Wen-An Zhang, Li Yu. Cooperative fault tolerant tracking control for multi-agent systems: an intermediate estimator-based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18, 48(10):2972-2980.(3)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Robust distributed fault estimation for a network of dynamical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 2018, 5(1):14-22.(4)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Fault accommodation for uncertain linear systems with measurement err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2017, 27 (10), 1841-1854.(5)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stochastic Markovian jumping systems with actuator faults, 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16, 10(6): 664-673. (6)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Fault tolerant control for linear systems with multiple faults and disturbances based on augmented intermediate estimator, 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17, 11 (2): 164-172.(7)Jun-Wei Zhu, Wen-An Zhang, Li Yu, Dan Zhang. Robust distributed tracking control for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based on distributed intermediate estimator,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18, 355 (1): 31-53.(8)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Wen-An Zhang, Li Yu. Coopera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external disturbances under a directed graph,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17, 48 (13): 2683-2691.(9)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Fault accommodation for linear systems with time varying del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17, 48 (2): 316-323.(10)Jun-Wei Zhu, Guang-Hong Yang. Robust H∞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for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disturbances, Neurocomputing, 2016, 175 (part A): 287-292.研究生培养等教学情况:主讲《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辨识》等留学生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2015年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调动广大研究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踊跃性,培育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使研究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测评成绩作为各类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评选,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综合鉴定和就业推荐的依据。
第二章测评程序第三条综合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测评在每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
按照计分细则,研究生本人自评,填写综合测评明细表,并将该表上报班级测评小组。
第四条各班成立由班长和四名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组成的测评小组,对全班同窗自评成绩进行审核。
将审核结果上报学院,并告知本人。
第五条学院成立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其成员由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院领导、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代表组成,对全院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复审,将复审结果公示三天,无异议后终稿报研究生工作部。
第三章测评细则第六条测评指标体系:第七条德育计分(一)德育分计算一、德育分 = 大体分+ 加减分。
二、德育分大体分为10分,满分为30分,出现负分以0分计。
3、德育大体分评分要求:(依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修改说明:此条修改参考其他高校将德育大体分具体化)(1) 志存高远,坚定信念。
尽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知足此款要求可加1分。
(2) 酷爱祖国,服务人民。
保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
不参与违背“四项大体原则”、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
知足此款要求可加1分。
(3)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刻苦钻研,严谨求实;踊跃实践,勇于创新;珍惜时间,学业有成。
知足此款要求可加2分。
(4) 遵纪遵法,宏扬正气。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知足此款要求可加1分。
(5)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遵从学术规范,固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文明利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浙江工业大学各理工类专业考研综合介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点依托于浙江工业大学通信学科和浙江省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目前有8名指导教师,包括7名教授和1名副教授。
由多年来从事光通信与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通信信号处理、以及交换与嵌入式系统研究的教授、博士及硕士组成。
多年来他们参加了欧共体Information Society Technologies(IST)项目、韩国“21世纪人才项目”(BK21项目)等国际基金的研究;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重点项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十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除承担国际和国家级项目外,他们还承担并完成了数十项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该硕士学位点的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索引20余篇,被SCI引用十多次。
并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1项已经授权)。
此外,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三等奖各一项。
该学位点科研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发展迅速。
并与浙江省和外省从事信息处理、通信、交换、嵌入式系统及微波器件研发和生产的公司、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必将对培养硕士研究生起到积极作用。
学位点负责人:乐孜纯教授通信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发展日新月异。
本学科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新兴学科,担负着为我省通信事业培养人才和开展研究的双重任务,地位十分重要。
本学科从84年开始就进行“光纤传输及应用”的研究,是国内较早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
十余年来,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完成了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七十多项,经费超过一千万元。
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及国内先进水平。
97年本学科被评为省重点扶植学科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学科主体由光纤通信研究所、通信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省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通信工程系组成,学科内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发展十分迅速。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及部分学位点介绍
佚名
【期刊名称】《通信学报》
【年(卷),期】2009(0)S1
【摘要】信息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是浙江工业大学发展迅速、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
信息学院成立于1996年,由原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建于1977年)发展而来。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信息学院;科研实力;电子工程;学位点;发展;教学经验;简称;雄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宁夏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点介绍 [J],
2.牙周流行病学调查中部分位点检查方案准确性的系统评价 [J], 褚祎;欧阳翔英
3.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及部分学位点介绍 [J],
4.宁夏大学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点介绍 [J],
5.宁夏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点介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位于杭州市小和山风景区内的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由1977年设立的电子工程系发展而来。
学院现已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
现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系统分析与集成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是浙江省属高校电子信息领域中最早拥有博士学位点和最早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有共享中科院院士1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一批省部级学科带头人与优秀骨干培养人选;有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和副教授65人。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浙江省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浙江省光纤通信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院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近年来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形成了有特色的科研方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200多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0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并富有创新意识。
近年来,在校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50多项省级一等奖以上的奖励。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9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5人,博士研究生80人。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校友中涌现了一大批管理和技术专家及知名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