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五章生产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13.00 KB
- 文档页数:50
西方经济学第5章—生产理论2005.81.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2.生产函数:),,(n x x x x f Q ⋅⋅⋅⋅⋅⋅=321,这里 n x x x x ⋅⋅⋅⋅⋅⋅321,,表示生产要素。
3.生产的可能性边界: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73:5.关于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问题: 假定其它生产要素不变,只有劳动可变。
那么:6.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7. 生产的三个阶段:结论:在B点,平均产量最大;在C点,总产量最大。
8.等产量线及其特征特征:(1)减函数(2)凸向原点(3)互不相交(4)排列有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大)9.脊线、生产区域10.生产要素以固定比例投入问题:----两种生产要素完全不可替代型的等产量线及脊线问题11.等成本线12.生产者均衡问题当成本固定时,产量最大;当产量固定时,成本最小。
12.生产者均衡问题的证明:设劳动的价格为L P ,资本的价格为K P ,并假定厂商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则厂商的成本函数为:K L P K P L TC ⋅+⋅=。
例:已知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222125K L K L Q --+=,L 的价格3=L P ,K 的价格6=k P ,总成本160=TC 。
试求:该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方式。
例: 已知某厂商生产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8583K L Q =,又设3=L P ,5=K P ,试求:(1)产量10=Q 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 与K 的数量。
(2)总成本为160,厂商实现均衡时的L Q 、与K 的数值。
14.长期扩展线15.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前提条件:为了维持总产量不变(即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同时,就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用LK MRTS 表示。
第五章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
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是指能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位。
厂商分三类: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尽管它们所有制的形式不同,规模差别也很大,但在法律上都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中都能够作出统一的决策。
在研究生产者行为时,我们假定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他们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既定的产量之下实现成本最小,或者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
正是生产者的这种最大化行为,决定了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涉及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第二,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第三,市场问题。
市场有各种结构,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
当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上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与价格。
我们分三章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可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数量与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生产函数正是表明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注意:技术水平不变。
以Q代表总产量,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f(L、K、N、E)在分析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时,一般把土地作为固定的,也可以归入资本。
企业家才能难以估算。
因此,生产函数通常写为:Q=f(L、K)该函数表明,在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与组合为已知时,可以推算出最大产量。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P ·道格拉斯与C ·柯布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工业生产统计资料,得出这一时期的生产函数为:Q=1.01L 0.75K0.25 一般形式 Q=AL αK 1-α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道格拉斯又改为:Q=AL αK β更具一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