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70
浅析泌尿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作者:陈莉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措施。
方法: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护理经验的总结。
结果:对泌尿系统常见症状进行了分类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泌尿系统;常见症状;护理引言泌尿系统,有时也归类于排泄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尿液的产生、运送、储存与排泄。
人类的泌尿系统包括左右两颗肾脏、左右两条输尿管、膀胱、内外两道括约肌,以及尿道。
1 尿量异常的护理尿量异常分为少尿、无尿、多尿。
1.1少尿或无尿护理1.1.1加强监测少尿或无尿病人因肾功能减退,常伴有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增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现象。
临床对于少尿或无尿病人要严密监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密切关注电解质变化和有无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必要时予以纠正。
护士对少尿或无尿病人的尿量记录要准确,须记录病人的24小时出入量。
在少尿或无尿期间,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液体过多引发肺水肿、心衰,注意给予低蛋白饮食,防止氮质血症。
1.1.2补液原则少尿或无尿的病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少尿是由于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导致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或肾血循环障碍,以致肾血流量突然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肾前性少尿或无尿。
其特点是尿量多为轻度或中度减少,血压或血容量恢复正常后尿量可迅速增多。
[1]临床护士在发现病人尿量减少时要分析原因。
如果手术后病人液体入量不足,可出现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尿液减少,应及时补充胶体液,提升血压,增加循环血量,补液速度要快。
对于肾性少尿或无尿的病人,因为是肾实质的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此要限制补液,补液原则是出多少补多少。
同时要嘱咐病人适当控制入水量,限制钠和钾的摄入,防止发生心衰。
1.2多尿的护理发生多尿的病因很多,如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包括尿崩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或体征的护理教案标题:深入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或体征的护理教案总结: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肾脏、膀胱、尿道和尿液排泄等器官的疾病。
在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时,我们需要对常见症状或体征有深入的了解,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教案。
本文通过从浅入深的探讨,向您介绍了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或体征,并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管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
一、尿量异常1. 多尿:多尿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护理教案建议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等指标,定期记录尿量以及尿液的颜色和气味。
饮食要合理搭配、均衡,避免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病人和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如厕时间,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2. 少尿或无尿:少尿或无尿常见于急性肾衰、尿路梗阻等,可能会导致尿毒症。
护理教案建议密切观察尿量、质地和颜色的变化。
病人应该避免过多摄入盐分和饮水不足,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尿液有无血尿、白细胞等异常情况。
二、尿频、尿急、尿痛1. 尿频:尿频可能是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护理教案建议给予适当的饮水量,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和饮品,如咖啡、茶等。
2. 尿急:尿急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过度活动、尿道炎等的症状。
护理教案建议病人进行耐心的膀胱训练,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
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和酒精,保持充足的饮水量。
3. 尿痛:尿痛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等引起的症状。
护理教案建议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品和饮品,同时病人可以适量摄入含高碱度的饮品,如柠檬水。
多饮水可以帮助稀释尿液,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刺激。
三、腹痛、背痛、恶心、呕吐1. 腹痛: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常常伴随腹痛。
护理教案建议给予病人适当的镇痛药物,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
病人应保持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过度运动。
2. 背痛:背部疼痛可能是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积水等的常见体征。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3、根据病情恰当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慢性期症状明显时需适当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4、根据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或尿量。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及皮肤水肿等。
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6、准确执行各项医嘱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或慎用肾毒性药物。
7、积极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做好病因解释和用药指导。
8、增加患者遵医的依从性,防止受凉,避免感冒。
二、急性肾盂肾炎护理常规按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是否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无尿路结石、梗阻、性生活、器械检查,是否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诱因。
2、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或)叩痛等;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低血压等。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加重病情。
2、宜给予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
3、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送培养和药敏试验。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
其疗效的评价标准为:①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性;②治愈:完成抗生素使用疗程后,细菌尿阴性:③治疗失败:在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或追踪期间内复发。
如无效则需要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治疗。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上行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适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即饮水>2000mld,保持尿量在2000~2500m/d,每2~3小时排尿1次。
3、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疗效。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按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肾源性水肿1.水肿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按发生机制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主要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而产生水肿,主要由肾小球肾炎引起;肾炎性水肿多从颜面部开始,重者可波及全身。
肾病性水肿,主要指血浆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内,产生水肿,多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病性水肿一般比较严重,多从下肢部位开始,常为全身性、体位性和凹陷性。
2.护理措施及依据:体液过多A.休息:严重水肿应卧床休息,下肢明显水肿者卧床休息时可抬高下肢。
B.饮食护理:钠盐,限制钠盐摄入,予以低盐饮食,每天以2-3g为宜;液体,若每天尿量小于500ml或有严重水肿者需限制水的摄入,每天液体入量应不超过前一天24小时尿量加上不明显失水量(约500ml);蛋白质,若无氮质潴留,可给予0.8-1.0g/(kg*d)的优质蛋白,有氮质血症的水肿病人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一般给予0.6-0.8g/(kg*d)的优质蛋白,慢性肾衰竭病人需根据GFR来调节蛋白质的摄入量;热量:补充足够热量;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
C.病情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监测尿量变化;定期测量病人体重;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
D.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二.尿路刺激征1.尿路刺激征:指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
2.护理诊断及措施:排尿障碍A.休息B.增加水分的摄入C.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D.缓解疼痛E.用药护理三.肾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常伴有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
四.尿异常: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管型尿。
五.肾区痛:肾区痛系肾盂、输尿管内张力增高或包膜受牵拉所致,表现为肾区胀痛或隐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阳性。
多见于肾脏或附近组织炎症、肾肿瘤等。
浅谈泌尿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摘要】对于泌尿系统的异常情况临床护理要从重视临床观察,进行合理药物控制并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
本文针对当前临床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问题进行了分类性的系统研究,为临床医学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泌尿系统;常见症状;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93-02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尿量异常、排尿异常、血尿等。
本文针对当前临床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问题进行了分类性的系统研究,为临床医学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1.泌尿系统常见症状1.1 尿量异常:尿量异常分为少尿、无尿、多尿。
其中少尿产生的原因是多种的,包括肾以下尿路发生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狭窄等,使尿流不畅最终产生梗阻性肾病,肾实质挤压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产生少尿。
发生多尿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多尿为突出症状者,主要是糖尿病、尿崩症以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管损害的疾病。
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夜尿:白天患者活动量大,心功能不全较为明显,血流量降低,尿量较少。
夜间睡眠时,心脏功能相提高,尿量增加。
因此,夜尿多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
不要因偶然出现的多尿或少尿而过分担心。
但是那些持续出现的异常,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许多疾病的最早期表现,往往就是尿量的改变。
1.2 排尿异常:临床常见的排尿异常包括尿路刺激症状: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后者常伴尿急、尿痛);尿急:尿意一来即须立即排尿的症状;尿痛:排尿时的疼痛,可出现于会阴部、耻骨上区和尿道内,痉挛样疼痛或烧灼痛。
轻度的排尿异常首要应该考虑尿路系统的炎症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尿痛通常为排尿时会阴部耻骨上区孪缩样疼痛或烧灼感。
单纯尿急,不伴有尿频、尿痛多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而对于排尿异常疼痛的患者则要考虑进行相应的疼痛部位的明确,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加以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