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
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帆尔赛和约》;对奥。
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对苏俄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
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二、本课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设备自制投影片、教学挂图等教学过程导人新课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先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1.1919~1922年,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时间:14—16世纪2、背景:a、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世界各族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3、表现:a、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
②手工工场出现。
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精神文化方面: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尊重理性与科学。
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
4、意义影响:世界历史地平线上,初现近代曙光,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反对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2)反对来世观念,提倡追求现实幸福3)反对等级观念,宣扬个性解放,但没有直接攻击封建制度。
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引下,踏上了开拓资本主义的征程。
但是随着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封建制度越来越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时资产阶级认识到只有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于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启蒙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直接攻击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自由与平等”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掀起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
主要表现是1)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的独立战争,3)法国的大革命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7—18世纪2、背景:a、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独立战争4、影响: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b、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的形态有哪些[第4页]萨纳奇波兰文sanacja的音译(原意为健全化、改善、整顿)。
1926—1939年波兰法西斯制度的称谓。
1926年毕苏斯基在“萨纳奇”(“复兴”国家的政治经济)口号下,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法西斯统治,故通称毕苏斯基政权为萨纳奇政权。
苏台德事件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西北边疆苏台德区的事件。
该区居民多为日耳曼人。
希特勒上台后,不断搧动苏台德日耳曼人党(纳粹党)策划苏台德自治,旨在吞并该区,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为了纵容德国进攻苏联,把战祸引向东方,1938年9月同意、德两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承认德国吞并苏台德(面积2.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归还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遣返德国。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区捷克被纳粹德国征服后的名称。
德国在侵占苏台德区和策划斯洛伐克自治后,于1939年3月15日出兵占领整个捷克。
次日,希特勒下令将捷克改名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区”,划入德国版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恢复独立。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无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于1919年3月21日成立。
政府设在布达佩斯。
参加政府的有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
它建立工农红军,实行企业、银行和土地国有化,采取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并英勇抗击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但由于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幼稚,如同社会民主党无原则合并,没有将土地分到农民手中,没有坚决镇压反革命等,在同年8月1日被外国干涉军和内部的反革命分子所颠覆。
威克斯通牒协约国干涉匈牙利革命提出的最后通牒。
因由协约国驻布达佩斯军事代表团团长、法国的威克斯上校提出,故名。
1918年11月16日,匈牙利工人、士兵举行的武装起义取得最后胜利,推翻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的统治,匈牙利宣布建立共和国,组成以卡罗列·米哈伊为首的资产阶级联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