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四则运算一、四则运算的概念。
1. 加法。
- 定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例如:3 + 5 = 8,表示把3和5这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8。
- 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例如在3+5 = 8中,3和5是加数,8是和。
2. 减法。
- 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例如:因为3+5 = 8,所以8 - 5 = 3或者8 - 3 = 5。
- 在减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如8 - 5 = 3中,8是被减数,5是减数,3是差。
3. 乘法。
- 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例如:3+3+3+3 = 3×4 = 12,这里4个3相加可以用乘法3×4来简便计算,其中3是因数(乘数),4也是因数(乘数),12是积。
4. 除法。
- 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例如:因为3×4 = 12,所以12÷4 = 3或者12÷3 = 4。
- 在除法算式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如12÷4 = 3中,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例如:25+15 - 10,先算25+15 = 40,再算40 - 10 = 30;- 又如:12×3÷4,先算12×3 = 36,再算36÷4 = 9。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例如:25+12×2,先算12×2 = 24,再算25+24 = 49;- 再如:36÷6+15,先算36÷6 = 6,再算6+15 = 2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0、除和除以不同。
A除以B,写成A÷B。
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600-120)÷10=48(个)※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 77 + 23﹨∕25 ×□\/□25×(77+23)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6、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①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根据一个减法算式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另一个减法算式;②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
★7、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8、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9、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0、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2、利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①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根据一道除法算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另一道除法算式;②进行乘、除法计算的验算。
★13、(1)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2)0是最小的自然数。
(3)在多位数中,0起占位作用。
但多位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
(4) 0可以表示空位。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加数+加数=和①被减数-减数=差②和-加数=另一个加数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知识点二、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因数×因数=积①被除数÷除数=商②积÷因数=另一个因数②被除数=商×被减数③除数=被除数÷商知识点三、四则运算以及它的运算顺序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括号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分别写作( )、[ ]、{ } 。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式子。
从左往右运算,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中括号的,最后算大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左往右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与0相关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0 。
3、一个数和0相乘,还得0 。
4、0除以一个非0得数,还得0 。
5、0不能为除数。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四则运算知识重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的运算次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运算;假如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②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有零的运算:一个数加零仍得原数。
A+0=A一个数减零仍得原数。
A-0=A一个减数减去它自己,等于零。
A-A=0一个数乘零等于零。
A*0=0零除以一个非零的数,得零。
0÷A=0 零不可以作除数。
一、运算次序同样的画“√” ,不同样的画“×”6× 5÷ 3 6+5-3()48-12 × 2 48 ÷12× 2 () 72 ÷8×5 72+8 ×5()8× 5+32÷ 4 8+5 × 4-6()(200-16 )×( 35+4) 200 ÷4+35×16()二、想想,不改变计算结果,哪些小括号能够不写,在题后边的()里画“√”(324÷4)× 6()(56×4)- 84 ()( 210+150)÷ 9()785-( 215-36)()560 +( 32× 4)()140÷( 56× 4)()三、先说一说运算次序,再口算。
62-5×6=(15+8+22)÷3=750÷(20-15)=56÷ 8×30=100 + 0× 100=5× 4÷ 5× 4= 918-918×0=35+47-35+47=9+91×4=59×3-59×3=四、脱式计算65+23-18 84 -75÷3 125 - 5× 20÷4(325-85)×12÷15(120-40)×(26+29)18×8+18×2 200 - 16× 4-35 36 ×12-460÷10 14 ×( 32-18)÷ 49 736 ÷16×2五、把下边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1)16- 9=718× 7=126126+ 14=140(2)90÷ 15=610× 6=60130- 60=70(3)15+28=4345- 9=3643×36=1548六、依据要求在算式“ 900+60÷60- 30”中添上括号(1)改为先加法、再除法,最后算减法的算式:(2)改为最后算除法的算式:(3)改为得数是 902 的算式:(4)把“ 32+28×80- 60”改为最后算加法的算式:(5)添括号使等式建立七、在○里填上“>” “<”或“=”24+6-24+6○( 24+6) - (24+6)48÷4÷12○48÷(12×4)24÷ 8×24÷8○ 24÷8×( 24÷8)78-78÷3○(78-78)÷ 3210-40+ 20○ 210+( 40-20)250-20×8○(250-20)× 848 ×( 5+6)○ 48×5+60÷(18÷18)○(18+18)÷(18+18)八、文字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在数学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例如,被除数不能为0,任何数加上0还是原数,任何数减去0还是原数。
此外,被减数等于减数的差为0,任何数乘以0都是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是本身。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简便计算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技巧来快速计算。
例如,常见的乘法计算可以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因数来简化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加法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运算。
知识点五: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乘法分配律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乘法式子分解成两个简单的乘法式子,然后再将它们合并起来,从而更快地完成计算。
25×(40+4)-135×12+135×225×40+25×4-135×(12-2)1000+100-135×101100-1350简便计算三: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65+35)=528—128—89=528—128—150528—100=400—89=400—150311=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他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250×8256+44—58=300—58=1000÷8242=125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两个原则:(1)尽可能多的租单座便宜的;(2)尽可能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