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12.00 KB
- 文档页数:48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第⼆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第⼆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道路使⽤者的特性分析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3.驾驶员⽣理、⼼理特征1)视觉特性在⾏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交通信息。
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嗅觉占2%。
可见,视觉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和研究是驾驶员交通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1)视觉⼈的眼睛注视⽬标时,由⽬标反射出来的光进⼊眼内,经过眼中间物质的屈折,投射于眼睛黄斑中⼼窝,结成物像,再由视神经经过视路传⾄⼤脑的枕叶视中枢,激起⼼理反应,形成视觉。
也就是说,所谓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脑中所引起的⽣理反应。
视觉在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形状等待性以及对物体空间属性加⼤⼩、远近等的区分上起着重要作⽤。
(2)视⼒视⼒是⼈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的能⼒。
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辨别两物点之间距离的⼤⼩。
视⼒有静视⼒、动现⼒和夜视⼒之分。
①静视⼒是待检⼈员站在视⼒图表前⾯,距视⼒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
②动视⼒汽车⾏驶时,驾驶员同车体⼀起按⼀定的速度前进,也就是说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称为动视⼒。
动视⼒与汽车⾏驶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视⼒明显下降。
此外,动视⼒随驾驶员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年龄越⾼,动视⼒低落的幅度越⼤。
车辆以60km/h的速度⾏驶时,车内驾驶员能看清车前20m的标志,⽽以80km/h 的速度⾏驶时,则在接近10m处才能看清。
为保证驾驶员在发现前⽅有障碍物时,能有⾜够的时间辨认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车速提⾼时,视认距离能相应增加,可是由于⽣理条件的限制,结果恰恰相反。
③夜视⼒在⿊暗环境中的视⼒称为夜视⼒。
据研究,照度与视⼒成线性关系,即照度减⼩,视⼒下降。
第二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一、道路使用者的特性分析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3.驾驶员生理、心理特征1)视觉特性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交通信息。
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嗅觉占2%。
可见,视觉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和研究是驾驶员交通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1)视觉人的眼睛注视目标时,由目标反射出来的光进入眼内,经过眼中间物质的屈折,投射于眼睛黄斑中心窝,结成物像,再由视神经经过视路传至大脑的枕叶视中枢,激起心理反应,形成视觉。
也就是说,所谓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视觉在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形状等待性以及对物体空间属性加大小、远近等的区分上起着重要作用。
(2)视力视力是人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
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辨别两物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视力有静视力、动现力和夜视力之分。
①静视力是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力。
②动视力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同车体一起按一定的速度前进,也就是说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称为动视力。
动视力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高,视力明显下降。
此外,动视力随驾驶员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龄越高,动视力低落的幅度越大。
车辆以60km/h的速度行驶时,车内驾驶员能看清车前20m的标志,而以80km/h 的速度行驶时,则在接近10m处才能看清。
为保证驾驶员在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能有足够的时间辨认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车速提高时,视认距离能相应增加,可是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结果恰恰相反。
③夜视力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称为夜视力。
据研究,照度与视力成线性关系,即照度减小,视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