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题目及答案解析(7.3)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真题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一般而言,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 分钟。
2.A 【解析】幼儿发展是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依据。
幼儿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3.A 【解析】社会性的核心内容是人际关系。
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人际交往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4.B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婴儿期(0-1.5 岁)面临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5.B 【解析】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数天就能建立起条件反射。
“客体永恒性”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6.A 【解析】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
在幼儿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中心。
7.D 【解析】机能游戏是指幼儿反复做某个动作或活动以示快乐和满足。
这类游戏能够自然地锻炼感觉运动器官,有效地发展身心机能。
8.D 【解析】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 小时。
9.C 【解析】呆小症往往是由于缺碘而引起的;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 所引起的疾病。
佝偻病往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D 而引起的。
10.B 【解析】幼儿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千万不要说反话,要坚持正面教育。
幼儿对语言中的转义、喻义和反义现象也比较难理解。
二、简答题11.【参考答案】(l)幼儿集体教学的优点由于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从理论上看它具有以下优越性。
2014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岁B.4岁C.4—5岁D.5—6岁2.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三种教养模式,不包括()A.专制型B.任意型C.放纵型D.民主型3.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映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A.准备律B.近因律C.练习律D.效果律4.班杜拉认为,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这种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自我强化5.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B.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越低C.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D.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6.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A.具体迁移B.重组性迁移C.同化性迁移D.顺应性迁移7.化学老师演示KMnO4制取O2的实验,这属于哪种直观方式()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图像直观D.言语直观8.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作()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9.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因此,操作技能在结构上具有()A.简缩性B.客观性C.外显性D.展开性10.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个阶段是()A.认知阶段B.定向阶段C.联结阶段D.自动化阶段11.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A.操作的熟练B.操作的整合C.操作的模仿D.操作的定向1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这属于问题解决的哪一阶段()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词汇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4.某学生十分喜欢某位教师,就会自愿接受该教师的教育,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与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引领的意识2.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3.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
孙老师的做法()。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4.政治课上,杨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对此口误,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为了保面子,将错就错B.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C.如果学生不问,不予纠正D.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后再说5.某中学对违反校规的同学进行罚款,该校的做法()。
A.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学生的权利B.合法,是塑造优良的有效手段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D.不合法,罚款之前应该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6.依据《教师法》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7.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进行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A.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B.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教学更容易与学生沟通C.不合法,教师授课应该使用普通话D.不合法,违反教师应当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定8.某县教育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最优秀的教师都调配给该学校,该县教育局的做法()。
2014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选题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 分)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 型曲线D.倒U 型曲线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7.学生的识记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现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18.小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19.小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决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法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A.有效说服B.树立榜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二、辨析题(每题8 分,共32 分)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27.简述德育过程的节本规律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四、分析题(每题18 分,共36 分)30.尼克·胡哲1982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海豹肢症”。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等)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集中反映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本主义与教育》4.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5.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A.中国的于光远B.美国的舒尔茨C.美国的凯恩斯D.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6.在学生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权利是()。
A.人身权B.受教育权C.教育的平等权D.公正评价权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9.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实践活动1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B.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C.个人本位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的内容和手段1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A.创造性B.长期积累性C.艺术性D.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14.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一、单选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3.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
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6.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9.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10.“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12.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答案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C文字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答案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考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掌握了学校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答案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考点人的身心发展概述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原则。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答案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阶层本位论考点教育目的的理论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B文字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制度概述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答案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考点课程内容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A文字解析课程的文本有三种形式,分别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014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 )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3.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A.初等教育B.平民教育C.普及教育D.义务教育4.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经济基础C.生产力D.生产关系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的时期。
A.并不重要B.非常重要C.没有效果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7.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8.“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B.物质前提C.主导因素D.无关因素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1.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理性因素D.感知因素12.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1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理应坚持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与( )相统一。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凃黒《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幼儿园分班布置画展。
张老师精心挑选部分“好的幼儿作品”展出,李老师则将每个孩子的作品展出。
两位老师的做法中A.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绘画表现B.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C.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最高水平D.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2.王老师得知红红偷盒了同伴的玩具,没有当着全睞幼儿的面批评红红,而是把红红叫到办公室耐心引导。
王老师的做法A.正确,幼儿需要赏识B.不正确,幼儿是有个性的人C.正确,幼儿需要荨重D.不正确,幼儿是有发展潜能的人3.老师在组织规则游戏时,发现有孩子开小差。
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A.点名批评,制止这种行为B.继续游戏,芫全视而不见C.大发雷霆,把幼儿赶出活动室D.轻拍幼儿,提醒幼儿集中精力4.李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制定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A.终身学习的理念B.先进的管理策略C.良好的沟通能力D.高超的教育技能5.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是A.全面普及学前教育B.基本实现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C.全面实施素质教育D.优质教育资源总重不断扩大6.教育行政部门取缔了一批违反国家规定私自招收未成年学生的私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这一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7.为确保儿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当 A.实现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 B.采职有效措施降低綴学率C.使得所有人接受高等教育D.发展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8.张老师大学本科毕业后自履到少数民族地区从軎教育工作。
【2014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综合素质(初、高中)》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8分)1.学习成绩一般的晓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C.学生的知识习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学生的个性发展2.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
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B.正确,有利于提高班级教学质量C.不正确,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D.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这表明周老师具有()。
A.尊重学生的理念B.终身学习的意识C.教学管理的能力D.课程开发的能力【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终身学习的意识4.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
赵老师排座位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的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
赵老师的做法是()。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班教学的要求【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违背了平等待生的理念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以农村教师为重点B.以城市教师为重点C.以边区教师为重点D.以西部教师为重点【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以农村教师为重点6.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罚款50元。
该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B.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C.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D.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7.曾受到有期徒刑两年刑事处罚的孙某申请获取教师资格证。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2分)1. 人類の教肓活動與動物の教肓活動存在本質區別,這主要表現為人類の教肓具有( )A.延續性B.模仿性 C社會性 D.永恆性答:C2. 決定教肓領導權和受教肓權の主要因素( )A. 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準B. 社會人口數量和結果C. 社會文化傳統D.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答: D3. 當代教肓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經擔任校長の帕夫雷什中學創立了幾十個興趣小組作為選擇,這反映了教肓必須適應人身心發展の哪一個特點( )A. 順序性B. 穩定性C. 可變性D. 個別差異性答: D4. 德國教肓家凱興斯坦納曾提出過:“造就合格公民”の教肓目の,這種教肓目の論屬於( )A. 個人本位論B. 社會本位論C. 集體本位論D. 個別差異性答:B5. 在學校教肓制度の發展變革中,義務教肓制度產生於( )A. 原始社會B. 奴隸社會C. 封建社會D. 資本主義社會答:D6. 課程の文本一般表現為( )A. 課程計畫,課程標準,教科書B. 課程計畫,課程標準,課程實施C. 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D. 課程主題,課程任務,課程標準答:A7. 根據《基礎教肓課程改革綱要》の規定,我國初中階段課程設置主要是( )A. 分科課程B. 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結合C. 綜合課程D. 活動課程和綜合課程結合8. 通過檢測來評定學生の學業成績是中學常用の評價方法,在一個測驗中,衡量是否達到測驗目のの程度,即是否測出了所要測量の東西の指標是( )A. 信度B. 效度C. 難易度E. 區分度答:B9. 王老師在歷史課上講到民族英雄嶽飛時,從歷史事實出發,高度讚揚了嶽飛の愛國主義精神,使同學們受到了感染,王老師の教學主要體現了哪一教學原則( )A.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B. 直觀性原則C. 啟發性原則D. 因材施教原則答;A10. 衡量學生思想水準高低の根本標準是( )A. 道德認識B. 道德意志C. 道德情感D. 道德行為11. 班主任於老師通過委託任務和組織班級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肓の方法是( )A. 榜樣示範法B. 品德評價法C. 實際練習法D. 情感陶冶法答:C12. 小丹說當她聽到小刀刮竹子の聲音時,就會覺得很冷,洋身不舒服,這種感覺現象是( )A. 適應B. 對比C. 聯覺D. 合—答:C13. 小球十分內向,不愛說話,無論是在陌生の環境還是在家裏,都少言寡語,這表明人格具有( )。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真题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黄老师的做法是创生出新的课程,体现出其课程开发的意识。
2.A【解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计划,这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关注。
3.D【解析】孙老师的做法其实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智育,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并且单纯以量化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导致了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因此是不正确的,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
4.B【解析】教师必须保障所教知识的正确性。
5.C【解析】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
6.B【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
7.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的教育机构的基本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8.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9.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任何教育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
家庭更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10.D【解析】非法将学生拘禁在办公室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11.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一2020 年)》,只是要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不是全面实现。
12.D【解析】教师刘某将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并且体罚学生致其受伤,侵犯了学生人身权,故当地教育局可对该老师实施行政处罚。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A:道德情感B: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D:道德形象参考答案:C2.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A:身心健康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参考答案:D此题应选D,理由是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人身自由权。
3.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参考答案:B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的这句话对教学的启示是()A:要因材施教B:身教重于言教C:要善于启发学生D:要重视言语的作用参考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
【名师详解】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具体实践。
这句话突出了实践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B。
5.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____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参考答案:B6.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幻小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郑文光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之一,以下作品属于郑文光创作的是____A:《五万年以前的客人》B:《月光岛》C:《神翼》D:《秘密时间之路》参考答案:C7.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____A:人格缺陷B:依赖型人格障碍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恐怖症E:强迫症参考答案:C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____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参考答案:A9.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____B:沟通C:激励D:控制参考答案:B10.中国第一篇由作家创作的文学童话是1922年3月上海《儿童世界》杂志刊登的____A:《稻草人》B:《神笔马良》C:《大林和小林》D:《小白船》。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题目及答案解析(7.3)1.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是一种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A.健康
B.体育
C.艺术
D.社会
3.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句话也揭示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 )。
A.全面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张雪门
C.福禄贝尔
D.陈鹤琴
5.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儿教育家是( )。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6.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7.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
A.目的性
B.组织性
C.随意性
D.计划性
8.下列作品属于巴尔扎克代表作的是( )。
A.《包法利夫人》
B.《红与黑》
C.《人间喜剧》
D.《雾都孤儿》
9.根据《教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下面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10.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这体现了素质教育( )。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B.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幼儿的情绪具有感染性,所以老师会将哭闹的孩子隔离开来,以免影响其他幼儿。
2.【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3.【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描述属于教师职业劳动具有长期性。
4.【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福禄贝尔主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强调教育幼儿的时候首先应该教育母亲。
5.【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1929年,张雪门主持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稚教育,并主编“幼
稚师范丛书”。
后又在香山见心斋开办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开始深入探讨幼稚园行为课程,为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理论作出努力。
6.【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7.【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家庭教育发生在家里,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而是家长随意进行的。
8.【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9.【答案】A。
10.【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