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8.50 KB
- 文档页数:11
的、地、得的区别与运用(课件)(共15张PPT)(共15张PPT)“的、地、得”的区别与应用一、“的、得、地”的区别我是白勺的我是土也地我是双人得相同之处:1、“的、得、地”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的频繁。
2、它们都起着连接的作用。
3、在普通话中,它们都念“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不同之处:读音虽然相同,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的左边白,右边勺,赶在名词前面跑美丽的花儿青青的草儿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地左边土,右边也,站在动词前大声地读专心地写认真地做开心地说得左边双人两人得,跟在动词形容词后跑得快长得高起得早写得好红得发紫大得很二、“的、得、地”的运用一、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雪白()棉花轻轻()走快乐()孩子淘气()妹妹长()漂亮悄悄()说话跑()气喘吁吁打扫()干干净净阳光()大哥哥一、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雪白(的)棉花轻轻(地)走快乐(的)孩子淘气(的)妹妹长(得)漂亮悄悄(地)说话跑(得)气喘吁吁打扫(得)干干净净阳光(的)大哥哥二、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清晨,可爱()多多高高兴兴()来到美丽()花园。
她兴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你看,她跳()多好。
二、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清晨,可爱(的)多多高高兴兴(地)来到美丽(的)花园。
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你看,她跳(得)多好。
“的、地、得”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记心上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再见。
“的、地、得”的使用及搭配一、设计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的、地、得”的使用及搭配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种固定搭配。
3.运用“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 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一)提出问题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 100 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的、得、地”是常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的作用。
因为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很多同学把这三个助词混为一谈。
弄不清楚什么地方用“的”,什么地方用“地”,什么地方用“得”。
其实,这三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用法及搭配各不一样,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
2.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二)区别与联系(二)分析问题1.“的”的用法“的”一般用在名词前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
例如:(1)漂亮的衣服(2)辽阔的土地(3)我的钢笔固定搭配:怎么样的什么。
2.“地”的用法“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和被形容的词语之间。
前面的词一般形容后面的动作。
通常“地”的后面只跟动词。
例如:(1)匆匆地离开(2)激动地跳(3)飞快地跑固定搭配:怎样地干什么3.“得”的用法“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解释前面的情况。
微课《如何使用“的”“地”“得”》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2、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固定搭配。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教学过程:日常学习中,不少同学对白勺“的”、土也“地”、双人“得”(“的”“地”“得”)用法含糊不清,乱用一气,作文中经常出现白勺“的”、土也“地”、双人“得”(“的”“地”“得”)用法上的错误,其实掌握正确用法一点也不难,这节微课我们就通过儿歌的形式来一起学习《如何使用“的”“地”“得”》。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学会。
一、我们先来学习如何使用白勺“的”。
(课件——“的”字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这首“的”字歌,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这首儿歌,你是不是明白了如何使用白勺“的”呢?下面老师来考考你。
(课件——考考你1)(课件——考考你2)为什么这里都填白勺“的”呢?白勺“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白勺“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你们看是不是这样?(课件——考考你3)……这些都是名词,所以前面要加白勺“的”,你学会了吗?二、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土也“地”的用法。
(课件——“地”字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这首土也“地”儿歌,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这首儿歌,你是不是明白了如何使用土也“地”呢?下面老师又要来考考你了。
(课件——考考你1)(课件——考考你2)为什么这里都填土也“地”呢?土也“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土也“地”后面跟的都是名词,你们看是不是这样?(课件——考考你3)……这些都是动词,所以前面要加土也“地”,你学会了吗?三、我们还用儿歌的方法来学习双人“得”的使用。
正确使用“的、地、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的、地、得”的用法及其区别。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的、地、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
教学内容:1. “的、地、得”的定义及用法。
2. “的、地、得”在句子中的位置。
3. 举例说明“的、地、得”的用法及区别。
教学重点:1. 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2. 学会正确运用“的、地、得”使句子更准确。
教学难点:1. 区分“的、地、得”在句子中的用法。
2. 运用“的、地、得”使句子更流畅。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句子,发现“的、地、得”的用法。
2. 提问:“的、地、得”有什么区别?二、讲解“的、地、得”的用法及区别(15分钟)1. 讲解“的”的用法:用于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所修饰的名词的特征。
例句:美丽的风景、快乐的日子2. 讲解“地”的用法:用于副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所修饰的动词的方式。
例句:慢慢地走、仔细地看3. 讲解“得”的用法:用于动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所修饰动词的结果或程度。
例句:跑得快、看得清楚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词语,用“的、地、得”造句。
2. 各组展示句子,其他组判断使用是否正确。
四、练习环节(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的、地、得”的用法。
2.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2. 布置作业:用“的、地、得”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的、地、得”的用法及其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的、地、得”,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正确使用“的、地、得”教案(续)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常见错误用法,如“快乐地笑声”、“跑得快得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