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格式:pptx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0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第3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学法分析】学生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
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教法分析】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知识迁移复习: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为什么?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所有的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
两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有什么主要功能。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部分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
知识结构:四、教学过程: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最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下)。
3.对于生物成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功能类群在生态系统的地位。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进行初级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约90%的陆地初级生产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再吸收;消费者则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对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一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碳循环生态系统的功能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教学内容的严谨性。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b5E2RGbCAP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p1EanqFDPw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DXDiT a9E3d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RTCrpUDGiT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5PCzVD7HxA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jLBHrnAILg(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有什么主要功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一部分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体验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进一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教学重点】1.食物链与食物网;2.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1.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2.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1.制作生态瓶的有关材料;2.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能量流动、物资循环的图片,PPT课件等。
【复习回顾】PPT展示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2.一个生态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回答。
本节我们将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PPT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图片。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的讨论题: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4.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所描绘的食物链写出来。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同学根据写的情况进行交流讨论。
注意各成分之间要用箭头联系起来,箭头的方向指向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