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 格式:docx
- 大小:56.64 KB
- 文档页数:12
纯化水中易氧化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纯化水是指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含有不纯物质的水,使其符合一定的纯净度要求的水。
而易氧化物是指在水中容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亚铁离子、亚硝酸盐、还原性有机物等。
在纯化水中,易氧化物的含量对水的质量和适用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纯化水的质量,需要对其中的易氧化物进行检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纯化水中易氧化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1.氧化还原电势法氧化还原电势法是基于易氧化物和还原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来检测易氧化物的浓度。
此方法通过测量电极在水溶液中的电势变化来确定易氧化物的浓度。
常用的电极有玻璃电极和金属电极等。
通过在纯化水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溶液,再使用电极进行测量,根据电极电势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易氧化物的浓度。
2.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检测易氧化物的含量。
易氧化物通常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溶液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光度来确定易氧化物的浓度。
此方法需要使用紫外和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来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来计算易氧化物的浓度。
3.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使用标准氧化还原反应来检测易氧化物的浓度。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会与易氧化物发生反应,当易氧化物完全被滴定剂氧化完后,通过测定滴定剂的用量即可确定易氧化物的浓度。
常用的滴定剂包括亚铁铵、亚硝酸钠等。
此方法需要精确的滴定剂浓度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平衡控制。
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通过易氧化物的挥发性来检测其浓度。
此方法需要将水样中的易氧化物转移到气相状态,并通过气相色谱仪来分离和检测。
常用的气相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对易氧化物进行更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方法适用于检测容易挥发的易氧化物,如有机物。
这些方法只是纯化水中易氧化物检测的一部分,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还可以选择其他适用的技术和方法。
在选择和应用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快速性和适用性等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来减小误差和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反应物之间有电子交换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物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也叫电极反应)组成,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法一、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个重要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反应物之间有电子交换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物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也叫电极反应)组成,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氧化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在组成分子时,由于元素的电负性不同,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则会不均匀。
氧化数为某元素的原子所具有的形式电荷数。
形式电荷数是通过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规定单质中的元素的氧化数为零,氢元素和氧元素一般情况下为+1和—2.电负性较大的元素的氧化数为负值,电负性较小的元素的氧化数为正值。
化合物分子中的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这些规则可以计算复杂化合物分子或离子中个元素的氧化数。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反应中,氧化剂中的元素的氧化数降低,还原剂中的元素的氧化数升高,并且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的总数。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需要满足两个原则:一是反应前后物质是守恒的;二是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数的变化的代数和为零。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1)氧化数法。
配平的原则是反应中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总数;(2)离子电子法。
配平的原则是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此法用于配平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点对氧化剂或还原剂各自在反应中与其相应的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所构成的物质对称为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电对中元素氧化数高的物质称为氧化态,氧化数低的物质称为还原态。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单选择题1、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是A、铬酸钾法B、高锰酸钾法C、碘量法D、亚硝酸钠法E、重铬酸钾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依据是A、滴定方式不同B、配制滴定液所用氧化剂不同C、指示剂的选择不同D、滴定对象不同E、酸度不同3、高锰酸钾法中,调节溶液的酸性实用的是A、HClO4 B 、H2SO4 C 、HNO3D、HBr E 、HCl4、间接碘量法中,加入KI的作用是A、作为氧化剂B、作为还原剂C、作为沉淀剂D、作为掩蔽剂E、作为保护剂5、间接碘量法中,滴定至终点的溶液放置后(5分钟)又变为蓝色的原因是A、KI加入量太少B、空气中氧的原因C、待侧物与KI反应不完全D、溶液中淀粉过多E、反应速度太慢6、用K2Cr2O7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在放置10分钟后,要加入大量纯化水稀释,其目的是A、避免I2发挥B、增大I2的溶解度C、减慢反应速度D、降低酸度和减少[Cr3+]E、降低溶液的温度7、Na2S2O3溶液不能用直接法配制的原因是A、Na2S2O3分子量小B、具有吸湿性C、Na2S2O3常含有杂质D、水中溶解度小E、难于准确称量8、下列不能用碘量法测定含量的是A、漂白粉B、MnO2C、Na2SD、Na2SO4E、K2Cr2O79、用高锰酸钾法测定Ca2+时,所属的滴定方法是A、置换B、剩余C、直接D、间接E、返滴定10、在亚硝酸钠法中,能用重氮化滴定法测定的物质是A、季铵盐B、生物碱C、芳叔胺D、芳伯胺E、芳仲胺11、用亚硝酸钠法测定物质含量时,下列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钠法可以测定任何含氮的物质B、亚硝酸钠法一般用盐酸作为酸性介质C、亚硝酸钠法在HBr中反应速度最快D、磺胺类药物可以用亚硝酸钠法测定含量E、亚硝酸钠法采用快速滴定时温度规定在30℃以下12、配制Na2S2O3溶液时,要加入少许Na2CO3,其目的是A、中和Na2S2O3溶液的酸性B、增强Na2S2O3的还原性C、除去酸性杂质D、作抗氧剂E、防止微生物生长和Na2S2O3分解13、用K2Cr2O7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的滴定方式是A、直接B、间接C、剩余D、置换E、氧化还原14、用间接法配制Na2S2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的Na2CO3其目的是A、增大Na2S2O3的稳定性B、增大Na2S2O3的溶解性C、增大Na2S2O3的还原性D、中和Na2S2O3的碱性E、以上均是15、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K'的大小A、能说明反应速度B、能说明反应的完全程度C、能说明反应的条件D、能说明反应的历程E、能说明反应的顺序16、亚硝酸钠法常用的酸性介质是A、HClO4B、H2SO4C、HNO3D、HBrE、HCl17、高锰酸钾法应在下列的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溶液B、弱酸性溶液C、弱碱性溶液D、强碱性溶液E、中性溶液18、高锰酸钾滴定法指示终点是依靠A、酸碱指示剂B、金属指示剂C、吸附指示剂D、自身指示剂E、专属指示剂19.关于配制和标定I2滴定液错误的是A、由于I2腐蚀性强,故不宜分析天平上称量B、标定I2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s2O3C、I2应先溶解在KI溶液中,再稀释至所需体积D、标定操作应在碘量瓶中进行E、配制好的溶液应储存在棕色瓶中20、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要求溶液的酸性是A、醋酸酸性B、盐酸酸性C、氢氧化钠碱性D、氨性E、硫酸酸性21、间接碘量法所用的滴定液是A、I2B、Na2S2O3C、Na2S2O3和I2D、Na2S2O3和KIE、I2和KI22、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A、滴定开始时加入B、滴定液滴加到一半时加入C、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D、滴定到溶液呈无色时加入E、滴定到溶液呈黄色时加入23、高锰酸钾法所用的指示剂是A、KMnO4B、K2Cr2O7C、K2CrO4D、KIE、淀粉24、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A、在滴定过程中因被氧化或还原而发生结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B、稍微过量的指示剂将溶液染色C、与被测OX或Red结合而发生颜色反应D、指示剂被空气作用而发生颜色变化E、因为溶液的酸碱度发生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25、用直接法测定维生素样品的含量时,如果溶液呈碱性,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A、偏高B、偏低C、过高D、结果混乱E、无影响26、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A、滴定前B、终点时C、滴定开始D、近终点E、计量点时27、用K2Cr2O7标定Na2S2O3时,应选用的指示剂和加入的时间是A、K2Cr2O7 滴定开始前B、淀粉滴定开始前C、淀粉近终点时D、碘化钾滴定前E、碘化钾近终点时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KMnO4溶液标定操作条件的是A、用新煮沸的冷纯化水溶解基准物Na2C2O4B、标定反应应在H2SO4酸性条件下进行C、标定温度应不高于65’CD、加入催化剂,提高反应速度E、终点颜色应保持30s不褪色29、下列注意事项中,与H2O2测定无关的是A、开始和近终点时的滴定速度要放慢B、取样后,加稀硫酸,立即滴定C、取样后。
滴定方法有哪些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液中一种物质与另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来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滴定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酸碱度、氧化还原物质、络合物、沉淀物等,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滴定方法。
一、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等,它们在不同pH值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医药制造等领域。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溶液中氧化还原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氧化还原指示剂有淀粉溴水、二苯胺磺酸盐等,它们可以在氧化还原终点时发生颜色变化,用来指示滴定终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广泛应用于金属分析、有机合成、环境监测等领域。
三、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是通过络合反应来确定溶液中金属离子或其他配体的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络合指示剂有卤素化合物、有机酸类物质等,它们在络合终点时会发生颜色变化,用来指示滴定终点。
络合滴定法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土壤检测、医药化工等领域。
四、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通过沉淀反应来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沉淀指示剂有硫代硫酸钠、硫氰化钾等,它们可以在沉淀终点时发生颜色变化,用来指示滴定终点。
沉淀滴定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矿产开采、化肥生产等领域。
以上就是关于滴定方法的介绍,不同的滴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导航】氧化还原反应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氧化还原滴定法也是药典中常用方法,因此在专升本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中经常出现与本章相关的考题,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也常用到本章内容。
学好本章内容有利于同学们备战专升本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
【学习重点】1、原电池: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
分两部分:两个半电池(电极)和连接部分(导线和盐桥)。
实质是两个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导致电子定向移动。
从导线输出电子的电极称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从导线接受电子的电极称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两电极反应之和即电池反应。
原电池装置用符号表示即电池符号(电池组成)。
遵循规则有:负左正右,标明物质状态(液体浓度或气体分压),“∣”表示相界面,“,”表示同相中不同组分,“‖”表示盐桥,若无金属电极需加入惰性电极导电。
2、电极电势及应用:单个电极的电极电势无法测量。
需要确定一个比较标准(IUPAC建议采用标准氢电极),其他电极与其组成原电池测电压得出电极电势。
处于标准状态下(离子浓度1mol·L-1,气体分压101.325kPa,液体或固体都是纯物质)的某电极的电极电势,称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用φ表示。
电极电势越大,电极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极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
电动势计算公式:E>0(1)3、能斯特方程及应用:能斯特方程:RT(cO某)a(2)lnbnF(cRed)当温度T=298.15K,R、T均为常数时,上式可简化为:0.0592(cO某)a(3)lgbn(cRed)若氧化或还原态物质为固体、纯液体或稀溶液溶剂时,可不必代入;若有H+或OH—参加,则它们的浓度必须带入;若有气体参与,则带入相对分压(即与标准气压的比值)。
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方程为n()lgK(4)0.0592该公式适用于电池反应,不同于能斯特方程仅适用于电极反应。
可通过计算K值大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若K非常大,则可以认定该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很完全。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9-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氧化数的定义。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氧化数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个荷电数可由假设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如下:(1) 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 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零,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电荷数,在复杂离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3) 某些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 1,但在活泼金属(I A和n A)氢化物中氢的氧化数为一1;通常氧的氧化数为一2,但在过氧化物如H2O2中为—1,在氟氧化物如O2F2和OF2中分别为+ 1和+ 2;氟的氧化数皆为—1 ;碱金属的氧化数皆为+1,碱土金属的氧化数皆为+2。
二、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某物质中同一元素同一氧化态的原子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2. 氧化还原电对和半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示氧化还原过程的方程式,分别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统称为半反应,每个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的。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一电子法例写出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方程式。
经验规则反应物中介质种类-------------------------------------------------------------------多一个氧原子[0] 少一个氧原子[0]酸性介质2H结合[0S H2O H2O提供[0]> 2H碱性介质H2O结合[0]> 20H —20H -提供[0]> H20中性介质H20结合[0].. :20H -H20提供[0]> 2H§ 9-2 电极电势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原电池铜一锌原电池示意图正极(还原反应) Cu2++2e ? Cu负极(氧化反应)Zn - 2e ? Zn2+电池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2 += Zn" + Cu电池符号:(-)Zn (s)| Zn SO4(1mol L 一1) II CuSO4(1molL-1)|Cu(s) (+) 电池符号书写有如下规定:(1) 一般把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2) 用“ | ”表示物质间有一界面;不存在界面用“,”表示;用“丨”表示盐桥。
(3) 用化学式表示电池物质的组成,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而气体要注明其分压,溶液要注明其浓度。
如不注明,一般指1mol 1或100kPa。
(4) 对于某些电极的电对自身不是金属导电体时,则需外加一个能导电而又不参与电极反应的惰性电极,通常用铂作惰性电极。
例7-5写出下列电池反应对应的电池符号。
(1) 2 Fe3++ 2I -= 2Fe2++ b(2) Zn +2H += Zn2++ 出匸二、电极电势1. 电极电势的产生*由于双电层的存在,使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了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伏特。
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本性,同时还与溶液浓度、温度、介质等因素有关。
2.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2H++ 2e ?出2)标准压力的氢气饱和了的铂片和H*浓度为1mol[T溶液间的电势差就是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电化学上规定为零,即E00.00 V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电动势,用 £表示;当两电极均处于标准状态时称为标准电动势,用 ◎表示,即s = E ( +)— E (-)© © ©£=E( )•-E (丄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②用 电势差计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③用检流计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使用标准电极电势表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 为便于比较和统一, 电极反应常写成: 氧化型+ ne ? 还原型,氧化型与氧化态, 还原型与还原态略有不同,即氧化型包括氧化态和介质;还原型包括还原态和介质产物。
(2) E ©值较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质能和 E ©值较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反应。
(3) E ©值与电极反应的书写形式和物质的计量系数无关,仅取决于电极的本性⑷ 使用电极电势时一定要注明相应的电对。
如E :3井e 2+=0・77V ,而E :2十Fe =-0.44V ,二者相差很大,(5) 标准电极电势表分为酸表和碱表,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 能斯特方程式对于电极反应:a 氧化型+ ne ? b 还原型a能斯特方程式为:E =E © .巴1 □■c 氧化型nF c 还原型当温度为298.15 K 时,能斯特方程式为:©0.0592 c 氧化型E =En ig _在原电池中,当无电流通过时两电极之间 标准氢电极n c还原型应用能斯特方程时须注意几点:(1) 如果电对中某一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或水溶液中的出0,它们的浓度为常数,不写入能斯特方程式中。
(2) 如果电对中某一物质是气体,其浓度用相对分压代替。
2.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例Fe3+ + e ? Fe2+, E© = +0.771 V,求c F3+ = 1molL「1, c F 2 + = 0.0001mol 时,Fe FeEFe3 'Fe^ 二?例已知电极反应Ag + e? Ag , E = 0.80 V,现往该电极中加入KI,使其生成Agl沉淀,达到平衡时,使c—=1.0mol L ,求此时E Ag和g=?已知K spAgi = 1.5 X10 。
3.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例已知Mn。
4_ +8H + + 5e? Mn 2+ +4H2O, E ® “2. =1.51 V,求当c H.=1.0 10^MnO 厂Mn 丁H Tmol L 1和c H■ =10mol L 1时,各自的E值是多少(设其它物质均处于标准态)。
§ 9-3 电极电势的应用教学目的及要求:1. 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2. 判断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 能选择合适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教学重点:判断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教学难点: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E©值大,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强,是强氧化剂;而对应的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弱,是弱还原剂。
E ®值小,电对中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强,是强还原剂;而对应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弱,是弱氧化剂。
例比较标准态下,下列电对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大小。
_ 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㈠E ci2 Cl- = 1.36V E B「2B「- J.07V 0.53V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⑴当£>0,即E(+)> E(—)时,则反应正向自发进行;⑵当尸0,即卩E(+)=E(-)时,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⑶当£< 0,即E(+)V E(—)时,则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例判断反应Pb2++Sn? Pb+Sn2 +在标准状态时及c Pb2 .-1时的反应方向。
-10.1 mol L 、c Sn2+ = 2 mol L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可根据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计算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298.15 K时lgK©_ n e-0.0592三、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例有一含Br_、「的混合液,选择一种氧化剂只氧化「为12,而不氧化Br-,问应选择FeCb 还是K262O7?§ 9-4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2•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1. 自身指示剂以滴定剂本身的颜色变化就能指示滴定终点的物质称为自身指示剂,举例。
2. 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并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或反应产物产生很深的特殊颜色,因而可指示滴定终点。
举例。
3. 氧化还原指示剂这类指示剂本身是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氧化态与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滴定过程中,因被氧化或被还原而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指示终点。
InOx + ne ? In Red(氧化态颜色)(还原态颜色)由Nernst 方程式得:E In=E^+°.°592 lg C|noxn CInRed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E ln二E訂_ 00592n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的电势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内。
三、高锰酸钾法(一)概述高锰酸钾法是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为滴定剂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由于KMnO 4在强酸性溶液中的氧化能力强,且生成的Mn2+接近无色,便于终点的观察,所以高锰酸钾滴定多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所用的强酸是H2SO4,不能用HCI和HNO3高锰酸钾法的优点:氧化能力强,不需另加指示剂,应用范围广。
(二)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 KMnO 4标准溶液的配制2. KMnO 4标准溶液的标定标定KMnO 4 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H2C2O4 2H2O、Na2C2O4、FeSO4 7H2O、(NH 4)2。
2。
4、AS2O3和纯铁丝等,其中Na2C2O4较为常用。
2MnO4 + 5C2O4 + 16H = 2Mn + lOCO z f + 8出0这一反应为自动催化反应,为了使该反应能定量地进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条件:(1) 温度:75 C〜85 C时趁热滴定(2) 酸度:为了使滴定反应能够定量地进行,溶液应保持足够的酸度。
一般在开始滴定时,溶液的酸度约为0.5〜1 mol L_ 1H + ,,滴定终了时,酸度约为0.2〜0.5 mol • 一1H+。
(3) 滴定速度:慢,快,慢。
(4) 滴定终点:滴定时溶液中出现的浅红色在半分钟内不褪色,便可认定已达滴定终点。
(三) 应用示例1. 直接滴定法测定H2O 2的含量2•间接滴定法测定Ca2+四、重铬酸钾法(一) 概述重铬酸钾法是以K2C「2O7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