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试项目生命周期

测试项目生命周期

测试项目生命周期
测试项目生命周期

测试项目生命周期

测试计划阶段:

测试项目开工会会议纪要

申请项目ID

建立测试项目配置库配置库

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规格评审review记录

制定总体测试策略总体测试策略

Review测试策略review记录

测试需求跟踪测试需求跟踪

组织测试估计估计表

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

Review测试计划review记录

测试项目工会会议纪要

填写timesheet timesheet

测试设计阶段:

测试设计阶段开工会会议纪要

测试方案设计测试设计

Revew测试方案review

测试用例测试用例

Review测试用例review记录

自动化测试用例脚本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脚本Review自动化测试用例脚本编写review记录

测试桩编写测试桩

测试设计结束会议会议纪要

测试执行阶段:

预测试评估评估结果

测试执行开工会会议纪要

测试执行日报测试执行日报

测试版本间漏测分析版本间漏测分析

测试用例整理与优化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测试报告

测试成员总结测试成员总结

每轮测试执行结束会议会议纪要

评估阶段:

测试漏测分析测试漏测分析

测试质量评估,是否达到质量目标测试质量评估

测试能力基线数据收集能力基线收集,度量表测试评估关闭会议会议纪要

测试总结,经验教训测试总结

测试结束归档(文档,工具,脚本等)归档配置库

生命周期评价

第二章产品清洁生产 第一节生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 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 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Life Cycle Analysis (一)定义 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通过识别和量化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评价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评价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生产、运输分配、使用、维护和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处理处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的输入、输出及潜在环境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 美国环保局(EPA):通过对特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分析,对产品或活动进行整体评价的概念或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清单、影响和改进,是一个交互式发展的程序。 Procter & Gamble公司:显示产品制造商对其产品从设计到处置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保证环境确实而不是虚假地得到改善的定量方法。 美国3M公司:在从制造到加工、处理乃至最终作为残留有害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检查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法。 (二)特点 全过程化 定量化 体现环境保护手段由简单、局部、粗放向复杂、全面、精细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分类 概念型LCA:定性的清单分析评估环境影响,不宜作为公众传播和市场促销的依据,但可以帮助决策人员认识哪些产品在环境影响方面具有竞争和优势。 简化型或速成型LCA:涉及全部生命周期,但仅限于简化的评价,着重主要的环境因素、潜在环境影响等,多用于内部评估和不要求提供正式报告的场合。 详细型LCA:包括目的和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 (四)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生命周期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当前生命周期评价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完善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起源 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包装品的分析、评价,当时称为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REPA)。 标志:1969年美国中西部资源研究所(MRI)开展的可口可乐饮料包装瓶评价。 起源阶段的特征: (1)由工业企业发起,秘密进行,研究结果作为企业内部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支持工具。--可口可乐玻璃瓶转向塑料瓶。《SCIENCE》发表文章(1976年4月)。 (2)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产品包装品。 (3)采用能源分析方法。由于能源分析方法在当时已比较成熟,而且很多与产品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显然与能源利用有关。 2、发展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全球性固体废弃物问题,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法(REPA)逐渐成为一种资源分析工具。 这时期的REPA着重于计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原材料消耗量。 发展阶段的特征: (1)政府积极支持和参与。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开始关注生命周期评价,要求工业企业对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2)案例发展缓慢,方法论研究兴起。REPA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论,分析所需的数据常常无法得到,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分析步骤,同类产品的评价程序和数据也不统一。这些都促进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3、趋于成熟 80年代末以后,区域性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以及可持续行动计划的兴起,促使大量的REPA研究重新开始。 REPA涉及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工业企业、产品消费者,但是使用REPA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所分析的产品和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急需对REP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统一。 1989年荷兰“国家居住、规划与环境部(VROM)”针对传统的“末端控制”环境政策,首次提出了制订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提出了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要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数据进行标准化。 1990年“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主持召开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在以后的几年里,SETAC主持和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 1993年SETAC根据在葡萄牙的一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结论,出版了一本纲领性报告:“LCA纲要:实用指南”。该报告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基本技术框架,成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出现飞跃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在方法论上还不十分成熟。SETAC和ISO 积极促进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的国际标准化研究。 ISO14040标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已于1997年颁布,该标准体系目的是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技术框架及实施步骤进行标准化。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些促进LCA的政策和法规,如“生态标志计划”、“生态管理与审计法规”、“包装及包装废物管理准则”等。因此,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LCA案例,如日本已完成数十种产品的LCA,丹麦用3年时间对10种产品类型进行了LCA等。 1996年,第一份专门关注生命周期评价的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站客户生命周期研究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客户生命周期研究分析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有很大影响,“以客户为中心”,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电子商务获利的必要条件。不同阶段客户关系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也就不同,客户与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搬上网站进行在线销售,电子商务的发展突飞猛进,不但为企业和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为客户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电子商务获利的必要条件。企业必须了解企业同客户的关系程度,根据不同的客户价值进行投资。电子商务的客户群是所有通过点击企业网站进行交易的客户,如何从这些客户群中识别出具有不同价值贡献的用户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企业在客户关系沟通维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客户细分基础上的差别服务,使得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在维护客户方面受到极大的挑战。客户与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客户价值分析 客户价值可以理解成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客户对于企业的价值,二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这里讨论的客户价值是前者,即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户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等变量所测度出的客户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指客户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也即“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客户生命周期越长,客户价值越高。不同阶段客户的行为特征和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不同;不同阶段驱动客户关系发展的因素不同,同一因素在不同阶段其内涵也不同,所以要从企业角度研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客户的沟通策略。 现有研究普遍将客户关系的发展划分为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退化期四个阶段。考察期是客户关系的孕育期。形成期是客户关系的快速发展期,稳定期是客户关系的成熟期,退化期是客户关系水平发生逆转的时期。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客户关系水平依此增高。稳定期是供应商期望达到的理想阶段,但客户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可跳跃性。客户关系必须越过考察期、形成期才

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概述

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概念和起源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它首先辨识和量化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 生命周期评价(LCA)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被称为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REPA)。作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开始的标志是1969年由美国中西部资源研究所针对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进行的评价研究,该研究使可口可乐公司抛弃了过去长期使用的玻璃瓶,转而采用塑料瓶包装。随后,美国ILLIN0IS大学、富兰克林研究会、斯坦福大学的生态学居研究所以及欧洲、日本的一些研究机构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其它包装品的类似研究。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由工业企业发起,研究结果作为企业内部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支持工具。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 ETAC)首次主持召开了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在该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概念。在以后的几年里,SETAC又主持和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生命周期评价(LCA)从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SETAC根据在葡萄牙的一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结论,出版了一本纲领性报告“生命周期评价(LCA)纲要:实用指南”。该报告为LCA方法提供了一个基本技术框架,成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研究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 1993年SETAC在“生命周期评价纲要:实用指南”中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结构归纳为四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改善评价,如图1所示。

电能表计量性能试验影响量试验装置的实现

电能表计量性能试验影响量试验装置的实现 在现在的电网当中,对于非线性负载的使用是越来越多,这样就给电网带来了很大的谐波污染,对于电网的经济安全稳定的运行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谐波污染还会对电能表的计量引入一些附加的误差。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和高效的开展在谐波的影响之下对电能表的误差检测,就需要对电能表的谐波影响实验装置进行一些新的研究和开发。 标签:电能表误差检测计量谐波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一些电能表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当中,对于各种影响量引起的误差限是有明确规定的,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实验项目就是直流和偶次谐波的影响实验以及奇次和次谐波影响实验。在相应的国标当中对于试验波形和试验线路的要求只提供了一部分,然后对于装置的硬件实现却没有全部的指明,这样就为开展电能表的一些实验造成了一些困难。本文主要就是对电能表的计量性能试验影响量实验装置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1 实现谐波影响试验装置方案的一些比较 我国之前有过一些相关的文献对于搭建谐波影响试验装置进行报道,相关的文献就指出对和次谐波以及奇次谐波的频谱进行相关的分析,这样就可以最终得到各个谐波相应的相位数据以及幅值,然后再使用功率源,而这些功率源是具有谐波源的设置功能,最后在对各次谐波进行叠加,这样就可以实现和次谐波以及奇次谐波。 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类似的实验来完成,主要就是可以采用电能的功率标准源来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然后产生奇次谐波信号。首先就要应用matlab来进行仿真,这样就可以获得奇次谐波的一些波形数据,然后再根据所得到的各个谐波相应的相位数据以及幅值在电能的功率标准源上进行合成。这样的实验也就提供了一种实现谐波影响试验装置的方案,但是这个实现的方案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多表位的大批量检测就没有办法进行,而且检测的过程和接线的过程都是比较的复杂。还有另外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常规的电能表检定装置进行相应的改造,主要就是对一些具体的硬件进行改动,然后再结合一些相关的软件来实现谐波影响试验装置。而这种谐波影响试验装置的实现方案,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对谐波影响试验装置功能进行很好的规范,而且技术水平是比较的低。 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一种采用DSP构成的系统来做为相应的硬件平台,然后采用相关的软件可以产生六相信号,包括了三相电流信号以及三相电压信号。这样的谐波影响试验装置的实现方案在合成谐波信号的时候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对于电流、电压、相位以及频率的调节细度非常高。 2 谐波影响试验装置的系统设计方法

国网计量中心电能表全性能试验

国网计量中心电能表全性能试验 检测公告 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表系列技术标准(2013版),已于2013年4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国网计量中心具备按照该标准开展全性能试验检测的能力,可接受各生产厂家自愿送检。现将相关检测事宜公告如下: 一、送检时间及样表类型 序号样表类型 送样时间备注 1单相静止式多费率电能表 2013.6.17 2单相静止式多费率电能表(模块)32级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远程-开关内置)2013.7.29 42级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远程-开关外置)52级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模块-远程-开关内置) 62级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模块-远程-开关外置) 72级单相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模块-CPU 卡-开关内置) 8 2级单相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模块-CPU 卡-开关外置) 1、2号表型2013.8.26 仅限未有该类型电能表合格报告的企业送检 92级单相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CPU 卡-开关内置) 2013.10.28 102级单相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CPU 卡-开关外置) 11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远程-开关内置) 12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远程-开关外置)13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模块-远程-开关内置) 14 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模块-远程-开关外置)

序号样表类型送样时间备注 1-8号表型2013.11.25仅限未有该类型电能表合格报告的企业送检 全部类型送检2014.1.27 注:每款表型在规定的时间内仅限送一种方案,收样日期为送样时间起的三个工作日(送样日期遇节假日顺延),生产厂家在样品送检前需通过发传真方式向样品接收单位进行预约送检;预约日期为送样当月的1~6日;自2014年1月27日起,预约日期为每月的2-4日(拟在10-12日送检的)和18-20日(拟在25-27日送检的)。 二、样品接收单位、地点及联系人 接收单位:中电国际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接收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1号院祥龙商务大厦2号楼305室。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万方,010-********。 传真:010-********。 三、送检样品有关要求 送检样品由生产厂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送检样品如果不符合以下要求,将造成检测无法正常进行,检测机构将停止检测。 1.“盲样”处理要求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9 页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随着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能源公司)的 高速发展,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已从刚开始仅仅简单为上游服务,发展到涉足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LNG(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造船等多个行业。由于对新行业、新领域的管理经验不足,加之建设项目类型增多、投入增大,以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从无到有,使得公司面临的风险随着下游项目的陆续投运而逐渐增大。 由于项目立项、建设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分阶段划分各自风险管理责任,项目前一阶段风险管理成果不能有效传递到下一阶段,因此,如何避免建设项目各阶段风险管控脱节,如何对建设项目的风险实施系统、有效地管控,则成为中海油能源公司日益关注的问题。 几年来,中海油能源公司安全环保部作为公司投资的上中下游各类项目的上级技术、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了多个项目的投产验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较大隐患及诸多影响生产的问题,并通过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认识到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采办、建造等每个阶段工作的缺失,都会对下一阶段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项目的前一阶段,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评估评价等)工作,并根据结论需要,投入适当的人力和物力,就可以有效避免后一阶段出现较大风险,大大减少因为各种变更,而延误工期、停产等情况,能够切实降低风险。因此,中海油能源公司提出在内部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即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借鉴国际石化行业通行做法,制定能够贯穿油气领域上中下游且贯穿项目前期研究、设计、建造、调试、生产、维保和弃置的全过程,涵盖各类项目的综合性风险管理,适应本行业本企业项目 第 2 页共 9 页

电能表全性能试验

2.6电气性能试验 2.6.1试验要求 2.6.2试验原理 2.6.3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功率消耗 2 电源电压影响 电压范围 短时过电压影响施加380V交流电压1小时 电源中断影响DIP电压跌落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不应在计度器中产生大于x单位的改变,并且测试输出也不应产生一个等效于大于x 单位的信号。二值由下式算出: 式中: m—测量元件数; Un —参比电压,单位为伏( V) ; Imax -—最大电流,单位为安( A ) 当电压恢复时,仪表的计量特性不应降低。出于试验目的,仪表计度器至少应具有0. 01单位的分辨力。 电压短时中断和暂降对仪表影响应满足 GB/T 17215.301—2007 的规定。

电能表在 70℃、115%Un、Imax的运行环境下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应按下列条件进行: —电压线路和辅助线路通以参比电压; —电流线路无电流。 a ) 电压中断△ U=100% —中断时间: 1s ; —中断次数: 3次; —中断间隔时间: 50ms,见图B.1; b ) 电压中断,△ U=100% —中断时间: 额定频率的一个周期; —中断次数: 1 次,见图B.2 ; c ) 电压暂降,△ U=50% —暂降时间: 1min; —暂降次数: 1 次,见图B.3 . 短时过电流影响接线端保持电压进行短时过电流以后,在各电压线路通电条件下,应使仪表恢复到初始温度。 自热影响①电流线路无电流,电压线路接参比电压至少2h(对于1级表)和1h(对于2级表)后,②在电流线路中应施加最大电流。③在功率因数为1时,施加电流后立刻测量仪表误差,④接着以足够短的间隔时间准确地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误差变化曲线。 此项试验应进行1h,且在任何情况下直至在20min内其误差变化不大于0.2%时为止。 表 11 技术规范规定 表4 GBT17215.321规定 温升影响在115%Un、120%Imax条件下,线路和绝缘体的温升不应达到影响电能表正常工作的温度。 电能表任何一点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不应超过25K。 绝缘要求电能表正常条件下应保持足够的介电常量。除非另有规定,绝缘试验的标称条件为:—环境温度: 15℃-25℃; —相对湿度: 45%-75 %; —大气压力: 86 kPa -106 kPa .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说明

铁塔建设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 一、需求管理 二、项目管理 三、工程施工管理 四、资产管理 五、档案管理 铁塔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10个关键控制节点:需求获取、方案筛查、需求确认、项目立项、项目设计、项目会审、工程实施、验收交付、工程转资及审计决算、项目归档; 一、客户需求管理 1.需求收集:客户经理收到运营商建设需求,1天内完成运营商需求的确认,并提交产品经理处理。(一次确认) 2.需求整合、制定方案:产品经理通过筛查,初步制定解决方案,下发《站址筛查任务书》,由设计院到现场进行初勘,形成站址方案建议书。 时间要求:批量需求≤50个,5天内完成;50〈需求量≤100个,10天内完成;零星需求3天内完成。 3.选址定点:根据初勘结果,产品经理下发新建站点选址任务清单,由站址经理分派至各区域经理开展选址。城区单站选址定点时长5天内完成,乡镇及农村时长为3天;站点确定后2天内站址经理将结果反馈产品经理。 4. 拟共享站点:产品经理提交《共享需求单》至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协调资源产权运营商进行共享确认,每5天反馈一次结果。 5. 筛查方案确认:产品经理根据选定点位,组织设计院3天内完成《站址筛查方案》编制;客户经理将方案提交需求运营商确认,若双方意见达成一致,3天内完成《站址筛查方案确认》。(二次确认) 6. 站址谈判:选址经理分解谈站任务至区域经理,区域经理组织施工单位/社会力量进行谈站,单站谈站时长城区10天;郊区及乡镇7天,农村5天),同时完成租赁合同/征地合同的签订。 7. 输入文档: (1)附件1:项目建议书(可研)模板 (2)项目立项审批单 (3)立项的请示文件模板 (4)客户建设需求订单确认表 (5)项目规模统计表 (6)会审纪要模板

生命周期评价

1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产生背景 生命周期评价(LCA),有时也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摇篮到坟墓”、“生态衡算”等。其最初应用可追溯到1969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不同饮料容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释放所作的特征分析。该公司在考虑是否以一次性塑料瓶替代可回收玻璃瓶时,比较了两种方案的环境友好情况,肯定了前者的优越性。自此以后,LCA方法学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产品环境特征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 最初LCA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关注,这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引起人们对能源和资源短缺的恐慌。后来,随着这一问题不再象以前那样突出,其他环境问题也就逐渐进行人们的视野,LCA方法因而被进一步扩展到研究废物的产生情况,由此为企业选择产品提供判断依据。在这方面,最早的事例之一是70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国家需求研究计划(RANN)。在该项目中,采用类似于清单分析的“物料——过程——产品”模型,对玻璃、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瓶产生的废物进行分析比较。另一个早期事例是美国国家环保局利用LCA方法对不同包装方案中所涉及的资源与环境影响所作的研究。 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是LCA研究的快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推行环境报告制度,要求对产品形成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数据;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例如对温室效应和资源消耗等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方法,也不断发展。这些为LCA方法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当时对LCA的研究仍局限于少数科学家当中,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但是那时对LCA的研究已开始从实验室阶段转变到实际中来了。 90年代初期以后,由于欧洲和北美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以及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SPOLD)的大力推动,LCA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关于LCA的ISO14040系列标准。其他一些国家(美国、荷兰、丹麦、法国等)的政府和有关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也通过实施研究计划和举办培训班,研究和推广LCA的方法学。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印度均建立了本国的LCA学会。此阶段,各种具有用户友好界面的LCA软件和数据库纷纷推出,促进了LCA的全面应用。 从90年代中期以来,LCA在许多工业行业中取得了很大成果,许多公司已经对他们的供应商的相关环境表现进行评价。同时,LCA结果已在一些决策制订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一种产品环境特征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技术上已经日趋成熟,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由于它也同时是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工具,在清洁生产审计、产品生态设计、废物管理、生态工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 生命周期分析(LCA)的定义 关于LCA的定义,尽管存在不同的表述,但各国际机构目前已经趋向于采用比较一致的框架和内容,其总体核心是:LCA是对贯穿产品生命全过程——从获取原材料、生产、使用直至最终处置——的环境因素及其潜在影响的研究。 这里给出UNEP的定义: “LCA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整个阶段——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

《电能表抽样技术规范》2013

Q/GDW 1206—2013 《电能表抽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宣贯会资料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 2014年4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表全性能试验、验收试验、样品比对、运行抽检、拆换后质量分析、检定质量核查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各单位(检定机构)进行电能表验收、运行中电能表质量评价、检定质量内控等工作的抽样。 【条文释义】本标准所称“电能表”指的是在公司内招标采购使用的各类型电能表。标准只对电能表全性能试验、验收试验、样品比对、运行抽检、拆换后质量分析、检定质量核查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结果的处理作出规定,对电能表本身所作的全性能试验、验收试验、样品比对试验等试验方法和试验遵循的标准未作规定,各类试验和质量核查中采用的试验方法仍按照JJG 307-2006《机电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 596-2012《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等标准执行。 本标准属于企业标准,只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单位或检定机构。特别注意,本标准在招标采购验收要求上,比国家和行业标准更具体化和更严格,各网省公司在招标时,应在验收要求写明本标准名称,不能模糊注明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以免验收时使用标准不一样造成验收不符合要求。 2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8.2-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部分:按极限质量LQ检索 【条文释义】本条主要列举了标准制定所引用的其他相关标准。 3 术语和定于 3.1 批 在一致条件下生产并提交试验(检定)的一定数量的电能表,简称批。 【条文释义】“一致条件”是指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是在同一批生产原料、同一生产工具、同一生产地点的情况下出厂,当“一致条件”中的任何要素发生改变,均不能称为“一致条件”下生产,此时必须确定为另外一个批次。比如某生产厂家中标10万只智能电能表,仓库已备5万只电能表的生产原料,当其补充采购同厂同型号5万只电能表元器件材料后,后5 万只就不能归结于“一致条件”下生产,因为元器件材料不属于同一批次采购。 3.2 批量 批所包含的电能表的数量。 【条文释义】指满足3.1条情况下的所有电能表的数量集合。 3.3 样品 从批量中随机取出的供试验(检定)用的电能表。 【条文释义】指的是采用随机方式,从批量电能表中取出的用于各种试验(检定)的电能表。 3.4 全性能试验

全生命周期项目投标书解读

X X X X政府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X X X X X X X X X X X X 项目名称: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建设公开招标采购项目 投标文件 技术标(正本) 投标单位:XXXXXXXXXXXXXX公司 投标日期:2014年8 月20日

目录 第1章项目理解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概况 (3) 1.2.1 企业端的整合 (3) 1.2.2 建立统一认证、数据交互服务 (3) 1.2.3 实现数据公示功能 (3) 1.2.4 实现数据统计监管功能 (4) 1.3 建设目标 (4) 1.4 业务价值 (4) 1.5 项目重点、难点 (4) 1.5.1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差异 (5) 1.5.2 系统体系结构 (5) 1.5.3 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第2章项目业务需求分析 (6) 2.1 用户整合 (6) 2.2 业务划分 (6) 2.3 业务信息集成 (6) 第3章项目系统设计方案 (6) 3.1 系统环境 (6) 3.2 系统架构 (7) 第4章进度安排及设备部署实施方式 (8) 4.1 进度管理措施 (8) 4.2 加强实施进度管理 (8) 4.3 加强实施质量管理 (8) 4.4 调试测试 (8) 4.4.1 测试环境 (9) 4.4.2 测试数据 (9) 4.5 部署实施方式 (9) 4.5.1 包装运输 (9) 4.5.2 软件安装 (9) 4.6 培训计划 (9) 4.7 运维方案 (10) 4.7.1 安全工作小组 (10) 4.7.2 制定相关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方法 (10) 第5章人员投入 (11)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订货及验收技术条件

横县供电公司技术规范 横县供电公司 三相四线电子式载波电能表订货及验收技术条件

横县供电公司 三相四线电子式载波电能表订货及验收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横县供电公司采用载波通信方式的三相四线相电子式电能表订货及验收的基本要求。 2总体说明 本技术条件是在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横县供电公司的实际使用需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本技术条件中未作明确规定的内容,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GB/T 17215-2002 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 JJG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 DL/T698-1999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DL/T645-2007电能表通信协议及其备案文件 横县区域智能配网管理系统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基于东软载波 3.5代芯片的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 以上标准重新修订时,以最新版本为准。 电能表投标时应提交文件要求: 1)、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含附件)等; 2)、国家权威质检机构对电能表全性能试验报告(包括可靠性验证试验); 3)、出厂检验报告等 3技术要求 3.1标准的电量值 3.1.1 准确度等级:1.0级 3.1.2 标准参比电压:3*220/380V 3.1.3 电流规格:经互感器(额定电流为5A)接入式 3*1.5(6)A

3.1.4 标准参比频率:50Hz。 3.2误差特性要求 3.2.1电流范围和误差要求。见表1: 表1 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能表的工作电流范围和误差要求(U=Un) 3.2.2电压范围和误差要求。见表2: 表2 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能表的工作电压范围和误差要求(I=Ib) 3.2.3起动 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和功率因数为1的条件下,负载电流为0.002I 时电能表应 b 能起动并连续记录。 3.2.4潜动 当电能表施加参比电压的115%而电流线路通入0.0004I 电流时,电能表测试输出 b 不应产生多于一个的脉冲。 3.3元器件的选配要求 3.3.1主要元器件 厂家应提供本批次电能表选用的计量专用芯片、CPU芯片、电解电容、压敏电阻、热敏电阻、晶振、片式二极管、片式电阻、片式电容、液晶显示屏、光耦、载波芯片、变压器、电池等主要元器件明细表,说明其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主要性能特点。3.3.2CPU芯片 应采用知名品牌的工业级CPU芯片。 3.3.3计量芯片

关于印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实施指导意见和评价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实施指导意见和评价细 则的通知 各电业局、电力科学研究院: 为加强智能电能表质量管理,切实保障智能电能表质量可靠、计量准确以及正常稳定运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意见》及《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意见评价细则》要求,公司制订了《湖南省电力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实施指导意见》和《湖南省电力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评价细则》。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实施指导意见 为切实保障智能电能表质量可靠、计量准确以及正常稳定运行,全面切实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意见》,公司制定了智能电能表管控实施指导意见。 一、建立健全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组织体系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营销部:归口管理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相关工作的监督、评价和考核工作。组织建立全省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组织体系,完善智能电能表供货、运行及供应商等环节质量管控指标评价体系。

公司物资部:负责智能电能表采购环节的质量管控工作,组织开展供应商评价工作,协调处理产品监造及合同履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公司电科院:开展各中标批次的智能电能表供货前样品比对和全性能试验,及时发布比对和检测结果信息,做好智能电能表设计方案、主要元器件和程序软件备案管理,对市(州)电能计量中心检测设备配置、检测方法、疑难问题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及时统计、分析、编报质量监督报表和报告,建立全省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数据库;负责组织和实施运行中智能电能表抽样全性能试验检测工作,并负责质量分析及故障鉴定工作。 各电业局营销部:负责本局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工作,制定落实责任体系,建立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常态工作机制(含智能电能表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反馈渠道建设等),建立健全质量管控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 各电业局电能计量中心:负责开展智能电能表供货后样品比对、全检验收试验工作,组织落实上级下达的智能电能表运行抽检计划,负责智能电能表故障处理工作,定期统计分析新购、运行环节智能电能表质量情况。 区(县)局供电单位: 负责智能电能表现场安装、运行管理维护,及时处理表计故障,落实上级下达的智能电能表运行抽检计划。配合报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1)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片段) 绪论 近些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帐的后果。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经济观念和成本控制意识淡薄,使得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于提高。项目成本的控制目标长期难以实现。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学术界最先于八十年代提出了全过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概念,有关部门也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预决算向两头延伸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把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现在的任务应当是把现代化成本管理与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结合起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工程成本的管理水平。 我国传统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根据我国项目成本管理发展的历史可知,我国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是从苏联引进的一种基于国家统一定额的工程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这就注定了它是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要求。原因很简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价格确定的基本机制,而不是按某些人所编制的国家或地方统一定额作为资源配置和价格确定的基本机制。所以我们必须抛弃这种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我国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已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项目管理机制,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历2007年底以来的楼市寒冬后,房地产企业纷纷认识到,仅仅关注外部市场的“开源”还远不能适应残酷现实,向管理要效益,大幅度削减成本,实现有效“节流”将是未来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谁不修好这门功课,未来将会受到市场无情的抛弃。 在成本管理实践和创新中,我发现有些企业将2009年定义为“成本管理年”。但目前大部分的房企还普遍停留在粗放向规范管理过渡阶段,成本管理在地产企业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困惑和难题。如何才能将成本算得精、算得准?如何使成本控得住、控得牢?“成本管理四步法”虽然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我发现大多企业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基本上都在5%以上,大部分企业的目标成本在现实中都演变为“伪目标”,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我也欣喜的发现,国内一些标杆企业通过自己的独特理念和高效执行,已经成功将误差控制在2%的范围内,我通过对这部分企业的经典做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了一套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新思路。对于房地产成本管理,我一直反对用孤立、单一的封闭视野去看待项目的每一环节成本管理。我更提倡基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视野来俯视成本。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成本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我认为就成本自身而言,从最初成本测算、到目标成本、动态成本、成本回顾、再到成本核算、最后经过成本数据库,整个成本演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成本全生命周期的过程。 所以,本文针对项目成本管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使我们了解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方法,以及怎样去运用。 第1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1.1房地产项目成本的构成 项目成本:是指预测和管理项目成本,它包括设计前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前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管理、

客户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客户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客户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客户生命周期的阶段1、接触阶段 接触阶段主要是与客户进行初期接触,接触的目的在于引起客户的注意,一般指新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的初期。该阶段是对定义的潜在客户进行校验和核实的过程。企业定位的潜在客户未必是产品和服务的真正需要者,因此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对潜在客户进行“校验”。“校验”的方法众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或数据清洗的方式与客户进行接触,通过设置适宜的调查问卷或字段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产品需求信息。在获取足够的信息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即可实现对潜在客户的发掘和“校验”。基于目标客户分析的接触是精准销售的第一步,这种接触不仅可以达到向客户宣传的目的,最重要的在于能够得到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消费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销售过程和客户生命周期管理都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该阶段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实力进行电子商务式的接触方式。网络与呼叫中心的结合可以使客户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了解基于互联网,但是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不能排除客户的怀疑心理。通过呼叫中心的主动呼出或者客户呼入咨询,有助于消除客户的误解,甚至于促成购买。 综合考虑各种与客户接触的方式(如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

利用呼叫中心的电话沟通应是投入产出最优的一种,其较低的成本达到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客户生命周期的阶段2、获取阶段 获取阶段是在与客户进行初期接触且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有了初步的认知基础上,企业将客户引导至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该阶段是企业主动与客户联系沟通的过程,联系的时机与频率对该阶段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进一步的了解客户和挖掘客户需求需要与客户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沟通。呼叫中心使得这种大规模的沟通成为可能。利用呼叫中心与客户的沟通形式有:适宜的客户回访、具有代表性的市场调研、专业的客户咨询服务及销售机会挖掘式的客户拜访等。 客户回访:通过对有意了解产品或服务信息的客户进行回访,不但可以获取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初步评价,同时也可以获知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迫切性或是期望。 市场调研:该阶段市场调研的目的是大面积获取客户对产品的预期及关注点,是深入了解市场的一个有利手段。 销售机会挖掘:对客户的深入了解。 沟通方式设计:设计最易与客户沟通的时间、话术、问卷等。 数据分析:该阶段对数据的分析是结合市场环境、产品或服务功能、企业目标及客户诉求、客户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分析的结果应对下一阶段客户购买力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客户生命周期的阶段3、转换阶段 转换阶段是潜在客户向真正客户转变的一个关键点。该阶段

浅议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浅议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蔡琦斌 工程项目建设一般都是企业的重大投资,一方面它占用企业很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投资成功与否将对企业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与企业生死攸关。如何有效管理工程项目,确保其设计合理、运行安全有效,同时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规划、设计失误或设备选型错误造成影响工程使用效果,资金浪费的现象,帮助企业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节约资源。 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指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设计、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运营、维护到最后报废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以自然资源和市场预测为基础,选择建设项目,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判断工程项目的生命力,进行市场调查、工厂试验等专题研究;对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地点、主要技术工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研究和初步评价和可行性论证;深入研究市场、生产纲领、工艺、设备、建设周期、总投资额等问题。 设计/选型阶段。编制设计方案及工程项目总概算书,考虑项目实施的成本、费用支出,以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设备选型。 建设实施阶段。包括施工准备、组织施工和竣工前的生产准备,对设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与调试。 运营/维护期。对工程从安装调试合格进入正常使用起,直至该工程退出生产的全过程,通过组织、管理、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使工程项目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需要对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对设备进行维护。根据工程使用情况,及时作出报废、整改、替换的决定。 跟踪/评估期。合理选取指标,科学建立模型,选择不同的评估时点进行动态评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指导日后的建设管理,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实现科学决策,防止资金浪费,及时纠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建设提高经济效益,总结建设经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各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脱节 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对工程项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形式。按项目的决策、建设、占用和使用单位来划分管理层次,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一般在总部设置职能部门,基层各厂所的基础建设由总部投资,各职能部门负责建设,完成后交由基层单位使用。这样的管理形式缺乏纵向信息沟通,基层单位无法参与建设过程,只能接受由总部交予的建设成果。很容易造成建设好的工程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不适用于生产实际,

生命周期评价

文献综述报告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学号2009445 研究生姓名孙波导师姓名、职称王海宁教授 二Ο一O年十月

1理论基础——LCA评价方法 1.1 LCA的基本概念 生命周期评价[1],Life cycle Assessment(简写LCA),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是一种对产品、工艺或活动的客观评价过程,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和最终处置的全寿命周期阶段中的环境影响程度的认证,它是通过识别、量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流、物流及污染物排放来进行的。目的在于评价上述过程对环境(生态健康、人类健康和资源消耗领域)的影响,寻求减小环境影响的机会和技术手段[2]。 在LCA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者们给出了多种定义,其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世界公认为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 1.2 LCA方法的起源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各种控制治理理念逐步付诸于生产实践和研究探索,LCA思想应运而生。 1969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最先将LCA理念运用于集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于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目的是考察是否以一次性塑料瓶来替代可回收玻璃瓶,授权给美国中西部研究所(Mid West Research Institute,MRI),后者根据可口可乐公司所提供的整体构思和工作计划对不同包装材料的使用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

比较性的研究。[3] 这种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案从方法论的角度成为相应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起源和基础。[4] 1.3 LCA评价方法的演变 20 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LCA理念逐渐渗透到能源领域、废物处理、包装方案等应用研究领域;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LCA在方法论方向上的研究进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SPOLD)的联合倡导下,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关于LCA的ISO14040系列标准,进一步促进了LCA方法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实践应用的规范化[5];从90年代中期以来,LCA在许多工业行业中取得了很大成果, LCA研究成果已在一些企业决策制订过程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新世纪伊始,LCA理论进入了全球化的新发展阶段。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提出并推动生命周期评价全球化的倡议,开始了生命周期概念的国际性合作[6]。 1.4 LCA的技术框架[7] LCA由4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它们是:目标定义和范围界定(Goal Definition and Scooping)、清单分析(Life-Cycle Inventory, LCI)、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和改进评价(Im-prove Assessment)。LCA 的四个阶段作为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SETAC将LCA描述为四个相互关联的组分组成的三角形模型,如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