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与传统专利分类 系统的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7
专利分类号构成专利分类号是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和中国专利分类号(CPC)两种体系构成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专利分类号的构成。
一、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1. IPC的概述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是一个用于对各种技术领域中的发明进行分类和检索的系统。
它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检索和分析。
2. IPC的结构IPC采用了分级结构,其主要包括8个部分、约70个类别和约700个子类别。
其中,第1部分为引言,第2-7部分为技术领域,第8部分为补充内容。
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标准名称和一个标准代码。
例如,“A01”表示农业领域,“B01”表示机械工程领域,“C01”表示化学领域等等。
3. IPC代码的构成IPC代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其中字母表示技术领域,数字则表示具体子类别。
例如,“A01B 1/00”表示农业机械中与耕作有关的设备。
二、中国专利分类号(CPC)1. CPC的概述中国专利分类号(CPC)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制定和管理的一种专利分类系统,它主要用于对中国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和检索。
CPC与IPC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点。
2. CPC的结构CPC采用了4个层次的分级结构,包括部、类、子类和组。
其中,部代表大的技术领域,类代表更具体的技术领域,子类则表示更具体的技术内容,组则表示特定应用或实现方式。
3. CPC代码的构成CPC代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其中字母表示部或类,数字则表示子类或组。
例如,“A01B 1/00”表示农业机械中与耕作有关的设备。
三、IPC与CPC之间的关系1. IPC与CPC之间的联系IPC是全球范围内通行的专利分类系统,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CPC则主要用于对中国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和检索。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CPC采用了IPC中已经存在的分类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专利分类及其区别解析引言:专利是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它为创新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激励。
然而,专利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专利在保护范围和申请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专利的分类进行解析,并探讨各类专利之间的区别。
一、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最常见的专利类型,它保护的是新的、有技术性的发明。
发明专利要求发明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创造性要求发明与已有技术有显著差异,新颖性要求发明在申请日前没有被公开,实用性要求发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广泛,可以阻止他人在同一技术领域内进行类似的创新。
二、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保护新型技术解决方案的专利类型。
与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对创造性的要求较低,只要解决方案是新颖且有实际应用价值即可。
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和审查周期较短,使得创新者更容易获得专利保护。
然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相对较窄,只能阻止他人直接使用相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装饰,包括外形、图案、颜色等。
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外观而非其功能。
外观设计专利对创造性的要求较低,只要设计具有新颖性即可。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外观特征上,可以阻止他人在外观上进行类似的设计。
四、商标专利商标专利是保护商品或服务标识的专利类型。
商标专利的保护对象包括商标、标志、名称、字母、数字等。
商标专利保护的是商标在特定领域内的独占使用权,可以阻止他人在同一领域内使用相似的商标。
商标专利的保护范围主要体现在商标的独特性和识别性上,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五、版权专利版权专利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专利类型。
版权专利保护的对象包括文字、音乐、绘画、雕塑、摄影等作品。
版权专利的保护范围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表达形式上,可以阻止他人在同一作品上进行类似的表达。
版权专利的保护期限相对较长,可以给创作者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
论CPC分类号对检索效能的影响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领域,分类号是用于对图书、文献等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检索的重要工具。
CPC分类号是中国的专利分类体系,具有国际影响力。
CPC分类号对于专利检索的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CPC分类号对检索效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CPC分类号的利用效率。
一、CPC分类号简介CPC分类号是中国专利分类的国际专利分类,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洲专利局合作开发,于2013年开始正式使用。
CPC分类号采用了与其他国际专利分类系统不同的层次结构,包括主组、子组、主题和亚主题等层级,能够更全面地对专利进行分类。
CPC分类号具有正式与非正式两种版本,为专利检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CPC分类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国际专利检索的重要工具。
1. 提高专利检索的准确性CPC分类号可以更加精细地对专利进行分类,使得检索结果更加准确。
相对于其他专利分类系统,CPC分类号的层次结构更加完备,能够更全面地覆盖专利的各个方面。
这使得检索结果更加精确,提高了专利检索的准确性。
CPC分类号对专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使得相关的专利能够被更快地检索出来。
用户在进行专利检索时,可以通过CPC分类号更快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专利信息。
这提高了专利检索的效率,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3. 促进专利之间的关联检索4. 促进国际间的专利信息交流CPC分类号是国际专利分类系统,被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机构所采用,因此能够促进国际间的专利信息交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信息可以通过CPC分类号进行统一的分类和检索,使得专利信息更加便于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利用。
三、如何提高CPC分类号的利用效率1. 加强用户培训为了提高CPC分类号的利用效率,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应当加强用户培训。
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讲座,使得用户了解CPC分类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提高用户对CPC分类号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完善检索工具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应当完善专利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
合作专利分类体系(CPC)与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的映射分析作者:白林林祝忠明来源:《知识管理论坛》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合作专利分类体系(CPC)与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的映射分析与比较,以期为使用CPC与IPC进行专利分类提供借鉴。
[方法/过程]基于CPC与IPC分级方式按大类、小类、大组、小组4级对它们共有的A-H部进行映射数量比较分析。
[结果/结论]CPC与IPC的分类原则基本保持一致,而且比IPC更加细分,增加了“2000系列(进行索引)”和适应新技术的Y部,其扩展性极强。
认为CPC作为一种兼容性强且细分程度高的分类体系,必将成为提高检索效率、优化审查质量的高效工具。
关键词:合作专利分类法(CPC)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映射分析分类号:G255引用格式:白林林,祝忠明. 合作专利分类体系(CPC)与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的映射分析[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5): 398-405[引用日期]. http:///p/1/659/.1 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更多地谈论专利信息,研究专利信息的传播与利用。
如何对专利进行有效的分类,提高专利检索水平和专利审查质量[1],帮助用户在初步获取专利信息后,进行深层次的专利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用以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日本专利分类体系(File Index/File Forming Terms, FI/FT)、欧洲专利分类体系(European Classification System//Indexing Codes, ECLA/ICO)、美国专利分类体系(US Patent Classification, USPC)、合作专利分类体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CPC)[2]。
专利申请技术分类分析专利申请技术分类是指对专利申请进行技术分类,根据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进行归类。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技术分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申请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利技术,还可以协助专利审查员高效地处理专利申请。
技术分类的目的在于对专利技术进行归类整理,使得同类技术可以互相参考和研究。
在技术分类过程中,一般采用国际专利分类(IPC)和中国专业技术分类(CPC)进行分类。
国际专利分类是国际上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的国际标准,包含了各个技术领域的分类代码。
中国专业技术分类是我国根据国际专利分类进行的国内化处理,在国内的专利申请中使用较为广泛。
技术分类主要包括利用专利技术的领域、技术领域内不同技术门类的划分、技术门类内的细分等。
利用专利技术的领域可以根据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
技术领域内不同技术门类的划分可以根据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分类,如在电子技术领域可以划分为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等。
技术门类内的细分可以根据技术的具体细节进行分类,如在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可以划分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
技术分类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技术分类可以帮助专利申请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利技术。
通过将专利技术进行归类整理,可以帮助申请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技术在整个技术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
其次,技术分类可以协助专利审查员高效地处理专利申请。
通过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可以使得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提高审查的效率。
最后,技术分类还可以促进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可以使得同类技术之间互相参考和研究,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不过,技术分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分类通常是以技术门类为单位进行分类的,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技术是交叉性和综合性的,难以单纯按照门类进行分类。
其次,技术分类的标准可能存在主观性和模糊性。
不同的人对于技术的分类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同一技术可能被分到不同的类别中,降低了分类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结合实际案例浅谈CPC分类在专利检索中的应用作者:刘伟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8期摘要:CPC分类体系是IPC分类体系的细分和扩展,并以欧洲专利基础分类号ECLA作为分类体系的基础,并结合了美国专利分类USPC的经验,有利于对专利更加全面高效的检索,本文通过实际案例中CPC分类体系的应用,探讨了CPC分类体系在专利检索中的优点。
关键词:专利;检索;分类;CPC1 CPC分类体系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世界范围内专利申请数量也不断增加,为了应对海量专利文献的组织、管理和检索,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
专利分类法有多种,例如国际专利分类(IPC)、欧洲专利分类号(ECLA)、美国专利分类(USPC)、日本的分类法(FI/F-term),其中IPC虽然被62个成员国广泛使用,但是更新慢,细分相对较少,单一分类号下文献量大可读性差,其他的分类号体系均具有地域性局限,因此,共同使用一个标准统一,更加细化且兼容性强的分类体系的需求日益强烈。
CPC即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开发形成的一套专利分类系统,于2010年10月25日首次公布,其按照国际分类体系IPC的标准和结构进行开发,以欧洲专利分类号ECLA作为整个分类体系的基础,并结合美国专利分类USPC的成功实践经验,由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管理和维护[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16年1月起,使用CPC对所有技术领域新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分类,并与欧洲专利局共享相关分类数据[2]。
CPC分类体系是IPC的进一步细分和扩展,可以以多个维度体现发明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对专利文献的分类和检索。
以下结合两个实际案例分析CPC分类体系在专利检索中的优势。
2 CPC分类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2.1 案例12.1.1 案情介绍现有技术中,冰箱的储物篮或搁架固定在冰箱间室内部,高度不能调节,且放在靠内部较深的物品不易取放。
论CPC分类号对检索效能的影响
CPC(中国专利分类号)是中国专利局制定的一套专利分类体系,用于对发明创造进行分类归类。
CPC分类号是专利文献检索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专利的检索效能有重要影响。
CPC分类号能够准确地描述专利文献的技术领域。
CPC分类号采用了一种细分的分类体系,可以将专利文献按照技术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使得检索者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找到
所需的专利文献。
相比之下,如果没有CPC分类号这样的分类体系,检索者可能需要面对
大量无关的专利文献,从而降低了检索效能。
CPC分类号还能够帮助检索者进行专利文献的定量分析。
CPC分类号的使用将使得对专利文献的数量和技术领域有了明确的统计,可以通过对不同分类的专利文献数量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这对于科研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来说,有助于制定科技
发展战略,提高科研投入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CPC分类号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CPC分类号的制定是基于一定的目录和规则,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技术可能无法被准确地归入现有的CPC分类号中,这就
导致了一些新技术的专利检索困难。
由于CPC分类号是一套较为复杂的分类体系,对于一
些不熟悉该体系的检索者来说,使用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降低了检索的效能。
CPC分类号作为专利检索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专利的检索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CPC分类号能够准确描述专利文献的技术领域,帮助检索者进行更精确的检索,并且有助于对专
利文献进行定量分析。
CPC分类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专利检索需求。
论CPC分类号对检索效能的影响
CPC(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国际专利分类系统的一种,由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局联合开发,旨在为专利检索和文件传输提供一致的语言和分类系统。
CPC分类号是CPC分类体系下的分类代码,与其他专利分类系统的分类号类似。
本文将探讨CPC分类号对检索效能的影响。
CPC分类号具有明显的分类特点和丰富的分类内容,能够准确表达专利技术的主题和特征,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于专利申请人和检索机构而言,正确地选择和应用CPC分类号对于保护和利用自身专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CPC分类号的选择与精细化检索密不可分。
科学合理地选择CPC分类号能够使搜索范围更加精准,提高命中率。
例如,在搜索“光伏发电”相关专利时,正确地选取CPC分类号H02S 20/00,而非H01L 31/042,能够将检索结果缩小到更为相关的专利文献,提高检索效能。
因此,掌握CPC分类号的特点和应用能够帮助检索人员更加精准地获得所需信息。
另一方面,CPC分类号的应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演进,专利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
CPC分类号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技术阶段和技术特点进行调整,保持与实际技术发展的同步性。
因此,对于新兴技术领域,CPC分类号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专利检索的需求。
专利编码规则
专利编码规则是指在专利申请和审查过程中,对专利进行分类和编码的一种规则。
专利编码规则的目的是方便对专利进行管理、检索和统计。
以下是常见的专利编码规则:
1. 国际专利分类(IPC):IPC是对专利技术领域进行分类的国际标准。
它将专利技术按照不同的技术领域划分,并采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对专利进行编码。
IPC编码规则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制定和管理。
2. 国家专利分类(CPC):CPC是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与欧洲专利局(EPO)合作开发的一种专利分类系统。
CPC与IPC类似,但更详细地描述了专利技术领域,以提高专利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3. 专利分类号: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式各不相同。
例如,美国的专利分类号(Class/Subclass)采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用于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和检索。
4. 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时,每个申请的专利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申请号。
申请号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构成,用于标识专利的申请流程和地点。
5. 专利公告号:专利被授予专利权时,会被分配一个专利公告号。
公告号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构成,用于标识专利的公告日期和地点。
专利编码规则的目的是对专利进行分类、管理和检索,以促进专利的有效保护和技术交流。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专利编码规则,但它们都致力于为专利权人和专利检索者提供方便和准确的信息。
专利cpc分类以专利CPC分类为标题的文章一、引言二、CPC分类的背景CPC分类是专利技术领域的一种分类系统,旨在对专利文献进行细化分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检索专利信息。
CPC分类是由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局(USPTO)共同开发的,于2013年正式实施。
CPC分类系统是一种基于国际专利分类(IPC)的改进版本,结合了IPC的优点,并增加了更多的细分和详细描述。
三、CPC分类的结构CPC分类系统采用了一种层次结构,由主要部分、子部分和组合部分组成。
主要部分由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组成,用于表示技术领域。
子部分由一个数字和两个字母组成,用于表示更具体的技术领域。
组合部分由两个字母和一个数字组成,用于表示不同技术领域的组合。
CPC分类系统还包括定义和注释,以帮助解释和理解不同分类的含义。
定义提供了对每个分类的详细说明,而注释则提供了对特定技术领域的额外解释和指导。
四、CPC分类的应用CPC分类系统在专利管理和检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CPC分类系统可以帮助专利局和专利检索机构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专利文献。
通过将专利文献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分类,可以使专利信息更易于存储、检索和分析。
CPC分类系统也为专利检索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
通过使用CPC 分类系统,检索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检索所需的专利信息。
CPC 分类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详细描述使得检索人员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检索,从而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CPC分类系统还为专利分析和技术趋势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不同分类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主要技术趋势和竞争态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CPC分类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CPC分类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CPC分类系统不断添加新的分类和更新现有分类,以适应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CPC分类系统还与其他分类系统进行对接和整合,以提高专利信息的互操作性和共享性。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
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1.引言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
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
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
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
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
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
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
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
专利cpc分类专利CPC分类是专利文献中常用的分类系统,用于对专利技术进行分类和组织,便于检索和理解。
CPC(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和欧洲专利局(EPO)共同开发的分类系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专利分类系统之一。
本文将介绍CPC分类的基本原理和几个主要的分类部分。
一、CPC分类的基本原理CPC分类是基于国际专利分类(IPC)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PC分类采用了一种层次化的分类结构,将专利技术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细节进行分类。
CPC分类系统由几个层次组成,包括组(section)、类(class)、子类(subclass)和组(group)。
每个层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表示该层次的分类。
二、CPC分类的几个主要部分1. A部分:人类生活必需品A部分主要涵盖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医疗器械等。
该部分按照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分类,方便人们查找相关的专利技术。
2. B部分:作业;运输B部分主要涵盖了与作业和运输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械、交通工具、建筑工程等。
该部分按照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分类,方便人们查找相关的专利技术。
3. C部分:化学;冶金C部分主要涵盖了与化学和冶金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化学制剂、材料科学、冶金工艺等。
该部分按照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分类,方便人们查找相关的专利技术。
4. D部分:纺织;造纸D部分主要涵盖了与纺织和造纸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纺织品制作、纺织机械、纸张制造等。
该部分按照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分类,方便人们查找相关的专利技术。
5. E部分:固定建筑物E部分主要涵盖了与固定建筑物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
该部分按照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分类,方便人们查找相关的专利技术。
6. F部分: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F部分主要涵盖了与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等相关的技术领域。
CPC作者:王平巩瑜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3年第06期一、引言由于全球专利文献分类体系众多,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进行检索都有其局限性,为此,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2010年开始共同着手创建联合专利分类(CPC)。
本文从CPC产生的原因出发,从CPC的架构和定义两方面对CPC分类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分析CPC的编码规则,介绍现有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欧洲专利分类体系ECLA、ICO至CPC的映射规则,并对CPC与现有的各种分类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CPC中包含了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最好的分类实践做法,有助于实现专利分类体系在国际范围内的协调统一。
目前全球主要的分类体系包括国际专利分类(IPC),欧洲专利分类(ECLA、ICO),日本专利分类(FI、F-Term),美国专利分类(USPC),然而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分类体系进行检索都有其局限性。
国际专利分类(IPC)是国际专利组织(WIPO)管理的分类体系,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分类法,在世界范围内公开的所有专利文献基本都采用IPC分类法进行了分类,IPC是其它分类体系细分的基础,但是IPC分类有的分类不够细,分类条目较宽,出现了IPC有些分类号下的文献量过大,不利于检索的情形。
欧洲专利分类(ECLA、ICO),其中ECLA是欧洲专利局在IPC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得到的分类体系,ICO是针对ECLA的标引系统,是用以标引附加信息的分类体系,由于欧洲专利局并未对所有国家的文献进行EC分类,当专利文献属于不进行EC分类的国家的文献时,采用EC分类号进行检索会出现漏检的情况。
日本专利分类(FI、F-Term),其中FI分类是基于IPC分类的细分类,F-Term 是专门用于计算机检索的分类体系,同样的,由于FI和F-Term只对日本专利局的文献进行分类,所以采用日本专利分类只能检索到日本文献或具有日本同族的专利文献。
检索过程中合理运用CPC,提高审查效率作者:黄苑李瑞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6期摘要:本文指出,CPC分类号相比IPC分类号更能准确地体现发明构思,在检索过程中合理有效利用CPC分类号,能够减少检索时间,准确命中对比文件,提高检索效率。
关键词:CPC;IPC ;发明构思引言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CPC)于2010年10月25日首次公布,其按照国际分类体系IPC的标准和结构进行开发,以欧洲专利分类号ECLA作为整个分类体系的基础,并结合美国专利分类USPC的成功实践经验,由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管理和维护;与IPC相比,在CPC分类体系中,增加了许多细分条目和参见对分类号进行解释,使得检索更为准确便捷,在实际检索过程中,合理运用CPC能够有效减少检索时间,准确命中对比文件,提高检索效率。
一、案例分析以下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说明利用CPC分类号检索专利文献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一】申请号:2015101903908 申请日:20150421发明名称:导热基板的制作方法申请分析:该技术方案的发明点涉及一种导热基板的制作方法,将具有开口的电路层与具有凸块的金属板通过黏着层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得到导热基板。
检索过程:分类员给出的本申请的IPC分类号是H05K1/02(零部件),并给出CPC分类号H05K1/0204(使用装置在基底的厚度方向上进行热传导性连接的),如果直接使用IPC分类号在VEN中进行检索,命中文献81440篇:通过对式4的结果进行浏览,能够获得对比文件1,公开了将具有开口的电路板20与具有凸块的金属板层叠设置得到LED的导热基板,也就是说,给出的CPC分类号H05K1/0204更为准确表达了本申请的基板厚度方向上进行散热这一发明构思,而IPC分类号H05K1/02实际上涉及所有电路板的零部件,并未着重体现本申请的散热金属板这一发明构思,从而,在该案例的检索中,使用准确的CPC进行检索能够更高效的命中对比文件1。
联合专利分类(CPC)简介作者:赵莉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4年第04期一、引言分类号是专利文献的重要标识之一,是迅速有效地从大量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所需技术和法律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全球使用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有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美国专利分类体系(USPC)、欧洲专利分类体系(ECLA/ICO)以及日本专利分类体系(FI/F-term)。
其中,IPC条目数量有近7万,被62个成员国广泛使用,但更新速率慢、单一分类号下文献量大而可读性差;USPC条目数量有近17万,主要在美国使用,虽然每月更新,但完全采用功能分类,与IPC相差相大,使用受限;ECLA/ICO条目数量有近14万/4万,分类准确且按需求每日更新,也被广泛使用,但毕竟未对所有专利文献进行分类,需要与其他分类体系联合使用;FI/F-term条目数量有近19万,分类详细,同时体现发明点和发明所包含的各种要素,但其仅对日本专利文献进行分类,同样需要与其他分类体系联合使用。
因此,共同使用一个“标准统一、更加细化且兼容性更强的分类体系”的要求日益强烈。
为此,各局都在努力寻找解决途径,包括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虽然两局都有各自高度发达的专利分类体系,即ECLA和USPC,但是同样为寻找上述“标准统一、更加细化且兼容性更强的分类体系”而积极探索。
2010年10月25日,知识产权贸易副秘书长与USPTO局长Mr. David Kappos和EPO局长Beno.t Battistelli共同宣布有关“EPO和USPTO共同开发联合专利分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CPC)体系”的联合声明,该体系为一个针对专利文献的全球分类体系(或称“合作专利分类”),其目的在于使检索更加有效。
2013年1月1日起,两局正式启用CPC体系。
同年6月,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与USPTO共同宣布,KIPO将使用CPC对其部分专利文献进行分类。
PCT体系与传统专利体系的比较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
按照PCT提出的申请称为PCT国际申请。
传统的专利体系与PCT体系的比较传统的专利体系:国家申请提出后12个月内,按照巴黎公约规定,向其他不同国家提出的申请可以要求优先权,由于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本国专利法,就会产生如下问题:➢多种形式要求Ø多种语言Ø多次的检索Ø多次的公开Ø申请的多次审查Ø12个月所要求的翻译费和国家费PCT体系:国家申请提出后12个月内按照PCT规定提交国际申请,要求巴黎公约的优先权,在完成国际阶段程序后,在30个月进入国家阶段➢一种形式要求Ø国际检索Ø国际公布Ø国际初审Ø国际申请可按需要进入国家阶段Ø可在30个月缴纳所要求的翻译费和国家费,而且只有在申请人希望继续时才缴纳PCT体系的简介(1)ØPCT体系是专利申请体系,不是专利授权体系,不存在PCT专利Ø通过PCT途径提出的国际申请的流程分为两个阶段u 国际阶段,由下列部分构成l 国际申请的提交l 国际检索l 国际公布l 国际初步审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u 国家/地区阶段授予专利的决定完全由进入其国家/地区阶段的国家局、地区局做出PCT体系的简介(2)Ø只有发明可以通过PCT申请专利、实用新型和其他类似的权利保护Ø外观设计和商标不能通过PCT途径获得保护ØPCT和工业产权领域的其他国际公约如巴黎公约一样,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
2013年第9期(总第112期)□ 朱新超 霍翠婷 刘会景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与传统专利分类系统的比较分析摘要:文章简要介绍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 )的产生、沿革和分类系统的构成。
对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使用的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 )、美国专利商标局使用的美国专利分类系统(USPC )、欧洲专利局使用的欧洲专利分类系统(ECLA/ICO )、日本专利局使用的日本专利分类系统(FI/F-Term ),突出合作专利分类系统的特点和特征,合作专利分类在及时性、灵活性和兼容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关键词:CPC ,专利分类,EPO ,USPTO DOI :10.3772/j.issn.1673—2286.2013.09.005专利为公开的技术文献,适当的专利分类有助于大众检索与利用,加强资讯的流通;专利作为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展现,专利分类可作为大众搜寻专利文献判断的基础,加以分析整理后,藉以检索出精确、完整的专利文献,并初步判断该技术的布局,可作为其他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
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采用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所使用的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主要使用的美国专利分类系统(USPC ),欧洲专利局(EPO )主要使用的基于IPC 的欧洲专利分类系统(ECLA/ICO ),日本专利局(JPO )所主要使用的基于IPC 的日本专利分类系统(FI/F-Term ),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 )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 )所使用的均为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 )。
目前现有的这些专利分类系统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一个全球性的专利分类系统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各种对专利检索的需求。
因此,2013年1月1日,欧洲专利局(EPO )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共同启用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 )这一用于专利文件的全球分类系统。
2013年第9期(总第112期)□ 朱新超 霍翠婷 刘会景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与传统专利分类系统的比较分析摘要:文章简要介绍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 )的产生、沿革和分类系统的构成。
对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使用的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 )、美国专利商标局使用的美国专利分类系统(USPC )、欧洲专利局使用的欧洲专利分类系统(ECLA/ICO )、日本专利局使用的日本专利分类系统(FI/F-Term ),突出合作专利分类系统的特点和特征,合作专利分类在及时性、灵活性和兼容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关键词:CPC ,专利分类,EPO ,USPTO DOI :10.3772/j.issn.1673—2286.2013.09.005专利为公开的技术文献,适当的专利分类有助于大众检索与利用,加强资讯的流通;专利作为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展现,专利分类可作为大众搜寻专利文献判断的基础,加以分析整理后,藉以检索出精确、完整的专利文献,并初步判断该技术的布局,可作为其他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
目前,世界范围内所采用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所使用的国际专利分类系统(IPC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主要使用的美国专利分类系统(USPC ),欧洲专利局(EPO )主要使用的基于IPC 的欧洲专利分类系统(ECLA/ICO ),日本专利局(JPO )所主要使用的基于IPC 的日本专利分类系统(FI/F-Term ),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 )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 )所使用的均为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 )。
目前现有的这些专利分类系统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一个全球性的专利分类系统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各种对专利检索的需求。
因此,2013年1月1日,欧洲专利局(EPO )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共同启用合作专利分类系统(CPC )这一用于专利文件的全球分类系统。
CPC 分类体系的引入,为专利分类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专利分类系统,同时也推进了共同混合型分类(CHC )的发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各个专利分类系统,详细介绍了CPC 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构成及其特征。
1 现有专利分类系统1.1 国际专利分类(IPC )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国际上采用一种通行的分类法。
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简称IPC )是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的[2,3],基本上每五年修订一次,“国际专利分类”可简写成Int.cl ,并且加在根据该专利分类法分类的专利文献的分类号前面。
由于所用的分类法版本不同,故在Int.cl 右上角加上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版本号。
《国际专利分类表》为分类检索专利文献提供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国际分类法,我国从一开始就采用了IPC 。
国际专利分类采取功能分类和应用分类结合、以功能分类优先的原则,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设置包括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
分类共分为8个分册,每个分册称为一个部,用英文大写字母A —H 表示。
IPC 分类系统是由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等级式结构,设置的顺序是:部、分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
I PC 分类号采用字母数字混合编排方式。
IPC 形式为:部(1个字母)大类(2个数字)小类(1个字母) 大组(1至3个数字)/小组(2至4个数字)。
一个完整的分类号由代表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的符号结合构成。
382013年第9期(总第112期)1.2 美国专利分类(USPC )美国专利分类表始建于1837年,美国专利分类体系依据技术主题将所有的从属于该技术主题的美国专利文献及其技术文献编排整理,形成一定数量范围的文献集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分类信息不断修改和完善。
与IPC 不同的是,USPC 分类是以功能导向为原则,自1969年起,美国专利文献上同时列出了USPC 及其相对应的IPC 分类号[3-5]。
美国专利分类分为大类和小类,各大类描述不同的技术主题,以三位数字与字母组合的符号表示。
而小类描述大类所包含技术主题的工艺过程、结构特征、功能特征,以一到三位数字表示,大类与小类用“/”分隔,以圆点数目来表示层级的高低。
1.3 欧洲专利分类(ECLA )欧洲专利分类以IPC 为基础,是EPO 自行对IPC 进行扩充的分类系统[3,5,8]。
欧洲专利分类是以IPC 为基础的,所以完整的ECLA 分类中也包含部、分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
与IPC 的不同在于:ECLA 是对IPC 分类的扩充;ECLA 是持续性更新,更新周期短;ECLA 使用的范围有限,IPC 是全球性的分类方式。
1.4 日本专利分类(FI/F-Term )日本专利分类系统是日本专利局(JPO )内部的专利分类系统,日本专利分类法分为FI (File Index )分类系统和F-Term (File Forming Term )分类系统[3,5,6]。
FI 分类系统是基于在I PC 分类下的继续细分类系统,F I 系统共计有19万多个细分类(其中包括I P C 小组约6-9万个,在IPC 下的内部细分类12万多个);F-Term 分类系统是专门用于计算机检索的分类系统,是从技术主题的多个角度考虑分类类目,也从多个角度限定需检索单位的文献量。
至今F-Ter m 分类系统已归类约有2900个左右技术主题范围,这些技术主题对应于IPC 分类中相同的技术领域,并设置一个主题属于F-Term 的一个组,称为F-Term 主题表。
F-Term 的应用是从专利文献中取出有关的词语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检索时再用F-Term 的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命中的所需文献信息。
无论是IPC ,还是USPC 、ECLA/ICO 、FI/F-Term 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表1所示,无法满足世界范围内对专利的检索需求。
为此,2013年1月1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和欧洲专利局(EPO )正式启用合作专利分类(CPC )这一用于专利文件的全球分类系统[9]。
美国将在进行CPC 分类的同时进行USPC 分类直至2015年,EPO 与2013年1月起开始使用CPC ,同时停止使用ECLA 。
之前的分类数据通过ECLA 映射成CPC 实现新旧专利数据的无缝对接。
2013年4月1日开始,EPO 仅对CPC 进行修订,在被修订的领域,ECLA 分类号将不再可信[10]。
日本专利分类(FI/F-Term )表1 各专利分类系统的局限性FI/F-Term 的分类系统是日本专利局特有的分类方式,分类范围包含各种领域要素,但是采用日文,使其在推广上存在难度392013年第9期(总第112期)2 合作专利分类(CPC )2.1 CPC 的发展2010年10月25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和欧洲专利局(EPO )发表公布: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开始联合开发一种新的分类系统,被称为合作专利分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 ,简称CPC )。
2011年1月24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在海牙召开的会议中就合作专利分类(CPC )体系的相关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了合作协议,表2展示了CPC 系统推进的时间表。
在USPTO 和E P O 联合实现和推进C P C 的基础上,CPC 分类号将被赋予美国专利数据、欧洲专利数据,同时EPO 和USPTO 都将继续对其专利文献进行IPC 分类。
CPC 将会被全球超过45个专利局使用[11],这就意味着CPC 正在逐渐成为除IPC 之外的另一全球主流的专利分类系统。
2013年6月4日欧洲专利局(EPO )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 )签署了一项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加强双方在专利分类领域的合作。
在该备忘录期间,从2014年1月起,在接受欧洲专利局的专门表2 CPC系统发展时间表合作专利分类公布冻结USPC 项目推出CPC 网站“CPC 推出方案”启动CPC 正式启动EPO 和USPTO 开始使用CPC ,并联合对CPC 进行修订,同时其他专利组织和公众也能够使用CPC EPO 和SIPO 签署了一项备忘录,2014年1月起,SIPO 将开始对其新公开的发明专利进行CPC 分类2010年10月25日2010年11月1日2011年10月25日2012年10月1日2013年1月1日2013年1月以后2013年6月4日图1 CPC分类符号构成培训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开始对其新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按照CPC 中的部分技术领域进行分类;并力争于2016年1月起将全部新的发明专利申请按照CPC 所有技术领域进行分类,相应的分类信息将与欧洲专利局共享[12]。
2.2 CPC 的基本构成CPC 与IPC 的分级方式相同,也是按五级分类: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
部以下的分类会阶段性调整、增加。
CPC 形式为:部(1个字母)大类(2个数字)小类(1个字母) 大组(1至4个数字)/分组(2至6个数字),详见图1。
部:为专利分类的第一层级,以一位大写英文字母A-H 和Y 来表示,包含所有的专利分类知识范畴,将专利文献分为9个部,每一部的类名概要地指出该部所包含的技术范围。
A: 人类生活必需B: 作业;运输C: 化学;冶金D: 纺织;造纸40E: 固定建筑物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 物理H: 电学Y: 新兴发展的技术;跨越多个IPC 领域的技术;技术科目包括USPC 中的[XRACs]和DIGESTS [13]。
分部:位于主部之下的,由情报性标题构成,只是注明其包含的资讯,没有表示的符号。
A 部内设四个分部:分部:农业分部:食品;烟草分部:个人或家用物品分部:保健;娱乐大类:每一个部按不同的技术主题范围分成若干个大类,每一大类的类名对它所从属的各个小类所包括的技术主题作一个全面的说明,每一个大类由两位数字组成。
例如:A01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A63 体育;游戏;娱乐小类:每一个大类包括一个或多个小类,每一个小类由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例如:A21B 食品烤炉;焙烤用机械或设备组:每一个小类细分成许多组(大组和小组的统统的基础,包括了所有的ECLA 中的细分,同时结合美国专利分类实践经验构建的分类体系,融合了USPC 和ECLA ,如图3所示。
CPC 采用了ECLA 的层级结构,EPO 为ECLA 转化为CPC 提供了专门的映射方法,如表3所示ECLA 分类号中“/”之后的字母将被数字代替;CPC 对ICO 中的分类号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映射,如表4所示,将图2 完整分类符号构成表3 ECLA与CPC的映射表4 ICO与CPC的映射2013年第9期(总第112期)ICO 中的T04J203/00转换为H04J203/00,同时将“/”后的字母用数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