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硅酸盐砖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35
一.烧结粉煤灰砖烧结粉煤灰砖是以粉煤灰和粘土为主要原料,再辅以其他工业废渣,经配料、混合、成型、干燥及焙烧等工序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
采用塑性挤出工艺,粉煤灰掺量难以提高,一般在25%左右。
研究单位用可塑性较高的粘土,采用硬塑挤出工艺,使粉煤灰接量提高至45%。
为了进一步提高粉煤灰掺量,一些单位开始进行压制成型高掺量粉煤灰的研究,使粉煤灰的掺量提高至70%一80%,同时对粘土的可塑性要求更高了。
粉煤灰烧结砖从最初掺人粘土中部分取代粘土,巳发展到以粘土作粘结剂,使粉煤灰得以成型而烧制成砖。
今后进一步发展可不用粘土,采用少量无机或有机物质作粘结剂,生产全粉煤灰烧结砖,这是我国制砖企业的一条出路,也是提高用灰串的有效途径。
生产烧结粉煤灰砖与普通粘土砖比具有如下优点:①保护环境,节约耕地烧结粉煤灰砖中的粘土耗用量按40%计,则每万块砖可少用粘土8m3之多。
②节约能耗焙烧外燃粘土砖(轮窑焙烧),每万块耗标难媒0.7吨左右,而采用粉煤灰内燃烧结工艺,基本实现了焙烧不用煤(粉煤灰掺量50%,热值2508kJ/kg 以上),并能抽取焙烧余热进行人工干燥。
③减轻建筑荷重降低劳动强度每块烧结粉煤灰砖平均重为2.0kg,比普通粘土砖轻0.5kg。
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烧结粉煤灰砖干燥,焙烧周期均比粘土砖短。
⑤砖质量好特别是压制成型的烧结粉煤灰砖产品尺寸准确,棱角整齐.外观漂亮,耐久性好,其力学性能与普通粘土砖相当,甚至更好,保温隔热性能优于普通粘土砖,表观密度比普通粘土砖小。
粉煤灰烧结砖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1.粉煤灰所含各种化学成分对烧结粉煤灰砖的影响①二氧化硅混合料中二氧化硅的粒径很重要,很细的颗粒将起助熔作用,较大颗粒将增加混合料的耐火度。
一般来讲,耐火度高的坯体,其烧成温度也较高,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烧成温度也相应提高。
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将加快砖坯的干燥速度,并提高成品的吸水率;同时它还将减少砖坯在干燥及焙烧时的变形、开裂及烧成收缩。
砌体构造设计规范 GBJ3-88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砌体构造设计贯彻执行国家旳技术经济政策, 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旳原则, 合理选用构造方案和建筑材料,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合用、保证质量, 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合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房屋及构筑物旳砌体构造旳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合用于五列砌体旳构造:一、砖砌体, 涉及烧结一般砖(粘土砖和硅酸盐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砌体。
二、砌块砌体, 涉及混凝土中型、小型空心砌块和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
三、石砌体, 涉及多种料石和毛石砌体。
第1.0.4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构造设计统一原则》(GBJ68—84)规定旳原则进行制定旳。
第1.0.5条地震区和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规定旳房屋及构筑物旳设计,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旳有关原则规范旳规定。
第二章材料第一节材料强度级别第2.1.1条块体和砂浆旳强度级别, 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烧结一般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等旳强度级别: MU30(300)、MU25(250)、MU20(200)、MU15(150)、MU10(100)和MU7.5(75)。
二、砌块旳强度级别: MU15.MU10、MU7.5.MU5和MU3.5。
三、石材旳强度级别: 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U15和MU10。
四、砂浆旳强度级别: M15.M10、M7.5.M5.M2.5.M1和M0.4。
注: ①括号内为相应材料原原则规定旳标号。
②石材旳规格、尺寸及其强度级别可按附录一旳措施拟定。
③拟定硅酸盐块体旳强度级别时, 块体旳抗压强度应乘以自然碳化系数。
对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 当无自然碳化系数实验时, 可取人工碳化系数旳1.15倍, 且不得不小于0.9。
注: 对下列各类料石砌体, 应按表中数值分别乘以系数:细料石砌体1.5;半细料石砌体1.3;粗料石砌体1.2;周边密缝石砌体0.8。
关于山西省煤矸石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
据统计,山西省目前煤矸石积存量已达10亿吨以上,占全国累计存量的1/3,全省大小煤矸石山堆积近万座,占地约25万亩,且每年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
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煤矸石山溢流水使地下水呈现高矿化度、高硬度,导致土壤盐碱化,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煤矸石随意堆放还造成河道堵塞、土地沙化和大面积水土流失;煤矸石自燃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已经成为山西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
为了科学利用煤矸石,减少环境污染,山西省近年来先后出台了节约能源条例,制订了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并制定实施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同时加大投入,引导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调动了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
但在山西省扶持的煤矸石利用项目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有的已遭到老百姓的质疑,有的没有效益,有的又造成二次污染。
1、利用煤矸石发电(较成熟),但煤矸石的价值利用率极低,基本上是煤矸石变成粉煤灰,又造成二次污染。
2、利用煤矸石制砖(较成熟),一种使用粘土(70%)与煤矸石(30%)粉碎后混合烧制,此法的弊端在于使用大量粘土(降低粘土砖成本甚低),破坏土地资源。
另一种是煤矸石经电厂或锅炉燃烧后的炉渣,经磨细加压制成免烧蒸养砖,附加值较低。
3、利用煤矸石做复合肥,像长效、缓释复合肥,只是利用煤矸石做填充料降低复合肥的成本,2008年下半年这样的企业全部倒闭。
4、所谓利用煤矸石生产高档煅烧高岭土,实属忻州、浑源一带高岭岩(煤矿顶板和底板单采矿,达不到高岭土的要求,且成本高,市场受限),该行业全省建起有百家企业,现在仅有两三家生产,而且仅仅生产低档涂料(白度、力度尚不去,达不到高岭土的要求)。
从上述状况,可以看出这些都没能在煤矸石综合利用上有所突破,也谈不上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变“祸源”为新型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省已经研究出“利用煤矸石生产代磷助剂LN-4A沸石”技术(包括:a.利用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纳米级4A沸石的方法;b.利用剪切高碰撞技术制备高活性纳米级4A沸石的方法;c.利用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纳米级4A沸石的方法),已于2007年12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粉煤灰用途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节约了大量的水泥和细骨料;减少了用水量;改善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了混凝土的徐变;减少水化热、热能膨胀性;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增加混凝土地修饰性。
国标一级:采用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复合技术生产高标号混凝土的现代混凝土新技术正在全国迅速发展。
国标二级:优质粉煤灰特别适用于配制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抗渗结构混凝土、抗硫酸盐混凝土和抗软水侵蚀混凝土及地下、水下工程混凝土、压浆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
国标三级:粉煤灰混凝土具有和易性好、可泵性强、终饰性改善、抗冲击能力提高、抗冻性增强等优点。
粉煤灰是煤粉经高温燃烧后形成的一种似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它是燃烧煤的发电厂将煤磨成100微米以下的煤粉,用预热空气喷入炉膛成悬浮状态燃烧,产生混杂有大量不燃物的高温烟气,经集尘装置捕集就得到了粉煤灰。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与粘土质相似,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和未燃尽碳。
目前,粉煤灰主要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及其他建筑材料,还可用作农业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回收工业原料和作环境材料。
粉煤灰在水泥工业和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粉煤灰代替粘土原料生产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胶凝材料,水泥工业采用粉煤灰配料可利用其中的未燃尽炭;粉煤灰作水泥混合材;粉煤灰生产低温合成水泥,生产原理是将配合料先蒸汽养护生成水化物,然后经脱水和低温固相反应形成水泥矿物;粉煤灰制作无熟料水泥,包括石灰粉煤灰水泥和纯粉煤灰水泥,石灰粉煤灰水泥是将干燥的粉煤灰掺入10%—30%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和少量石膏混合粉磨,或分别磨细后再混合均匀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粉煤灰作砂浆或混凝土的掺和料,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或细骨料,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不透水、气性、抗硫酸盐性能和耐化学侵蚀性能、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减轻颗粒分离和析水现象、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以及抑制杂散电流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
粉煤灰一.粉煤灰简介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称为粉煤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粉煤灰的主要来源是以煤粉为燃料的火电厂和城市集中供热锅炉,其中90%以上为湿排灰,活性较干灰低,且费水费电,污染环境,也不利于综合利用。
1.粉煤灰的燃烧过程:煤粉在炉膛中呈悬浮状态燃烧,燃煤中的绝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炉内烧尽,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为灰分)大量混杂在高温烟气中。
这些不燃物因受到高温作用而部分熔融,同时由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大量细小的球形颗粒。
在锅炉尾部引风机的抽气作用下,含有大量灰分的烟气流向炉尾。
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一部分熔融的细粒因受到一定程度的急冷呈玻璃体状态,从而具有较高的潜在活性。
在引风机将烟气排入大气之前,上述这些细小的球形颗粒,经过除尘器,被分离、收集,即为粉煤灰。
2.粉煤灰的外观特性粉煤灰外观类似水泥,颜色在乳白色到灰黑色之间变化。
粉煤灰的颜色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可以反映含碳量的多少和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粉煤灰的细度,颜色越深粉煤灰粒度越细,含碳量越高。
粉煤灰就有低钙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之分。
通常高钙粉煤灰的颜色偏黄,低钙粉煤灰的颜色偏灰。
粉煤灰颗粒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5~300μm。
并且珠壁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高达50%—80%,有很强的吸水性。
3.粉煤灰的组成粉煤灰的化学组成我国火电厂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MgO、K2O、Na2O、SO3、MnO2等,此外还有P2O5等。
其中氧化硅、氧化钛来自黏土,岩页;氧化铁主要来自黄铁矿;氧化镁和氧化钙来自与其相应的碳酸盐和硫酸盐。
粉煤灰的元素组成(质量分数)为:O 47.83%,Si 11.48%~31.14%,A1 6.40%~22.91%,Fe 1.90%~18.51%, Ca 0.30%~25.10%,K 0.22%~3.10%,Mg 0.05%~1.92%,Ti 0.40%~1.80%,S 0.03%~4.75%,Na 0.05%~1.40%,P 0.00%~0.90%,C1 0.00%~0.12%,其他0.50%~29.12%由于煤的灰量变化范围很广,而且这一变化不仅发生在来自世界各地或同一地区不同煤层的煤中,甚至也发生在同一煤矿不同的部分的煤中。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3-88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砌体结构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房屋及构筑物的砌体结构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五列砌体的结构:一、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粘土砖和硅酸盐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砌体。
二、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中型、小型空心砌块和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
三、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砌体。
第1.0.4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的原则进行制订的。
第1.0.5条地震区和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材料第一节材料强度等级第2.1.1条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300)、MU25(250)、MU20(200)、MU15(150)、MU10(100)和MU7.5(75)。
二、砌块的强度等级:MU15、MU10、MU7.5、MU5和MU3.5。
三、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U15和MU10。
四、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M1和M0.4。
注:①括号内为相应材料原标准规定的标号。
②石材的规格、尺寸及其强度等级可按附录一的方法确定。
③确定硅酸盐块体的强度等级时,块体的抗压强度应乘以自然碳化系数。
对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当无自然碳化系数试验时,可取人石材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砂浆强度M7.5 M5 M2.5 M1 M0.4 0MU100 MU80 MU60 MU50 MU40 MU30 MU20 MU15 MU10 1.351.211.050.960.860.740.600.520.431.201.070.930.850.760.660.540.460.381.040.930.810.740.660.570.470.400.330.610.540.470.430.380.330.270.240.190.450.400.350.320.290.250.200.180.140.360.320.280.250.220.190.160.140.11第2.2.2条龄期为28d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可按表2.2.2-1和表2.2.2-2采用。
烧失量又称灼减量,是指坯料在烧成过程中所排出的结晶水,碳酸盐分解出的 CO2 ,硫酸盐分解出的 SO2 ,以及有机杂质被排除后物量的损失。
相对而言,灼减量大且熔剂含量过多的,烧成偏高的制品的收缩率就愈大。
还易引起变形、缺陷等。
所以要求瓷坯灼减量普通要小于 8%。
陶器无严格要求,但也要适当控制,以保持制品外形一致。
烧失量:粉煤灰中的未燃碳是有害成份,烧失量越大,含碳量越高,混凝土的需水量就越大,从而导致水胶比提高,严重影响了粉煤灰效用的充分发挥,同时粉煤灰烧失量过高会严重影响对混凝土中含气量的控制。
烧失量大的话,主要降低粉煤灰的减水效应和活性效应,影响混凝土强度。
细度:对和易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粘聚性方面,此外掺量过高对强度也有影响。
对耐久性也有影响,细度大的粉煤灰耐久性差,实体中混凝土碳化较大。
需水量比:需水量比是核心,关系到外加剂掺量/混凝土需水量等。
影响需水量比的因素除了烧失量和细度外,还有含珠率、微珠的粒形状等等因素,是“先天”条件所决定,难以“后天”弥补。
三氧化硫:混凝土是由水泥为胶结料,砂石为骨料,加水或者适量外加剂和外掺料拌制而成的。
三氧化硫含量影响水泥体积安定性(水泥体积安定性是表征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均匀性的物理性能指标),若水泥发生不均匀体积变化会导致水泥膨胀、开裂、翘曲等,此外影响体积安定性的主要因素还有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镁、游离氧化钙含量。
粉煤灰的颗粒越细,弱小的玻璃球形颗粒越多,比表面积也越大,粉煤灰中的活性成份也就越容易和水泥中的 Ca(OH)2 化合,其活性就越高。
此外随着颗粒细度的增加,粉煤灰的密度增大,标准稠度需水量减少,浆体的密实度及强度增大。
所以,粉煤灰磨的愈细,活性越高,越能促进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
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称为粉煤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粉煤灰的燃烧过程:煤粉在炉膛中呈悬浮状态燃烧,燃煤中的绝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炉内烧尽,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为灰分)大量混杂在高温烟气中。
蒸压粉煤灰砖20世纪60年代,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技术。
蒸压粉煤灰砖是指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和集料经混合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或自然养护而成的粉煤灰砖。
粉煤灰砖有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养粉煤灰砖两种。
蒸压粉煤灰砖是指经高压蒸汽养护制成的粉煤灰砖。
蒸养粉煤灰砖是指在常压下蒸汽养护制成的粉煤灰砖。
这两种砖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基本一样,只是两者的养护工艺不同,同时有不同的性能。
蒸压粉煤灰砖是在保和蒸气压(蒸汽温度在174.5℃以上,工作压力在0.8MPa以上)中养护,使砖中的活性组成部分充分进行水热反应,因此砖的强度高,性能趋于稳定.而蒸养粉煤灰砖则可能有墙体易出现的开裂等现象产生。
蒸压粉煤灰砖的抗压强度一般均较高,可达到20MPa或15MPa,至少可达到10MPa,能经受15次冻融循环的抗冻要求。
另外,粉煤灰砖是一种有潜在活性的水硬性材料,在潮湿环境中能继续产生水化反应而使砖的内部结构更为密实,有利于强度的提高。
蒸压粉煤灰砖所用原材料,要有硅质材主料——粉煤灰、钙质材料、石膏和细集料等,为保证产品质量,各种原材料均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粉煤灰——硅质材料蒸压粉煤灰砖属硅酸盐制品,目前其产品质量粉煤灰是生产蒸压砖的主要硅质材料之一,粉煤灰由行业标准《粉煤灰砖》(JC239— 2001)评定,该标准并没有像水泥混凝土制品的墙材标准那样,但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对粉煤灰的水化反应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和耐久性。
以引用标准的形式,对其混凝土制备工艺作出明确规定,粉煤灰的细度和含碳量不仅影响粉煤灰的水化反应,而且对蒸压粉煤灰砖的密实度有着重要影响,钙质材料钙质材料有石灰、电石渣和水泥等,其与粉煤灰在高温水化反应中与粉煤灰中的SiO2和Al2O3反应生成水化硅酸盐和水化铝酸盐,从而使制品具有强度。
生产蒸压粉煤灰砖宜采用生石灰。
应尽可能采用活性氧化钙—— CaO(在通常条件下石灰消解,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的游离氧化钙—— f-CaO,称为活性氧化钙,CaO表示)以含量高、消化速度快、消化温度高的正烧新鲜生石灰。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3-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89年9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88)建标字第383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进行了修订,改名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于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修订说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系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会同国内有关单位,对《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组织了国内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按统一计划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砌体结构可靠度、房屋空间工作、偏心受压、局部受压、墙梁、挑梁和配筋砌体等专题科学研究工作;调查和总结了国内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有关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七章和七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补充了近年来我国广泛采用的中型、小型砌块房屋的设计和考虑空间工作的多层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增加了墙梁和挑梁的设计和构造;修改了砌体的基本强度表达式和偏心受压长柱的计算以及局部受压和配筋砌体的计算公式等。
本规范必须与按1984年国家批准发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国家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亲水性材料:当润湿角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材料:当润湿边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吸水率: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比称为吸水率。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耐水性:材料抵抗水破坏作用的性质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透性,用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而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过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热容量:指材料受热时蓄存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能,其大小等于比热容与质量的乘积。
导热性:反映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其大小用导热系数表示。
.耐久性:是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其自身及环境因素的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即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凡是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粘接成整体的材料。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且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期强度的胶凝材料。
将二水石膏在非密闭的窑炉中加热脱水,得到的β型半水石膏,称为建筑石膏。
若将二水石膏在0.13MPa,124°C的过饱和蒸汽条件下蒸炼脱水,得到的α型半水石膏,晶粒较粗,加水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强度,将之称为高强石膏。
构件名称结构厚度或截面最小尺耐火极限(h)燃烧性能承重墙普通粘土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实体墙12 2.50不燃烧体18 3.50不燃烧体24 5.50不燃烧体3710.50不燃烧体加气混凝土砌块墙10 2.00不燃烧体轻质混凝土砌块墙12 1.50不燃烧体24 3.50不燃烧体37 5.50不燃烧体非承重墙普通粘土砖墙(包括双面抹灰厚)6 1.50不燃烧体12 3.00不燃烧体普通粘土砖墙(不包括双面抹灰1.5cm厚)15 4.50不燃烧体七孔粘土砖墙(不包括墙中空12cm厚)18 5.00不燃烧体248.00不燃烧体128.00不燃烧体双面抹灰七孔粘土砖墙(不包括墙中空12cm厚149.00不燃烧体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砖20 4.00不燃烧体加气混凝土构件(未抹灰粉刷)(1)砌块墙7.5 2.50不燃烧体10 3.75不燃烧体15 5.75不燃烧体208.00不燃烧体(2)隔板墙7.5 2.00不燃烧体(3)垂直墙板15 3.00不燃烧体(4)水平墙板15 5.00不燃烧体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粉煤灰、水泥、石灰)10 3.40不燃烧体充气气混凝土砌块墙157.00不燃烧体碳化石灰圆孔板隔墙9 1.75不燃烧体栅(4)板条抹灰(1:4水泥石棉灰浆,厚2cm ) 0.50 难燃烧体 (5)钉氧化镁锯末复合板(厚1.3cm ) 0.25 难燃烧体 (6)钉石膏装饰板(厚1cm ) 0.25 难燃烧体 (7)钉平面石膏板(厚1.2cm ) 0.30 难燃烧体 (8)钉纸面石膏板(厚0.95cm ) 0.25 难燃烧体 (9)钉双面石膏板(各厚0.8cm )—— 0.45 难燃烧体 (10)钉珍珠岩复合石膏板(穿孔板和吸音板各厚1.5cm )—— 0.30 难燃烧体 (11)钉矿棉吸音板(厚2cm )—— 0.15 难燃烧体 (12)钉硬质木屑板(厚1cm )—— 0.20 难燃烧体 构件名称结构厚度或截面最小尺寸(cm )耐火极限(h )燃烧性能 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 钢吊顶搁栅(1)钢丝网(板)抹灰厚(厚1.5cm ) ——0.25 不燃烧体 (2)钉石棉板(厚1cm ) —— 0.85 不燃烧体 (3)钉双面石膏板(厚1cm ) —— 0.30 不燃烧体 (4)挂石棉型硅酸钙板(厚1cm )—— 0.30 不燃烧体 (5)挂薄钢板(内填陶瓷棉复合板),其构造、厚度为0.05+3.9(陶瓷棉)+0.05——0.40不燃烧体。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砌体结构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房屋及构筑物的砌体结构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五列砌体的结构:一、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粘土砖和硅酸盐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砌体。
二、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中型、小型空心砌块和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砌体。
三、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砌体。
第1.0.4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的原则进行制订的。
第1.0.5条地震区和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材料第一节材料强度等级第2.1.1条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300)、MU25(250)、MU20(200)、MU15(150)、MU10(100)和MU7.5(75)。
二、砌块的强度等级:MU15、MU10、MU7.5、MU5和MU3.5。
三、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 P>四、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M1和M0.4。
注:①括号内为相应材料原标准规定的标号。
②石材的规格、尺寸及其强度等级可按附录一的方法确定。
③确定硅酸盐块体的强度等级时,块体的抗压强度应乘以自然碳化系数。
对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当无自然碳化系数试验时,可取人工碳化系数的1.15倍,且不得大于0.9。
第二节砌体的计算指标第2.2.1条龄期为28d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一、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2.1-1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