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系统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585.00 KB
- 文档页数:33
DCS控制系统各部分介绍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是将汽轮发电机组的锅炉、汽机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控制的系统,炉侧MCS指锅炉主控制系统、锅炉燃料量控制系统、送风控制系统、引风控制系统、启动分离器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及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机侧MCS指除氧器压力、水位调节系统、凝汽器水位调节系统;闭式水箱水位调节系统;高、低加水位调节系统及辅汽压力调节系统等。
MCS担负着生产过程中水、汽、煤、油、风、烟诸系统的主要过程变量的闭环自动调节及整个单元汽轮发电机组的负荷控制任务。
顺序控制系统SCS是将机组的部分操作按热力系统或辅助机械设备划分成若干个局部控制系统,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以达到顺序控制的目的。
炉侧顺序控制的范围包括: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炉膛吹灰系统等。
机侧顺序控制系统的范围包括:汽机润滑油系统、凝泵、高加、除氧器、递加、真空泵、轴封系统、循环水系统、闭式水系统、汽泵、电泵、内冷水系统、密封油系统、胶球清洗系统等。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FSSS能在锅炉正常工作和启停等各种运行方式下,连续地密切监视燃烧系统的大量参数和状态,不断地进行逻辑判断和运算,必要时发出动作指令,通过各种顺序控制和连锁装置,使燃烧系统中的有关设备(如磨煤机、给煤机、油枪、火检冷却风机等)严格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操作或处理未遂事故,以保证锅炉的安全。
同时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还具有燃烧管理功能,它通过对锅炉的各层燃烧器进行投切控制,满足机组启停和增减负荷的需要,对锅炉的运行参数和状态进行连续监视,并自动完成各种操作和保护动作,如紧急切断燃料供应和紧急停炉,以防事故扩大.。
汽机DEH系统,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汽轮机的转速,可完成如下功能:挂闸;自动判断热状态;选择启动方式;升速;3000rpm定速;发电机假同期试验;并网带负荷;升负荷;阀切换;单阀/顺序阀切换;调节级压力反馈;负荷反馈;一次调频;CCS控制;ATR 热应力控制;高负荷限制;低负荷限制;阀位限制;主蒸汽压力限制;快卸负荷;超速限制OPC;符合不平衡;超速保护OSP;喷油试验;超速试验;阀门活动试验;阀门在线整定;电磁阀试验;控制方式切换.电气ECS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发电机的启、停控制及逻辑;厂用电系统各开关的控制及逻辑;电气系统的各参数与设备状态的监视;继电保护动作情况、故障报警及时间顺序记录.汽泵组MEH系统,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汽泵组的转速,可完成如下功能:挂闸、升速、定速、CCS控制、超速保护等功能。
DCS的基本结构及原理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系统,它是由多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控制器通过网络连接而形成的分散控制系统。
DCS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1.基本结构:DCS系统的基本结构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控制器:是DCS系统的核心,负责实时处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和数据。
控制器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而软件则是控制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2)人机界面:为了方便操作和监控系统,DCS系统通常配备了人机界面,用于显示实时数据、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报警和故障的处理等。
人机界面有多种形式,如操作终端、PC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3)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负责收集各种设备和过程参数的实时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而执行器则用于控制各种被控对象,如阀门、电机等。
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输入输出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
(4)通信网络:控制器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以太网、现场总线、串行通信等多种方式,其中以太网是DCS系统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它具有传输速度快、数据容量大、可靠性高等特点。
2.工作原理:DCS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和处理:根据控制策略和设定参数,控制器通过输入输出模块从传感器和执行器中采集实时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2)控制策略和算法: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和计算,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3)信号传输和执行控制:生成的控制命令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命令调整对应的工作状态,控制被控对象的运行。
(4)监控和调节:DCS系统通过人机界面实时显示各种参数和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和调节。
当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时,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报警信号,提醒操作员及时处理。
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介绍DCS系统(分散式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系统。
它具备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一、DCS系统的基本原理DCS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测控技术。
它由分布在各个节点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组成,通过通信网络互相连接。
各个节点通过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DCS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的思想,将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节点中,各节点之间通过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这种分布式的控制方式,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可靠,能够应对复杂工业过程的控制需求。
二、DCS系统的基本功能1. 监测和数据采集:DCS系统通过传感器对工业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工业过程的状态,从而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全方位监控。
2. 控制和调节:DCS系统能够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通过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调节工业过程的参数以实现控制目标。
例如,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流量,通过调节加热器的功率来控制温度等。
3. 报警和安全保护:DCS系统能够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报警和安全保护。
当工业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同时,系统还能够对工业过程进行安全保护,如防止过高压力、过高温度等因素对系统造成损害。
4. 数据存储和分析:DCS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了解工业过程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优化工艺。
同时还可以用于生成运营报表和质量报告等。
5. 远程操作和监控:DCS系统支持远程操作和监控功能。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或移动设备远程监控和操作系统,无需亲临现场。
这种远程操作和监控功能,使得操作更加方便高效,降低了维护成本。
6. 系统管理和配置:DCS系统还包括系统管理和配置的功能。
dcs的结构组成【原创实用版】目录1.DCS 的定义与应用2.DCS 的结构组成3.DCS 的主要功能4.DCS 的发展趋势正文1.DCS 的定义与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 DCS)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管理等领域。
DCS 通过将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子系统,实现对整个工艺过程的集中监控、操作和管理。
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DCS 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2.DCS 的结构组成DCS 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层:管理层主要包括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主管站。
操作员站负责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工程师站负责系统配置和维护,主管站则负责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
(2)控制层:控制层主要包括各种控制模块、PID 控制器和逻辑控制器。
控制模块负责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控制,PID 控制器负责对控制过程进行调节,逻辑控制器则负责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逻辑。
(3)现场设备层:现场设备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现场总线设备。
传感器负责采集现场数据,执行器负责实现对设备的动作控制,现场总线设备则负责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3.DCS 的主要功能DCS 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控制、过程监控、报警管理、数据记录、趋势分析、设备维护等。
通过这些功能,DCS 能够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DCS 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DCS 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未来的 DCS 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未来的 DCS 将具备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控制策略。
(2)网络化:DCS 将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3)一体化:DCS 将与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等环节实现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DCS控制系统的七大模块目录前言 (1)1.控制器(ContrO1Ier) (2)2.输入/输出模块(I/OModUIeS) (2)3.通信网^(CommunicationNetwork) (2)4.工作站(Workstation) (2)5.冗余系统(RedUndantSystem) (2)6.现场设备(FieIdDevices) (3)7.电源系统(POWerSupp1ySystem) (4)1. 1.供电等级及类型 (4)2. 2.DCS控制设备的负载特性 (4)7. 3.供电设备 (4)8. 4.供电电线及线径 (5)8.结束语 (5)前言DCS通常采用分级递阶结构,每一级由若干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实现若干特定的有限目标,形成金字塔结构。
考察DCS的层次结构,DCS级和控制管理级是组成DCS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
过程控制级具体实现了信号的输入、变换、运算和输出等分散控制功能。
在不同的DCS中,过程控制级的控制装置各不相同,如过程控制单元、现场控制站、过程接口单元等等,但它们的结构形式大致相同,可以统称为现场控制单元FCU。
过程管理级由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管理计算机等组成,完成对过程控制级的集中监视和管理,通常称为操作站。
DCS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按模块化结构设计的,所以DCS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将系统提供的各种基本模块按实际的需要组合成为一个系统,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组态。
DCS(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和监控大型工业过程的系统。
它采用分散的硬件体系结构,使得控制和监控功能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设备上进行分布。
下面是DCS硬件体系结构的详细介绍:1.控制器(ContrO11er)DCS的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控制任务和处理过程数据。
控制器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或嵌入式计算机。
控制器运行DCS软件,接收来自输入/输出模块的数据,并根据预先编写的控制策略进行逻辑运算和决策。
DCS系统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简介一、仪表与控制系统概述1、控制过程的性质控制过程的性质可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连续调节性质的(一般称之为过程控制,或流程控制),另一类是状态控制性质的(一般称之为程序控制,或逻辑控制)。
调节是控制的一种。
调节特指通过反馈的方法对连续变化的对象进行连续的控制,如通过调节燃气阀门的大小以控制燃烧火焰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加热器温度,使其保持在预定温度范围内的目的。
在这里温度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对温度的调节也是连续进行的。
调节的过程并没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而只有对目标值的允许偏差以及进行测量和控制的周期。
刚才所说的允许偏差和测量控制周期是连续过程调节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除了这两大要素外,连续过程调节最重要的要素是调节算法,如经典的PID调节、现代的模糊控制等。
所有这些要素都极大地影响着调节的效果和质量。
控制所包含的范围更广,除了上述对连续变化的对象进行调节外,还包括了对非连续对象、非连续过程的控制等。
非连续控制一般指某种装置的状态或位置,对其进行控制实际上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改变其状态或位置,如某个电力开关的合闸或分闸。
而非连续过程则由一组非连续对象按照工序的要求组合在一起,以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或任务,这样的过程有很明显的起点和终点,控制过程和动作过程是完全对应的。
对非连续过程的控制是一种顺序控制或程序控制,是根据各个被控对象的动作时间、动作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行的控制。
刚才所说的动作时间、动作顺序和逻辑关系是对非连续过程实行控制的要素。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更多遇到的,是连续控制(或调节)和非连续控制的混合型控制,即对各种不同工况的过程控制。
因为生产的复杂性,同样的生产装置也会有不同的生产工况或生产阶段,生产工况的切换是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或根据某种状态进行的,而平稳工况的控制则是一种连续控制。
在一些生产过程中,除广泛使用反馈控制方法外,还经常使用前馈控制方法。
前馈控制根据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计算控制量,并依据控制量对现场实施控制。
前馈控制的优点是可以使系统快速进入所需的运行状态,但由于前馈控制不检验控制执行的效果并进一步采取调整手段,因此控制的精确性较差。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常采用前馈控制结合反馈控制的综合方法,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下表是连续控制和非连续控制(或称为离散控制)的比较:控制方式连续控制离散控制相关要素运行方式连续分步骤控制目标预期的允许偏差范围预期的状态或位置控制算法PID等数学方程逻辑公式时间特性与过程适应的控制周期各个步骤的执行和间隔时间控制质量目标参数的控制精度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稳定性要求干扰工况下尽量小的偏离干扰工况下无错误动作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控制类型——Batch control,即批量(或批次)控制,IEC对它的定义是:“Control system that controls a batch process, that is, a process that due to physical structuring of the process equipment or other factors, consists of a sequence of one or more steps or phases that must be performed in a defined order.——处理一个批次过程的控制系统,即:由处理装置或其它因素的物理结构所决定的过程,其中包括必须按照定义的顺序执行的单个或多个步骤或阶段所组成的序列。
”批次控制结合了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这两种控制类型,适用于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装置连接、组合的改变,工艺流程的改变和工艺参数的调整,生产不同品种产品的生产控制。
其工作过程为:首先通过程序控制确定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然后转入过程控制;当一个完整的过程完成后,再次转入程序控制,形成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如此反复。
实际上,批次控制是一种混合控制,是将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
2、仪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仪表系统(指由模拟式仪表组成的系统)最主要的控制目标是回路控制。
所谓回路控制,是指那种对最小单元的闭环控制。
这些控制有1-2个现场输入(测量值)和1个现场输出(控制量),在现场输入和现场输出之间有计算单元(即控制器),另外还有一个给定值输入,用于设定控制目标。
回路控制的功能框图如下: 控制装置执行器过程监测元件,变送器u(t)q(t)c(t)y(t)r(t)e(t)+设定值比较机构控制器f(t)被控变量-测量值回路控制的作用是保证被控对象的一个最基本的运行单元能够按照预定的参数正常运行。
3、几种主要的控制系统对连续调节性质的被控对象,如温度、流量、压力、液位、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的调节,其特点是测量值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控制值也是一个可连续调节的量,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量与被控目标之间的传递函数决定如何实施控制或调节。
这种以调节为主要手段的控制系统习惯上称之为仪表系统。
因其是通过种类检测、调节仪表来实现系统的功能的,仪表系统由最初的基地式仪表,发展为单元式组合仪表,却是用模拟技术实现的。
从60年代前后,电子数字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发展出了采用数字技术的监视(Monitoring )系统,设定值控制(SPC-Set Point Control )系统、直接数字控制(DDC -Direct Digital Control )系统,其后,在综合了监视系统和设定值控制(也叫监督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结构之后,出现了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在综合了仪表系统的特点和DDC 的特点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开发推出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
另外还有结合了数字技术和仪表系统体系结构的单回路控制器(SLC-Single Loop Controller),在所有这些不同形式的系统中,DCS以其强大的功能,高度可靠,全数字化的特点和灵活的组态方式、广泛的适用性等诸多优势逐步成了连续调节控制领域的主流系统,而且逐步取代了仪表系统成为行业的标准系统。
对于以状态为主要控制目标的领域,如供电、供气、供水管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位置控制,通/断的控制等。
这类控制的特点是被控对象是在若干种有限的状态中取其一的设备,如管道的截断阀、电力线路上的形状或断路器等。
对于它们的控制主要基于逻辑条件,如电流型的断路器当线路上的电流超过一定限额时就断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条件控制。
早期的状态控制是机械式的,一般为人工控制或机械连锁,后来出现了电磁继电器,由电磁继电器的触点和控制线圈组成各种控制逻辑,这是一种电气方式的控制器。
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更加灵活,体积小巧、功耗很低的电子线路,用电子线路组成的控制逻辑逐步取代了继电器逻辑,但最后推动执行机构的功率输出元件仍然采用电磁继电器。
除电磁继电器外,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的固态开关也逐步得到了更多的应用。
这类器件采用电子方式实现通断,没有机械动作,也不会产生触点的电弧,因此用在对干扰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70年代前后,一种利用计算机逻辑运算功能的控制器,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出现了,它采用计算机的软件完成逻辑运算,并利用梯形图表达各种控制元件逻辑的关系和算法,由于计算机强大的逻辑运算功能,使得PLC可以完成极其复杂的逻辑控制,其使用量迅速扩大。
现在PLC 几乎无所不在,凡是需要进行状态控制的场合几乎全都采用了PLC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如上所述,我们按被控对象的性质,将控制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连续调节为主,而另一类以状态控制为主。
但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所面对的控制问题是复杂的,往往在一个被控对象中包含着两种,即连续调节和状态控制相结合的控制需求,例如一台汽轮机,我们要求其转速保持在每分钟3000转,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蒸汽阀门的大小来控制转速,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使汽轮机迅速停下来,这时还要立即打开一个紧急泄放蒸汽的阀门,使其推动原始动力,将转速迅速地降下来,而在这种情况下,以调整为主要功能的控制器也需要停止工作,不再执行保持转速的调节动作了。
这样的控制器必须具备连续调节和状态控制两种功能,并使其有机地结合,才能够实现所要求的控制功能。
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控制系统有两种,一种是从连续调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CS,另一种是在状态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LC。
但这两种系统现在已完全不是它们在发展初期时所形成的那种概念了。
不论是DCS还是PLC,现在都具备了连续调节和状态控制两种功能,只不过它们由于实现方法不同,因此在一些具体的性能指标上有些差异,因此适用的场合有所不同而已。
而且,这种适用场合的不同大多是由于传统习惯连续下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哪类系统适合或不适合哪类控制的判断。
一般来说,由于连续调节这类控制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多种数学方法和算法的实现,因此如果被控对象在连续调节方面所占的比重较大,则比较适宜选用DCS,而如果被控对象主要以状态控制为主,而PLC在状态控制方面所采用的逻辑算法非常精练、耗费资源很少,从系统成本的角度考虑,比较适宜选择PLC。
但在大多数场合,被控对象的需求是混合的,难以明显区分哪种控制占绝大部分的比重,这时选择哪种系统都是可以的。
在具体实施方面,由于连续调节类的控制涉及到对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动态特性的分析,控制算法的实现及现场实际运行的验证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建立一套DCS系统一般都由专业性的控制公司执行工程实施和调试运行,而PLC则由于逻辑控制直观简洁,组态方法容易掌握,因此其工程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户自己完成,这种工程上的特点也造成了PLC系统中所具有的基本上都是通用的,共性的设备配置和功能,很少有为了某些个别用户的特殊需求所添加的专用配置或专用功能;而DCS则不同,由于被控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个厂家的DCS均程度不同地带有具体应用的色彩,例如Honeywell的DCS有很多为石化生产过程所有的配置和功能,Bailey的DCS则有很多适应火电厂的配置和功能,Westinghouse 的DCS则具备很多适合钢厂控制的配置和功能等等。
虽然近年来随着DCS越来越普及,各厂家的DCS也逐步向着通用和全功能的方向发展,但毕竟被控对象的需求太多样化,难以实现涵盖全部功能的系统,而且,应用的发展又在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因此,DCS在用户开发界面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以期为用户提供进一步开发和扩展的空间,而PLC则很少提供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