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工教学大纲

模板工教学大纲

模板工教学大纲
模板工教学大纲

职业技能鉴定(模板工)教学考试大纲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建筑模板工

1.2职业泄义

使用工具和电动机具、组合钢模板及木模板安装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大纲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职业环境

室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左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空间感、形体感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根据英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左。理论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6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55 标准学时。实操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50标准学时:髙级不少于5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和具备必要的工具、机具、检测器具的操作场所。

1.8鉴左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 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左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本职业学徒期满。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教弃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立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者7年以上。

(3)取得经教育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泄的髙级技工学校或以髙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 20,且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的配比为1: 5,且不少于3冬考评员。

1.8.5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6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按考核内容确左,不得超过300分钟。

1.8.6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场为标准教室;技能操作考核在职业院校实训室或具有满足鉴泄要求的施工、生产操作场所进行。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徳

2.1.1职业道徳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

(2)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3)尊师爱徒,团结协作

(4)勒俭节约,关心企业

(5)精心操作,重视质量

(6)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2.2基础知识

2. 2. 1基础知识

(1)识图与制图的基本知识

(2)木模板、组合钢模板及人造板材的种类、性质、规格与用途

(3)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的一般数学计算和建筑力学知识

(4)木结构工程的构造概念

(5)防火施工要求及安全生产知识

(6)模板工程施工的工序及工艺知识

(7)质疑控制及要求

2. 2.2施工安全知识

2.2.3法律、法规常识

(1)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2)建筑法的相关知识

(3)消防条例的相关知识

(4)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5)产品质量法的相关知识

3、教学鉴定内容

本标准中级、髙级模板工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髙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1中级模板工

中级模板工理论知识教学与鉴定内容

中级模板丄实际操作教学与鉴定内容

3.2髙级模板工

理论知识教学与鉴定内容

实际操作教学与鉴定内容

《职业技能鉴是教材》(髙级木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大纲模板【经典】

Xxx大学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xxxxxxx系 执笔人:xxxxxxx系 审核人:xxxxxxx系 xxx大学xxx系 20xx年2 月

[实验要求] 本课程实验要求较高,实验内容多且相关性较强,有关实验的具体要求与内容需按实验大纲执行,本大纲中不再另行说明。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与Visual FoxPro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常量、变量、表达式及常用函数;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关系运算; 了解:Visual Foxpro的命令格式及文件类型。 [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库概述 (一)三类数据模型 (二)关系数据库概述 (三)实体模型与实体联系 (四)三种基本关系运算 (五)关系完整性 二、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数据管理系统(DBMS) (二)数据应用系统(DBAS)

第二节Visual Foxpro 概述 一、Visual Foxpro概述 二、Visual Foxpro的数据元素 三、Visual Foxpro的命令格式 第三节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 一、常量、变量的概念及类型 二、函数 三、表达式 [复习思考题] 1、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有哪些优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 3、VFP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第二章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Visual FoxPro项目管理器;表的建立与修改;表的维护命令;索引的概念与索引的建立[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表结构建立及修改方法;索引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建立索引的方法 掌握:对表中记录的追加、插入和删除等操作;项目管理器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了解:多工作区的概念;数据导入和数据导出 [重点与难点] 表结构的建立及修改方法;表中数据操作;索引及索引建立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项目管理器 一、项目管理器的作用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最新教学大纲模板74432资料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其中实验安排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 [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 如:仿真软件。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如:本大纲适用于××××××专业《××××××》专业基础课程。 或本大纲在教学过程某一方面可以再适当调整等等。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模板

.. 特种作业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嘉兴市万隆工程机械技能培训中心 二○一一年九月

..

.. 目录 特种作业专业教学计划............................................................................... 挖掘机操作教学大纲................................................................................... 厂内机动车驾驶教学大纲 ...........................................................................

.. 挖掘机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通过系统化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挖掘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施工中的操作、方法;了解挖掘机的机械工作原理,液压传动、油路、电路等知识,能够对挖掘机常见故障分析、排除。 学习内容: 学习挖掘机的操作与保养知识。 1、操作知识:挖掘机机械的工作原理、保养及操作技巧,学习独立完成土石方计算、挖方、挖沟、挖壕、甩方、平地、装车、爬坡过桥、破碎、过路、拆楼、上下拖板车、旋转定位、挖地基等操作技术。 2、保养维护:学习挖掘机的保养,易损件的更换和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培训时间 脱产培训45天, 教学理念: 1.实现培训与实际操作零距离; 2.学员与教师零距离互动探讨; 3.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教学计划; 4.保持与企业沟通;

.. 5.全面推进使用多媒体教学; 就业方向: 1、路桥建设公司:从事修路、架桥、开挖隧道、大型桥梁建设 2、市政建设公司:从事铺设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管网老城改造、新城开发、高层建筑、农村建设与改造 3、能源冶金,水电站建设、煤炭矿山开发建材以及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等工程. 4、水利建设、挖污清淤、围堰填污、人工挖湖 5、挖掘机售后维修站从事挖掘机整机的检测、故障的分析、判断与排除,零部件的拆装与更换工作. 6、从事挖掘机配件的采购、仓储、供应、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7、从事挖掘机生产企业的整机装配、生产流水线各种工序的操作.

培训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培训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弘博国际软件学院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标题:楷体_GB2312 小二 课程学时:140(理论70~上机70 ) 课程学分:9 介绍:楷体_GB2312 小四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 四号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开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完成《计算机导论》、《Windows2000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概论》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面向过程和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及掌握基本的序设计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奠定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6.0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和VB语言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变量与常量、程序执行流程、数组、过程与函数、基于对象的编程、控件的使用、数据库编程、文件和网络编程等。 正文:宋体五号 1.5倍行距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程序设计基础 1.1概述; 1.2程序的入口Sub Main()函数;

1.3数据类型; 1.4变量与常量; 1.5算术运算符和字符串运算符; 1.6顺序程序设计; 1.7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弘博国际软件学院 1.8选择程序设计; 1.9 。。。。。。 要求: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理解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和程序的开发过程。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理解数据类型与变量、常量的关系;理解类型转换;掌握各种常量的性质和定义;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符、表达式和语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过程化程序实例;熟练掌握顺序、选择、循环;理解数组和数组下标的使用,了解二维数组;熟悉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理解函数调用的内部机制;掌握模块变量和过程变量之间的区别、作用域。 2. 。。。。。。 2.1 。。。。。。 2.2 。。。。。。 要求: 。。。。。。 三、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可视化工具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具备运用编程语言进行面向过程和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能力,为《.NET架构与C#程序设计技术》和《JAVA语言核心课程》等后续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最新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及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与下空一行黑体居中二号字) (以下标题:宋体加粗小四修改完删去此行) 课程编号:暂不填写,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编写(宋体小四以下同上)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学期:×××(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时:×××(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此处用2×16=32形式来表示周课时和总课时,或者周学时,总学时,有实验课的标注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分别是多少) 学分:×××(专业名称)×学分 ×××(专业名称)×学分(如多个专业不同学分这样编写,学时学分相同则只写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二选一) (与下空一行) 一、课程简介(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明确该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与2014级人才培养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阐述该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的知识及掌握程度,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宋体加粗、小四) 课堂讲授、理论+实践、一对一理论+实践(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宋体加粗小四) 六、教学内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第一部分(居中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

教学大纲范本

附件1: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大纲格式要求: 《××××××》教学大纲 (英文)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专业2006年培养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2、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四、指导方式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七、其他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本(仅作为格式参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ourse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6年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机械设计 2、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计算机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常以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主,也可选做其他设计题目,其工作量相当于二级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减速器。 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草图1张A0图纸、部件正式装配图1张A0图纸,零件工作图2张A2或A3图纸,通常为轴、齿轮(或蜗轮)零件工作图,设计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应包括:确定传动装置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传动装置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传动零件计算,轴、轴承、键联接的校核计算,联轴器选择等内容。 若采用计算机绘图,其部件正式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可用计算机绘制。 设计题目可仅给机器所需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订传动方案设计;亦可给定传动方案,由学生分析后进行设计。 2.工作进度安排 (1)传动方案设计(含选电动机、传动装置的运动学、动力学计算)(2天); (2)传动件设计(1.5天); (3)装配草图设计(3.5天); (4)装配工作图设计(4天); (5)零件工作图设计(1天);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天); (7)总结(1天); (8)答辩(1天)。 设计过程中安排一次减速器装拆实验和参观直观教学展览室,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安排10学时集中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

新教学大纲模板讲课教案

附件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英文名称: abc 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 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 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 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 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月(宋体常规五号) (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 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重点、深度、广度。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 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教学大纲模板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语文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开设两学期,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职学生 相关课程:无 教材:《语文》,赵大鹏编著,语文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模板

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参考) 《生产与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 总学时: 72 适用年级、专业: 11级工商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如何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搞笑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提供质量过硬,价廉物美的产品,特别是市场的多变,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年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处于管理活动的核心地位,这也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要对企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2、理解生产过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为生产管理内容婚 配相公内容 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导论 教学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 制造类企业典型的生产流程等。 基本要求: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2、理解生产过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为生产管理 内容婚配相公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产规划基础 教学内容:生产管理概述,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等。 基本要求:1、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2、掌握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1、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有哪些。 2、单件、小批生产时,车间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三)流水生产线规划 教学内容:流水生产线的特征、形式和组织条件,单一品种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多品种可变及混口流水生产线的规划,自动生产线的规划等。 基本要求:1、掌握流水生产线是如何划分的。 2、理解流水生产线的特征有哪些。 3、正确理解单一品种流水线规划、多品种流水线规划、 多品种混合流水线规划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1、可变流水生产线和混合流水生产线的区别。 2、单一品种流水生产线、可变流水生产线、混合流水生产线是如何组织设计的。 (四)单件生产与成批生产规划 教学内容:单件、小批生产规划,多品种批量生产规划,大规模定制等 基本要求:1、掌握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2、掌握单件、小批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 3、了解单件、小批生产时,机床布局的依据。 重点难点:成批生产规划与流水线生产规划相比,工作地的工序或工位布置有何异同。 (五)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6.30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119013、2119014 】 课程学分:【2学分】 面向专业:【全校各系各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院系:就业办 使用教材: 主教材夏雨李道康王苇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曹荣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黄晞建夏伯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3、张宗恩朱克勇. 《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课程网站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369751223.html,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为满足大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创业知识与能力、就业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缺失或不足而产生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和教育部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结合我校2012年2月开始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经验,根据当前我校卓越建桥计划,着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等八项能力,尤其是培养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按照成果导向的新思路,修订编写本《教学大纲》。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特征,并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有所初探,第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这两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教学大纲模板(建议稿)

教学大纲模板(建议稿) 1、根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对每门课程(包括非授课形式各教学 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包括: z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z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教学设计 z评估方法 z对教学管理要求。 教学大纲是达到专业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标准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任课教师与管理者理解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水平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为了管理方便,课程教学大纲提纲尽可能釆用北航教务处提供的原 统一下发的提纲,鉴于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建议增加一节。 3、下面附编制面向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模板,请审 议。 附件:编制面向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模板

《xxxx》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由管理人员填写) 课程中文名称:xxxx 课程英文名称:xxxx 开课学期:秋/春季 学分/学时:2.5/44 先修课程: 建议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XXXXXX专业(方向),X年级本科生 团队负责人:XXX 责任教授:XXX 执笔人:XXX 核准院长:XXX 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z描述该课程名称主题词的定义及内涵; z描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內容; z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明确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z按该课程不同属性(除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外,纯理论课程、理论+实验课程、独立实验/实践环节)分别列出主要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综合能力),对所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要重点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中; z若为实验/实践环节,要注重设计复现发现科学现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精神;基于任务、基于现场正向/逆向问题理念的设计实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学时分配等。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思想,可通过“教学的互动、团队合作、教学的自主性、教学的开放性”多种形式,釆用整合思维研究、探究式学习、融合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学习、专题讨论、文献阅读等教学方法实现。 实验教学方法可借鉴“CDIO”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开头空两格,小四号,仿宋GB2312字体,以下没有说明的都相同)课程类别:(行距为单倍行距,以下都相同) 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一、教学目的(标题:四号,加黑;内容:小四。下同)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四号,加黑) 第×章(标题)(加黑,标题与“章”字之间空一格) 第×节(开头空三格,标题与“节”字之间空一格) 教学要求:掌握×××,理解×××,了解××× 重点: 难点: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四号,加黑) 四、学时分配(四号,加黑)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四号,加黑) 1.《×××》教材,×××编著,×××出版社,出版时间 编写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各部分内容的说明 1.课程编码 2.课程类别 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必修)、专业基础限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或称为素质教育课)。 3.学时 对于理论课程,指开设某门课程的课时数,包括课堂讲授课时、课程实验课时、课堂讨论课时、习题课时和课外学时等。对于实践环节课程,指周数。 学时数应与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学时数相符。 4.学分 5.适用专业

6.先修课程 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7.教学目的 写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的。 8.教学内容与要求 列出各章节,分章详细编写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教学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9.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除课堂讲授以外的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课外教学、考核等。 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的基本要求,主要写明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课外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写安排课外学时的内容及要求;考核环节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写明考核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核。 10.学时分配 根据表格格式按章简要填写主要内容(一般,每章的标题即可)、学时分配和作业题量等。 11.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要求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和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以及有特色的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新教学大纲模板

新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英文名称: abc 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

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月(宋体常规五号)(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 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

重点、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广度。深度、. 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 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 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教学大纲模版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按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编号填写) 课程名称:(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名称填写) 学时/学分:(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填写) 关联课程:(先修课程、后习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教研室:(教研室名称) 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 基于对教学目标以及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合理分配各章节所需课时,科学确定过程性评价(占比60%-70%)的分配权重及评价方法。期末考试(30%-40%)要突出基于能力评价的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重在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如开卷考试、作品设计、论证报告、课程论文、技能展示等)。若本课程含课内实践,则要明确实践环节占比及考核办法。考评考核,要体现对学术诚信的基本要求。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二、课程资源库 包括知识包、优秀学生作品、参考著作、近2年的前沿文章、网络资源等。每门课程需推荐优秀专著5本以上(不包括教材),国内本专业顶尖级或国际知名期刊10种以上(至少包括外文期刊2种),网络资源5项以上。 1.参考书:作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2.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 3.网络资源:作者.文题.更新和修改日期.访问路径.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1—2学时(以概论课讲授2学时为例,概论内容非2学时的参考此模式调整或顺延) 概论 1.课前准备(针对任课教师备课提出基本要求) 1.1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明确课程属性和地位,依据课程性质和作用,使用绩效动词(如: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具备、获得等)清晰描述课程教学目标。 1.2学习对象分析:分析学习对象的基础知识、网络知识、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需求和职业愿景。 1.3教学方案设计:依据课程属性、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分析,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进行总体规划。综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开展考核评价与反馈。 2.课内教学(加强课堂组织与管理,注重生成性教学,突出过程性评价) 2.1教学内容:明确本课程各单元(章)的内容设置、课时分配及考核权重;建立与本课程相关联的前修、后习课程链,并进一步阐述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与专业或行业、产业的结合点及关联度;明确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所在;确立本课程所适合的教学范式;结合生动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学科领域近现代科学发展史和现代技术进展状况,详细介绍本课程资源库的特色及使用方法;传授有效的学习路径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 教学方法: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构筑,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 2.3 课内小结:(时间10-15分钟)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要素。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文:佛教研究 英文:Buddhism Studies 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课学期:1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坚教授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考试方式:学期论文 适合专业:宗教学、中国哲学、文学 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3学分 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佛教的发展历史和佛教思想,侧重于中国佛教的讲授,并兼顾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佛教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先修课程要求:先修《佛经导读》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印度佛教16学时,中国佛教48学时,藏传佛教8学时 参考文献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册,方立天著),《中国佛性论》(赖永海著),《印度佛教源流略讲》(吕澂著)、《中国密教史》(吕建福著) 编制人:陈坚 审核人: 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日本宗教研究 中文日本宗教研究 英文 Japanese Religion Studies 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课学期:2 任课教师及职称:牛建科教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论文 适合专业:宗教学、历史学 总学时和学分:54、3 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日本神道教以及传入日本的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梳理神佛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宗教交流的特点与意义;加深研究生对东方宗教文化之间以及东西方宗教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历史和范式的理解。 先修课程要求:儒学、佛教、基督教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课时 第二章:日本的古代信仰3课时

第三章:佛教及其传入3课时 第四章:山岳佛教与乡间佛教3课时 第五章:新佛教的首倡6课时 第六章: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6课时 第七章:儒教与“家”的宗教3课时 第八章:神道教概说18课时 第九章:新时代的宗教6课时 参考文献 1、牛建科著《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7月 2、铃木范久著、牛建科译《宗教与日本社会》,中华书局,2005年3月 3、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88年9月 4、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5月 5、王守华、卞崇道著《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 6、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7、杨曾文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8、范景武著《神道文化与思想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9、郑彭年著《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10、张大柘著《当代神道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 编制人:牛建科 审核人: 课程教学大纲 [博士研究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文基督教神学研究 英文 Christian Theological Studies 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 开课学期: 2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文郁教授 教学方式:授课和讨论 考试方式:研究论文 适合专业:宗教学,西方哲学 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 课程作用与任务:了解基督教思想及实践 先修课程要求:基督教历史,旧约概论,新约概论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基督教神学信条(4学时);旧约神学(4学时);新约神学(4学时);保罗神学(8学时);新教神学(12学时);19世纪的宗教经验(12学时);20世纪神学讨论(12学时);系统神学问题(8学时);第三世界神学(4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最新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版)上课讲义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 二、课程性质(黑体四号) (例如:《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为全日制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施,是一门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NET系列课程与JAVA系列课程的基础。(宋体五号)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黑体四号) (宋体五号) 四、教学要求(黑体四号) (宋体五号) 五、课程学时安排(黑体四号)

六、主要内容(黑体四号) (含各章节/专题/模块主要内容,注明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深浅程度(掌握、理解、了解),列出各章节学习的重难点、思考题等)(宋体五号) 思考题:(五号楷体) 七、教材与参考书(黑体四号) 1、教材选用: 教材: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 (选用原因,宋体五号) 2、参考书目: [1] 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 [2] 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 … 八、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黑体四号) 1、考核方式:(宋体五号) 2、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60%)+实验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20%)。

九、补充说明(黑体五号) (在此可做补充说明,宋体五号,可删除)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招聘与录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招聘与录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根据招聘工作的流程,从招聘计划、招聘准备工作、招募信息发布、甄选、录用等过程进行展开讲述该课程的核心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招聘与录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胜任企业招聘实践工作。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招聘与录用的相关理论、方法、过程与技巧,培养招聘实务工作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招聘与录用》这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